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里,贾母是真心夸奖薛宝钗吗?

大家好,我是晨曦小荷,我来回答这个问题。

《红楼梦》里,贾母是真心夸奖薛宝钗吗?晨曦小荷的见解是三分真夸七分贬损。也就是并非真心 实意夸赞。这也是贾母的高明之处。红楼梦里经常是神仙打架,普通人不明就里。

我们先来看看原因:

一、贾母早就有意林黛玉作为宝二奶奶。所以对任何其他的可能都有排斥心理。

贾母一早就认准了林黛玉,并且从后来的居家生活中,更认定了林黛玉。所以任何人的其他企图,她都有明显的戒心和预见。成见首先就在心中。

二、贾母不喜欢薛宝钗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从薛宝钗的住宿装饰等等方面,贾母完全不赞同薛宝钗。在陪刘姥姥逛大观园的时候到了薛宝钗的住宿地,表达了特别明显的愤怒和不满。蘅芜苑雪洞一般,贾母一看了无生趣。批评有四:

a、惹外人非议我们贾府不待见你薛宝钗!

b、年轻姑娘这样素净,是忌讳。没有兴旺发达的征兆,暮气沉沉;

c、有东西不摆,藏起来不用,那其实是浪费。贾母一直奉行有酒且喝,有歌且唱,真性情,这点跟宝玉更相似。

d、装饰自己的内帷是一种高雅行为,是一个人的品味的体现;

e、讽刺薛宝钗不会收拾内帷,若不会打扮和装饰,她来帮助设计朴素大方的构思。

三、城门失火殃及池鱼,贾母不喜欢王夫人姐妹。

自古婆媳矛盾就常有发生,贾母和王夫人之间就恰恰有这个矛盾,所以连带着薛宝钗母女也受相对的牵连。

四、贾母异常喜欢自己的女儿贾敏。

在贾母这里能深深地感受到她对女儿的爱怜已经很多转移到林黛玉的身上,对林黛玉的疼爱是深深的血脉之情,毕竟林的X染色体是贾母给的。而长期的家居生活有让骨肉亲情更加亲密,再加上性格的相得益彰,女儿的因素,还有对宝玉的疼爱,都让贾母对木石之缘有种誓不罢休的执着和疯狂。不过这股波澜要深深地埋藏在内心的深处,偶尔显露峥嵘。

五、贾母特别喜欢自己的孙子贾宝玉。

贾母喜欢贾宝玉,贾母认为女子无才便是德,薛宝钗去规劝贾宝玉仕途经济。不讨贾宝玉的欢心。自然也就不得贾母的真正欢心。

六、贾母的性格和贾宝玉、林黛玉和切。

人的情感和精力是有限的,有偏向性的。心里既然装下了贾宝玉和林黛玉,那么给予别人表现的机会和空间就不会太多。

在贾母明夸实贬的多次交锋中,我们就简单分析一次。其他大家有兴趣自己斟酌。贾母对薛宝钗的高规格的表扬:“提起姊妹,不是我当着姨太太的面奉承,千真万真,从我们家四个女孩儿算起,全不如宝丫头。”这源自薛宝钗先褒扬贾母年轻时候一定是口才上佳引出来的。前几句正如贾母说王熙凤口齿伶俐、王夫人不爱说话。爱憎一览无余。“我如今老了,那里还巧什么!当年我跟凤丫头这么大的时候,比她会来事多了!她现在虽然不如我,但比你姨娘好多了。你姨娘可怜啊,不大说话,跟木头似的,不讨人喜欢。凤丫头嘴乖,我就喜欢她。”

贾宝玉问,不会说话的就不喜欢了吗?

贾母说:“不会说话的也有她的好处,嘴乖的如果过头了,倒不如不说话的。”贾母不愧是高手中的高手,王氏姐妹哑巴吃黄连,尴尬当场。那么我们再仔细讨论贾母所说的四个姑娘。记得是四个姑娘。有些人以为是说元迎探惜。可是元春已经出嫁,并不算是姑娘,再说身为贵妃,薛宝钗拿什么和她比呢?所以联系实际最可能的就是元春的位置是林黛玉。也就是说林黛玉算是贾家自己人,在贾母看来,就是宝二奶奶的不二人选。所以这也是明里给她们提醒。看着是褒扬,实则是打压和贬损。让她们知难而退。

不可否认,薛宝钗是难得的好姑娘。但在感情的世界里没有那么多理性的空间。悲剧之所以为悲剧,正是因为有价值的东西被破坏,也就是这个道理吧?红楼梦里又有几个人是幸运的呢?

一家之言多有偏颇,如果您赞同我的观点,请点击关注和分享。谢谢!

