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4年盟军即将全面胜利时,斯大林是如何利用德军打击波兰的?
英国前首相丘吉尔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没有永远的敌人,只有永远的利益。这句话就算放在平时也就罢了,但在二战拯救全人类的过程中,在面对法西斯德国的侵略时,盟国的有些国家也要彼此的打击。
1944年夏天,当时已经拥有40000多名战士的波兰地下军,想趁着德军在东线斯大林格勒吃了败仗、西线盟军诺曼底胜利登陆的时机中,进攻处于困境中的华沙驻守德军,乘机取得波兰独立,最大限度的保证华沙不会成为苏德军队战场。
1944年7月31日,一支苏军坦克部队抵达华沙外围地区,波兰地下军借机决定在8月1日对华沙发动总攻。可就在波兰人民拿起武器,准备向驻守华沙的德军开战之际,苏联坦克部队突然停止了进攻,并全线撤退。德国人在苏军撤退后,就把全部兵力投入到对波兰地下军打击之中。苏军这种撤退行为激起了罗斯福和丘吉尔强烈不满,他们要求斯大林继续进攻波兰德军。但斯大林充耳不闻,甚至还抗议美英空军对华沙的空中支援是侵犯了苏联领空。
直到9月10日,华沙的战斗持续了六周之后,苏军才再次开始了行动。在苏军的掩护下,波兰地下军才进攻到华沙近郊。但在9月15日,苏军再一次停止了对德军的进攻。德军的火力又全部转向了波兰地下军,由于没有了苏军掩护,波兰地下军这次可以说是死伤殆尽。苏军则乘虚而入,一举攻占了华沙,斯大林终于如愿所偿。(欢迎关注第一军情,若有其他问题,请在评论区留言。)
1944年盟军即将全面胜利时,斯大林是如何利用德军打击波兰的?
1944年8月1日开始,63天的时间里,德军杀死了20万波兰人,并让华沙彻底变成了一座鬼城。一场志在必得的起义,最终却被残酷镇压,背后的原因令人深思。
有人说这是因为苏联人见死不救,也有人说是波兰人判断失误,还有人说是盟军袖手旁观。原因究竟为何,且听我慢慢道来。
1944年7月底,欧洲战场的形势发生了逆转。这其中主要发生了3件事情:
- 随着诺曼底登陆的成功实施,法国的解放已经是必然,德国西线的沦陷无法避免;
- “7·20”暗杀希特勒行动,严重影响了德军的士气,固守华沙的德军已经没什么斗志;
- 苏联在东线的推进势如破竹,已经到了华沙东侧几十公里之外,华沙解放已经指日可待。
这一连串事情的发生,让波兰在伦敦的流亡政府(公认政权)开始坐不住了。因为波兰解放是一回事,而波兰复国却是另一回事。当时波兰的军事力量主要有两派:一派叫做AK,听命于伦敦,毫无疑问他们对西方比较友好;另一派叫做PKWN,由苏联扶持,自然与斯大林比较亲近。
对于抵抗德国来说,这两派没有二心。但将来谁做主,那么波兰的未来就会由谁来决定。如果苏联解放了华沙,那么自然就会是PKWN为大, AK自然不愿接受这个结果。
根据AK的判断,华沙的德军只有10000多人,而且士气低下,战斗力自然也不会很强。起义一旦开始,他们势必会无心恋战,迅速向柏林退去。再加上苏联在东边的进攻,解放华沙可以说是轻而易举。AK掐指一算,只需7天便可解决战斗。
不能再等了,打吧!
这种想法其实再正常不过了。剧本一般都是这样的:处在水深火热之中的人们,在自己大部队兵临城下之时,揭竿而起,敌人闻风丧胆四散而逃,然后人们敞开城门列队欢迎……几乎无一例外。
然而,华沙就是那个例外。
先看实力对比。AK在华沙大约有45000人(整个波兰约30万人),德国国防军加上党卫军、警察以及狗腿子差不多在25000人左右。看起来差不多,但问题是德军有10000多的正规军,还有飞机坦克大炮等重武器,而AK大部分人只受到过短期的训练,更要命的是没有武器,据说只有10~25%的人手里有枪(包括手枪)。
有人可能会有疑问,没枪也敢打仗?当然可以了,没有枪没有炮敌人给我们造嘛,AK就计划着从德国人手里以及弹药库、工厂里抢,他们相信很快就可以全副武装了!
