黛玉静心听戏《西厢记》,她主要听到了什么词?这是少女的春心萌动吗?

宝玉引用〈西廂记〉一句,我是多愁多病身,你就是那倾城倾国貎,撩拨了黛玉的思春之心。同时又感到羞愧,觉得宝玉欺负他,要告诉舅舅去。后来又因为触景生情,桃瓣似雨,随风落红成阵。本是个客观规律的事,却引起了黛玉多愁善感,回想身世,父母无在,孤孤单单,寄人篱下。宝玉虽和自己两小无猜,情投意合,婚姻不由己作主。 老太太疼她,却没有明确表态,舅妈脸色总是冷若𣲙霜。此时看着眼前,自己命运象这花儿一样,不由自主暗然泪下。所以说,先是怀着一颗萌动少女春心,随后因终身不知所托,引发了一番伤感。

黛玉静心听戏《西厢记》,她主要听到了什么词?这是少女的春心萌动吗?

根据第二十三回“西厢记妙词通戏语,牡丹亭艳曲警芳心”的具体情节来看,黛玉与宝玉在花下共同品读的书目是《西厢记》,而黛玉走到梨香院墙角独自听到的戏文却是《牡丹亭》。只不过在文末,黛玉联想到了《西厢记》中“花落水流红,闲愁万种”等诗句。

综合来看,黛玉主要听到了四句《牡丹亭》里的经典戏文:一则,“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二则,“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三则,“则为你如花美眷,似水流年”;四则,“你在幽闺自怜”。其余诗句,可能印象没那么深刻。

从黛玉听后的反应来看,“感慨缠绵”,“心动神摇”,“心痛神驰,眼中落泪”,足以称得上是春心萌动。只不过,真正触动黛玉的并非只有萌动的春心,更有被封建社会压抑的真情,以及对生命与命运的思考。首先来看,黛玉春心萌动的内涵:

春景引发的情怀:惜春与伤春

《牡丹亭》中杜丽娘的母亲曾言,“凡少年女子,最不宜艳妆戏游空冷无人之处”,古代女子尤其是大家闺秀禁止与外界接触,即“大门不出,二门不迈”。像黛玉这样的绰约仙子,曹雪芹也是为之创造了大观园这一理想青春王国,才能在一定程度上突破此桎梏。

对于黛玉来说,终究还是要不时地受到来自封建礼教地制约,真实的情感还是被压抑在心中。像《牡丹亭》这种歌颂自由婚恋的小说戏曲,一直都视为禁书。黛玉本就情感丰富,敏感诗意,如今乍一听到杜丽娘游园时的吟唱,自然会受到触动。

尤其黛玉听到正好是游园惊梦里的经典戏文,“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这些描写春光易逝的美好诗句,最先勾起黛玉的情思之处,必定是惜春与伤春之情,对美好春光的逝去眷恋不舍。

这样的情绪,就像杜丽娘所说,“不到园林,怎知春色如许”。可这如许春色,最终都付于断井颓垣,徒徒被无缘看到的闺中女子辜负。即使四者难并的“良辰美景赏心乐事”有幸集中在旖旎春光又如何,还是陡然逝去。对于黛玉来说,这种惜春与伤春的感伤情绪,才是最基本的春心萌动。

男女之间的爱慕:怀春与思春

南朝梁元帝在《春别应令》诗之一中曾言,“花朝月夜动春心,谁忍相思不相见?”由此可见,美好的春光容易触动人的男女情思。黛玉与宝玉刚刚在花下共读西厢记,感受到了花落书香而情思旖旎的唯美情意。共读禁书,这是对宝黛之恋灵魂契合的最美体现。

尤其情难自禁的宝玉,还以那句“我就是个‘多愁多病身’,你就是那‘倾国倾城貌’”,对黛玉暗自表白。可余温尚在,宝玉就被贾母派来的袭人叫走。在这种情绪还未完全平复的状态下,黛玉再听到这种缠绵悱恻的戏文,又怎么不会“一点幽情动早”呢?

