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钗送棒疮药被黛玉怼了,宝钗绣鸳鸯肚兜、赶蚊子,为什么黛玉只是冷笑两声就走了?
宝钗送棒疮药给宝玉的时候,黛玉和宝玉的恋情已经结束相互试探的阶段,实现了真正袒露心迹,黛玉因为吃了定心丸,所以只远远深情地遥望怡红院,自己不必进去。宝钗遭到黛玉讥讽的那句“哭出两缸眼泪也医不好棒疮”,属于黛玉作为胜利者的骄矜,意思很明确,即,你再努力,也不会得到宝玉的爱!
到第36集,宝钗午后来到怡红院,正赶上宝玉睡午觉,袭人在绣鸳鸯肚兜。袭人出去,宝钗看肚兜可爱,就情不自禁坐在袭人的位置绣起了肚兜,不巧被过来的黛玉从窗外看到。
林黛玉一见就笑了,还招呼史湘云看,其后也没当面揭露宝钗,随着湘云走了。
现在我们回放黛玉看到的这一副很温馨的织补图,确实太令人浮想联翩了,回想前几回宝钗和哥哥生气,因为薛蟠说宝钗和宝玉有私,宝钗深感委屈,连眼睛都哭肿。但三十六回绣鸳鸯紧随其后发生,不能不说,这旖旎的一幕太意味深长了。
孤男寡女同处一室,场景还那么暧昧!这一幅画面,多像一位贤惠的妻子,正在为午休的丈夫做针线。就这个事件本身来说,宝钗确实越礼了。
我们都清楚宝黛之间有情,黛玉对情感异常敏感。宝钗之所以被黛玉认定是潜在的敌人,就在于宝钗确实对宝玉有些意味不明的暧昧。黛玉这次看到宝钗绣肚兜,等于坐实了她心中所想。
但黛玉没必要因为这事吃醋,因为毕竟宝玉在睡觉,宝钗的行为只代表她自己。所以黛玉的表现是笑。
“把身子一藏,手握着嘴不敢笑出来。
这笑的是宝钗自己忘情。
为什么这么说?我们能发现,自从宝钗送了棒疮药,并在宝玉面前忘情地表现了一次情不自禁,使宝玉大为感动以后,宝钗对宝玉的欲望,就像她的一个潜意识,一有机会就要去怡红院。比如这次,宝钗直接进宝玉的卧室,也不需要通报一声。连袭人也不防,猛抬头见是宝钗,几乎要吓一跳。显得宝钗似乎总是要窥探什么,了解什么。不仅仅是她坐的位置和绣花的动作,宝钗的问话也是一种越分,因为肚兜是不该问的,很秘密的贴身之物,只不过曹公写得完全不着痕迹,我们初读时无法判断宝钗是不是刻意的,是真的不留心还是潜意识在起作用。
曹公写宝钗看见那肚兜的绣花实在太可爱,才忍不住自己也帮着袭人绣起来。但事实情况是,袭人刚才告诉宝钗这肚兜是宝玉的。所以其实宝钗在潜意识里,是想为宝玉绣肚兜。
宝钗一向稳重,这次却如此情难自禁,如果是处于家族利益考虑,要使手段的话,怎么可能在宝玉熟睡以后使?所以不能恶意去揣摩宝钗,这就是她的潜意识——让黛玉难免觉得可笑。这一笑,自然有黛玉笑宝钗心口不一的意思。
黛玉让湘云看,湘云却顾及宝钗平日的好,想起宝钗素日待她厚道,便忙掩住口。知道林黛玉不让人,怕她言语之中取笑,拉着黛玉就去找袭人。
黛玉才会紧跟着又冷笑一声。显然,这不是笑宝钗绣肚兜,而是在嗤笑湘云,因为黛玉心下明白湘云拉她离开的用意。所以黛玉心里想的应该是:这不就是你眼中稳重做事,滴水不漏的宝姐姐吗?怎么是现在这个样子呢?你还有什么可说的?
这一声冷笑才真透漏出一点醋意。
宝钗送棒疮药被黛玉怼了,宝钗绣鸳鸯肚兜、赶蚊子,为什么黛玉只是冷笑两声就走了?