从8月1日开始,在起义前几天里,还是很顺利的。虽然德国预计到了会有华沙起义,但没想到规模这么大,然后由于守备力量比较分散,而AK更熟悉巷战,再加上民众的支持,很多地方很快就被AK拿下。而德军是一边打一边求援,然后一边向核心据点集结。
1944.8.4,AK控制区域(红色)
起义的转折发生在大约一周之后。
一方面,在希特勒和希姆莱的关注之下,附近的德国部队不断增援,人数翻了一倍,最终达到5000人的规模;另一方面,AK士兵缺乏持久战的能力,武器弹药生活补给都很缺,进攻受挫,只好转攻为守。之前拿下的据点,也在被德军重新夺回。而对岸那边,苏联迟迟没有动静。
这种情况,波兰其实早有预料。因为1943年爆出来“卡廷惨案”的真相之后,波苏关系彻底破裂了。波兰有理由相信,苏联对华沙起义可能会隔岸观火。为此,他们专门去俄罗斯拜访了斯大林,希望能化干戈为玉帛,一起消灭共同的敌人。
但是,斯大林以起义时间过早,苏联没有做好准备为由,断然拒绝。此时,开弓已经没有回头箭,波兰没办法,只好低下身子来请求帮忙。斯大林依然不依不饶,又把边界问题搬上了台面,要求波兰承认寇松线(Curzon Line,波苏战争停火线)。波兰人没同意,最终不欢而散。
现在该怎么办?
也没有别的办法,只能找丘吉尔了。丘吉尔虽然很想帮忙,但那边是苏联辖区,没有斯大林点头,丘吉尔也很难办。无奈之下,丘吉尔又找了罗斯福,没想到罗斯福想都没想,直接拒绝了。理由也比较简单,因为盟军的团结,对于打败德国来说更加重要。
求人不如求己,解放华沙,还得靠自己人啊!于是,驻守东岸的PKWN准备出马了。他们在苏联零星的火力帮助之下,准备渡河,去增援AK。可是,西岸原本被AK占领的据点,大部分已经被德军夺回去了,PKWN的渡河行动,受到了猛烈阻击,损失惨重,最后不得不退了回去。
1944.9,AK控制区域(红色)
不过,丘吉尔考虑再三,还是背着斯大林帮了波兰一把。当然,直接参战是不可能的,但空投点物资还是可以有的。问题是,苏联不提供机场,所有的飞机只能从英国和意大利南部飞过去,1500多公里的路程,也就带不了多少货了。而且一路上都是德占区,简直是太难了……据统计,英国人共执行了200多架次的空投,投放了大约200吨物资。首飞的7架飞机就被打掉了5架,整个空投行动,损失了30多架。丘吉尔也是怕了,不敢再继续玩下去。
到了9月,迫于压力,斯大林同意美军利用其机场对华沙进行增援。只是谁也没想到,美国飞机的表现更差,因为华沙已经变成了废墟,巷战经常都是打一枪换一个地方,最终造成美国96%的空投物资落入了德军之手(苏联地面指挥官估计)。苏联人看不下去了,直接给叫停了。
美国B-17空投行动
空投的事儿,还是我们苏联人干吧!
事实证明,苏联空军也就那么回事儿,比美国也没强多少。虽然出动飞机超过2500架次,投送了大约3000条各式枪械,150多门迫击炮,40000多枚手榴弹,以及一定数量的弹药、食品和药品。但这对于几万人规模的巷战来说,几乎是杯水车薪,更不用说还有相当一部分,投给了德军了。
无奈之下,AK只能跟德军进行停火谈判,或者就干脆说是投降。不过,就在谈判进行时,AK得知苏联先头部队,已经到了Praga(河对岸)。就立即取消了谈判,然后继续打。
这里需要补充一下,华沙被一条“维斯瓦河”一分为二。河西为主城区,由德国控制。鉴于维斯瓦河是苏联进攻德国本土的最后一道天然屏障,希特勒下令加强了华沙的防御,在河西岸构筑了大量据点。
然而,苏联军队到了Praga之后,并没有过河,而是就地扎营了。反倒是在华沙的北面和南面较远的地方过了河,就好像故意绕开了华沙一样。
9月底,AK实在打不下去了,只能重启谈判。最终在10月2日向德军正是投降。
根据统计,华沙起义有约16000名波兰抵抗组织成员被杀,15000名AK战俘被关到了波兰的集中营或奴隶工厂,约20万华沙平民被有组织地屠杀,65万人被驱逐……华沙这座历史名城,1939年时就被破坏了25%,此次起义又破坏了25%,然后在起义结束后,又被德国人有组织地破坏了35%,同时还掠走了30万车皮的物资。也就是说,华沙几乎被夷为了平地,而战前100万的人口,最终仅留下了15万。
华沙,就这样成为了一座鬼城。
1945年1月,德军放弃了华沙,苏联乘虚而入。那时,AK在华沙的力量已经被清盘,苏联开始了对华沙长达44年的统治,直到1989年。
在二战的历史上,德军在华沙起义中针对平民的屠杀,是与“利迪策惨案”相提并论的。而造成这一后果的原因,很多人的观点是因为斯大林对波兰领土的觊觎——借德军之手,消灭波兰的军事力量,为战后苏联的统治打下基础。尤其是在波兰,这种观点至今仍是主流。
不过我觉得这个观点有些片面,斯大林的这种想法固然存在,但真正的原因并非只有这一个。下面我就以持这个观点的人所常用的几个问题来分析一下。
1. 为什么苏联红军不出手相助?
