袭人“告密”举报了薛宝钗和林黛玉,王夫人为何认定是林黛玉?

说袭人”告密”,这些话乍一听似乎颇有些道理,但是仔细读读原著,就感到袭人有点”冤”,让我们仔细分析一下。

一,我为什么说乍听来说,袭人”告密”有些道理。

宝玉被贾政打了之后,袭人曾经向王夫人进言:”论理,我们二爷也须得老爷教训两顿。

若老爷再不管,将来不知道做出什么事来呢。

这表明袭人”她一心希望宝玉读圣贤书,中举入仕。

不願宝玉和”戏子”交往,也不赞成”他偏偏在女儿堆里闹。(三十四回),所以她建议王夫人”怎么变个法儿”让宝玉搬出大观园外边住。

为此王夫人深为感动,説许多感激袭人的话,保证不辜负袭人的忠心耿耿。

三十五回王夫人让人给袭人送了两个菜来,这是奖赏。

三十六回王夫人命王熙凤将袭人的月钱从一两增加到二两半。

袭人原来月钱一两,是贾母的大丫鬟,现在等于一下子给袭人的工资增加了一倍半。

王夫人还说以后凡事有赵姨娘,周姨娘的(注意,这两位姨娘月例均为2两)也有袭人的,只是袭人的一份从王夫人的分例上匀出来。

所以袭人是享受姨娘的待遇,因为丫头中待遇最高的是一两。

二,连宝玉都怀疑是袭人将他平时说笑的私话打了小报告。

宝玉说:”咱们私自顽话怎么(太太一一王夫人)也知道了?

又沒外人走风的,这可奇怪。”

这还不算,宝玉又说:”怎么人人的不是太太都知道,单不挑出你和麝月秋纹来?”

这就越看越像袭人就是哪个”告密”者。

为了弄清真相,我们暂且把”告密”放一放。

首先,看一看袭人的为人怎样。

她先是贾母的大丫鬟,忠心耿耿,贾母对她印象极佳,老太太心爱宝玉就把,这个手底下好丫头送给宝玉。

那袭人表现怎么样呢?

文中说”服侍贾母时,心中眼中只有一个贾母,如今服侍宝玉,心中眼中又只有一个宝玉。”可见袭人有着对主子服侍忠心至”痴”的个性。

其次,性格上和宝钗有很多相似。都是封建礼教的真诚拥护者,非常自觉地遵守并督促别人也遵守。

但袭人决不是宝钗第二,更不是简单重复,而是另一个艺术形象。

宝钗在金钏之死,尤三姐之死的问题上表现冷漠,无所谓。而袭人在得知后,听说金钏投井而死时,不觉流下泪来。”

可见,袭人比宝钗更重情义得多。

再如,晴雯因扇子和宝玉拌嘴,袭人好意劝架,却被晴雯奚落。

平心而论,此事是晴雯的错,而引起的。

宝玉火了要撵她走,晴雯先说”打发”,”好离好散”等话,宝玉要去王夫人那回禀,晴雯表示撞死不走。

若真是回了,倚晴雯的性格就得出人命。

是袭人跪下苦苦哀求带动麝月等也都跪下,才化解差一点变成悲剧的闹剧。

由此可见,袭人是识大体,心地善良的少女,在关键时刻有力地救了晴雯。

第三回说贾母”素喜袭人心地纯良,”可谓知人之论。

袭人虽地位高于其他丫头,但她为人忠厚,不摆架子,体贴他人。

以上粗略地分析了一下袭人的人品性格,不难看出袭人不是那种背后使坏”打小报告”的人。

回过头来说,文中第三十四回袭人向王夫人进言,只是着眼于宝玉和姑娘们已经长大”虽说是姐妹们,到底是男女之分,日夜一起坐不方便,由不得人悬心。”

袭人担心男女授受不亲,万一出事了,会影响宝玉”一生的声名品行”,并没有具体讲某个人的坏话,这是最重要的。

至于王夫人认定是林黛玉,那是王夫人耳濡目染心里的定义。

脂批说”袭卿爱人以德”,说的正是袭人虽然恪守封建道德规范,却并没有出卖谁。

我们只要不存先入之见,仔细注意一下七十四回抄检大观园前王善保家的和王夫人的那段对话,就会发现,说袭人告密是没有根据的。

我是芬芳,随笔生香。请红学爱好者不吝赐教。

袭人“告密”举报了薛宝钗和林黛玉,王夫人为何认定是林黛玉?

