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说晴雯“心比天高”?

大家好!我是醉吟扶夷。我认为“心比天高”是《红楼梦》作者赠予晴雯的最高赞美,下一句“身为下贱”,则是对晴雯悲惨命运的深深叹息与怜悯;晴雯,这个稳压花袭人、高居“又副册”第一位的女子,在作者的心目中拥有着非比寻常的份量;时至今日,读者中有喜欢晴雯的,也有厌恶晴雯的,其中褒贬缘由不一而足;那么,为什么《红楼梦》的作者要给晴雯一个“心比天高”的评语呢?我们又该如何去解读这句评语呢?

“心比天高”要与“身为下贱”对照参看,突出了晴雯悲苦的一生,折射出强烈的悲剧色彩;

别看晴雯在怡红院中是“副小姐”的存在,可以在心情不爽的时候怼贾宝玉,可以处罚偷窃的坠儿,可以责问管家林之孝之女小红;但是,表面的风光掩盖不了她是贾府中最下贱的奴仆之本质;她没有父母,没有根基,被同是贾家奴仆的赖嬷嬷转送给贾母以讨取主子的欢心;她的生死存亡全都系于主子的一句话,王夫人要她死,她就不能活;晴雯短暂的一生,根本就是一部悲剧。

晴雯的悲剧都体现在哪些地方呢?

  • 晴雯是荣国府最美貌的丫环,她的美丽得到过王熙凤的夸赞,更是取得了贾母的认证,并以“美妾”的身份放在贾宝玉的房中;然而,绝世的美貌却也为她招来有心之人的忌恨;如此美人一旦辞世,就如彩云易散、美玉易碎,令人伤感不已;自古都有“红颜薄命”一说,晴雯如此,可知古人诚不欺我。

  • 被贾家最高领导人贾母放入贾宝玉房中,拥有着“近水楼台先得月”优势的晴雯却并没有与贾宝玉做出苟且之事,至死都是清白之身;可悲的是,偏偏是最无辜的她被冠以“狐媚勾引宝玉”的罪名逐出贾府,令人怅之恨之!

  • 晴雯之悲,悲在她的本性天真。她天真地以为自己最后的归宿就在贾府,以为自己和贾宝玉“大家横竖是在一处”,却不想中途变生不测,被人诬告中伤,病重夭亡。

小结:晴雯这样一块无暇美玉,被以王夫人为代表的暴力统治者以最狠厉的方式生生砸得粉碎;晴雯的中途夭折,奏响了《红楼梦》中诸芳流散的悲音,预示了贾家其他女子都无法圆满幸福的悲惨结局;晴雯之悲,是众芳之悲的开端;晴雯之悲, 是封建统治阶级对“身为下贱”的下层人物最冷酷、最无情的摧残与迫害。

“心比天高”的晴雯是《红楼梦》作者着力刻画出来的极富特点的艺术形象,作者通过对晴雯的高度肯定,表达了对底层“下贱”之人不屈精神的讴歌与礼赞;

《红楼梦》中作者苦心塑造的女性人物形象不计其数,后世的读者有人喜爱温柔可亲的“贤”袭人,有人喜爱和善圆滑的平儿,但是,为何偏偏脾气不好、人缘极差的晴雯可以独得作者青睐,赠以“心比天高”的评语,高居“又副册”榜首呢?

晴雯的心,到底“高”在何处?

  • 晴雯的心“高”,“高”在她的卓尔不群,不屑与小人同流合污。晴雯虽然性子耿直急躁,却并不傻;怡红院的哪件事情能逃得开她的眼睛?袭人与贾宝玉的暧昧关系,碧痕侍候贾宝玉洗澡的那点儿猫腻,她都看在眼里;但是,她那高傲的性格让她做不出来袭人与碧痕这样的事情;这世上有一种人,明知有捷径,却偏偏固执地只想按原路走,这种旁人眼中的“傻”,却正是晴雯的“心高”之处;

  • 晴雯的心“高”,“高”在她的光明磊落,心底无私;在怡红院的众丫环里,晴雯是心中最没算计的一个;她的心中藏不住事,嘴里藏不住话;她痛恨坠儿的偷窃行为败坏了怡红院的名声,也辜负了贾宝玉待她们的一片心,因此才会容不下坠儿,即刻要将她赶走;她鄙视小红身在怡红院,却想攀附凤姐这条“高枝”的背叛之举,因此才会出言讥讽、责难小红;……纵观晴雯所做的一些得罪人的事情,有哪一桩哪一件,是为了她自己的利益呢?

