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电视剧解读红楼梦的这么多,不读原著瞎起哄乱点鸳鸯谱,好吗?
自媒体
自娱自乐为主
于是
天马行空
海阔天空
驰骋
放飞心情
尽情暇思
神怡气爽😊
故,一笑了之
#凌远长著#
看电视剧解读红楼梦的这么多,不读原著瞎起哄乱点鸳鸯谱,好吗?
我认为,在没有读过原著的情况下,仅仅根据电视剧的情节来解读《红楼梦》,是不可取的。
将名著拍成电影或电视剧,是一种很常见的现象,但无论电影或电视剧拍的有多成功,它也是在原著的基础上进行了改编的,其中包含着很多的编剧、导演以及演员们自己的理解,是属于二次创作的作品,它与原著是有着一定的距离的。
《红楼梦》是我国历史上的一部优秀作品,但这指的是它的原著,而不是有关它的某一部电影或电视剧作品。如果没有看过原著,而是根据这些内容来对《红楼梦》进行分析的话,那就不再是小说分析了,只能称做是影评或剧评。
就如同当今有些学欧体的书法爱好者一样,他们放着欧阳询的碑帖不去练,而是选择了一些当今的名家作品去学习,虽然这些名家的字写得比较好看,而且他们学的也是欧体,但他们的水平离着欧阳询来说,还是有着很大的差距的,如果照着这么练下去的话,最后顶多是练成了“某楷”,而绝不会是欧楷。
当然,也有很多的影视作品,可以当作是对原著的一些补充,比如87版电视剧《红楼梦》,尤其是最后部分,是由很多的红学家根据小说前八十回的内容进行推敲后改编而成的,弥补了高鹗续书中的不足之处,这些可以当作是读者的一个借鉴,但,也仅仅是借鉴而已。
看电视剧解读红楼梦的这么多,不读原著瞎起哄乱点鸳鸯谱,好吗?
原著是虚构,电视剧也是虚构!
既然都是虚构,论那么真,有意思吗?
就像很多人拿三国志,说三国演义的不是,也没影响三国演义的畅销啊!虚构的东西,无所谓哪个更正宗!
最重要的是,观看或阅读的目的,是否达到。不论休闲还是学习,有所得才最重要。
看电视剧解读红楼梦的这么多,不读原著瞎起哄乱点鸳鸯谱,好吗?
你说的没错!不用去管它,自己读自己的就是了。
看电视剧解读红楼梦的这么多,不读原著瞎起哄乱点鸳鸯谱,好吗?
不好。但是,谁又能改变现在这个现实呢?红楼梦研究的现状,尤其是到了当代,据说单是作者就已达六七十位之多,主流红学对此,我认为并没有从自身的缺陷进行反思,而是通过拍电视剧,觉得“八七版”有遗憾,又拍了“一0版”,结果就是被人诟病的更严重,紧接着就是所谓的纳入高考命题范围,这些都是“非常手段”,其目的无非就是再不巩固阵脚,此曹雪芹就要被人从此书的作者那个位置拿掉了。
所谓的新红学,从一开始便是都戴着有色眼镜来此看此一部书,蔡元培先先生在《石头记索隐》中称康熙朝为“伪康熙朝”,这说明他是以一个民族主义者的身份来看此书的。“多谈一些问题,少谈一些主义”的胡适的《红楼梦考证》,表面上看是学术之争,就其实质而言,是思想上的碰撞,在当时那种社会现状下,不论“德先生”,还是“赛先生”,都有进步意义。他们完成自己的历史使命之后,就应该在博物馆里休息,或者时代既然已经不是那个时代,就应该“换新目光”来看这部书,然而,每个时代都有自己的“遗老”,这个遗老,与人的年龄无关,只与其思想的新旧程度,某些人肯定不承认自己的思想出了问题,这个问题,只需要仔细一想,根本都用不着证明,怎么一想?都过了近百年了,还在死守着那几条所谓的证据不放,用这几条证据为什么说服不了人?一部书,不从此书的立意着手,比方说吃鸡蛋,我们又必要是哪只母鸡下的蛋吗?偏要从一个看似人名的名字着手,并且把此书的立意寄托在此人身上,就仿佛写《水浒》的一定造过反,写《西游》的肯定和唐僧去取过经一样,反对别人附会,而自己又是假设又是附会,单从逻辑上讲,这就叫做自相矛盾。
不读原著,瞎起哄虽然不好,但是,这已经是一种风气,目前,考证与索隐之争的实质是利争,而不是理争,都是为自己的利益服务,而不是为此书的读者服务,此哄还会继续起下去,据说此书又要重拍电视剧,回归到科学的与时俱进的认识论与方法论上来,既不是一两个人,也非一朝一夕就能够解决,因为真理,更多的是人们在口头上喜欢,而伪科学更容易蒙蔽人的眼睛,因为一个严肃死板,一个五颜六色,充满了诱惑力,再加上现实的好处,比方说高考,你不承认此书的作者为此曹雪芹,就会失分,这就是坚持真理付出的代价。以后再谈怎么读此书。
多谢!欢迎批评。
看电视剧解读红楼梦的这么多,不读原著瞎起哄乱点鸳鸯谱,好吗?
现在头条上的群众红学,几乎都是看电视剧解读《红楼梦》,并且许多观众都是以号称“最忠实原著”的87版为标准来解读《红楼梦》原著的。
87版中的小姐们穿着“现代套版印花面料”的“现代化”服装、梳着只有一百年历史的越剧“创新”发明的“民国越剧戏子头”,广大观众们却在“87版最忠实原著”的虚假宣传忽悠之下认为87版服装设计鲜艳,认为这就是“真实的古代生活”。
87版黛玉初进贾府,从扬州沿大运河北上到了京都已经是冬季。陈版黛玉却穿着白纱披风、白纱衣、白纱裙和一件紫色小背心,观众们也都和87版服装设计大师一样的“要风度不要温度”,还把种服装设计中的“低级错误”认为是黛玉服装的江南特色。
87版宝钗进贾府,大红大花的“现代套版印花工艺面料”披风,就像是把一张大红大花的八十年代流行床罩披在肩上了,观众们却纷纷跟风说87版宝钗是“从书里走出来的”红楼人物。这哪里是原著中不爱花儿粉儿、喜欢穿蓝紫色爱素净的宝钗呢?
87版中的林黛玉,被观众们誉为“天生林黛玉”。可是原著中对黛玉最不屑的丫头晴雯,和评价丫头晴雯“丧声恶气懒怠动”“是教训教训”的黛玉,在87版中却成了“并肩作战”共同嘲笑袭人的“战友”。
在原著中不问俗务的“富贵闲人”贾宝玉,到了87版里居然反过来教导协理大观园的薛宝钗说:大观园中除了玫瑰露茯苓霜还有几件更大的事情闹出来。
87版中的贾母贾政王夫人刘姥姥等人,都是同样被编剧周岭老师“创新”改编原著前八十回重塑了人物性格的人物。87版电视剧中这种完全改变主要人物个性特点的“创新”改编,却被观众们认定是最符合原著“从书里走出来的”红楼人物。
87版结局号称“曹雪芹原意”,实际上却是瞎编乱造宝钗湘云巧姐都进了妓院的真实“妓院版“烂尾”结局。
如果不破除“87版最忠实原著”的虚假宣传,在没有认真读原著观众们中间流行的群众红学,当然只能是瞎起哄乱点鸳鸯谱。
唉……,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