这里我想说的是,斯大林当时答复波兰人的话,是实情。苏联确实没有做好进攻华沙的准备。当时,苏联的主要进攻方向有两个,一个是从北面进攻东普鲁士,另一个(也是最重要的)是从南面进攻巴尔干,主要力量已经在向罗马尼亚集结。
最直接的一个例子就是,朱可夫的装甲部队在华沙以东40公里左右的位置,遭到了德军的截击,损失惨重。他也向斯大林建议先不要攻打华沙,因为一旦巴尔干被苏联突破,那打不打华沙就根本无所谓了。
苏联的进攻路线,注意绿色区域
2. 为什么苏联不允许盟军使用机场?
通常,提这个问题的人,都不知道使用机场会意味着什么。这实际上是一个很复杂的系统问题,涉及到沟通配合、运维保障、地面及空中调度等等,绝不是划块地方就完事儿了。苏联自己调兵遣将都忙不过来,哪有空去做这些?再说,谁还没个秘密啊,苏联跟盟军一起打德国,但这不代表可以穿一条裤子。
3. 为什么苏联到了河东岸却不过河?
是真打不过。因为苏联在华沙的力量并不是很强,如果要过河,德国人必然会炸桥,这样就成了登陆战了(苏联人还记得“刻赤战役”的噩梦)。而且,德国人早就加强了岸边防守。这仗,苏联怎么打都没有胜算。
4. 苏联真的不打算解放华沙吗?
这个问题实际上是第一个问题的延续。苏联当然想解放华沙,但计划是从北线进入东普鲁士之后,对波兰腹地形成东南北三个方向的合围,然后利用北线的侧翼,“顺便”解决华沙。
当然,这是几个月之后的事儿了。
总而言之,波兰人在“卡廷惨案”上没有冤枉苏联,但我认为在“华沙起义”上,苏联确实是有点委屈。苏联虽然有私心,但客观存在的困难,也不能被忽略。
1944年盟军即将全面胜利时,斯大林是如何利用德军打击波兰的?
这个问题老梁来回答。
波兰这事,其实应了那句老话了,可怜之人必有其可恨之处。波兰蹲在欧洲这嘎达,但凡有机会,谁都想伸出脚丫子踩上几脚,而且还是那种踩下去带搓的。
想要把题主这事弄明白了,咱得从头唠,不然这团乱麻您也就一知半解整不明白。
开头需要交代的一些事。咋说呢?波兰在欧洲这嘎达撑死了也就是个二流国家,因为祖上曾经也阔绰过——波兰翼骑兵,什么俄罗斯人,什么鞑靼人,什么土耳其人,这都干过架,而且还都打赢了。
所以到现在他们还都有一颗超一流国家的野心,这么说吧,有野心是不错,至少是个动力,但这野心被安装到一个实力不咋地的国家里头,他干的一些事就显得很幼稚。
您可以瞅瞅他都干了啥事。
历史上波兰被人家瓜分了四次,那么他在1918年的时候复国过一次,这个时间点大家伙都知道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了。
其实他这复国人家德国就给出过许诺,为嘛要给这许诺呢?
毕竟打仗吗?他消耗的物质,花的毛毛钱那是如流水一般,而且还要对占领区进行统治啥的,琐碎的事也多,当时德国人打败了俄国人之后,波兰的好多地盘都在德国人的控制之下,就有那么点忙不过来,这就有了对波兰的许诺。
但结果大家伙都知道,这德国人的承诺不好使了,毕竟德国战败了,一个失败者他自己都护不了,还讲啥承诺呢
而英国法国出于自己的利益,削弱德国,还是让波兰人复国了。
你这复国就必须有地盘不是,所以他们就把德国的一部分领土给划拉出来,波兰很高兴,德国人即使不高兴,那也没辙不是。
波兰人复国了,本来是一件很开心的事,但前边咱说了波兰人有一颗和实力不相符的野心,他们感觉自己的盟友是强大的法国人和英国人,至于其他人,哼哼!似乎就有了那么个远交近攻的意思。
这家伙东撩一下,西撩一下的,很快周边的国家有一个算一个全惹毛了,咱别的小国别提了,单单两个超级巨无霸都被他惹的要炸锅了,一个是苏联,二一个是德国。
您想哇,这能有个好?
