《亮剑》中李家坡之战,为什么没让李云龙先上?
亮剑经典放光芒,
云龙堪称过江龙。
翻云覆水显其能,
爱恨交加两其难。
李家坡之战为什么最后让李云龙上?
其一,对日军的战斗力量估计不足。这在抗战时期,敢孤军深入根据地腹地,其胆甚大。八路军总部对深入我腹地的日军不屑一顾,杀鸡焉用牛刀!区区500多人,哪个主攻团就能消灭掉!没想到日军战斗力和战术素养这么高,一个主攻团拿它没办法!这是指挥者的大意所致。
其二是李云龙脾气使然!屡次抗命,随心所欲,毫无纪律!这也是所在部队首长不敢用,或者怕用!谁能保证不出纰漏!再一个对这样的能战部队下属,也是爱护他的最好办法!谁知其他兄弟部队伤亡惨重也没拿下,这样让他上去,即使有闪失。也没有太大的惩治!
最后是在那个时候,打仗都是抢着上。剧中不是说了,赵刚政委书生气太重,要他李云龙去,这任务十拿九稳。所以当战斗焦灼时,他替补上场!这是符合逻辑的!
综上所述!战场形式所迫,需要敢打敢冲,有头脑的人继续攻击!这就是李云龙最后上场的原因!
《亮剑》中李家坡之战,为什么没让李云龙先上?
李云龙部队先上按李云龙性格估计也会牺牲不小,只不过是通过战场持久攻不下来原因被后上李云龙发现,靠强攻是攻不下来的,必须采取有效方法即减少牺牲又解决战斗胜利。证明打仗胜利是通过长期战斗经验积累出来的!
《亮剑》中李家坡之战,为什么没让李云龙先上?
《亮剑》小细节可以看出大历史,任凭李云龙再怎么咋唬,他和孔捷率领的独立团都不是八路军386旅的一等主力,首长心目中的王牌仍然是老红军底子的英雄部队772团。所以消灭李家坡山头上鬼子山崎大队的主攻任务,部队首选必然落在“程瞎子”团长率领的772团身上,事实上,772团也确实参加了李家坡战斗的战史原型“关家垴战斗”。
第386旅772团是八路军改编时最早有正规番号的16个团长一(含总部特务团),那是以红四方面军红29军红93师为基干整编的英雄部队,军政素质双高,老红军底子厚实,并且抗日战争时期始终在386旅的编成之内(771团后来调出),成为该旅的基干部队,岂是李云龙的独立团可比的?772团是真的,独立团是编的。
类似于晋西北铁三角带队的新一团、新二团和独立团,番号未必准确,但都代表着八路军东渡黄河开赴抗日前线以后新组建的部队。比如李云龙组建新一团时,仅仅带了二营长沈泉等几个红军时期的老部下,什么张大彪魏大勇都是后来收编的,整个团也没几个老红军,武器装备也是一点点攒起来的,拿什么来跟772团比较战斗力呢?在总部首长看来,当然是772团先上,独立团只能当作战役预备队。
在李家坡战斗中“程瞎子”团长曾经跟旅长汇报,第772团之前已经整整攻击了八个小时,并且使“山崎大队伤亡过半”,自然也极大消耗了日军所携弹药,尤其是山炮和迫击炮弹(冈崎支队确实带了三门山炮)。日军一个步兵大队长途行军能够携带的弹药量是有限的,没有772团不停攻击所造成的日军战斗兵员、士气和弹药储备量的严重下降,独立团怎能一挥而就?
