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中贾母送给宝琴凫靥裘、宝玉雀金裘,是要说宝琴是“野丫头”配不上宝玉吗?

贾母是人老为精,想要讽刺人的套路也很深。但她并没有也不需要用赔上一件价值不扉的凫靥裘来表达薛家野丫头配不上贾宝玉这个"凤凰蛋"的意思。一,薛宝琴是半个贾府人,贾母不可能用"野丫头"来打自家的脸。

贾母是真的喜欢薛宝琴。薛宝琴一进到贾府,就受到了贾母的喜欢。又是逼着王夫人认为干女儿,又是让薛宝琴住在自己房中,又是给薛宝琴一件金翠辉煌,美仑美奂的凫靥裘又是叮嘱薛宝钗不要约束薛宝琴……薛宝琴的风头一时超过宝黛,就连史湘云都猜测黛玉会嫉妒,薛宝钗也半真半假地表示嫉妒。

后来贾府除夕祭祀,薛宝琴也以王夫人的义女身份参加了,在这种情况下,薛宝琴相当于半个贾府人,贾母没有必要,也不会去暗示薛宝琴是一个野丫头。不然,影响的就是贾府的名声。

二,薛宝琴借住在贾府,是为了与梅翰林之子完婚,她对贾宝玉并没有非分之想。

薛宝琴虽然投奔了薛姨妈,但与薛宝钗是有本质不同的。薛宝钗是薛家大房的人,而薛宝琴是薛家二房的人。而且薛宝琴已经有了婚姻,对贾宝玉并没有非分之想,暗示薛宝琴是一个野丫头对打击金玉良缘并没有什么作用,更谈不上对金玉良缘的伤筋动骨。

为了一个无关大局的暗示,贾母还不至于用凫靥裘去做这"伤敌不多,自损不少"的赔本生意。

三,贾母不会用如此幼稚的方式去伤害一个无关大局的小丫头

贾母年纪大,历事多,做事从容,是一个很有智慧的老太太。如她想反击"金玉良缘"的步步紧逼,却在元春赐了唯宝钗、宝玉礼物一样的明示后不急不躁,不愠不火,似乎浑然不知,却在清虚观打谯时却借张道士为宝玉保媒时说出宝玉不宜早婚的话。又借张道士送给宝玉的礼物中有一点翠麒麟一事,巧妙地暗示出“金玉良缘"的"金”的不一定指薛宝钗,也可能指史湘云,因为史湘云有一个金麒麟。

如果贾母不喜欢薛宝琴,认为薛宝琴配不上贾宝玉,完全可以采用其他的方式来暗示,用不着赔上一件儿价值不菲,世人罕见的"凫靥裘"来打薛家的脸。

另外,薛宝琴也不是一个"野丫头"。

薛宝琴虽然不是出自名门,但她见多识广,才思敏捷,有长相超凡脱俗,无人能敌,与林黛玉、贾探春关系甚好,如果薛宝琴是一个野丫头,那么与薛宝琴交好的林黛玉,贾探春又能好到哪里去。作为一个智慧老人,贾母岂会打自家的脸?

《红楼梦》却是一部奇书,字字珠玑不说,许多话,许多事都自有禅意,需要我们仔细品味才成,但也不能因为如此便无中生有,过分解读。而把贾母赐给薛宝琴的凫靥裘说成是暗示薛宝琴为野丫头的说法便是过分解读的一种表现。

《红楼梦》中贾母送给宝琴凫靥裘、宝玉雀金裘,是要说宝琴是“野丫头”配不上宝玉吗?

看了这个问题,我哑然失笑。读者对《红楼梦》太热爱了,任何一个字眼,任何一个细节都注意到了,读得细,思考得深。贾母给了宝琴一件凫靥裘,竟然想到贾母影射她是“野丫头”。

贾母喜欢宝琴。

其实贾母哪里有这个意思,你看她多喜欢宝琴啊!