咱就聊一聊,他是咋惹的这俩巨无霸。苏联这块,那会还是沙皇俄国,家里头闹红白内战呢?好吧趁你病要你命,波兰人想要整个乌克兰和白俄罗斯。
您感觉这事苏联人能同意吗?不能够啊!于是波兰就入侵了苏联,苏联人自顾不暇,波兰一路打到了基辅。
当苏联人缓过气来的时候,当然会不客气了,一家伙又反推回了华沙。
好吧,波兰人慌了,集中全部的力量,还真就挡住了。
于是双方坐下来谈,这事还是让波兰占了大便宜,乌克兰以西这都归结到了波兰人的手里,这不是说苏联人大方,而是苏联人需要尽快的结束战争,他们国内还有更多的事要处理。
当然这事会被苏联人记在小本本上的。
波兰表示很满意,回头他们就又去找德国人的麻烦,他们不仅割了一块德国人的土地,还在德国土地上割下一块但泽走廊,这就相当于把德国给一分二了。
德国人想要收回这地,波兰人拒绝了,这很正常,谁不希望自己的地盘大,但波兰人做的更加决绝,利用这但泽走廊对德国进行无休止的骚扰,其实叫蚕食也不为过,最终双方还打起来了。
没有善缘只能留下恶念了。
于是在二战爆发的时候,德国人和苏联人进行了一次合作,双方联合出兵将波兰又一次的给灭掉了。
渣渣!
被灭掉之后,这就进入到了题主说的问题上了。波兰人在此期间建立了流亡政府,集体搬到了伦敦开始办公。
那么在这期间波兰还是有一定实力的,因为他们有一部分军队逃了出来,而没有逃出来的呢?钻进了山沟沟打起了游击。
当时的二战已经开始了,必须联合一切可以联合的对德国人进行讨伐。
嗯!苏联人也是这么想的,所以他们和这个波兰流亡政府开始谈判,对于边界线的问题,他们打算让步了。
可波兰人却不这么想,他们想要更多,最好让德国人和苏联人拼个两败俱伤,那么一切的一切就好办多了。
这事算是黄了。
当苏联人在苏德战场上终于把气喘匀了,他们已经不存在两败俱伤问题的时候,德国人要被碾压了,于是之前的方案苏联人丢掉了,重新开了一个边界方案,让波兰选择,结果波兰依然没有同意。
到了1944年,再过一年二战就要结束的时候,苏联人就要攻入华沙了。
这个时候波兰的流亡政府很尬的,如果华沙被苏联人拿下,那么他们就会丧失一定的话语权,毕竟苏联人也在培养亲苏的波兰政府,而且还正儿八经的弄出了一个波兰社会工人党组建的委员会。
这就相当于两个政府的存在,华沙一旦被拿下,那么他这个流亡政府还有存在的必要吗?
于是波兰流亡政府就起了别样的心思,他们准备在苏联人攻入华沙之前进行起义,拿下华沙。
于是留在波兰的那部分军队,当然已经变成游击队的部队开始集结,这就变成了起义军,所有的一切相当保密。
苏联人啥也不知道。
波兰人的想法很天真,认为苏联人已经兵临城下,再加上华沙城内市民的支持,就算是没有苏联人的支援,就这局势,他们的起义军烧上一把火,应该就会轻轻松松的拿下华沙。
说实话,德国人不是啥大白菜,你想炒就炒,想炖就炖的。实力不是想象出来的,而是打出来的。
德国人很快回过神了,拉来大兵进行镇压。
嗯!明白人都明白这事已经尬住了,波兰人撑不住的。
盟军方面一瞅这架势,不成的,于是要求苏联方面进行解救,好吧,苏联人答应了,但更加尬的是波兰这部分起义军压根就不和苏联人联系。
你苏联人就算是空投过去联络员,人家也不搭理,还造成了这人被德国人给抓了起来。
那么苏联人只能开始按部就班的进攻了,嗯,当然波兰的起义军压根就不配合,你打你的,俺做俺的,最终波兰这波起义军被消灭掉了。
你都想象不到,但苏联人表示他们会接受这波起义军的,而起义军方面却压根就不向苏联人这个方向撤退。
好吧,波兰起义军成功的将自己逼死了。
最终苏联人拿下了华沙。波兰的流亡政府更加的尬住了。
好了,今天就写到这里,喜欢的朋友加个关注,顺手点个赞呦!