不停顿的爬山仰攻,也必然使772团伤亡惨重,攻击力大打折扣,当敌我双方均进入精疲力竭的状态时,投入新锐预备队锁定胜局是前线指挥员轻车熟路的做法。就算不是独立团出场,旅长也会换下772团改派其它部队接替进攻,不能让一个主力团一直打下去拼光了,也从另外一个角度说,“程瞎子”和他的772团才是首长更爱护的。
独立团上下急着上战场,李云龙跟孔捷赵刚呲牙发飙,很大程度上是因为独立团想打“翻身仗”,毕竟有杨村战斗的耻辱在前,孔捷需要雪耻,李云龙更要证明复职后带兵有方。然而772团没有这样的负担,这支英雄部队也从来没有过独立团那样的败绩,只是在坚决的执行命令而已,八个小时的连续攻击,不恰恰说明这支队伍毫不气馁的旺盛斗志和攻击精神吗?换成普通的团队,恐怕早就心理崩溃不堪再战了。
李云龙长征路上是红军团长(红九军25师171团),改编成为八路军后曾经是772团的一名营长,所以从职务到资历都低于“程瞎子“团长,李云龙吹嘘什么“手把手教人家放的枪”也未必是真事,更不能因此就硬说“程瞎子”就是李云龙的徒弟。八路军第一批16名团长在红军时期也至少是师长职务甚至副军长,无一例外,否则缩编后也当不上团长,这完全没有争议。
《亮剑》不是抗日神剧,而是在军史素材上的拔高和文学创作,在大的问题上也基本遵循了军事历史,在八路军抗战初期的重大战斗中,必然要以真实存在的战争环境和部队来构成主线,比如八路军总部的副总指挥、129师和386旅的番号等等,所以不可能让李云龙的部队超越这一主线。“李家坡战斗”其实是一场圆梦之战,因为769团在战斗后期确实琢磨出了土工掘进的办法,如果时间允许,山崎大队必被全歼。
作者都梁是在用虚构的独立团给真实的战斗补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而这些宝贵的战斗经验,是772团和其他团的八路军指战员用生命和鲜血换来的。你注意看整个《亮剑》剧中,李云龙可以埋汰虚构的老战友“程瞎子”,却从不敢真的侮辱772团,因为那是真实存在的八路军英雄部队,李云龙没有对自己老部队说三道四的资格,他敢在那跟老程吆五喝六的,无非是仰仗“主角光环”罢了。
《亮剑》中李家坡之战,为什么没让李云龙先上?
李家坡战斗的背景
李家坡战斗实际上就是历史上八路军抗战战争中最惨的一战,关家垴战斗,在亮剑中与历史差不多,山崎大队因为闯入了八路军在太行山腹地的水腰子兵工厂而让八路军副总司令彭德怀大发雷霆,下命令一定要全歼山崎大队。
这个时候八路军的129师各部以及决死一纵队等部也开始向李家坡靠拢,将李家坡围的是水泄不通,但是这个山崎并不是一般人,在书中的介绍是帝国陆军大学毕业的,并且还有天皇赐刀,在日本毕业授予军刀的,都是优秀毕业生,被包围后的山崎大队,不但没有斗志尽失,反而,构筑工事,决定与八路军进行殊死抵抗。
八路军想的是全歼山崎大队,但是山崎想的却是如何建功立业,希望凭借自己一个大队的兵力,将八路军主力吸引住,然后在日军援军赶到之时进行包围,山崎大队再来个中心开花。
依靠优势地形条件,山崎构筑了环形工事,八路军的火炮根本打不中,步兵想要冲锋,又会被山崎大队的火力压制,伤亡极为惨重。
李云龙的独立团在当时只是预备队,预备队的意思就是,人家先上,如果人打赢了,就没你预备队什么事了,只有主攻部队打不下,才让预备队上。
李云龙的独立团还不够格在李云龙拿下李家坡的时候,旅长对副旅长说,如果早让独立团先上,也许伤亡会小很多,那么为什么不在战斗打响的时候就让李云龙的独立团先上呢?
实际上,是李云龙的独立团根本就不够格!