袭人告密“两姨姑表姐妹",但王夫人只认定黛玉一人,不但王夫人,怕广大读者也这样想,似隐非隐,这就是袭人告密的高明处。



第一,宝玉与黛玉青梅竹马,行止亲密,交往不避嫌疑,特别是宝玉,对黛玉处处关心爱护,时时伏小做低,恨不能把自己所有的东西都捧上去献宝,而宝玉与宝钗则关系要冷一些,远一些,甚至有时会让宝钗难堪,而这一点,宝玉也从不背人,所以当袭人告密"日夜一处起坐"的人,当然只有黛玉是嫌疑人。



第二,在一般人心里,都存在着亲近远疏的心理,下意识的把错误归咎到与自己关系比较远的一方,王夫人也是一样。薛宝钗是自己妹妹的女儿,感情自然深厚,俗话说,孩子是自己的好,当然比起与王夫人一点血缘关系的黛玉,薛宝钗更值得信赖。袭人之所以找王夫人告密而不找贾母,本身就因为王夫人与林黛玉关系疏远,找王夫人告密准能成功,而找贾母,多半会无功而返,甚至会惹一身骚。

第三,王夫人从来都是坚定不移的拥护“金玉良缘",反对宝黛爱情的,大观园中人都心知肚明,如果宝玉宝钗关系亲密,应是王夫人乐见其成的。袭人若是真要告密宝钗,应该找自己的主子贾母去告。声明一下,袭人的月例银子在袭人告密之前,一直都是在贾母那里领。袭人越贾母而就王夫人,本身就有背主的嫌疑。

可以说,大观园中,袭人不是最漂亮的,也不是最聪明的,但绝对是最有城府的。

袭人“告密”举报了薛宝钗和林黛玉,王夫人为何认定是林黛玉?

袭人是一个很懂得把握时机的姑娘,她平平分分的做事并不常到贾母和王夫人跟前露脸,可是宝玉是被打之后,袭人便主动去向王夫人回话,而且第一次向王夫人“告密”,袭人的这一次告密让她完全获得王夫人的信任,也奠定了她宝玉小妾的位置。但是她无意识的话却让林黛玉无意中成了王夫人最讨厌的人。

袭人连忙回道:“太太别多心,并没有这话.这不过是我的小见识.如今二爷也大了,里头姑娘们也大了,况且林姑娘宝姑娘又是两姨姑表姊妹,虽说是姊妹们,到底是男女之分,日夜一处起坐不方便,由不得叫人悬心,便是外人看着也不象.

袭人说这些话的意思就是告诉王夫人宝玉大了做出渐渐懂得男女之情了,未免他再园子里做出不恰当的事情,因此他再和黛玉、宝钗一起住到大观园就显得不合适,即便没有发生什么别人也会说闲话。袭人这次明明是告的两个人,但是王夫人却认定了会这样做的就是黛玉,这是为什么呢?

第一,并非袭人意有所指,王夫人先入为主的观念

袭人是一个很懂分寸的人,她虽然向王夫人告密但是她一定不会特意是指出是谁,就像王夫人问她是不是贾环向贾政告状使得宝玉被打,袭人很聪明的说她没有听说过这件事,其实她是听茗烟早就说过了,袭人知道王夫人会自己去查明这件事,她的身份不能够参与其中,也不便说主子们的是非,所以她提醒王夫人注意宝玉的行为时,她断然不会直言是黛玉或宝钗。

王夫人会认为能与宝玉发生私情的人会是黛玉,并非因为袭人的影响,只是因为她自己先入为主的观念。对于为了拿两套衣服给金钏儿做殉葬之用问题,王夫人都没有问过黛玉的意见就觉得黛玉会不同意而且会多心,因此就暗示宝钗拿两套衣服。宝钗和黛玉与她的亲近关系不同,她会更偏向黛玉会做不好的事。