1944年盟军即将全面胜利时,斯大林是如何利用德军打击波兰的?
东欧有个不起眼的小国叫做波兰这个国家,祖上曾经阔过,最阔的时候曾经把沙俄老毛子都给打哭了。
当然这都是祖上的荣光了,现在的波兰只能靠着对俄罗斯刷刷存在感。不过话又说回来,波兰和俄罗斯这段公案真的是有够曲折的。俄罗斯从来就不是人畜无害小白兔,确实也做了许多伤害波兰人的事情,但是冤有头债有主,从来就没有无缘无故的爱与恨,俄国人和波兰人之间的恩怨一个碗不响,两个碗叮当。
在二次世界大战中,波兰是整个欧洲战区的导火索。德国人突击波兰掀开了二次世界大战的欧洲战场。作为波兰东面的邻国,苏联人很难得的表现出了信守承诺的一面,他们根据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火速出兵波兰,和德国人一起瓜分了波兰,在这里不得不说,苏联人真的好守信用啊。
其实在第2次世界大战中,苏联虽然是一个战胜国,但是他们做了很多很不光彩的事情。俄国的小胡子和德国的小胡子在很多地方很相像。在二次世界大战中,苏联人用了很多法西斯的方式来对付法西斯。
为了抵御德国法西斯,苏联吞并了波罗的海三国,苏联出兵芬兰强占了芬兰一大块领土,和德国一起瓜分了波兰,苏联这种赤裸裸的入侵行为和法西斯有什么区别呢?当然郭沫若的俄国爷爷说这些举动都是为了防御德国法西斯。
二战中的波兰是一个新生的国家,1918年刚刚成立。波兰早在N多年前就已经被三个强大的流氓给刮分了,分别是奥地利帝国,德意志帝国以及俄罗斯帝国。要想复国就得这三大帝国全都完蛋,这个难度简直比中国男足获得世界杯冠军更难。
可是第1次世界大战结束之后,这个堪比登天的史诗级难度,居然解锁了,作为一战中的战败国,德意志帝国以及奥匈帝国垮台,而在俄国阿芙乐尔号一声炮响,俄罗斯帝国解体,恭喜波兰完成史诗级难度的挑战,波兰再一次成为一个独立国家。
获得独立之后的波兰也不消停和苏联连续打了好几年,波兰人认为波兰的边境线应该在著名的寇松线以东150公里左右。波兰人的手笔太大了,按照波兰这种说法,整个西乌克兰和绝大多数的白俄罗斯都属于波兰。你们可曾见过饕餮把吃下去的东西吐出来吗?
斯大林对此坚决不同意。于是两国开始整活。波兰进攻苏联,结果被苏联人一波反推堵在了华沙城下,眼看苏联人就要攻上高地,推塔成功了,波兰人爆发出了强大的战斗力,在华沙城下打败了苏联人。
至此双方再也没有打仗的力气了,只能坐下来谈判。苏联人让出了13.5万平方公里的西乌克兰领土,双方签订了著名的里加条约。
二战打响,德国人的钢铁洪流滚滚而来。波兰政府打算向东南方向逃命,就在这时,80万红军从东方杀来,这才让波兰的上层意识到波兰这次又完蛋了。
于是波兰的上层人物纷纷逃到了西方,启动应急预案,建立流亡政府。相当一部分波兰军队也跟着这些领导人逃到了西方,在那里重整旗鼓,重新组建了波兰军队,成为了盟军的一部分投入对德作战。而在国内的波兰军队纷纷组建游击队,活跃在波兰的田间小巷,抵抗入侵者。
随着战争的推进,到了1943年,苏联人已经逐渐缓了过来,开始对德进行反击。在这个时候,波兰人和苏联人在提里加条约的内容的时候,苏联人早就不认账了,这一点在几十年后被俄罗斯的新沙皇,普京活学活用用在了昔日的兄弟乌克兰身上。
随着苏德战场上苏联人逐渐占据优势,德国人在斯大林格勒吃了败仗,而在西线盟军实行了诺曼底登陆,德国人眼看就在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打击下,就要坚持不住了。此时此刻不要脸的流氓,政府决定抢在苏联人之前动手解放华沙,为后来的政治上的讨价还价赢得筹码。