八路军建军之初一共三个师,每个师下面辖两个旅,每个旅下辖两个团,也就是八路军总共12个团,但是这12个团都是标准团,并不包括李云龙那样的独立团。
标准团的团长基本都是后来我军的中流抵住,后来也都是中将以上的军衔,时任三八五旅七六九团团长的陈锡联就提到过,该团抗战初期人数在2900多人,1938年的时候三八六旅七七一团人数有3853人,该团应该就是李家坡战斗的主攻团,陈赓手下两个标准团,一个是七七一团一个七七二团,所以,真正打仗的时候肯定这两个团先上。
而独立团是一种什么样的编制呢?刚建制的时候,115师下面有一个师属独立团,人数保持在一千多人,而李云龙的独立团是旅辖的,也就是后来发展的,是属于八路军当中的黑户,没有编制,有些团人员和武器都不齐全,陈锡联说三八五旅的独立团建立的时候也就1200来人,在亮剑中,李云龙的独立团开始的时候也就一千多号,所以,这样的部队根本就没有资格担任主攻任务。
李家坡战斗实际情况比亮剑中演的惨多了在李家坡的战斗中,李云龙用“土攻”的方式将部队可以拉到火力覆盖山崎大队的地方,从而用三千六百颗手雷,再加上集火的方式,终于冲上山崎的阵地,用白刃战击败了山崎大队获得了胜利。
实际上,李家坡的战斗原型是关家垴战斗,八路军129师主力一万多人,在包围冈崎大队五百多人(真实是冈崎,亮剑中是山崎),血战两昼夜,不但未能做到全歼,反而在日军大部队抵达后获得救援。
在该次战斗中,八路军伤亡四千多人,实在是奇耻大辱!
我们应该正视历史,李云龙并不是神,李云龙的独立团之所以能够取得胜利,即使在影视作品中,也是因为前面的主力部队为独立团给予了日军一定的打击,李云龙也是在总结先前部队攻击的经验上,采用了文中说的方法。
所以,独立团才能取得胜利,这和抗战神剧还是存在一定本质区别的,让事情的发展变得合理,这才使亮剑才能抗战正剧,而非神剧!
《亮剑》中李家坡之战,为什么没让李云龙先上?
为啥不让老李先上?答案很简单,这小子能打仗也能惹事,尽出歪招,你保不齐能惹出什么事情来。李云龙的问题主要有这么三点,第一点是拿组织命令当儿戏,第二点是不把组织放在眼里,第三点是不把自己当回事。
(1)拿组织命令当儿戏
《亮剑》一开始,老李被人围了,所以他必须突破坂田联队的防线吧,别人都是找薄弱点,总部也派人支援李云龙的部队了,只要李云龙规规矩矩地按照总部规定的路线走,那么大家就皆大欢喜,但是老李偏不要,而是选择抗命这条路,他带着人去把坂田联队长给当场击毙了。
老李带人把坂田联队长给做了,他是爽快了,观众也大呼过瘾,觉得仗就应该那么打,但是其他人火了,老李这种是非常恶劣的现场抗命。对于兄弟单位,我们在这里受罪,挖战壕,吸引火力,打算帮助你老李突围,结果你老李根本不把我们当回事,就等于大家唱了那么久的戏,就为了给你老李做陪衬?对于上级单位,他们也很恼火,我明明也安排人帮你撤退了,也给你下达指令了,结果你不听我的,你是军事长官还是我是军事长官,要知道当兵有一个铁律,那就是“军人以服从为天职”,也就是说军人就得听指挥,结果咱老李是顾着自己爽,根本不把领导和组织当回事,结果就是咱老李去被服厂抓生产建设了。
(2)不把组织放在眼里
再说老李跟秀琴结婚这件事,本来是大好事,结果被朱子明出卖,搞得赵刚被打伤,老婆被抢走,根据地赵家峪被日本鬼子三光。本来报仇是没啥问题的,但是李云龙不管不顾,出动独立团所有精锐追击山本,还是那句话,老李爽了,观众爽了,兄弟部队跟老总不爽了。
老李这一突然袭击,搞得晋西北都乱成一锅粥,连太原的小鬼子都出动了,兄弟部门也得跟着老李出击,也就有了著名的“孔过瘾”、“丁帮场”,搞得大家都烂糟糟的,也就是小鬼子已经日薄西山了,要是放在日本鬼子还风头正盛的时候,中国军队势必会吃大亏。
但是最后老李还是没啥大事,这一点可以看出组织对他的偏爱和老上司的力保,用他自己的话说没被砍头就得烧高香了,他很清楚这次犯错的严重性,于是他去见旅长的时候也不敢乱说话。
(3)不拿自己当回事
老李混到二师师长的时候,居然为了跟楚云飞打架,特意换上了国军的衣服,然后带着段鹏当尖刀队,去追杀楚云飞的队伍,这不是荒唐儿戏吗?根本不把自己当回事。
在李家坡之战的时候其实也是这样,李云龙约山崎大队长出来跟他单挑,赵刚问李云龙,要是山崎大队长真的出来跟你对砍,你输了咋办。李云龙先是嘿嘿一笑,说那不可能。结果赵刚很认真地追问,要是他出来了,然后你又输了怎么办?李云龙看到赵刚这么追问,圆滑地说:“万一要打败了,我脑袋肯定也搬家了,我个人可以给他让路了,可你让吗?你们不让路是你们的事,不能说我说话不算数吧?”