宝黛之间,早已各自在心中对彼此存了一段心事,如今春色如许,自然也就春心荡漾。当春杜丽娘也是因为游览后花园,而春心萌动,勾起了她与柳梦梅的一段浪漫春梦。由此可见,真情永远无法被禁锢,总会在不经意间被勾起。

这几句戏文,除了勾起黛玉的春心萌动以外,从更深层次上激发了其青春意识的觉醒与生命意识的触动。这对黛玉人格特征的发展与展现,有着举足轻重的重要意义。理解了这一点,也就能很好把握黛玉为什么葬花,葬花对黛玉究竟有着怎样的深刻意义。

青春意识的觉醒

黛玉从戏文中,不仅领略到春光易逝的无奈,更体会到自己“你在幽闺自怜”的无奈。花开了还会再开,可自己的青春一旦逝去,却永远无法再重来。如今这满园春色如许已被无端错过,剩下还有多少春光都要在青春蹉跎中错过。

如花美眷,似水流年,养在深闺人未识的苦痛,只能在这断井颓垣中倾洒。这种意识到青春美好而易逝的切身体悟,只有如黛玉诗意而灵性的女子才会去思考与哀叹。疏阔如湘云,娴雅如宝钗,泼辣如凤姐,只会努力活在每一个当下。

生命意识的触动

鲁迅说“悲凉之雾,遍被华林,呼吸领会之,唯宝玉而已”,其实感受到这种悲凉的还有黛玉。从黛玉反复咀嚼“如花美眷,似水流年”这八个字,并为之“不觉心动神摇”就可以看出,黛玉早已感受到了“千红一哭,万艳同悲”的悲剧命运。

黛玉不止为自己的飘零身世而悲痛,也在为“千红万艳”必然逝去的无奈而悲伤。因而黛玉要惜花葬花,用一抔黄土掩尽风流,满足落花也满足自己“质本洁来还洁去”的美好夙愿。毕竟,红颜易老,生命易逝,尽可能如自己所愿地绽放自己,方能不负此生。

总之,黛玉听到了《牡丹亭》戏文,萌动的不只有春心,还有关于青春与生命的思考与追问。“美人自古如名将,不许人间见白头”,这是永远无法解除的人生悖论。黛玉的千愁万恨,从来不是无病呻吟的自我陶醉,而是对生命本身的呐喊彷徨。

黛玉静心听戏《西厢记》,她主要听到了什么词?这是少女的春心萌动吗?

黛玉看的是《会真记》,也就是《西厢记》;听的是《牡丹亭》。

《西厢记》里优美的句子特别提到了“落红成阵”:(宝玉)正看到“落红成阵”,之见一阵风过,把树头上桃花吹下一大半来,落得满身满书满地皆是。

并且宝玉引用了《西厢记》里的“我就是个‘多愁多病身’,你就是那‘倾国倾城貌’。”把林黛玉惹急眼了:“你这该死的胡说!好好的把这淫词艳曲弄了来,还学了这些混话来欺负我。我告诉舅舅舅母去。”宝玉立刻怂了,黛玉看他认怂的样,也用《西厢记》里的一句说他:“呸,原来是苗而不秀,是个银样蜡枪头。”

书里面的爱情故事不仅打动宝玉,也同样打动黛玉,黛玉从头看去,越看越爱看,自觉词藻警人,余香满口。宝玉笑道:“妹妹,你说好不好?”黛玉笑道:“果然有趣。”

春天温暖的阳光下,落红成阵,爱意滋长。

尤其后来黛玉自己单独听到了《牡丹亭》里的戏文:“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断井颓垣。”第二句:“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第三句:“则为你如花美眷,似水流年……”这三句呈递进关系,一句比一句凄凉幽怨,直把黛玉送上伤感之巅。

荒井墙头上,百花遍地,姹紫嫣红,这背阴僻静之处的春色,有谁能知道呢?在这美好的春天里,称心如意的爱情和婚事会落在谁家呢?生的如花朵般的美丽,却随着光阴的流逝而默默老去。这一字一句在黛玉听来正是自己的境遇写照!本来就多愁善感的黛玉更加如痴如醉。

又听到:“你在闺中自怜”时,几乎不能自持,蹲下坐在石头上咀嚼品味,联想起《西厢记》中“花落水流红,闲愁万种”一句,一时心痛神痴,落下泪来。

是啊,林黛玉最向往的就是和宝玉结成夫妻,可这又不是自己能决定的,看样子舅母不太喜欢自己,;外祖母也没有明确的态度;不仅有优秀宝钗还有许多提亲的威胁到自己,爱而不得,这心底的煎熬真是折磨人啊!

少女逢春,又听到了这些断肠的戏文,怎能不春心萌动!

黛玉静心听戏《西厢记》,她主要听到了什么词?这是少女的春心萌动吗?