1944年7月31日第1支苏军部队出现在了华沙的城边。终于资产阶级政府的波兰军队决定发动华沙大起义,夺取华沙的控制权。可是就在这时,苏联的坦克部队居然停止了进攻,反而撤退了,安安静静的在边上当起了壁上观。没有了苏联人的威胁,德国人会把所有的力量用来镇压华沙的起义。
苏军的这种迷惑的坑队友的行为,被西方两大巨头丘吉尔以及罗斯福疯狂diss,他们一致要求斯大林继续挺进帮助华沙的起义者。对于这些和自己信仰不同的人,斯大林没有任何的好感,苏联军队仍然在一旁静静的做一名美男子,甚至美英军队的空投都被苏联人抗议,说是侵犯了苏联的领空。
华沙的起义部队坚持了6个礼拜之后,苏联人才有了动作,苏联人确实给力,有了苏军的掩护,华沙的起义军摸到了华沙的近郊。但是这次苏联人的配合行动仿佛是一场阴谋,因为仅仅5天之后,苏联人又停止了进攻,德国鬼子又把枪口对准了起义者。这些可敬的军人。这些了不起的波兰人在苏联人的出卖下,在敌人的枪口之下坚持斗争,直到最后,流尽最后一滴血。
在镇压了波兰起义,德军喘息未定之时,苏军以泰山压顶之势进攻,轻松的拿下了华沙,伟大领袖斯大林打的一手好算盘,瑞思拜!
通过这件事情我们得到一个结论,那就是永远不要指望俄国人的信用,俄罗斯人偶尔的守信用,仅仅是因为俄罗斯人认为这样做对他们的国家有利而已。
1944年盟军即将全面胜利时,斯大林是如何利用德军打击波兰的?
题主想得太多了,就1944年的形势来说,斯大林并没有必要利用德军打击波兰,只是波兰流亡政府自己作死,想抢在苏联之前控制华沙,最终导致了国内抵抗力量在华沙起义中遭到重创。
1944年8月1日,波兰地下抵抗组织在华沙发动起义。不过这场起义在经过63天的战斗以后,最终以失败告终。波兰地下抵抗组织损失惨重,有1.8万抵抗组织士兵和25万平民死亡,华沙也几乎被夷为平地。
波兰和西方国家经常把华沙起义失败归咎于苏军见死不救。不过就当时的情况来说,苏军并未真的见死不救,华沙起义失败主要还是因为这本来就是一次冒险,失败是必然的结果。
波兰和苏联的矛盾波兰和俄罗斯本来就是世仇。而在一战以后,波兰和苏俄又因为边界划分问题爆发了苏波战争。这次战争以苏俄失败告终,波兰控制了西乌克兰和西白俄罗斯,这让苏联耿耿于怀。
而在二战爆发以前,苏联多次试图联合东欧国家压制德国的野心,也遭到了波兰的阻挠。在这种情况下,苏联最终选择了和德国联手,在德国发动二战以后,夺取了波兰占据的西乌克兰和西白俄罗斯。波兰灭亡,波兰政府流亡英国,继续领导波兰国内的抵抗组织国内军展开游击战。
苏德战争爆发以后,苏联和英国成为盟国,这个时候波兰流亡政府就比较尴尬了。
尽管1941年苏联和波兰流亡政府签署了互助协议,但是苏联拒绝让出占领的西乌克兰和西白俄罗斯,转而提出以德国领土补偿波兰。此时苏联对于盟国来说显然远比波兰重要,因此英国支持苏联的提议,美国也表示了默许,波兰流亡政府陷入了两难的境地。
波兰人的冒险到了1943年7月,美国总算做出了一个让波兰流亡政府的表态,罗斯福建议暂时终止和苏联人关于边界的谈判,美国国务卿的解释是未来美国的政策可能会改变,愿意支持波兰流亡政府对领土的要求。美国的态度虽然有些模糊,不过波兰流亡政府还是受到了极大地鼓舞,于是在此后的谈判中坚持保留战前边境。
为了增加谈判筹码,波兰流亡政府指示国内军在大城市,特别是华沙发动起义,以便在苏军进入波兰以前控制局势。当然这有些异想天开,因为国内军的兵力并不足以击败波兰境内的德军。
而且苏军也并不承认国内军的合法性,他们已经组织波兰左翼力量建立了新的波兰政权和武装力量。对于拒绝合作的国内军,苏军毫不手软,该抓抓,该关关。因此可想而知。即使起义成功,那么苏军也不会承认国内军对华沙的占领。
不过波兰流亡政府领导此时已经顾不上这些了,他们一心要在苏军之前控制华沙,以便争取政治上的主动。所以尽管国内军认为在华沙起义时机并不成熟,波兰流亡政府还是下达了在华沙起义的指令。