宝玉这样说宝琴:“更奇在你们成日家只说宝姐姐是绝色的人物,你们如今瞧瞧他这妹子……”意思是宝钗已经是绝色了,但宝琴比“绝色”更美,可以想见宝琴有多漂亮了。

贾母就是喜欢漂亮女孩。她立刻让王夫人认了宝琴做干女儿,让宝琴跟着自己睡。这是连黛玉都没有的殊荣。

女孩子们玩,贾母专门派琥珀传话,让宝钗不要管紧了宝琴,让她爱怎么样就怎么样,要什么东西只管要去。

老太太把凫靥裘给了宝琴穿,湘云说:“可见老太太疼你了,这样疼宝玉,也没给他穿。”是说贾母对宝琴的疼爱不啻于宝玉。

宝琴和贾母没有任何血缘关系,只是儿媳妇王夫人的妹妹薛姨妈夫家的侄女,拐了几个弯的亲戚。元春封妃,贾府当时是烈火烹油,鲜花着锦的情形,贾母是个老封君,如果不是真心喜欢宝琴,她装样子给谁看?她又不需要攀附薛家。

薛宝琴可不是野丫头。

再说,人家宝琴可不是野丫头。薛家是四大家族之一,“珍珠如土金如铁”。这个薛家可不仅仅是薛蟠家,第三回门子讲“护官符”时,介绍紫薇舍人薛公之后,现领内府帑银行商,共八房分。宝琴家是其中一房。

宝琴家也是皇商,全国各地都有买卖。宝琴的父亲爱旅游,一边照顾生意,一边游玩。宝琴跟着父亲三山五岳都走遍了,见识很广。

宝琴文采也很出众。咏雪联句,她和黛玉联手大战湘云,文思敏捷。做的十首怀古诗谜,大家都大加赞赏。

宝琴才貌双全,才能聘给梅翰林家做媳妇。

凫靥裘也很稀罕。

看看文中描写的凫靥裘是什么样的:

正说着,只见宝琴来了,披着一领斗篷,金翠辉煌,不知何物。宝钗忙问:“这是那里的?”宝琴笑道:“因下雪珠儿,老太太找了这一件给我的。”香菱上来瞧道:“怪道这么好看,原来是孔雀毛织的。”湘云道:“那里是孔雀毛,就是野鸭子头上的毛作的。可见老太太疼你了,这样疼宝玉,也没给他穿。”

凫靥裘金翠辉煌,非常华丽。

凫靥裘是野鸭子头上的毛作的。野鸭子头上的毛能有多少,织就这样一件斗篷需要多少只野鸭子呀!凫靥裘并不逊色于宝玉的雀金裘。

贾母总不会拿这样一件稀罕的斗篷来影射宝琴是野丫头吧?何况,贾母可没觉得宝琴配不上宝玉。

她看到宝玉和宝琴抱着红梅站在雪后的山坡上,就像名画《双艳图》一样好看,就想为宝玉求配,听到宝琴已经许配了人家才作罢。

《红楼梦》中贾母送给宝琴凫靥裘、宝玉雀金裘,是要说宝琴是“野丫头”配不上宝玉吗?

贾母送宝琴凫靥裘,意在骂宝琴是野丫头,配不上身披雀金裘的宝玉。如果这个议题能够成立,贾母将无疑是整部《红楼梦》里素质最低下的一个人。宝琴没做任何招骂的事,贾母若草木皆兵不分青红皂白就开骂,可不是素质低下吗?纵观全文,我们发现贾母善良开朗,睿智有素养,不可能做出这么愚笨的事,这个议题不能成立。

贾母没任何骂宝琴的理由

很多人认为贾母给宝钗过生日、元宵节的掰谎记,都是为了骂宝钗,理由是贾母支持木石姻缘,反对金玉良缘。我在这里不想讨论贾母骂宝钗的真假,只想说,贾母骂宝钗好歹还有点根由,骂宝琴则毫无原由。

早在几年前,宝琴的父亲就已经将她许配给梅翰林之子。宝琴此时同哥哥薛蝌来京,主要目的就是为了发嫁。相信不管是宝琴,还是薛家的任何人,都不会流露出把宝琴嫁给宝玉的愿望。

宝琴从未想过嫁宝玉,何至于招来配不上宝玉的“野丫头”的骂名?

宝琴、薛蝌来京,预先一定是打算与薛姨妈一块儿居住的。贾母一见宝琴就表示分外喜爱,逼着王夫人认作干女儿,留在身边自己养,后来又赠送名贵的凫靥裘给她。

贾母做这一切都是自发自愿的,宝琴没有刻意去巴结讨好努力接近贾母,更没有使什么阴谋诡计把贾母架到高台上,不这样宠爱她下不了台。贾母如果不喜欢宝琴,大可以像对待岫烟、李纹、李绮那样,当作寻常的亲戚即可。犯不着一边表示喜爱的无可无不可,另一边又想尽一切办法骂人。