《红楼梦》里,贾母是真心夸奖薛宝钗吗?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

其实贾母并不喜欢薛宝钗,甚至贾政也不喜欢薛宝钗。

而薛宝钗之所以成为贾宝玉的媳妇,完全是王夫人的布局,就像袭人成为妾一样。

贾母是个非常老辣的人,年龄虽大却不糊涂,而且经历的事情非常多,什么大场面都见过,很会看人。

贾母认为薛宝钗不简单,小小年纪却颇有城府,而且非常有心计,还很快装模作样。

自然,贾府中诸如王夫人、邢夫人、王熙凤等人都会演习,终究她们是成年女人。

而薛宝钗当时只有十四五岁,这么小小年级就这么精明世故,让贾母不太喜欢

贾母这个人很圆滑,一般不会直接骂人、损人。除了骂了惹事的贾琏、赵姨娘以外,没见她骂过谁。

但有一次,贾母基本是公开损过薛宝钗。

当时贾母去薛宝钗屋里玩,看到她屋里没有摆设,很是不高兴:贾母摇头道:“使不得。虽然他省事,倘或来一个亲戚,看着不像;二则年轻的姑娘们,房里这样素净,也忌讳。我们这老婆子,越发该住马圈去了。你们听那些书上戏上说的小姐们的绣房,精致的还了得呢。他们姊妹们虽不敢比那些小姐们,也不要很离了格儿。有现成的东西,为什么不摆?”

这话其实说的很难听了,而且把贾母自己拿出来作比喻。

可见,贾母是暗中责怪薛宝钗过于做作。

就薛宝钗平时打扮来说,也是化妆、戴首饰的,并没有搞成尼姑一样。然而房间里竟然什么都没有,这也不是爱朴素这一句话能够形容的。

而且关键是,王夫人、王熙凤曾经送过一些古董和摆设来,薛宝钗都退了不要。

贾母认为,这很显然是一种沽名钓誉,以显示自己与众不同的朴素,像博取好名声。

无论薛宝钗本意是不是这样,贾母认定就是这样。

这让贾母比较反感,认为薛宝钗这个小丫头不太好。相反,贾母很喜欢林黛玉,除了爱屋及乌以外,林黛玉虽然骄纵、有脾气,但为人比较真诚,很少伪装什么。

其实林黛玉的屋内也比较简单,窗纱都旧了,但贾母却没说什么。因为林黛玉的摆设比其他人差不了太多,是正常范围。

最终贾母之所以选择薛宝钗为孙媳妇,主要是林黛玉病入膏肓,活不了多久。

至于贾政,对于林黛玉是颇有感情的。

虽然受礼法限制,贾政很少同已经成为大姑娘的林黛玉见面,但出差回来以后知道林黛玉死了,大吃一惊,竟然伤心落泪。

要知道,就是贾政亲生儿子失踪了,他都没有落泪。

贾政唯一的两次落泪,是想到大儿子贾珠年纪轻轻就死了,还有就是贾母去世。

可见,林黛玉在贾政心目中的地位很高,也是真心疼她。

相反,贾政对薛宝钗却颇为反感。

其实贾政是比较厌恶王夫人的,宁可宠爱粗俗的赵姨娘。可能是薛宝钗性格深处同王夫人比较接近,引起贾政的反感。

比如贾政看到薛宝钗写的灯谜:“有眼无珠腹内空,荷花出水喜相逢。梧桐叶落分离别,恩爱夫妻不到冬。”,立即感到很不高兴,情绪瞬间低落。

贾政:“此物还倒有限。只是(薛宝钗)小小之人作此词句,更觉不祥,皆非永远福寿之辈。”

这就是说,薛宝钗性格比较冷漠,不符合贾政的脾气。而且,薛宝钗不分场合,在众人开心的时候随便表达自己的冷漠,也属于不顾别人感情之人。

所以贾政对薛宝钗并不喜欢,甚至厌恶。

而王夫人则需要薛宝钗作为儿媳妇。王夫人对于王熙凤只是利用,借此打压大儿媳妇李纨。

李纨也是个冷酷无情之人,还因为丈夫早逝而暗中仇恨公婆,王夫人不愿意让李纨掌握大权。

如果林黛玉成为儿媳,林也是有算计的人,而且很少像探春一样不顾亲妈去巴结别人,她未必会从听王夫人的命令行事。

而薛宝钗一则同王夫人有血缘关系,二则薛母亲是王夫人亲妹妹,亲不亲自家人,三泽薛宝钗嫁过来,也可以让儿子贾宝玉挂上薛家这个钱袋子。

所以,王夫人才选择薛宝钗。

《红楼梦》里,贾母是真心夸奖薛宝钗吗?

