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德国入侵,装备精良的捷克军队为何不战而降?

捷克斯洛伐克不是打不赢,而是不能打,不想打,不敢打。

为何如此,让我们看看真实的捷克斯洛伐克军力,还有当时国际环境这二点就能明白。

第一捷克斯洛伐克军事力量。

一,军事战略层面,捷克斯洛伐克是当时欧洲或者说世界上最早研究机动作战。当其他欧洲国家,如英法还在抱着一战陈旧的阵地战术时,捷克斯洛伐克就已经在研究利用铁路进行长距离奔袭的作战方案,也就是装甲列车战术。他们就是用这种战术一度击败了红军,控制了西伯利亚铁路沿线的俄罗斯城市和符拉迪沃斯托克。可以说控制啦远东地区。

二,军事装备层面,捷克斯洛伐克很早就研制了两种自产的坦克: Praga MT 和 Prage YNH ,在德国与捷克斯洛伐克交恶时,捷军就已经装备超轻型坦克Tančík Vz.33 、轻型坦克 Lek tank Škoda 大约500辆。不仅如此, 他们还装备有重型坦克。这种军事力量在整个欧洲仅次于法英苏,号称世界第七。

三,捷克部队兵员,捷克斯洛伐克军队在于德国关系紧张时候做啦全国总动员,拥有兵力约100 万人。在边境部署了 35 个陆军师以抵挡德国。而当时德国全国在没有扩军的时候不过17个师。

从以上几点我们完全可以看出,捷克斯洛伐克在军事上不输德国,甚至更强。

所以捷克斯洛伐克不是因为军事实力沦陷,而是因为政治环境,民心所向,国内领导人原因失陷。

具体包括如下几点。

一,苏台德地区的德意志人太多,随着全球经济大萧条的席卷导致很多苏台德地区德意志人失业,失业的他们被希特勒迷惑,开始反对布拉格政府。希望与德国合并。短视而又胆小的张伯伦,纵容啦德国的胃口,默许苏台德和并,而法国因为一战时流尽了鲜血,所以不想卷入捷克斯洛伐克与德国的纷争里。也默许这一事件发生。于是欧洲各大国在捷克斯洛伐克代表拒绝出席的情况下签订了和约,捷克斯洛伐克政府在激烈的国内议论后决定遵守这一结果。德国人因此以更弱的国力占去了苏台德地区。而匈牙利和波兰更是趁火打劫,发兵攻占了捷克斯洛伐克部分地区。

二,因为捷克政府对于欧洲强权意志的屈服,造成国内大多数民众以及军队的强烈不满,我们都知道,如果政府软弱,作为民众,都希望拥有一个强力领导人,去领导。很不巧的,希特勒出现啦,也进入啦捷克斯洛伐克民众的视野,加上捷克斯洛伐克本身就有大量的德意志日耳曼民族后裔,在被吞并时候的默许和纵容,就变得顺理成章啦。

三,捷克斯洛伐克领导人,没有对政府高度的控制力和决断力。简单说,国家都快灭亡啦,还不敢奋起一战。不做军队部署,不做战斗准备。间接造成军心涣散。失败,或者说溃退就成了在所难免。

最后结论是,捷克斯洛伐克其实是亡于外力,民心所向,还有国内的愚蠢,如果捷克斯洛伐克军队拼死一战,当时德国国防军其实并没有那么厉害。谁胜谁负犹未可知。 如果这样,二战也许就不会爆发,或者有更多变故,又有谁能说清。 这样一来,二战说不定就不会开始了。

面对德国入侵,装备精良的捷克军队为何不战而降?

捷克再强,也没有的国强;捷克军工业在厉害,也没有德国和意大利强;捷克的经济还不如意大利,更何况德国、英国、法国、意大利四大国的威胁!

捷克不是屈服于德国一个国家,而是向四大国屈服。

(1)英法在经济对捷克施压,德国在军事上挤压,意大利敲边鼓

战争靠的不是武器而是人。一流的武器操作在未入流的人手里,也是未入流。捷克虽然是工业强国、军工强国。对国内已经失去掌控力的统治阶层(主要是工业资本家的代言人,他们与德国关系更紧密,在资本家眼中钱是最重要的)选择了投降!

国家间的斗争,更多的是“两国背后的盟友间的对抗”。捷克没有盟友!捷克面对的不是一个德国,而是欧洲四大国!