第二,宝玉和黛玉感情好,行为并不避人

其实也不怪王夫人会疑心黛玉,黛玉和宝玉从小一起长大,一床睡一桌子吃饭,他们比别人更亲密和亲近,宝玉对黛玉的喜欢毫不掩饰,让王夫人都会担心。出于私心会觉得黛玉抢走了自己的儿子,也会对黛玉有不好的看法。

宝玉和黛玉的感情很好,他们的多行为都不会避人。宝玉上学去他会向贾母和王夫人请安后会去向黛玉告辞,但是却不会去找宝钗;宝玉和黛玉可以躺在一张床上聊天讲故事,但是宝玉决定不会和宝钗这样做;

宝玉可以整天和黛玉待在一起,却很少主动去找宝钗玩;宝玉和黛玉常常为了一点小事就争吵,甚至可以到砸玉的地步,和后又好得就跟一个人似的;宝玉可以为了黛玉要走的玩笑话生一场大病,黛玉也会在元宵节当众给宝玉喂酒。

宝玉和黛玉发乎情,止乎礼,他们之间虽然亲近可是却从来不会做任何越矩的行为,可是作为旁观者的王夫人她看不到两人之间的真正情况,只从表面上来看,她会更认为黛玉做得不好。

第三,宝钗表面功夫做得好,又常到王夫人这边表孝心

王夫人从来不怀疑宝钗,是因为宝钗的表面功夫做得好,正如袭人一般,袭人是第一个和宝玉发生云雨关系的姑娘,可是她却在王夫人面前掩饰得很好,王夫人不仅从不怀疑她,反而对她委以重任。袭人是宝钗的影子,袭人都可以做到的事,宝钗自然可以做的更好。

宝钗表面上远着宝玉,却私下常常去找宝玉玩可以。中午为了闲谈解乏宝钗去找宝玉,也即便宝玉睡着了她也没离开,和袭人闲谈,后来还为宝玉缝肚兜,这样不合时宜的行为都是宝钗做的。除了白天,晚间宝钗也会去找宝玉玩,而且一定不会是偶尔,不然晴雯也不会抱怨宝钗常常来怡红院玩耍导致她们不能够早点睡觉。

宝钗除了掩饰自己对宝玉的好感和一起玩耍,而且她还常常到王夫人这边表孝心。当听到金钏儿的事情后宝钗就立即去找王夫人,想法设法的为她开脱和安慰她。王夫人想要找一根人参配药,宝钗立即就去为王夫人找了非常好的人参。宝钗时常规劝宝玉好好读书的事情王夫人也很知晓。宝钗在王夫人心中是一个温柔善良、大方得体,非常适合做妻子的人选。

综上所述,袭人不会主动说林黛玉或者宝钗的坏话,王夫人就会先入为主的认为黛玉不好,而且因为宝玉和黛玉关系好,王夫人就会不喜欢黛玉,除此之外,宝钗还特别会在王夫人身边做表面工作,所以基于这三个理由,王夫人认定了袭人的告密对象就是林黛玉。

文/酒馆说戏人,欢迎关注:小说红楼,一起找寻红楼梦中的精彩!

袭人“告密”举报了薛宝钗和林黛玉,王夫人为何认定是林黛玉?

袭人“告密”举报了薛宝钗和林黛玉,王夫人为何认定是林黛玉?

一 对宝钗天然的喜爱

宝钗是王夫人亲外甥女,这层关系血浓于水。同等条件下,也会自然偏向宝钗。宝钗黛玉二人比,宝钗行事更稳重大方,正合王夫人的意。所以王夫人发自内心的喜欢宝钗,这种喜爱在一定程度下会影响一个人的判断。

二 对黛玉天然防备

黛玉是小姑子的女儿,与王夫人并没有血缘关系。黛玉神仙一样的品格,一来就让王夫人慌了神,因此在黛玉见宝玉前先给黛玉代了预防针,把宝玉说的如何不堪,让黛玉远着宝玉。作为母亲王夫的敏感令人吃惊,她准确预见到黛玉可能会与宝玉发生什么。或者黛玉进府前,她已经从老太太的安排中略知一二。因此对黛玉有天然的防备心理,宁可错一万次,也绝不放过一次。

三 宝黛日常已有端倪

黛玉进府后与宝玉日则同息,夜则同止,关系好到无已复加。而黛玉又分分钟能辖治住宝玉,宝玉能干的也就是不住做小伏低。端午清虚观打醮,张道士一番提亲的话,让宝黛更闹了一个鸡犬不宁,王夫人能不明白这二人的小心思吗?