  • 晴雯的心“高”,“高”在她的勇于反抗,不肯低头;在王夫人抄捡大观园的行动中,贵为小姐的惜春惧怕,迎春默然,晴雯身为奴仆,却敢当着抄捡之人的面,将自己的箱子倒了个底朝天,以此表达自己对抄捡行动的强烈不满;试问大观园中,除了素有“刺玫瑰”之称的探春之外,谁人有此勇气、有此胆量?!

小结:不同于花袭人的委屈求全,身份低贱的晴雯身上从未有过“苟且”;虽然她没有文化,也没有多高的涵养,但是,她用生命的代价维护了作为一个人应有的”尊严“;在生命的最后一刻,她没有向任何人告饶、低头;她,至死都没有低下她那颗高贵的头颅。——这,才是晴雯真正的“心比天高”!

“心比天高”,是晴雯作为底层人物的人性觉醒,是对“世法平等”这一理念最完美的诠释;

前面说过,晴雯自小被卖,她在被几度易手后进入贾府,经贾母调教,被当成准姨娘的人选下放到贾宝玉的身边。

与从小被卖身养家的袭人不同,与艰难生存于凤姐和贾琏之间的平儿不同,晴雯的特殊经历造成了她的身上没有任何奴性; 从慈善的贾母到宽容的贾宝玉的爱护之下,晴雯纯粹得宛如一块未经雕琢的璞玉;

  • 于是在主子贾宝玉跟前,她从不肯俯首贴耳,更不愿唯命是从;在怡红院里,她和贾宝玉顶嘴已是常态,连袭人都说贾宝玉:“你一天不挨他(晴雯)两句硬话村你,你再过不去。”在晴雯的心里,从来没有“主人是天,奴才是地”的概念;这样的晴雯,是未经封建思想教化的憨直女子。

  • 于是面对气势汹汹扑来的抄捡团队,即使是几天水米不沾牙的身体状态,晴雯仍然从床上爬起来,用实际行动表达了自己的愤怒;晴雯的愤怒,来自于上层社会对下层社会的不平等对待;晴雯的行为,是对自己作为一个人的尊严被肆意践踏后的奋起反抗。

而贾宝玉恰好是这世上少有的有着一颗赤子之心的人;他看似离经叛道,却有着远超当时社会的思想——“众生平等”,用现代话来说,就是“人人平等”;这在当时是不被接受的,所以他才会被视为异类,被父亲贾政厌恶责打,甚至沦为下人老婆子的笑柄。

小结:古人云:“人必其自爱也,而后人爱诸;人必其自敬也,而后人敬诸。”正是因为晴雯的自尊与自爱,才能让贾宝玉和她产生了强烈的精神共鸣;正是因为晴雯的不为世俗所驯化,才会被贾宝玉所欣赏、所尊重、所爱护、并引为知己;而这份思想的共鸣、磁场的相吸,与文化程度、审美情趣、阶级贵贱并无任何关联;这,才是《红楼梦》作者真正“高看”晴雯的地方。

总结:当一代才女张爱玲爱上胡兰成后,在一张照片的背面写下了这么一句话:”见了他,她变得很低很低,低到尘埃里。“这是我所不能赞同的爱情观;晴雯无疑是喜欢贾宝玉的,但她并不会因此在心爱之人的面前用放低姿态来博取对方的好感;“心比天高”,是她的天性,也是她的本能;两百年后,有位叫舒婷的女诗人对晴雯的爱情作出了最好的表达:“我必须是你近旁的一株木棉,作为树的形象和你站在一起。”读懂了晴雯的爱情观,我们才会明白,为何在晴雯弥留之时,面对前来探望她、依依不肯离去的贾宝玉,她没有一字挽留,反而绝决地以被掩面,逼迫贾宝玉离开;——因为,这是她仅剩的自尊啊!

为什么说晴雯“心比天高”?