宝琴压根儿没想过嫁宝玉,也没奢望过得到贾母的特殊宠爱,对贾母实在是没有丝毫的妨害,贾母产生不出任何想骂她的由头。

贾母不是那种整天琢磨怎么骂人的宵小之辈,而是个体面有素质的贵妇人。

我们在文本里总能读到贾母心地善良、通情达理、情趣高雅、智商情商双高的一面,实在不能将她与内心阴暗指桑骂槐的人联系在一起,更不能想象她做出此等粗蠢事。

第二十九回,贾母带着众人上清虚观打醮,有个小道士慌不择路撞到凤姐的怀里,凤姐抬手就是一巴掌。贾母听说,忙道:

“快带了那孩子来,别唬着他。小门小户的孩子,都是娇生惯养的,那里见过这个势派。倘或唬着他,怪可怜见的,他老子娘岂不疼的慌?”

贾母设身处地为小道士着想,知道他生长在小门小户,没见过这么大的阵势,难免慌乱走错路。又能将心比心想到他的老子娘,若知道儿子挨打了,会心疼。

贾母这等的通情达理心地善良,怎会磨破头皮想着怎么骂无辜的宝琴。

贾母见到潇湘馆的纱窗旧了,就嘱咐王夫人更换,又特意交代使用银红色的霞影纱,来映衬潇湘馆的翠竹。见到宝琴立于雪地,就想到仇十洲的画,还能品出比画还美的意蕴。

贾母这样的情趣高雅,如何能把她与心地阴暗、整天想着骂人的粗俗人联系在一起。

我们曾在文本里看到贾母出手干脆利落处理大观园聚赌事件,还曾看到贾母接待各种宾客大方得体的举动。这一切说明贾母的智商、情商都很高,有能力把事儿做的漂亮,而不大可能干的粗蠢。

“贾母送凫靥裘给宝琴是为了骂她是配不上宝玉的野丫头”,这事从根本来说,算不得多高明。首先宝琴不招骂,犯不着骂,强行骂人毫无意义。再者,通过送一件名贵的斗篷表示喜爱的方式骂人,无人能懂,骂了也是白骂,傻子才做这种吃力不讨好的事。

这么拙劣的事,贾母不屑做。甚至可以说,以她的睿智,根本不可能想出这么矬的点子来。

以这种方式骂宝琴作“野丫头”,是蠢笨又粗野的,贾母聪明又有素质,绝不可能做出这样的事来。这个议题不能成立。

《红楼梦》中贾母送给宝琴凫靥裘、宝玉雀金裘,是要说宝琴是“野丫头”配不上宝玉吗?

不得不说,题主真是太聪明了,破解了贾母写在衣服上的密码。

没错,贾母是个特别智慧的人,就像禅师一样,有话从来不明说,而是用暗示的方式来表达,只有聪明人才能接收到,比如把价值连城的凫靥裘送给宝琴,不是因为疼爱宝琴,而是借衣服表达她对宝琴的鄙视。

宝琴是谁?她不过是宝钗的堂妹,和贾府没有直接的亲友关系,居然就借投奔婶婶之名,堂而皇之地住进了贾府,而且还抢了黛玉的风头,她凭什么?

所以,贾母必须表达一下她的态度。但是,作为贵妇,她又不好明说,于是把一件压箱底的名贵衣服送给宝琴。这件衣服是野鸭子头上的毛做的,看起来名贵,实际上有寓意:哪里来的野丫头,请看清自己的身份,离我的宝玉远一点!

不过,我们在关注凫靥裘的同时,更应该关注贾母送给宝玉的雀金裘,同样是价值连城的衣服,压箱底很久了,在把凫靥裘送给宝琴后不久,就拿出来送宝玉了。

和送宝琴凫靥裘一样,贾母送宝玉雀金裘也是有寓意和暗示的。

雀金裘是用孔雀毛做的,名字就带了个金字,意思非常明确,她已经看中了宝钗的金。同时,她意识到了贾府在走下坡路,在她百年之后,宝玉的生存会成问题,唯一能让宝玉继续过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生活的办法,就是娶了宝钗,让宝玉成为孔雀男,靠宝钗供养。

这就是贾母智慧的地方,给宝琴凫靥裘只是铺垫,让大家看懂她的暗示,她真正的用意在雀金裘:宝玉的婚事,就这么定了,做孔雀男虽然不怎么好听,但至少让宝玉能衣食无忧,好好活下去。

很明显,宝玉读懂了贾母的暗示,知道这件雀金裘代表着他的婚姻,所以,在雀金裘不小心被烧了一个洞时,他宁肯牺牲晴雯,也要及时修补好。

《红楼梦》中贾母送给宝琴凫靥裘、宝玉雀金裘,是要说宝琴是“野丫头”配不上宝玉吗?

