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刘姥姥75岁了,为何孙儿却和60多岁贾母的重孙差不多大?

刘姥姥是一个平民百姓,贾母是一个封建贵族家庭养尊处优的贵妇人,兩者就不是一个台阶上的人,是无法相题并论的。刘姥姥孙儿的年龄和小她十岁多贾母重孙的年龄相差一辈这种现象,是极为符合现实情况地。同时也说明作者曹雪芹这样安排是很正确地。

自古以来,因为拿不出彩礼,穷人家的孩子要比財主有钱人家的孩子结婚晚很多。这种情况在农村中是很普遍地,財主家的孩子一般十五,六岁就娶媳婦,有的甚止才几岁,父母便给买了童养媳。而穷人的孩子在这个年龄才给人开始拉长工,给自己攒彩礼钱,往往到三十多岁才结婚,有的弟兄们多的,甚止终生都娶不上媳妇,只好打光棍。(农夫村子里有好多人都是如此),娶媳妇晚自然得子迟,如果辈辈都是这样,和人家有钱人子孙的差距是肯定越来越大。

旧社会,在一个村子里,如果那家的孩子辈份最低,他的家庭肯定是有钱人,而辈份高的必定是穷人。这几乎成了规律。假如有人不信,可到自已的村子中验证一下,农夫所言是绝对真实的。

《红楼梦》刘姥姥75岁了,为何孙儿却和60多岁贾母的重孙差不多大?

刘姥姥明确写岀了是75岁,可贾母也明确写岀了只比刘姥姥小几岁,也得70多岁了。不可能是60多岁。

至于刘姥姥的孙儿同贾母的重孙差不多,这是很正常的。

刘姥姥

刘姥姥是个农村的村妇,身体一定比贾母好很多。但刘姥姥的家庭条件不好,孩子病了是请不起大夫的。如果她的孩子岀天花,只能挺着,所以死亡率一定比贾府高。

刘姥姥的子女能否活下来,只能听天由命了。所以活下来的子女年纪会相差很多。刘姥姥沒有儿子,需要同女儿过活。很可能是儿子死了,她又守寡,不会再有孩子了。

《红楼梦》中没有描写刘姥姥的女儿刘氏的年龄,如果刘氏是刘姥姥的小女儿,那有可能是刘姥姥40多岁时生育的。

刘姥姥45数右生刘氏,那么刘氏30岁右右。刘氏20岁左右嫁王狗儿。那么《红楼梦》开始的时候,王青儿快10岁,板儿几岁。这都是正常的年纪。

贾母

贾母是荣国府的太君,生活状态好。医疗营养都有保障,所以孩子岀生时的死亡率,比刘姥姥会小很多。

贾母是史家的小姐,一定会在二十岁以前就岀嫁。她二十几岁生贾赦,贾赦50几岁。

贾赦也二十五六岁生贾琏,贾琏也二十四五岁了。

贾琏也在二十岁左右结婚,他同王熙凤的女儿巧姐三、四岁。巧姐是贾母的重孙。

贾母二十五六岁时生贾政,贾政快50岁。贾政同王夫人也在二十岁左右结婚,生下贾珠。贾珠娶亲早,不到二十就生下了贾兰。如果贾珠活着快30岁,贾元春二十四、五岁,贾宝玉十几岁,贾兰快十岁。贾兰是贾母的重孙。

不仅贾母的重孙同刘姥姥的孙子差不多年龄是正常的。古代人结婚早,就是自己的亲儿子比亲孙子小都是正常的。

《红楼梦》刘姥姥75岁了,为何孙儿却和60多岁贾母的重孙差不多大?

刘姥姥二进荣国府时七十五岁,贾母说比她大了好几岁。刘姥姥的外孙板儿才八岁左右。造成这个原因的,是曹雪芹故意写差了刘姥姥一个辈分。

刘姥姥身上的描写前后矛盾,错乱。其实刘姥姥对王熙凤的一个说法解决了这个问题。

(第六回)这里刘姥姥心神方定,才又说道:“今日我带了你侄儿来,也不为别的,只因他老子娘在家里,连吃的都没有。如今天又冷了,越想没个派头儿,只得带了你侄儿奔了你老来。”