所以,袭人指出姐妹们起坐不方便时,王夫人不可能想到她的宝丫头,她的宝丫头知礼有节,自不会让她烦恼。只有这个林丫头,处处让人不放心。

袭人“告密”举报了薛宝钗和林黛玉,王夫人为何认定是林黛玉?

第三十四回,袭人在贾宝玉挨打后被王夫人召唤汇报情况。结束后袭人鼓足勇气向王夫人披肝沥胆有一番进言,被很多读者诟病,认为袭人此举是“告密”,伤害了贾宝玉和林黛玉的感情,让王夫人对林黛玉记恨。这个说法并不严谨,皆因袭人进言时先说“只是我怕太太疑心,不但我的话白说了,且连葬身之地都没了”,随后才说贾宝玉年纪大了,“林姑娘宝姑娘又是两姨姑表姊妹”,相处不方便。这些话根本没问题,有问题的是王夫人疑心生暗鬼,笃定贾宝玉和林黛玉“作怪了”。

(第三十四回袭人道)今儿太太提起这话来,我还记挂着一件事,每要来回太太,讨太太个主意。只是我怕太太疑心,不但我的话白说了,且连葬身之地都没了。我只想着讨太太一个示下,怎么变个法儿,以后竟还教二爷搬出园外来就好了。”王夫人听了,吃一大惊,忙拉了袭人的手问道:“宝玉难道和谁作怪了不成?”袭人忙回道:“太太别多心,并没有这话。这不过是我的小见识。如今二爷也大了,里头姑娘们也大了,况且林姑娘宝姑娘又是两姨姑表姊妹,虽说是姊妹们,到底是男女之分,日夜一处起坐不方便,由不得叫人悬心,便是外人看着也不象。王夫人听了这话,如雷轰电掣一般,正触了金钏儿之事,心内越发感爱袭人不尽……

袭人向王夫人进言主要有几个原因。

第一,白天她确实听到贾宝玉向林黛玉“诉肺腑”,宝黛爱情现在看着美,当时却是“不才之事”“丑祸”,也是王夫人最担心的“作怪”。

第二,袭人与贾宝玉“偷试”,虽说她安慰自己“不逾礼”,但贾宝玉挨打有一项罪名是“淫辱母婢”,袭人户口还在贾母房中不属于贾宝玉。这与贾家家规不符合,难免让袭人担心。

第三,贾宝玉不读书,整天胡闹,袭人认为他不应该继续如此游荡,早有对王夫人谏言的动机。

袭人还是年轻,想问题太简单,她认为她的话滴水不漏,实则王夫人一听就发现关键问题。所以,王夫人早在袭人谏言前,就已经“吃一大惊,忙拉了袭人的手问道:宝玉难道和谁作怪了不成?”

王夫人这一问实则是对袭人的考验,一旦袭人真说出“作怪”,袭人一定会被“封口”,想得王夫人信任再无可能!王夫人之所以杯弓蛇影,就在于她早都发觉了贾宝玉和林黛玉过于亲密的状况。

贾宝玉和林黛玉从小亲密,对大人来说早都看在眼中。薛宝钗都能发觉贾宝玉被林黛玉绊住,王夫人等过来人如何能不清楚?袭人自以为滴水不漏,说“宝姑娘、林姑娘”是两姨姑表,王夫人第一时间只会想到林黛玉。

第二十五回到第二十八回,贾家数次出现以茶为礼的现象,先是王熙凤送茶叶给林黛玉,再贾宝玉派佳蕙送茶叶给林黛玉,周汝昌先生认为这代表了贾家当时有为贾宝玉和林黛玉订婚的动议,尤其王熙凤让贾宝玉记的“礼账”明显是聘礼用品,又有话要告诉贾宝玉,再当众调侃贾宝玉林黛玉的姻缘,贾宝玉更笑嘻嘻拉着林黛玉笑……种种迹象都有宝黛二人好事近了的趋势。