首先引用网友的评论说明一下凫靥裘和雀金裘的档次比较:

“凫靥裘不只是用野鸭的毛,而是用的野鸭头上的一撮毛,这撮毛自带金属渐变光泽,所以纺成线织出来衣服会金翠辉煌,它是纯自然的光泽。一件衣服要多少野鸭呢,注意是野鸭,不是家禽,是要猎杀的,而且只有公鸭子有,母鸭子没有,那么一件衣服要猎杀上万只野鸭都未必够用,所以说凫靥裘是一件无价之宝。雀金呢是用孔雀毛织的,孔雀毛也是一样,羽毛也有光泽,但是孔雀毛量极大,一只孔雀可以出很多毛,而且孔雀不善飞行,可以饲养,从物以稀为贵的角度分析,孔雀毛反不如野鸭头上的毛珍稀了,而且从光泽角度看孔雀毛虽然色彩艳丽,但是光泽度不够,所以在纺线时还要加入金线,雀金呢也是金翠辉煌,但不是纯生物光泽,是金线的光,从这个角度分析,雀金呢也不如凫靥裘。从另一个角度再分析,凫靥裘几乎无人认识,只有湘云知道,雀金呢的孔雀金线却是现成就有,丫头们都认识。”

所以,宝琴所得的凫靥裘比宝玉得的雀金裘更加贵重,说明贾母对宝琴的喜爱的确发自内心。

另一位网友的妙语道:

贾母送宝琴凫靥裘的意思是“野鸭头”即“野丫头”配不上宝玉,贾母送宝玉雀金裘的意思是“孔雀蓝”即“孔雀男”。雀金裘是孔雀毛加金线,贾母的意思就是“孔雀蓝”离不开“金线”,宝玉“孔雀男”离不开有“金锁”的宝钗。

贾宝玉把雀金裘烫了一个窟窿,伤害了“孔雀男”配“金锁”的“金玉良缘”,是晴雯丫头拼了性命才把雀金裘补好。保住了贾母心爱的雀金裘,就是保住了“孔雀男”配“金锁”的“金玉良缘”。

原著第五十七回中,贾母亲自出马为薛蝌邢岫烟保媒成功后当众对薛姨妈说“本想要一个他的人(薛宝琴),倒让他要了一个我们的人(邢岫烟)去了。”贾母想要把宝琴配给宝玉的心愿白纸黑字,真想不到连这样的铁案也会有人翻呀!

好在网友们的智慧更多,你有“野鸭头”我就有“孔雀蓝”。第三十五回是宝钗配金线,莺儿金线打络子套牢了“通灵宝玉”。第四十九回是贾母赏宝玉雀金裘,孔雀毛加金线织成的披风就是一张更大的网,这一回可是贾母亲自用雀金裘的“金线”套牢了宝玉“孔雀男”。

《红楼梦》中贾母送给宝琴凫靥裘、宝玉雀金裘,是要说宝琴是“野丫头”配不上宝玉吗?

见过胡说八道的,没见过这么胡说八道的。

这两件衣服的织法一样,都是鸟羽裘。中看不实用的衣服,也就是上流社会的礼服。

雀金裘使用鸟中王者孔雀毛织就,在唐朝就是天子接见万国来朝使者时的礼服。而凫靥裘就是天子赏赐给使者的礼物。和野丫头没有半点关系。

薛家是紫薇(中书)舍人之后,红楼梦有意将都城架空在长安,唐朝的舍人是权力极大的,上官婉儿可以说是宰相也不为过,然后又说薛家是配不上宝玉的野丫头?脑子被门夹了吗?

事实上是,是凫靥裘的出现让雀金裘破了个洞,因为雀金裘或说百鸟裘代表的是大清帝国的脸面,但是尼布楚条约的签订,等于清王朝把原本雀金裘上的一块分出去,做成了凫靥裘,送给了俄罗斯帝国。尼布楚那块地方,盛产绿头鸭!

而薛宝琴为什么被姐妹们叫“外国美人”以及她相貌为什么惊艳众人?不是因为她真的美过了黛玉宝钗,而是因为她的原型就不是中国人。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