刘姥姥说板儿是王熙凤的侄儿是不符合辈分的。狗儿的爷爷与王熙凤的爷爷连宗,自认是侄儿。也就与王熙凤父亲平辈。狗儿才是王熙凤的“侄儿”,板儿是孙儿才对。

刘姥姥之所以说板儿是王熙凤“侄儿”,不是糊涂了,周瑞家的也说她错了。反说贾蓉才是侄儿。就证明原本的板儿就应该是侄儿,被曹雪芹加了一辈。

按照原文的描写。刘姥姥二十年前就和女儿见过没出嫁的王夫人。那么板儿母亲起码和王夫人年纪相当,结婚还要早。

所以,按照最开始的设定,就没有狗儿这个人,应该刘姥姥的女婿就是王成才对。而板儿也不可能是六七岁,而是二十多岁。

所以周瑞家的才会说“你都长这么大了”。毕竟周瑞家的当年陪嫁过来贾家后,也没见过板儿。

不过,曹雪芹之所以将板儿年纪写小,又加了一个狗儿,就在于板儿要与巧姐儿有一段姻缘。

贾家抄家后,巧姐儿被狠舅奸兄抛弃,是刘姥姥收养了她。她长大后,从判词看,成了一个农家女,男耕女织度日。

从第四十回板儿用佛手换巧姐儿的柚子影射,巧姐儿长大后嫁给了板儿。如此,两个人比喻是面貌相当才可以。至于出现的辈分问题,或许是版本的问题,就被忽略了。如果是曹雪芹最终版本。估计都可以解决。

您觉得呢?欢迎点击关注,浏览更多内容!

文|君笺雅侃红楼

《红楼梦》刘姥姥75岁了,为何孙儿却和60多岁贾母的重孙差不多大?

古代有摇篮之叔白头毛之孙的说法!

刘姥姥老年得子,贾母幼年得子!

《红楼梦》刘姥姥75岁了,为何孙儿却和60多岁贾母的重孙差不多大?

刘姥姥的孙子是板儿,贾母的重孙是贾兰,题主的意思是两个孩子应该差不多大,但怎么贾母反而比刘姥姥小那么多?

我觉得这里面有一些年龄和辈分上的误会。

1.人物年龄在《红楼梦》里是刻意营造的迷,贾母对75岁的刘姥姥说话时,本身是否60多岁,并不确定。

《红楼梦》中有很多谜团,人物的年龄就是其中一项。作者故意模糊人物年龄,时而颠三倒四时而自相矛盾,目的就是混淆故事的具体发生时间以及引起读者的注意。这可以是说是《红楼梦》故事背后有故事的重要证明,既然作者是有意这样处理的,就没必要去和人物的年龄较真了,也不会有结果。

比如这个题目,不知道作者提出的依据是什么。关于贾母的年龄,书中从未明确写过。刘姥姥二进贾府的时候,贾母亲自接见她,说起了年龄问题。当时刘姥姥说自己75岁,贾母说刘姥姥比自己大几岁,但并没有说自己是60几岁啊。

贾母道:“老亲家,你今年多大年纪了?”刘姥姥忙立身答道:“我今年七十五了。”贾母向众人道:“这么大年纪了,还这么健朗。比我大好几岁呢。我要到这么大年纪,还不知怎么动不得呢。”

在这里,可以明确刘姥姥是75岁,比贾母“大好几岁”。这“大好几岁”到底是大多少呢,就不好说了。如果贾母仅仅是60出头,恐怕就不是大好几岁,是大了十几岁吧。正常来说,贾母那时如果是70出头,说“大好几岁”比较合适。如果非要模糊这个界限,假设贾母是谦辞,那么只要她是60岁到74岁,都可以说符合“大好几岁”的定义,那这个范围就广了。

究竟那时贾母是60出头、快70了、70出头,还是接近刘姥姥的75呢?不得而知。但是有一个参考:书中第七十一回,提到当年八月初三贾母过八十大寿,当时还很热闹,从七夜上旬开始“送寿礼者便络绎不绝”,而贾府也是日日安排宴席,忙碌得很:

二十八日请皇亲附马王公诸公主郡主王妃国君太君夫人等,二十九日便是阁下都府督镇及诰命等,三十日便是诸官长及诰命并远近亲友及堂客。初一日是贾赦的家宴,初二日是贾政,初三日是贾珍贾琏,初四日是贾府中合族长幼大小共凑的家宴。初五日是赖大林之孝等家下管事人等共凑一日。

这样的排场足够说明这次寿辰的真实性。那么,此时距离刘姥姥二进贾府过去了多少年呢?如果说那时贾母60出头,那现在至少过了十几年,接近二十年了。就算那时贾母是70岁,也过去十年了。如果那时贾母其实只比刘姥姥小一点点,是73、74岁的样子,那现在也至少过了六七年了!

这么多年过去,贾府的后辈们该长大成人了吧?就不说贾母的重孙贾兰了,说说书中最重要的人物林黛玉。她在第四十五回亲口对薛宝钗说自己是十五岁。

黛玉叹道:“……我长了今年十五岁,竟没一个人象你前日的话教导我。……”

这时候应该距离刘姥姥离开贾府不算久,至少不可能是刘姥姥二进贾府之后好几年的事。因为黛玉说这话时,惜春的画还没着落呢。那画是刘姥姥二进贾府时,贾母命令惜春画的,惜春为了画这画向诗社请了半年的假,后来在第五十回冬天下雪时,贾母还为这画催促过惜春,算起来距离刘姥姥秋天到访贾府也不过是几个月时间。

说白了,也就是刘姥姥75岁二进贾府时,林黛玉正好满15岁。那时贾母多大?如果等到贾母办八十大寿,最少也要等上六七年,弄不好还得十几二十年的话,贾母过八十寿辰时黛玉不是已经最少21岁,甚至可能已经过30了?