谢邀。

先看黛玉接触到的《西厢记》和《牡丹亭》,这两本书我都看过,也是十五六岁的年纪,印象最深的是《闹简》和《闹殇》。

也就是崔莺莺耍赖和杜丽娘之死。当时读杜丽娘死了还大哭了一场,又因为闹简极其鄙薄崔莺莺其人,用贾母的话说就是:把人家女儿形容的那么坏。

西厢记看得人很郁闷,前期崔莺莺矛盾至极,她又要维持自己的身份,又想着张生,崔莺莺的娘更是反反复复,又当又立,张君瑞呢又形容猥琐,看来看去也就红娘令人舒服。

真正打动我的是《牡丹亭》,杜丽娘和柳梦梅都是真挚的,真诚的,他们的爱情没那么做作,又因为奇幻的色彩使得这个故事分外动人。

抛开故事内容,这两部书都是绝妙好辞,里面很多曲子写得非常精彩,口齿噙香暗暗记诵不是虚话。

书中明确提到的:

《西厢记》

【幺篇】可正是人值残春蒲郡东,门掩重关萧寺中,花落水流红。闲愁万种,无语怨东风。

【脱布衫】幽僻处可有人行,点苍苔白露泠泠。

【混江龙】落红成阵,风飘万点正愁人。池塘梦晓,阑槛辞春。蝶粉轻沾飞絮雪,燕泥香惹落花尘。系春心情短柳丝长,隔花阴人远天涯近。香消了六朝金粉,清减了三楚精神。

《牡丹亭》

【皂罗袍】原来是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朝飞暮卷,云霞翠轩,雨丝风片,烟波画船。锦屏人忒看的这韶光贱!

【山桃红】则为你如花美眷,似水流年,是答儿闲寻遍。你在幽闺自怜。

重点是打动黛玉的是什么呢?

看原文:

又侧耳时,只听唱道:“则为你如花美眷,似水流年……”林黛玉听了这两句,不觉心动神摇。又听道:“你在幽闺自怜”等句,亦发如醉如痴,站立不住,便一蹲身坐在一块山子石上,细嚼“如花美眷,似水流年”八个字的滋味。忽又想起前日见古人诗中有“水流花谢两无情”之句,再又有词中有“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之句,又兼方才所见《西厢记》中“花落水流红,闲愁万种”之句,都一时想起来,凑聚在一处。仔细忖度,不觉心痛神痴,眼中落泪。

现在人讲“春心萌动”,容易指向少女怀春,也就是往男女之情上发展。

实际上春心这个词在闺阁女子是指春天所带来的一种情绪。

春天是什么样的呢,美丽的,绚烂的,但春天又是短暂的,那些美丽的花朵绽放自己的生命又很快凋落了,她们的美没有人欣赏甚至没有人知道,就像处在幽闺中的女子,她们和花儿是一样的命运,这种相似的命运让女子们产生共鸣,她们为花朵为春天感伤,也为自己悲哀,春花一朝零落,女子也容颜易逝,这是一种无可奈何,那么为了摆脱这种无力感,就需要把握时光,把握生命,于是又衍生出第二个痛苦,那就是没有人来珍惜她的生命,女子可以惜春,但又有谁来珍惜女子呢?

这就是古代闺阁女子的春心。

你看触动黛玉的这些句子,无一不是和春天和生命和时间流逝有关系的。

为什么春心会指向男女呢?

因为此情此景,她需要人来珍惜她理解她,她是孤独的,寂寞的,她只能孤芳自赏。所以这种情景是在期待另一个人的出现,期待的一定是异性,所以称之为怀春。

黛玉在此处似乎并不是“怀春”,她的春心萌动似乎只是因为对春天的感伤所引起的。

------丸-------

文:祁门小谢

黛玉静心听戏《西厢记》,她主要听到了什么词?这是少女的春心萌动吗?

回答您的提问:元春正月十五省亲后,想起大观园空着岂不寥落,不如让姊妹住进去,想必,下了一道谕,命宝钗等姊妹搬园中居住,宝玉进园读书。宝玉已十二周岁,静中思动,忽一日不自在起来,……园中多半是女孩,正在混沌世界,天真烂漫之时,坐卧不避,嘻笑无心,那里知道宝玉此时的心事。那宝玉心内不自在,便懒在园内,只在外面鬼混,却又痴痴的。这是宝玉经过警幻之事之后,青春萌动,看到滿屋的小丫头坐卧不避,嘻笑无心,在自己眼前晃,心里烦燥起来,和十岁以前混在女孩堆里的感觉不一样了。茗烟无计,便想起带他看杂书,宝玉如得珍宝。