为什么说晴雯“心比天高"?这是相对于晴雯的身份而言的。

晴雯是赖嬷嬷买来的丫头,后来被转送给了贾母,是奴才的奴才,这种身份不但比不上贾府主子,就是与鸳鸯,侍书,司棋,小红,坠儿等富有人脉的家生奴才相比也比不上的,甚至与袭人这种签了死契的丫头也比不上。

本来按晴雯的出身,她应该在人前低声下气,伏低做小,做事谨小慎微,如履薄冰的,但事实上, 晴雯却正好相反。晴雯一直是以主子的姿态活在大观园怡红院里的。她不但对下面的婆子丫头非打即骂,而且对情同姐妹的袭人麝月等也经常冷嘲热讽。甚至对一些主子也看不上眼,包括备受贾母宠爱的林黛玉,被王夫人看中的薛宝钗,以及贾府的正经主子二房长媳李纨。

晴雯自认为自己是被贾母看中,送给宝玉的,隐隐有让她做宝玉屋里人的意思,而在贾府,从长辈屋中出来的猫儿狗儿都高人一等,更别说贾母是贾府辈分最高的。并且因贾宝玉对晴雯也特别宠,这让晴雯自视甚高。她看不起袭人没挣上“姑娘″名分就与宝玉云雨,讽刺麝月让宝玉梳头,笑话秋纹与宝玉不清不楚,她反感姐妹们的偷偷摸摸,她仗着是贾母指给宝玉的,要光明正大的做宝玉的妾。

可惜,最终被王夫人撵出大观园,没有如愿。故临死前,她对贾宝玉倾诉说“早知担个虚名,也就打个正经主意了”

为什么说晴雯“心比天高”?

“心比天高,身为下贱”,这是作者曹雪芹写给晴雯的判词,这句词不能分开来理解,必须紧密结合,才能理解作者想要表达的意思。

这句判词里的“心”,指的是欲望,“身”则指的是“身份”,当欲望与身份严重失衡时,就会出问题。

晴雯就属于这种情况。

“身为下贱”,晴雯的身份是奴婢,属于“下贱”阶层

“下贱”一词,现在已经被认定为贬义词,其实,它的本义并无贬低,作者曹雪芹也没有对晴雯的贬低之意。孔子在《易传 系辞》中说:“天尊地卑,乾坤定矣;卑高以陈,贵贱位矣。”尊卑贵贱无褒贬之义,只有位序之别,这便是儒家的“尊卑有别、上下有序”。比如男尊女卑、夫贵妻贱;君尊臣卑、主贵仆贱,表达的只是位序的高低上下。儒家的位序,严格制约着每个人的欲望范围,即权益和职责范围,比如男主外女主内,女人不能干涉男人的外政,男人也不能把手伸到女人的内院,贾政和王夫人这对夫妻就在这方面做得非常好;同理,君贵臣卑,臣子不能觊觎君主的权益,不能代君主行权,比如不能假传圣旨。

这是读懂红楼的基础,不懂儒家社会的大背景,就容易跑偏。

因此,“身为下贱”,指的是晴雯的奴婢身份,她是居下者,安于下人的本分,是她该做的。

下人的本分是什么?尽忠职守,一切为了主子的正向利益服务。

“心比天高”,晴雯的欲望和行权,都超越了“下贱”的身份,超越了主子

在位序里,“天”指什么?天是君,是主子,是男人,属于尊贵之位。“下贱”之身却有尊贵之心,已经是僭越了,何况比天更高呢?其所想要的权益,已经超越主子了。

首先,“身为下贱”,晴雯应该像袭人麝月等丫头一样,做好侍候宝玉的本分,但晴雯却把自己当成和宝玉一样的享乐者,享受着丫头们对她的侍候:“有你们在一日,我便受用一日”。

其次,她把自己当成了怡红院的女主人,在没被授权的情况下,假借宝玉之名,行使女主人的权力。比如对坠儿的处理上,管家助理平儿明确交代“等袭人回来”再处理,宝玉也发了话,“过后打发他”,但晴雯却趁袭人和宝玉都不在时,快速地处理了,把坠儿撵了出去,并且是假借宝玉的名义。

“宝二爷才告诉了我,叫我告诉你们,坠儿很懒,宝二爷当面使他,他拨嘴儿不动,连袭人使他,他背后骂他.今儿务必打发他出去,明儿宝二爷亲自回太太就是了。”