宝钗奉承贾母在先,后是贾母夸赞宝钗!宝钗性格温和大度,又很会为人处事,贾母夸她是回应但也有真心。

《红楼梦》里,贾母是真心夸奖薛宝钗吗?

贾母道:“提起姊妹,不是我当着姨太太的面奉承,千真万真,从我们家四个女孩儿算起,全不如宝丫头。”薛姨妈听说,忙笑道:“这话是老太太说偏了。”王夫人忙又笑道:“老太太时常背地里和我说宝丫头好,这倒不是假话。”

第三十五回,贾母当众夸奖薛宝钗,说“从我们家四个女孩儿算起,全不如宝丫头”,这个评价不可谓不高。

“四个女孩”争议很大,有认为指“元迎探惜”四春,有认为林黛玉和“迎探惜”三春。无论是林黛玉或者贾元春,贾母对薛宝钗的评价都是高的。

《红楼梦》中“木石姻缘”和“金玉良姻”,贾母毋庸置疑支持“木石姻缘”,对“金玉良姻”不置可否。薛宝钗来到贾家那么多年,薛姨妈更早早的自己卖力宣扬“金玉良姻”。贾母不表态,眼看着薛宝钗十八九、二十岁,反对态度非常明确。那么,贾母当众夸薛宝钗有什么用意呢?

首先,贾母夸薛宝钗是真心的。

贾母作为贾家老祖宗,地位尊高,早都过了和别人说话还要虚与委蛇的情况。要么不说,说就说想说的话,才符合贾母身份。

贾母夸薛宝钗比“我们家四个女孩儿”都好,三春不用说,只拿林黛玉和薛宝钗比的话,无论性格方面,为人处事,薛宝钗都符合长辈看晚辈的标准。薛宝钗也确实比贾家几个女孩子优秀。对贾母的话,王夫人也做了解释,贾母人前人后都有夸奖宝钗。

其次,贾母夸薛宝钗是疏远的。

贾母当众夸奖薛宝钗,虽然出自真心但也代表疏远。贾母说“从我们家四个女孩算起”,是将林黛玉当成自家人。与薛宝钗外人相比,亲疏立判。自家人再好都不用夸,夸人当然要说外人好。

(第二十二回)贾母上房排了几席家宴酒席,并无一个外客,只有薛姨妈、史湘云、宝钗是客,余者皆是自己人。【庚辰双行夹批:将黛玉亦算为自己人,奇甚!】

脂砚斋都诧异贾母将林黛玉当成自己人。用了“奇甚”二字。这与袭人说林黛玉“就只不是咱家人”形成对比。可见贾母心中的内外之分,与贾家人的内外之分截然不同。私心里,贾母支持宝黛姻缘,只从“我们家”三字都体现出来。

最后,贾母夸薛宝钗是拒绝的。

贾母夸薛宝钗之前,发生了薛宝钗夸贾母贬王熙凤的事。薛宝钗也是一时情商短路,踩着王熙凤恭维贾母。不想贾母说了一番“嘴巧”和“嘴笨”的话。还公然发声说王熙凤会说会做“怎么不让人疼”,更对宝钗说“你姨娘不太说话,木头一样,公婆面前不显好”,这话一出就让薛宝钗没意思起来,白白得罪了王熙凤还没讨好,更令王夫人尴尬了一下。

贾母还没完,她在这时突然夸起薛宝钗“从我们家四个女孩算起,全不如宝丫头”,就让人更尴尬了。比林黛玉“三春”都好,当然也比王熙凤好,可王熙凤是贾母孙媳妇,薛宝钗一来就被宣扬“金玉良姻”,贾母怎么偏偏不要她?

贾母一辈子豪门生活,是玩弄语言的大师,轻描淡写几句话,从远近亲疏全面肯定和否定了薛宝钗。薛宝钗是好,贾母也承认。奈何薛宝钗不是贾家需要的,不是“我们家”人,这是两个问题。

所以,阅读《红楼梦》不能片面的非黑即白去理解。薛宝钗好,贾母认可,但不表示就要接受薛宝钗嫁贾宝玉。联姻要看对象、门第、出身,不是人好就可以!

「文/君笺雅侃红楼」

喜欢的朋友别忘了点击关注:君笺雅侃红楼,每天都有新内容更新。欢迎收藏,欢迎转发,感谢赞赏。

本文资料重点引自:

《脂砚斋重评石头记》80回本 ;《周汝昌校订批点本石头记》80回本

《红楼梦》通行本120回本 ;《红楼梦》绘全本·清·孙温

《红楼梦》里,贾母是真心夸奖薛宝钗吗?