宝钗送棒疮药被黛玉怼倒说不上,只是打趣罢了。
这个情节发生在第三十四回,贾宝玉挨打后,薛宝钗第一时间手托治棒疮的丸药给宝玉送去了,当时,宝玉中衣都还未穿,袭人只好拿了一床袷纱被替宝玉盖了。宝钗这样大张旗鼓,合府上下应该都会知道,因而黛玉第二日见到眼上有哭泣之状的宝钗,打趣道:
姐姐也自己保重些儿,就是哭出两缸眼泪来,也医不好棒疮
其实类似黛玉打趣宝钗这样的事,薛宝钗也做过。第二十五回,被魇魔到奄奄一息的贾宝玉,被跛足道士和癞头和尚救了,林黛玉听说宝玉好了,不由的说了一句“阿弥陀佛",薛宝钗就打趣黛玉:
“我笑如来佛比人还忙,又要奖金说法,又要普度众生,又要保佑人家病痛。都叫他治好,又要管人家的婚姻,叫他成就。你说可忙不忙,可好笑,不好笑。”
可见黛玉和宝钗之间有来有往,谁抓住了机会,都要对对方打趣一番的,不过还说不到"怼"这一级别。
那么第三十六回,薛宝钗忘情,在绛红轩,坐在贾宝玉的对面,为贾宝玉赶肚兜,赶蚊子,为什么林黛玉只是冷笑了两声走了呢?原因很简单,林黛玉被史湘云拉走了。其实林黛玉也是想打趣薛宝钗一番的。毕竟一向知礼守礼,动辄强调"藏拙"“守愚"的冷美人,也有为男人而忘记礼法的一天。这事落到谁的眼里,都是会震惊的。所以林黛玉的第一反应是"早已呆了”,半日才握着嘴笑,又不敢笑出声来。然后招手叫湘云。
湘云呢,一开始也是觉得好笑的。可是"才要笑”,又想起薛宝钗平时对他的厚道,于是找了一个借口把林黛玉拉走了。林黛玉知道史湘云一心护着宝钗,也没有搞事的意思,仅仅冷笑两声,将事情放过了。事后也不曾再提。
这也是林黛玉的做人厚道处,她看到忘情的薛宝钗,也只是想取笑而已。并不曾将薛宝钗忘情仪式大肆宣扬,如果林黛玉在史湘云拉自己走时,林黛玉故意取笑,闹的人人知道,那样薛宝钗才丢脸呢。宝钗送棒疮药被黛玉怼了,宝钗绣鸳鸯肚兜、赶蚊子,为什么黛玉只是冷笑两声就走了?
我是桃叶渡络白。事情的情由是这样的:
宝玉挨打,闹得大观园人人皆知,薛宝钗心下疑惑是薛蟠调唆了人让宝玉挨打,又听袭人说出来,越发相信了,询问薛蟠,薛蟠受了冤枉,着急,说出:“好妹妹,你不用和我闹,我早知道你的心了,从先妈和我说,你这个金要拣有玉的才可正配,你留了心,见宝玉有那捞什骨子,你自然如今行动护着他。”薛蟠胡说八道的话语其实正中宝钗的心事,“气”得宝钗哭了整整一夜,眼睛都哭红了。
宝钗送药被黛玉“怼”,因为黛玉一直将宝钗当作情敌,又拿不到宝钗的错处,所以总是抓住机会取笑宝钗。第二天一大早,宝钗眼睛还没有消肿,还给宝玉送棒疮药,一半是出于对宝玉的关心,一半也是出于对哥哥过错的弥补(其实宝钗不知道,宝玉挨打根本不关薛蟠的事情)。路上遇到了黛玉。
宝钗平常给人的形象一直是端庄自持,很难得有如此失态的时刻,黛玉因为贾府一直盛传“金玉良缘”的事情,对这个冒出来的“金”当作情敌来看,难得看到薛宝钗有如此失态的时刻,自然会打趣一番。于是说出:“姐姐也得自保重些儿,就是哭出两缸眼泪来,也医不好棒疮。”
