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黄浦学生的楚云飞,为何成了阎锡山的手下?

一般来说,黄埔军校毕业生是不屑于加入地方军阀部队的,同样各路军阀也不太喜欢黄埔生,因为黄埔军校灌输了“党军”的理念,与地方军阀军队私有化是格格不入的。

但也有例外,那就是黄埔生在中央军混得不如意时,或者部队被歼被打散时,亦或是有同乡相邀时,会有个别黄埔生加入地方部队。对于阎锡山乡土观念很浓的晋绥军而言,只有原籍山西的黄埔生有这个可能,《亮剑》中楚云飞也承认过自己是山西人。

比如黄埔六期生樊俊康就是山西原平人,毕业后分配到中央军第14军少尉排长,三年后已是少校营长的樊俊康在同乡的邀请下返回山西投入晋绥军,阎老西还是很够意思的,出手就给了第二军第3团上校团长,跟楚云飞的资历和级别倒也相符。

抗日战争爆发后,樊俊康团划归卫立煌指挥参加忻口会战,1938年即被提升为晋绥军第四军新一师少将师长,参加武汉会战,到1942年已经是六十七军中将副军长了,解放战争中在上党战役被陈赓将军所俘,解甲归田。

但有一样,参加晋绥军的黄埔生再想回到中央军任嫡系部队军事主官,那是不可能的了。比如楚云飞在淮海战役中的第89师番号虽然是编的,但是却口口声声是邱清泉的部下 ,邱的第二兵团是以第五军为基干组建的,个顶个黄埔嫡系,在战争中一级一级爬上来的,没可能从晋绥军空降个师长过来,导演无非是想让楚云飞和李云龙能继续照面,否则这戏没法继续了,所以这里只能牵强一下了,不必太较真。

有人说楚云飞的原型是晋绥军名将楚溪春,这更是牵强,楚溪春并非出自黄埔,而是保定军校第五期毕业,这个资历比陈诚都老,抗战爆发时已经是第二战区中将副参谋长,怎么可能去领导个小小的第358团。

“就算是五万头猪,共军三天也抓不完”,这是楚云飞的经典台词,其实是国军参谋总长顾祝同,埋汰莱芜战役中全军覆没之李仙洲兵团的名言。

楚云飞的人设与李云龙差不多,都是将几个原型人物整合到一个角色身上,艺术创作嘛,要源于生活,还要高于生活。答友们倒不妨看看《亮剑》原著,后半部分已经没有战争,却更悲伤。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