1944年7月,德国中央集团军遭到重创,德军开始大踏步后撤,这让国内军认为起义的时机已经到来,于是制订了起义计划,并最终在8月1日起义。
苏联尽管对波兰的冒险不满,但是还是提供了一些支援此时在华沙的国内军尽管人数不少,但是只有1000支步枪,1700把手枪,300挺机枪,7挺重机枪,60支冲锋枪和35门反坦克枪炮。靠着这么一点武器发动起义,要想成功除非德国主动放弃华沙,或者是盟国的支援。
不过悲剧的是希特勒从来不是一个喜欢撤退的人,他决心在波兰继续阻击苏军,因此德军很快停止了撤退,甚至还在华沙增加了部队。因此起义爆发以后,很快就遭到了德军的残酷镇压。
而波兰流亡政府寄予厚望的美英政府尽管对于起义表示了热情的支持,但是也仅限于热情而已。在波兰流亡政府请求盟军出动空军轰炸华沙附近的德军,并空投物资和波兰流亡军队予以支援时。盟军总司令部认为此时法国和意大利才是战场的关键,拒绝空运波兰波兰流亡军队,只派出了寥寥无几的几架飞机在夜间空投了一些物资。
至于苏军虽然刚刚击败了德军,一度挺进到了距离华沙不远的沃洛明,但是自身损失也不小。在起义前一天,也就是7月31日,德军在沃洛明发动反击,苏军被击退。因此苏军原本打算暂时休整,然后继续下一轮攻击。
这个时候华沙爆发起义,苏军显然不可能马上发起大规模的攻势牵制德军。更何况斯大林对于波兰流亡政府的打算心知肚明,因此公开发表声明,谴责了这一冒险行为,称之为犯罪行为,并要求流亡政府对于华沙的命运负责。
不过苏军和德军也不可能因此休战,而且国内军力量有限,即使真的在苏联帮助下夺取了华沙,也不可能真正控制这座城市,苏联并不会真的太在意这个问题。所以在华沙起义期间,苏军也发起了一些攻势,试图利用这个机会实现突破。
特别是到了9月,初步完成休整的苏军发起了一次规模较大的攻势,苏军下属的波兰人民军一度攻击到了维斯瓦河边,并强行渡河,建立了一个登陆场。人民军的一个侦察部队甚至冲入华沙,和还在抵抗的国内军成功接头。
不过在德军的反击下,苏军的攻势被击退,波兰人民军损失惨重,仅在渡河战斗中就阵亡了2000多人。此后苏军再未能发起有力攻势,华沙起义最终被德军镇压。
所以我们不难看到,华沙起义失败的根本原因,是因为这本来就是一次冒险。德军还没到彻底崩溃的程度,起义力量过于弱小,才最终导致了失败。苏联虽然没有倾全力帮助华沙起义,不过也没有坐视不理,还是提供了一些帮助,主要责任并不在苏联身上。
1944年盟军即将全面胜利时,斯大林是如何利用德军打击波兰的?
关于华沙起义这个事儿吧,我觉得很多人都把斯大林的格局想的太小了,无论他有没有指示苏联红军对起义袖手旁观,其目的绝不会是恶整一个小小的波兰,或者是那个躲在伦敦的流亡政府。想把这事扯淡清楚一点,咱们大概得从1943年的德黑兰会议说起。
罗斯福的犹豫德黑兰会议在二战史的地位是不言而喻的,那是盟军三巨头第一次真正意义上的聚首,自然也形成了一系列影响战争走势的决定。彼时苏联已经熬过地狱般的斯大林格勒战役,西线也在搞定意大利后磨刀霍霍,随时准备着新的进攻。
这次会议的主要决定还集中在军事方面,比如协调了霸王行动和巴格拉季昂行动,又或者讨论了关于土耳其参战的应对方式问题。相对的,会议在政治方面的磋商进度就显得不足,在波兰问题上斯大林和丘吉尔简单的进行过一些讨论。
但是利害关系不大的罗斯福却建议停止一切关于波兰问题的讨论,更不要公开形成任何决议。原因说来也不复杂,1944年美国要大选,他必须顾忌波兰裔选民的态度,万一玩儿大自己被选下去,那就真得唱《凉凉》哭晕在厕所了。
粗糙的暴风行动计划正因为在波兰的政治问题上没有形成最终决议,盟军上层对那里都有点犹豫和迟疑,英国这边不能不支持在伦敦的流亡政府,但也清楚波兰大概率会由苏联红军解放,投入过度很可能要折掉老本,故此采取了放任自流的态度。你能折腾成啥样全看你自己,我不太帮着,但也不拦着,看苏联怎么接招。