在这之前,黛玉自己也为宝玉挨打,哭的眼睛跟核桃似的,“劝”宝玉:“你从此可都改了吧”。宝玉为了安黛玉的心,说出:“你放心!别说这样的话,就便为这些人死了,也是心甘情愿的。”又派遣晴雯给林黛玉送旧帕子,表真心,宝黛二人,算是相互说开了对彼此的心意。
薛宝钗一向劝宝玉远离三教九流的人,专心仕途,与宝玉价值观不一样,贾宝玉已经和林黛玉表明了心迹,说自己绝不会改,所以宝钗又是送金疮药,又哭得形象大失,自然也无济于事,所以“哭出两缸眼泪也医不好棒疮”,大有对情敌打趣取笑的意思。
宝钗坐在宝玉窗前绣肚兜、赶蚊子,露出心理对“金玉良缘”的真实态度,黛玉的想法得到验证,所以不必再讥讽了,冷笑两声就走了。第二次,宝钗坐在宝玉的床边,绣鸳鸯肚兜、赶蚊子,是明目张胆的的暧昧了。肚兜是多么私密的物品,薛宝钗早已过了及笄礼,属于待字闺中的女儿家,贾宝玉也不小了,薛宝钗还不顾男女大防,坐在男性的屋子里,做这些暧昧不已的事情。
这就是众人眼中的大家闺秀、端庄守礼、人人称颂的“好姑娘”。薛宝钗这些行为,太越矩了。
薛宝钗送棒疮药,还可以解释为亲戚姐妹之间的相互关心,礼数之间还说得过去;这绣肚兜、赶蚊子,太暧昧了,她平时的端庄自持都不知道哪里去了,亏得人人都称颂她,她这样的行为,又算什么呢?
以前“金玉良缘”流言四起的时候,这种话都是从别人口中流出来的,薛宝钗都是以一副“端庄自持”的样子,一副“与我无关”、“都是别人说的”这种态度,与宝玉维持着良好的“表姐弟”的关系,还可以理解为黛玉将宝钗当作“假想敌”,黛玉也不好拿捏她,只能每次取笑、酸一酸这位人人称颂的宝姑娘;
这一次,宝钗的行为逾矩,可以说是薛宝钗对“金玉良缘”的说法“真情流露”,真面目暴露出来,“假想敌”算是变成了“真情敌”,验证了黛玉对宝钗并不是“多心”、小心眼。
这一行为,刚好验证了黛玉心中的宝钗,是“心有藏奸”、表里不一的人物,证明黛玉平常对宝钗的种种判断是对的,当薛宝钗已经“真情流露”、露出真正的面目,清高的黛玉也不必去打趣、酸宝钗了,所以只有冷笑两声就走了。
宝钗送棒疮药被黛玉怼了,宝钗绣鸳鸯肚兜、赶蚊子,为什么黛玉只是冷笑两声就走了?
这是因为情境不同,对象不同,心境不同。
1.情境不同:宝钗送药很高调,过后却面有泪痕很失落,黛玉不喜欢高调张扬的表演,所以对失落的宝钗出言讽刺。而绣鸳鸯时宝钗很低调,属于情不自禁,黛玉也就不在明面上戳穿。其实宝钗送棒疮药给宝玉的时候,黛玉并没有怼她,那时黛玉根本没有和她碰面。黛玉后来自己偷偷去看了宝玉,又偷偷地在暗处观察别人的探视情况。这时她发现宝钗无精打采、面有泪痕地经过,才忍不住出言讥讽:
“姐姐也自保重些儿。就是哭出两缸眼泪来,也医不好棒疮。”
为什么黛玉会有这样的表现?因为宝钗之前的行为实在太高调。宝玉挨了打,宝钗是第一个跑去送温暖的。她手上托着一丸药,仔细叮嘱袭人如何给宝玉敷药。其实要送药不必如此张扬,托着一丸药一路走来,昭告天下似的,宝钗此举不过是欲盖弥彰,以冠冕堂皇的送药名义遮掩她私心里对宝玉的关切之情。