当然是真心的,毕竟宝钗也是个优秀的闺阁女孩,《红楼梦》作者也是把钗黛并提的,

她父亲早逝,哥哥又不成器的呆霸王,相当于是孤儿寡母了,

那时候这情况是很容易败家的,别说族人虎视眈眈,就是仆人伙计,也会坑蒙拐骗搞垮他们,所以他们也是没有办法,不得不投靠贾府,借贾家的势力保护自己,虽然贾府也在走下坡路,但毕竟像刘姥姥说的:瘦死的骆驼比马大呀。

在贾府,宝钗母女也算是寄人蓠下了,但为了生存,宝钗小小年纪便成熟稳重,与每个人都相处很好,对贾母更是尊敬,晨昏定省,风雨无阻,——′即使自己每夜灯下女工都做到深更半夜,这些贾母不会看不到,所以喜欢应该是真心的,

但正所谓,别人家的孩子再好,也是别人家的,与自己何干,何况她还阻碍了宝黛的木石烟缘,贾母再喜欢她,也不可能真心待见她,所以宝钗也是溥命司的女子之一!

《红楼梦》里,贾母是真心夸奖薛宝钗吗?

如果只看第三十五回贾母夸奖宝钗的那句话,贾母的夸奖很难分辩是不是真心的,但是若结合贾母说那句话的前后,这可以看出贾母的夸奖纯粹是一种客套。一,贾母夸奖宝钗之前曾否定宝钗言论。

第三十五回,贾母是这样夸宝钗的:

“提起姊妹,不是我当着姨太太的面奉承,千真万真,从我们家四个女孩儿算起,全不如宝丫头。”

但是在此之前,薛宝钗因为要捧贾母,拿王熙凤做筏子,让贾母反感,并隐隐地表示了不屑。

情节回放:

王熙凤在向下人安排一些厨房里的事,并说让大家都尝个鲜,贾母打趣王熙凤,拿着观众的钱做人情,王熙凤为讨贾母欢喜,对下人说从自己的账上领银子。宝钗趁机向贾母凑趣,说王熙凤再巧,也巧不过贾母。王熙凤是贾母的最喜爱的孙子媳妇,还是贾母的开心果,因此贾母听到宝钗的话后,便夸了王熙凤一通,变相的批评了薛宝钗的肤浅,并捎带着贬了一下王夫人:

我如今老了,哪里还巧什么。当日我像凤丫头这么大年纪,比他还来得呢。他如今虽说不如我,也就算好的了。比你姨娘强远了,你姨娘可怜见的,不大说话,和木头似的,公婆跟前就不大显好儿。凤儿嘴乖,怎么怨得人疼她?

从贾母的话里,我们可以看出贾母对王熙凤的喜欢,当然,也是对借贬低王熙凤来抬高贾母的薛宝钗言论的一种否定。

既然贾母前面正不满薛宝钗的言论,那么她接着后面夸奖薛宝钗的话就没有含金量了。

贾母与薛宝钗三观不同,这在第四十回有所表现。

贾母是讲究奢华精致的,无论是贾母的吃食的精美讲究,还是贾母衣着只让自己贴身丫头做,还是她动辄说出给贾赦万儿八千钱买小妾的随意,都表现出她这位史家嫡小姐,国公府的老祖母精致与讲究。

可是薛宝钗却是一个不喜花儿朵儿,崇尚朴素自然的极简主义者,平时的衣着大多是半新不旧的,而且藏拙守愚,与贾母喜爱伶俐可爱的行事作风相左。如第40回,刘姥姥在贾母的带领下,进大观园游玩,在他们进到薛宝钗的院子蘅芜苑时, 贾母看到薛宝钗的住处,“雪洞一般,一色玩器全无,案上只一个土定瓶,瓶中供着数枝菊花。并两部书,茶奁茶杯而已,床上只吊着青纱帐幔,衾褥也十分朴素",便嫌太过素净,对姑娘家也忌讳,而且让外人见了也不像。并责备王熙凤不送一些玩器来。可见贾母和薛宝钗不是同一类人。既然是三观不同,贾母又怎会真心夸奖薛宝钗呢?

贾母并非真心要夸奖宝钗,可是,贾母是一个贵族圈中的老人精,无论如何都不会让场面尴尬,为了给薛宝钗台阶,也是给薛姨妈和王夫人面子,贾母说出去的批评话,自然要圆回来,于是对薛姨妈夸奖起了薛宝钗。但是对于这种场面话,无论是薛宝钗还是薛姨妈和王夫人,以及其他众人,都不会当真。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