不想,宝黛姻缘好事被贾元春端午节赐节礼打断,贾宝玉和薛宝钗节礼相同,代表了贾元春的态度。虽说贾宝玉的姻缘以贾政做主为主,但贾元春身为贵妃的态度不能不重视,宝黛姻缘和金玉良姻都因此被无限搁置起来。贾元春表态背后,一定有王夫人的意见,就是阻止贾家当时要为宝黛二人议婚的趋势。

王夫人不同意贾宝玉娶林黛玉,宝黛二人的亲密早让她悬心。袭人一说建议贾宝玉搬出大观园,王夫人马上就知道贾宝玉和林黛玉的关系已经到了被丫头们察觉的地步。所以,王夫人收买袭人将贾宝玉交给她,并承诺绝不辜负,都是王夫人“防微杜渐”做的安排。这也是贾宝玉一直没搬出大观园的原因。

王夫人在第四十回刘姥姥游览大观园时拒绝了林黛玉的茶,又在林黛玉吃燕窝之时,贾宝玉都说不好和太太要,积攒着所有情绪到“绣春囊”出现后爆发,王夫人看到晴雯这个像“林妹妹”的丫头时,恶狠狠的骂道“好一个病西施,你做这个浪样儿给谁看”,清楚无误的表达出对林黛玉的零容忍。

有人说王夫人伪善,我并不觉得。林黛玉和贾宝玉的种种行为,当时的价值观认为就是“丑祸”,“不伦之事”,超出了当时的社会伦理。几乎所有的母亲都不会接受,她们不会觉得自己儿子有错,只会认为好儿子呗“坏女孩”教坏了。

与林黛玉相比,薛宝钗自律有节更让王夫人放心,只是王夫人再想不到,薛宝钗也有与贾宝玉共处一室,孤男寡女绣鸳鸯之事,薛宝钗掩饰的好罢了。

「文/君笺雅侃红楼」

喜欢的朋友别忘了点击关注:君笺雅侃红楼,每天都有新内容更新。欢迎收藏,欢迎转发,感谢赞赏。

本文资料重点引自:

《脂砚斋重评石头记》80回本 ;《周汝昌校订批点本石头记》80回本

《红楼梦》通行本120回本 ;《红楼梦》绘全本·清·孙温

袭人“告密”举报了薛宝钗和林黛玉,王夫人为何认定是林黛玉?

对于这里袭人的告密,很多人都说是袭人对宝玉好的证明,其实不是,在我看来,这是一个越举的行为。袭人是什么?是个丫鬟,是个奴婢,但是她却“贤良”得很,贤良到可以为宝玉做任何的主。其实她的目的和王夫人的目的一样,无非是要把宝玉控制到她手上,让宝玉按照她的想法去做。

对于王夫人如何一来就认定是黛玉,那是因为王夫人从一开始就讨厌黛玉,说实话,这一点真的觉得王夫人很不好。

王夫人从黛玉刚来就讨厌林黛玉,这个大家不难看出,黛玉舟车劳顿来到贾府,去拜见舅舅贾政,王夫人是怎么做的?一而再再而三的给黛玉为难。想想那时候黛玉才几岁,一个成年人,给一个从未谋面的小姑娘这样计较,未免太过了。

接着从周瑞家的送宫花这一节也可以看出,王夫人是很讨厌黛玉的,周瑞是王夫人的陪房,是深谙王夫人的心思,所以才敢做出那样的举动。

再有,就是贾母带着刘姥姥逛大观园的时候,一行人来带潇湘馆,王夫人说的那句我们不吃茶,真真的是打脸了。说实话,王夫人这个举动真的算得上幼稚了。当着贾母的面给林黛玉难堪,虽然黛玉轻易化解了,但是看到后来贾母对黛玉的疼爱和对薛宝钗的打压了么?

最后,就是对着晴雯指桑骂槐了,她很少见晴雯,这个晴雯自己也知道,很少在她面前露面,但是王夫人还是记住了晴雯,因为晴雯眉眼长得像林妹妹的。她是在骂晴雯么?她其实是在骂黛玉啊,赶不走黛玉,能赶走晴雯也是好的。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