苏联这边也犯嘀咕,他们组织的波兰人民军已经有10万之众,不是没有一战之力,但在地位未定的情况下解放波兰,到底会得到一个盟友还是得到一个盟友的盟友?他们同样举棋不定,所以在1944年7月27日的最高统帅部命令中只要求在8月8日前拿下布拉格,没有下一步具体对华沙的指示,等着那边的动静。
几乎在德黑兰会议召开的同时,伦敦的波兰流亡政府也搞出了一份叫暴风行动的作战计划,在这份计划中一旦苏军打进波兰,当地的抵抗武装就开始骚扰国防军,尝试配合苏军的行动。虽然他们内部都有这种起义到底有没有必要的疑虑,但自我感觉太好的流亡政府还是进一步授权可以决定全面起义。
误点炸药的其实是美国在三方都前怕狼后怕虎的状态下,时间来到1944年7月,我下面所引用的时间点和行为记录都来自历史学家诺曼·戴维斯的《华沙之战》,他这本书在资料准确和取舍方面算好评度很高的。
7月13日:红军越过波兰旧边界,局势被拉升到顶点,波兰人必须做出决断,是在险恶的情况下发动起义,还是未来可能面临苏联的外交指责,比如对局势毫无帮助,甚至干脆就是纳粹帮凶。
7月21日:美国陆军那边觉得是时候发动暴风行动了,注意,他们是认为发动暴风行动迫在眉睫,并不一定支持全面起义。美军的理由看起来非常单纯,行动有助宣誓波兰主权(怕苏联直接给吞掉),并且可以直接打击德军,但是这个举动引起了后面一系列的连锁反应,我个人觉得也让斯大林找到了落子的棋眼。
7月25日:伦敦的波兰流亡政府在军队总司令明确反对的情况下批准了全面起义计划,但是没有确定具体时间,他们甚至没通知那个可怜的总司令。
7月31日:华沙城内抵抗运动领袖并无在次日发起进攻的计划,但流亡政府总理波尔·科莫罗夫斯基却在听闻苏联坦克出现在华沙普拉加区后出现误判,他认为苏联和德国的华沙之战已经达高潮,于是下令第二天全面发动。
斯大林的想法推测坦率说关于华沙起义很多问题是没有准确答案的,因为缺乏足够的资料支持,保存苏联资料的俄罗斯档案馆基本不对外开放,不巧的是保存英方资料的英国档案馆也这样。更要命的是英国还宣称不小心破坏了波兰流亡政府的档案,让事情变得更加复杂。
故此关于斯大林在华沙起义中的真正心思只能靠猜测,说好一点呢,就是红军长期作战疲惫不堪,又已经到达补给极限,只能优先自行补给,在能力范围内进行了有限的帮助。说险恶一点呢,自然是钢铁慈父故意作壁上观,坐视不符合自己利益的华沙抵抗组织覆没。
我个人的猜测算是比较中庸,我觉得从开始斯大林就没认为华沙起义可以成功,所以根本就不必要在盟友间未确定波兰地位时上去拼,他在8月5日就跟丘吉尔说过,并不认为那些缺少重武器的抵抗运动成员搞得定德国四个装甲师。后来华沙起义的僵局反而让他找到了某些突破口,可以把一些东西落袋为安。
其实包括波兰人自己可能都没明白,想让苏联配合起义并不取决于他们怎么行动,抢占华沙也好,坐等解放也罢,对斯大林来说并无太大区别。人家在意的是另外两大巨头是否同意按他的思路分配波兰,不见兔子凭什么要撒鹰?真当自己在那帮国际玩家面前有所谓话语权?
故此,我的结论是华沙起义中斯大林并不是利用德军打击波兰,而是借此逼迫另外两个老滑头让步,而且他们不想让步也不行,摆出来的那枚棋子废掉后一样得按我的安排走,你看后面的雅尔塔会议,寇松线以东不就是苏联的?
最后再扯远一点吧,历史上那些国际政治操作并不存在绝对的正邪,都在各自为自己国家争取最大的利益。你就是要非黑即白的看也不是不行,只是可能得出的结论未必令人信服。就拿斯大林举例,长期黑化后似乎很多人觉得他单纯就是个暴君,却注意不到他是个超一流的战略家,强到连润公都只自认和他打了个平手。扯淡完毕。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