这种做法,和直来直去的黛玉大相径庭。黛玉是偷偷去看宝玉的,因为自己哭得桃子似的眼睛实在不方便示人。实际上宝钗也很在乎宝玉,但却用一副姐姐教育弟弟的姿态进行伪装。黛玉并不喜欢这样的矫饰,所以看见宝钗也终于露出无精打采面带泪痕的样子才开口讽刺,意思是揭穿她的真实心思。
其实宝钗那时并不是为了宝玉的伤势而哭,而是因为被哥哥薛蟠抢白了一顿。不过性质也差不多,薛蟠也是口无遮挡地揭穿了她对宝玉的心思。宝钗一方面无法自抑对宝玉的感情,一方面却还要努力掩饰,压力也挺大的,所以很难得情绪低落一回,对黛玉的揶揄也无心反击了。
及至到了绣肚兜赶蚊子那一回,这份无法自抑的感情表现得就更明显了。夏日的午后,宝玉正在午睡,宝钗无论如何都应该避嫌离开的。而她竟然情不自禁地坐在宝玉床边替他绣肚兜、赶蚊子,俨然宝玉妻子的模样,可以说是全书中宝钗最忘情的一次了。
这一幕恰巧被黛玉从窗外看见,冰雪聪明的黛玉怎么会猜不到是怎么回事?但这样的宝钗恰恰卸去了平日“知心姐姐”的伪装,表现出一个情窦初开的少女正常的样子。所以黛玉也不必再开口戳穿,事实摆在眼前,她只用冷笑表达“果不其然”的意思就行了。
2.对象不同:怼宝钗时,黛玉身边并无别人,她揶揄的是宝钗本人。而后来的冷笑,针对的是湘云的反应,并不单纯讽刺宝钗的忘情行为。黛玉怼宝钗“就是哭出两缸眼泪来,也医不好棒疮”的时候,宝钗是从大观园往薛姨妈的住处去的。黛玉那时正好一个人站在花阴下,遥遥望着怡红院,观察人来人往的情况。宝钗从她眼前经过时,两人算是正面交锋。只是这时宝钗情绪低落,没有心思跟黛玉斗嘴罢了。
黛玉和宝钗,那时都对宝玉有意,两个人对彼此的心思心知肚明,而且都是聪明人,语带机锋什么的一说就明白。尤其是黛玉,几乎从不掩饰对宝钗的敌意。所以在这种只有两个人“相处”的场合,直接开怼就不奇怪了。
而后来黛玉在宝玉窗外看到宝钗绣鸳鸯肚兜,第一反应是好笑,笑宝钗终于情不自禁露出马脚。但那时她在屋外,宝钗在屋里,宝钗身边还有个睡着了的宝玉,这样的场合当然不适合跑进去对宝钗冷嘲热讽。
但黛玉确实有心和人分享她的“发现”:瞧,平素端庄的宝姐姐也有这样的一面。于是她招手叫同来的湘云一起看。不料湘云因为那时和宝钗关系好,是宝钗的小迷妹,不愿意偶像被人取笑,于是就假装不留意,要把黛玉拉走。
黛玉这才“冷笑了两声”。
林黛玉心下明白,冷笑了两声,只得随他走了。
可见,黛玉的冷笑,已经不单纯地针对宝钗,更多的是对湘云的举动的反应。
黛玉的冷笑是在讥讽湘云故意装瞎替宝钗掩护么?也许有一点,但更多的还是对宝钗的不以为然。黛玉知道湘云是没心没肺极易信任人的,也知道湘云对宝钗的崇拜。但她对湘云并没有什么意见,因为湘云也跟她一样是没有心计直来直去的人。她知道宝钗善于笼络人心,但并不付出太多真情。湘云看宝钗都是星星眼,但黛玉知道宝钗并不值得湘云这样仰视。所以看到湘云如此自觉维护宝钗的形象,黛玉只能用冷笑表达她的“心下明白”:果然宝钗的人缘好啊,都能收获湘云这样的死忠粉了,谁知道这样的好人缘其实只是表面功夫呢?