(2)捷克国内民族问题严重!德意志民族虽是少数民族但比较强势

当时的捷克斯洛伐克有1400多万人,其中德意志人350万人,其他还有诸如乌克兰人等其他150万人。

到1933年,苏台德地区失业人口从1929年的4.16万人,上升到73.83万人。考虑到未成年人、妇女、老人因素,可以说几乎苏台德地区德意志成年男人基本都失业了!再加上,采取的重视“捷克人”的政策,德意志人怒气颇大。

面对苏台德地区的日耳曼人,捷克能够应对就属不易了!这也是“二战”后捷克对苏台德地区日耳曼人报复的根本原因。

(3)英法意比德国更可恶,没有这三个国家,捷克不会选择投降

面对德国要求吞并“苏台德地区”的企图,对于捷克方面的请求,不但没有提供支持,反而和意大利一起向捷克施加压力。

其实,对于德国,捷克方面一直在做着军事准备,并进行了军事总动员。但9月29日四大国签订了出卖捷克的“慕尼黑协定”,捷克不答应的话,面对的将是四大国对其经济制裁,以及德意两国地军事攻击。

捷克只好无奈地同意了这一要求。五个月后,德军占领整个斯洛伐克地区。英法为自己的罪孽也付出了代价。

面对德国入侵,装备精良的捷克军队为何不战而降?

如果捷克斯洛伐克的敌人只有德国,那么凭着动员起来的百万大军,多年经营的国防工事,以名震世界的斯柯达兵工厂为代表的捷克军工。捷克斯洛伐克完全可以和德国大干一场,没有必要屈膝投降。但捷克斯洛伐克的敌人不止是德国,同时对捷敌对的还有波兰和匈牙利——敌对到什么程度呢?敌对到二者已经直接派出武装部队侵占捷国土的地步了。换言之,捷克斯洛伐克已经被他的敌人三面包围了。在敌人环伺的情况下,如果能有外援,那么还可以一战。捷克斯洛伐克有没有呢?答案是没有。英法已经把捷克斯洛伐克卖了。苏联倒是说过要支援捷克斯洛伐克。可怎么支援呢?苏联和捷克斯洛伐克又不接壤。波兰也已经宣布绝不让苏军通过它的领土支援捷克,如果苏联试图这样做,则立即向苏联宣战。退一步讲,即使波兰不会主动向苏联宣战,对当时的波苏关系稍有了解的人恐怕也不会认为波兰会同意苏军通过波兰领土。那么苏联想支援捷克斯洛伐克就只有一个办法了:派出百万红军推平华沙,杀出一条通往捷克斯洛伐克的血路。我斯大林今天豁出去了,我也不要战略考虑了,我也不要国家利益了,我就是要不惜一切代价把捷克斯洛伐克救回来……

别说了,我都被我自己逗笑了……

有外敌而无外援,是这样但还不仅仅是这样。因为捷克斯洛伐克国内也有问题。当时,捷国内民族分裂势力活动十分猖獗,德意志人、匈牙利人、卢西尼亚人、斯洛伐克人……等等等等各种手段对抗捷克中央政府并获得了邻国的支持。事实上,在1938年下半年,捷克斯洛伐克已经进入了近乎内战的状态。

外有强敌而无人施援,内有叛乱而不能弹压。80年前的捷克斯洛伐克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强,面临的情况却比我们想象的糟的多。

当然,以上都是客观原因,下面讲讲主观原因。主观原因就是捷克斯洛伐克的统治者自己也比较没种。

在捷克斯洛伐克之前,有一战后的土耳其力挫协约国,迫使协约国改定新约,由此摆脱了任人宰割的命运。在捷克斯洛伐克之后,有芬兰浴血冰原痛击苏联,维护了民族独立。当时的德波匈加一起也不可能比苏联更强,而捷克斯洛伐克却比芬兰要强的多。芬兰能做到,捷克斯洛伐克做不到,怪谁呢?

究其原因,还是捷克斯洛伐克的统治者缺乏铁腕人物。一战后的土耳其有凯末尔,二战时的芬兰有曼纳海姆,而当时的捷克斯洛伐克只有一个心脏衰弱,被里宾特洛夫逼的围着桌子跑,晕倒在纳粹德国总理府被希特勒的私人医生莫德尔打了一针才抢救过来的病号总统哈查。

综上所述,主观原因,客观原因放到一起,捷克斯洛伐克最终选择不抵抗也就顺理成章了。

面对德国入侵,装备精良的捷克军队为何不战而降?

首先是二战前捷克斯洛伐克这个国家立国时间非常短,只有短短不到二十年的时间,且是一战后协约国大佬人为划定出来的一个人造国家。英法的本意是想拆除掉奥匈帝国 在欧洲腹地自己实力达不到的地区安插几个看上去和自己很亲近的卫星国,如捷克,如波兰 都是如此,所以就以原先波西米亚大公国版图为基础建立了捷克,大其国土部分是原先奥匈帝国的领土外加部分德国和俄国的领土拼凑而成,政体又是以自说自话七嘴八舌见长的民主制,本身就缺乏凝聚力和向心力,一盘散沙,怎么可能和当时有着强大管控力的德国开战?