这显然是不可能的。从黛玉的年龄推算,刘姥姥75岁时,贾母不但不比她小,甚至应该比她还大,然后没两年就过了八十大寿,这才合理。

如果是这样的话,题主的题目也就不存在了。

2.若论辈分,刘姥姥可以算贾母的孙辈,她的孙子更是应该和贾母的玄孙同辈,何止重孙呢!只看年龄的话就会觉得这样的辈分很荒谬,所以不要去计较年龄辈分的问题。

其实如果仔细算一下刘姥姥和贾府的关系,题主更会觉得匪夷所思。看年龄,我们可能会自然而然认为贾母和“老亲家”刘姥姥是同辈人,但如果从辈分来看,她们甚至是祖孙的辈分!

书中是这样介绍刘姥姥和贾府的渊源的:

方才所说的这小小之家,乃本地人氏,姓王,祖上曾作过小小的一个京官,昔年与凤姐之祖王夫人之父认识。因贪王家的势利,便连了宗认作侄儿。……目今其祖已故,只有一个儿子,名唤王成……王成新近亦因病故,只有其子,小名狗儿。狗儿亦生一子,小名板儿……狗儿遂将岳母刘姥姥接来一处过活。

理一下:板儿的父亲是狗儿,狗儿的岳母是刘姥姥,也就是板儿的外婆是刘姥姥,刘姥姥跟狗儿已故的父亲王成是同辈亲家。王成的父亲向“凤姐之祖王夫人之父”连宗,自认侄儿,也就是说王成的父亲跟王夫人同辈,王成跟王熙凤同辈,那刘姥姥不就跟王熙凤同辈吗,也就是算贾母的孙辈么?

所以刘姥姥去拜访贾府时,是用“姑太太”称呼王夫人的,因为王夫人算起来就比她高一辈。

既然刘姥姥算是贾母的孙辈,那么刘姥姥的孙子就该和贾母的孙子的孙子同辈,也就是和贾母的重孙的儿子,或者说贾母的玄孙同辈!

这样算起来是不是更加觉得崩溃?身为孙辈的刘姥姥竟然比身为祖辈的贾母年纪还大,但同时年纪大的刘姥姥的孙子和年纪不大的贾母的玄孙竟然是同龄人!

当然,出现这种荒谬现象的原因也很简单,而且容易理解,不就是贫家出身的王成父亲为了攀附权贵,自愿矮化,降格一辈去攀亲嘛。这也是一种无奈的社会现实吧。

正因为如此,就更加不要去纠结书中人物的年龄和辈分问题了,会很乱的。

3.就算题主的假设成立,75岁的刘姥姥的孙子和60多岁的贾母的重孙年纪差不多,那也是很正常的事情。

不管题主说贾母60多岁的依据是什么,最后,假设这个题目成立吧,那75岁的刘姥姥的孙子和60多岁的贾母的重孙差不大多,其实也不是什么奇怪的事。

当时,贾母说刘姥姥比自己大好几岁时,会说话的刘姥姥是这么回答的:

刘姥姥笑道:“我们生来是受苦的人,老太太生来是享福的。若我们也这样,那些庄家活也没人作了。”

刘姥姥说的,既是奉承,也是实话。贾母出身四大家族之一的史家,嫁入四大家族之一的贾家,一生享尽富贵荣华,所过的日子和乡野老妪刘姥姥是不可同日而语的。刘姥姥要不是日子实在过不下去,也不会厚着脸皮来攀附贾府这门本来已经八竿子打不上的“亲戚”。

所以,养尊处优的贾母按部就班地过着贵族女子的生活,十几岁嫁人生育,后代也同样十几岁嫁人生育,到60多岁就有重孙了,一点也不奇怪。反过来,刘姥姥这样的贫苦百姓一生为生计奔波,能够顺利结一门亲事就不错了,年纪老大了才生得一儿半女也是常有的事。这样代代积累下来,75岁才有个年幼的孙子,也不算很过分。

以上是头条号“海阔天空诗酒花”的回答。欢迎在今日头条APP关注“海阔天空诗酒花”,图文、问答、视频,海阔天空随便聊。

《红楼梦》刘姥姥75岁了,为何孙儿却和60多岁贾母的重孙差不多大?

封建社会大户人家一般都是养童养媳,等自家儿子十五六岁就圆房。《红楼梦》里宝玉房里袭人,晴雯之辈都是。刘姥姥家狗儿能混上吃就不错了,那儿还有闲钱给板儿找个吃饭的小媳妇儿。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