3.心境不同:当面揶揄宝钗的眼泪时,黛玉刚刚确认了宝玉的心意,心情舒畅,言语自然任性。而看见宝钗绣肚兜时,已经过了一段时间,黛玉情绪恢复平静,自然也不再口无遮拦。宝玉挨打,宝钗和黛玉都去看他了,结果却大不相同。面对宝钗的关怀,宝玉只是感动和得意。而面对眼睛都哭肿了的黛玉,宝玉心疼得几乎忘掉自己的伤痛,只顾劝慰林妹妹了。黛玉走后,宝玉干脆让晴雯给黛玉送去两方旧手帕,从而暗中敲定两人的心意。
宝玉真正爱的是谁,不言而喻。
得到帕子的黛玉相当于吃了一颗定心丸,知道宝玉的心是在自己身上,再面对薛宝钗时,就难免有种胜利者的畅快了。尽管宝钗并不知道宝玉和黛玉之间的事情,但是心情愉悦的黛玉见到无精打采、面带泪痕的宝钗,“大非往日可比”,心中难免涌起一种自得,得意之下,也就很自然地说出了那句揶揄讽刺宝钗的话。
尽管我是黛粉,也不得不承认,就黛玉这次的表现而言,确实有失厚道。只能说,情感尘埃落定,任性少女也难免一时忘形吧。
到了宝钗绣肚兜、赶蚊子那一回,宝玉的伤势已经好得差不多了,也就是已经过去一段时间。可以想象,彼此已经明了对方心意的宝玉和黛玉,这段时间是会有种心有灵犀的愉悦的,黛玉心情愉快,自然也不容易再有情绪起伏、开口伤人的表现了。所以即使见到宝钗如此暧昧地坐在宝玉床边绣鸳鸯,黛玉也只是觉得好笑而已。此时的她对宝玉已然信任,并不患得患失,当然不担心宝钗的行为会对宝玉有什么影响,也没有了需要通过讥讽宝钗来发泄情绪的必要。
相对地,不明就里的宝钗再怎么努力也白搭。事实上,宝钗就是在这次绣肚兜过程中,听到睡梦中的宝玉喊出“什么是金玉姻缘,我偏说是木石姻缘”的话,从而知道宝玉心系黛玉,自己在这场情感纠葛中已然落败,才放弃了对宝玉一厢情愿的幻想的。
以上是头条号“海阔天空诗酒花”的回答。欢迎在今日头条APP关注“海阔天空诗酒花”,图文、问答、视频,海阔天空随便聊。
宝钗送棒疮药被黛玉怼了,宝钗绣鸳鸯肚兜、赶蚊子,为什么黛玉只是冷笑两声就走了?
宝、黛、钗三人之间的感情,一直是《红楼梦》最大的看点之一,而三人感情的发展,也是小说明面上的主线。
黛玉怼宝钗,其实是有些一时得意忘形的表现第三十四回,贾宝玉挨打的事牵扯上了薛宝钗的哥哥薛蟠,薛宝钗为此跟薛蟠闹了矛盾,薛蟠怼她护着贾宝玉。薛宝钗因此哭了一场,第二天早上又出了大观园,回家去,路上遇见了林黛玉。
而就在前一天晚上,贾宝玉给林黛玉送了旧帕子,林黛玉也由此确定了贾宝玉的心意,还为此写了三首诗:题帕三诀。
因此,这个时候的林黛玉是高兴而有些得意,尤其是在面对薛宝钗时。要知道薛姨妈自从住进了贾府,就开始宣扬“金玉良缘”的说法,这也是林黛玉的一大心病,此时确认了贾宝玉的心意,林黛玉在面对薛宝钗时有些得意,自然也就怼了薛宝钗一句:哭出两缸眼泪来,也医不好棒疮。
而宝钗绣鸳鸯肚兜、赶蚊子,黛玉只是冷笑两声就走了,有以下几个原因:- 笑宝钗之前对她撒了谎
在宝钗来怡红院之前,她是跟黛玉一路回的大观园,她先约黛玉去藕香榭,黛玉拒绝了,说要回去洗澡。而薛宝钗却并没有去藕香榭,而是在贾宝玉的午休时间,来了怡红院。
- 笑史湘云对薛宝钗的掩护
其实按相处时间来说,林黛玉跟史湘云的相处时间更多。在大家搬进大观园之前,史湘云来了贾府,都是跟林黛玉一起住在贾母的院子里。因此,林黛玉此时明白史湘云叫她去找袭人是在给薛宝钗打掩护。
- 笑薛宝钗终于有些藏不住了
林黛玉和薛宝钗都明白彼此的心思,两人不同的是,林黛玉从来不否认她跟贾宝玉的感情,在王熙凤打趣两人关系时,她害羞,却并没有生气。也因此,贾府上下几乎都知道两人的感情。
而薛宝钗则不一样,她一直走的是贤良淑德的路线,薛姨妈虽然一直在宣扬“金玉良缘”的说法,她表面上却从来都是三从四德的样子。贾府也从来没人拿薛宝钗和贾宝玉的关系打趣。
林黛玉一向清高孤傲,目下无尘,是有什么说什么的性,自然对薛宝钗的做法有些看不上。
宝钗送棒疮药被黛玉怼了,宝钗绣鸳鸯肚兜、赶蚊子,为什么黛玉只是冷笑两声就走了?