其次,领土就是拼凑起来的,人口也是,文化倾向更是如此,大部分人对西方强行灌输的共和制民主制那套并不感冒,仍心心念念奥匈帝国皇帝统治的时代,一小部分人干脆成了纳粹的信徒,天天在国内打架斗殴杀人放火。当然,那也有一部分人很认真地向东边学习,把无产阶级斗争建国那套学了去。 这些,单拿出来实行都不失为一副救世的灵丹妙药,毕竟捷克本身文化底蕴深厚,工业基础、农业出产一应俱全,可这么多灵丹妙药加一起的结果就是把国家整秃噜皮了——你说左走,他说往右,隔壁老王非要升天,这不乱套还等什么呢?基本上二三十年代捷克人没干别的,就在那天天折腾政治,直到把自己折腾完了为止。

第三,奥地利和平并入德国是个很重要的原因,历史上捷克人和奥地利人算是冤家对头,相爱相杀了几百年,但骨子里捷克人还是把奥地利人当参照系的,一旦自己的参照系无条件和别人融合了,难保捷克人也会动动这心思。

第四,看上去唯一能激发捷克斗志的就是协约国大佬们, 后世历史也是这么说的,但实际上,当时的英法并没有实力和威望给捷克撑腰硬怼德国,它们在中欧的影响力不足以让这个国家为了所谓的自由而和强敌和昔日的同胞开战,所以就就坡下驴,以一场所谓慕尼黑阴谋的代价出(批)卖(准)了德国对捷克的吞并。看上去捷克代表很可怜,只能坐等国家命运被人裁决,实际上捷克很乐于重新回到以往的大家庭里。

第五 地缘政治考虑,奥地利一被

德国吞并 实际上捷克的下场就很明晰了,它领土的大部分都被德国和奥地利包围着,唯一的救星就是欧洲神奇的存在、和自己是天然仇敌关系的大波波——如果说历史上波兰和俄国在双边关系上基本上还是各领风骚,那么波兰对捷克来说就是噩梦般的存在,看看波兰文豪显克微支的小说就明白,波兰人心里有多不待见捷克人——基本大致相当于我们对阿三的态度,所以,捷克不和德国联合让波兰独占了去,它的命运注定会更可怕。

面对德国入侵,装备精良的捷克军队为何不战而降?

捷克斯洛伐克的处境跟今天乌克兰处境相同,国力与人口对比上,德国比捷克斯洛伐克多几倍,苏台德地区也有大量的日耳曼民族,也是闹独立分裂,德国对待苏台德地区也是不断的支持,虽然捷克斯洛伐克拥有斯柯达兵工企业,在当时的欧洲国家中算第二位吧?

由于英法纵容与绥靖政策,使德国军事力量更加增大了胃口,军事上早就作好准备了,捷克斯洛伐克也投入了四十万大军作好了防卫准备,迎战纳粹德国的军队入侵。

英国法国没有勇气,也没有作好战争的准备,采取纵容和默许,没有很好的利用捷克斯洛伐克作为战略性盟友看待,如果当时英法不惜一切去,作好战争准备,制止德国军事扩张道路,东西两线必将拖垮纳粹德国。

张伯伦最终求和妥协了,不想开战,最终在幕尼黑出卖了捷克斯洛伐克,让捷克斯洛伐克放弃抵抗,以和平的方式谈判解决。德国人合并苏台德,让坚持主张武装抗争的捷克斯洛伐克总统下台。

结果希特勒吞并了捷克斯洛伐克全境,这为二战埋下了深深的遗憾,纳粹德国在军事装备上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加强,更加有了底气开始作好战争准备。

历史给爱好和平的者,上了一堂生动课,惧怕战争爆发,往往会带来战争,当侵略者举起屠刀之时,一定要有底线的抗争到底的决心。

如果苟且偷生,适得其反,不想世界大战,就必须要有努力抗争到底的决心。任何绥靖政策都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面对德国入侵,装备精良的捷克军队为何不战而降?

没有苏台德的捷克,就好像失去牙齿的老虎。

虽然捷克的军工业发达,但仅限于轻武器制造。重武器远不及德国,尤其是德国的飞机产量,更是英法美三国总和。另外还有重新武装后的德国陆军。

正是惮于德国军事实力和不想重蹈“一战”覆辙,以及祸水东流,英法对德国实行“绥靖政策”,《慕尼黑协定》由此诞生,苏台德地区割让给德国。

失去苏台德地区的捷克,实际上已经成为一个主权沦丧、肢体残缺、防务荡然无存的国家,就等德国最后完全吞并。

捷克新上台的哈查政府,深知捷克已被英法抛弃,只有向德国靠拢的道理。最终在希特勒的恐吓下,为避免捷克遭遇战火的摧残,签署协议,使捷克“让渡”给德国。

吞并捷克后的德国实力大增,800辆轻型坦克、450架新型战斗机、庞大的斯柯达兵工厂、以及陆军35个师的装备。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