正值三月,这时宝玉己过了十二周岁生日,向十三迈进。黛玉过了十一岁的生日。那大家贵族的孩子都早熟,开始进入青春期。阳春三月,宝玉在桃树下看《会真记》,一阵风吹,桃花落的满身满书满地皆是。黛玉走来,肩上担着花锄,宝玉藏书不及,被黛玉看到,非要问是什么书,拿来瞧瞧!宝玉只好拿了出来。

黛玉从头看去,越看越爱看,不到一顿饭工夫就看完了,看过出神,心里还默默的诵记,笑道:“果然有趣。”六岁就读完了四书的黛玉,这时已成文学家了。宝玉笑道:“我就是个‘多愁多病身’,你就是那‘倾国倾城貌’。”剧中台词,林黛玉听了,不觉带腮连耳通红。

黛玉从小饱读四书,诗、词;李白等名诗人的大作全背诵了,作诗出口成章,一挥而就,已成了小诗仙,悟性极高。读了《会真记》,联想到和宝玉的青梅竹马,开始青春萌动了。她读书是默读默记,宝玉替说出了两句:“我是多愁多病身,你是倾国倾城貌。”是这样吧?

黛玉静心听戏《西厢记》,她主要听到了什么词?这是少女的春心萌动吗?

感谢邀请:

回答这个问题首先要说明《红楼梦》里作者是以《会真记》代指《西厢记》。

《红楼梦》第二十三回: 西厢记妙词通戏语 牡丹亭艳曲警芳心,贾宝玉偷看西厢记与林黛玉葬花偶遇,贾宝玉现学现卖,林黛玉口是心非,弄的贾宝玉求饶,生怕贾政知道,那就吃不了兜着走,《西厢记》变成了《棍棒计》。



贾宝玉奉命搬进大观园,整日与一帮女子读书写字,弹琴下棋,诗歌飞扬,快乐之余难免心烦,贾宝玉书童思来想去,别的贾宝玉都尝试了,不好玩,于是从集市购买了一些偏书,让主子解闷,谁知一看便爱不释手,才有了后来的林黛玉看《会真记》。

原著是这么说的……早饭后,宝玉携了一套《会真记》,走到沁芳闸桥边桃花底下一块石上坐着,展开《会真记》,从头细玩。正看到“落红成阵”,只见一阵风过,把树头上桃花吹下一大半来,落的满身满书满地皆是。宝玉要抖将下来,恐怕脚步践踏了,只得兜了那花瓣,来至池边,抖在池内。那花瓣浮在水面,飘飘荡荡,竟流出沁芳闸去了。 回来只见地下还有许多,宝玉正踟蹰间,只听背后有人说道:“你在这里作什么?”宝玉一回头,却是林黛玉来了,肩上担着花锄,锄上挂着花囊……

林黛玉本来是孤身一人来葬花的,但是遇上了贾宝玉,肯定要求帮忙一起干活,贾宝玉说将书放下就来,林黛玉是什么人,贾宝玉的一点小事她都会刨根问底,就随意说贾宝玉看的肯定是大学、中庸什么的,哪知道贾宝玉看的是这等书,贾宝玉就以极度的诱惑力给林黛玉说,如果妹妹看了饭都不想吃,青春期的少年难免会有些好奇,林黛玉此刻不再葬花,不一会就将《会真记》这本书看完。

……宝玉笑道:“我就是个‘多愁多病身’,你就是那‘倾国倾城貌’。”林黛玉听了,不觉带腮连耳通红,登时直竖起两道似蹙非蹙的眉,瞪了两只似睁非睁的眼,微腮带怒,薄面含嗔,指宝玉道:“你这该死的胡说!好好的把这淫词艳曲弄了来,还学了这些混话来欺负我。我告诉舅舅舅母去……

二人本来好好的看书,都觉得书的确不错,就是贾宝玉的这句话,让林黛玉假意觉得贾宝玉只是用这种淫词艳语欺负自己,直到贾宝玉发誓后,林黛玉才说原来是苗而不秀,是个银样镴枪头。

林黛玉本来平日里不怎么爱听戏,这一天看完《会真记》又加上葬花,回家路上听得戏子唱词,难免有些青春萌动,那一句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你在幽闺自怜,林黛玉觉得原来戏中也有如此佳句,生活真是一首诗,无处不在,再与今天所读《西厢记》里的花落水流红,闲愁万种,古人诗句水流花谢两无情,还有词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这些美妙的诗句凝聚在一起,又下起了一场泪雨。

各种复杂的情绪让林黛玉呆呆的傻傻的站在哪牡丹亭里一动不动,这是对爱情的迷茫,也是对情感朦胧的寄托,可以说是一种春心萌动,更是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