非常高兴回答这个问题。
贾政听到蒋玉菡和金钏投井的事情,觉得宝玉终日里不好好学习上进,光干些龌龊的事,十分生气,便拿着棍棒将宝玉给打了。要不是贾母和王夫人在一旁拦着,估计贾宝玉就被打死了。贾宝玉这一被打不要紧,可心疼坏了姑娘们。于是就有了宝钗手托棒疮药,给宝玉送药的情节了。
01 宝钗送棒疮药人尽皆知,在黛玉看来,宝钗不该送,失了女儿家的颜面宝玉被打几乎贾府上下都知道了,宝钗和黛玉也不例外。宝钗在还没请来大夫之前,就先送来了棒疮药,说涂上就可以好了。事情并非如此,宝玉涂上不光疼痛没有减轻,还接连的做噩梦。黛玉并不是宝钗送棒疮药当时就怼了她的,而是在第二天,发现药对宝玉不管用的时候,才怼的宝钗。本来宝钗不顾别人的眼光,给宝玉送药这件事,黛玉就十分看不上,觉得失了女儿家的矜持和身份。要是药管用也就算了,现在药还不管用,那岂不是多此一举么?个人觉得,黛玉怼宝钗,一个是因为不喜欢宝钗对宝玉好,介怀的怼。另一个是好心想提醒宝钗,作为女儿家要自重,关心的怼。
02 宝钗绣鸳鸯肚兜,赶蚊子,都是在宝玉睡熟的情况下,没有过多的人看到,属于宝钗的一厢情愿宝钗绣肚兜,赶蚊子,是在宝玉睡熟后,袭人出去办事的情况下,宝钗独自房中才做的事,没有太多的人知道。本来黛玉是想拉着湘云,一起来奚落宝钗的,但湘云借故没来,黛玉一看自己的行为没有人附议,就知道不能再继续发飙了。而且宝玉在睡梦中,宝钗即便做了,宝玉也不一定知道。就算知道,也不会放在心上的。对于这次宝钗的一厢情愿,危及面很小,黛玉冷笑两声就走了,也十分符合黛玉的人物特点。
03 宝钗做的两件事,黛玉都是不高兴的,只不过不可能每件事都发飙,捡大家都知道的事来怼宝钗,更有力度抛开贾宝玉,林黛玉和薛宝钗还是一对关系很好的姐妹。同时寄宿在贾府,作为客人,似乎更为亲近。黛玉生来性情孤傲,爱使小性子,但内心对姐妹还是很好的。有时涉及到自己喜欢的人贾宝玉,可能还会吃醋。宝钗和黛玉争抢宝玉,让宝钗在黛玉心中既是情敌又是姐妹,感情很复杂。在这种复杂的情绪中,才会出现黛玉怼宝钗的情况。宝钗送棒疮药,人尽皆知,黛玉自然是不乐意的。再加上,宝钗做的也不讨喜,何苦要做呢?
宝钗对贾宝玉的对待方式,是不被林黛玉所认同的。像是送棒疮药、绣鸳鸯肚兜等都是欠缺女儿家的矜持了。作为大家闺秀,不应该做这些的。而且贾宝玉钟情于林黛玉,这一点薛宝钗也是清楚的。男方不喜欢,自己还一个劲儿的往上凑,黛玉是看不上的。只不过宝钗很会为人,在贾府的人缘很好,如果黛玉每次都发飙,会让人觉得自己太事儿。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