(4)偏方治重疾
但是真的到了万不得已的时候,偏方也有很多人吃的,老李就是旅长的偏方。所以等到旅长真的没有法子的时候,才会想着让他去试试。
我是蓝白旗帜,如果喜欢我的文章,欢迎关注我!
推书时刻:《亮剑》是都梁老师写的一部小说,其电视剧版本火遍大江南北,可以说国民级别的小说了。其原著细节更多,有兴趣的朋友可以买一本看看,链接我放在下面了。
《亮剑》中李家坡之战,为什么没让李云龙先上?
抗战连续剧《亮剑》中,隶属于侵华日军第29旅团第12联队第5步兵大队山崎治平中佐率500余人(显然是个不满编的大队,齐装满员的日军步兵大队通常有1000余人),竟然胆大到孤军深入我八路军根据地。
在发现了我后方野战医院以后,主动发起了进攻,迫击炮攻击让我野战医院损失惨重,八路军第386旅主力第772团,对主动撤退到李家坡,企图利用有利地形,采用中心开花战术的山崎大队进行了猛烈攻击。
其实,山崎大队就是日军放出来的诱饵,目的就是让鱼儿上钩,当772团进攻山崎大队的战斗打响以后,日军就出动了三个旅团的主力,从三个不同的方向,向李家坡迅速推进,企图围歼我八路军第129师主力第386旅。
由于日军的战斗力非常强悍,八路军在抗日战场上,是充分领教并付出了巨大的代价,即便围歼500人规模的侵华日军,对于武器装备非常落后的八路军来说,也是一场非常残酷的战斗。
因此,对于深入我抗日根据地,对我八路军前线总指挥部有巨大威胁的山崎大队,第386旅集中了主力第771团和县大队,其实,也包括电视剧中未提到的第771团,整个第386旅有正式番号的主力团全部压上去了。
山崎治平实际上只有半个大队的兵力,仍然拥有12挺92式重机枪、27挺歪把子轻机枪、2门92式70mm步兵炮,加上数十只50mm掷弹筒(实际上的轻型迫击炮),以及数百支38式步枪,火力远在我八路军第386旅之上。
考虑到外围有3个日军旅团的兵力前来增援,有吃掉第386旅之态势,战争形势非常危险,因此,第386旅希望尽快结束战斗,一举全歼山崎大队,主力迅速转移而不被日军3个旅团所牵制。
不料山崎大队,凭借非常有利的地形,以及强大的轻重机枪、步兵炮和掷弹筒的火力,给了剧中程瞎子第772团官兵以极大杀伤,程瞎子组织的数次进攻,都被山崎大队所击溃,始终无法攻占日军的阵地。
眼见外围阻击日军3个旅团的其他部队压力非常大,一旦3个旅团的日军突破阻击线,第386旅主力有被日军全歼之虞。
关键时刻,旅长想到了打仗时鬼点子多,作战勇猛身先士卒的李云龙,此时,李云龙刚担任在杨村遭遇战中打了败仗的独立团团长没多久,独立团作战能力有多强,旅长心中其实也没底,作为旅长他信任李云龙,是将其当作奇兵出击的。
未担任主攻任务的李云龙,正心中痒痒,像猫爪子挠一样,当然不愿放弃这千载难逢的作战机会,当即就给旅长保证,拿不下李家坡,脑袋砍下来給旅长当夜壶。
李云龙,采用了土工作业手段,迫近了山崎大队阵前数十米,手榴弹的投掷距离,集中全营3600颗手榴弹给一营,平均每个战士投掷10枚。
扔光篮中的手榴弹,营长张大彪率领全团捷克ZB-26轻机枪手率先冲锋,全团从马夫到炊事员,全员冲上阵地,与在手榴弹爆炸中生存下来的日军,展开了残酷的白刃战,全歼了狂妄的山崎大队。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