这相当于假传圣旨了,不但是僭越,而且是非常严重的僭越。王熙凤是贾琏的妻子,她假借贾琏的名义弄权,已经是以妻之“贱”行“贵”夫之权,何况晴雯只是个下人,级别更低,这就是“心比天高”了。

因此,“心比天高、身为下贱”才是晴雯薄命的根本原因。她把自己当成主子行权,践踏同为下人的婆子和小丫头,引起了公愤,才导致婆子们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也给了她一个子虚乌有的名声,把她置于死地,即所谓“寿夭皆因毁谤生”,“毁谤”,因欲毁灭所以诽谤。

这就是“在其位谋其政、不在其位不谋其政”的重要性,无论是谁,都要看清楚自己的位置,做在这个位置的范围内行使责权,才不会因越界而引火烧身。

为什么说晴雯“心比天高”?

晴雯确实是心比天高,命比纸薄。

晴雯出身于小户人家,生来就是当丫头的命,因为长得好看,而且,有一定学识见识,所以,被贾母赐给宝玉当丫头,宝玉也挺器重她的,在一众丫头中,最喜欢最赏识的就是她了。

可惜,晴雯真的有点儿拿鸡毛当令箭了。在红楼梦中,晴雯哪个丫头都看不上,看到丫头们讨宝玉欢心,看到袭人主动伺候宝玉,不求名份,她就看不上。

晴雯的心,是想做宝玉的妾的。

可惜,这只是她一厢情愿罢了。

最后,因为这种性格,得罪了不少人,人多嘴杂,告她的多了,于是,被王夫人赶出了贾府,病重气急之下,晴雯赔上了性命。

在封建社会,出身几乎决定了一辈子,晴雯如果甘心做好一个丫头,还是能够善终的。真正是可惜。

为什么说晴雯“心比天高”?

晴雯是贾宝玉内房四大丫鬟之一,个性张扬,是一个心比天高,命比纸薄,红颜薄命式的悲剧性人物。

红楼梦一书对晴雯的个性判词是:霁月难逢,彩云易散。心比天高,身为下贱。风流灵巧招人怨。寿夭多因诽谤生,多情公子空牵念。

不可否认我读红楼梦的时候,对晴雯这个人物印象最深。从书中不难看出晴雯性格极其鲜明,个性强,心气高,脾气坏,敢说敢为,是把爱恨情仇挂在脸上的这么一个鲜明人物。贾宝玉和晴雯的关系更像是兄妹或朋友,相互欣赏、彼此照顾,有困难哥们讲义气互相帮一把。贾宝玉对晴雯的这种情感,无恋无爱,朋友之间真情实意,互为欣赏,在当时旧封建旧制度的深宅大院里十分难能可贵。曹雪芹红楼梦前八十回里能对一个人物如此情有独钟,把一个冰雪聪明,天真无邪以及人物的性格,命运,魅力塑造最完美,最全面,最真实,最满意,最符合自己思维的莫过于晴雯这一角色。

红楼梦整个大观园里晴雯是最有个性的人物之一。在旧社会腐朽的大宅院里封建等级严格分明,底层下人生活艰辛,生死大权掌握在主子手里。晴雯的一生可谓短暂而悲壮,她把短短的人生演绎得如此凄惨而真挚,美丽而不凡。雪琴先生把晴雯塑造成一个光明磊落、敢爱敢恨,追求平等、心高气傲的这么个特性。同时又赋予她任性心小、尖酸刻薄、火爆脾气集一身的丫鬟的出身小姐的命的,这么个富有个性的人物。这些特点构筑成晴雯她人的思想内心丰富性与复杂性。表现在叛道离经的叛逆心里,极具反抗色彩,敢说、敢笑、感恨、敢骂、心直口快,不虚伪不做作,不拘小节。是大观园中唯一一个有个性色彩却被剥削、被压迫的丫鬟。她的每一章节出现在读者面前时,立即能让你为之一振,汹涌澎拜,顷刻间如同一丝清风提神振奋,使之兴趣盎然。

晴雯地位是卑微的,性格是刻薄刁钻的,但同时她也保持着孤傲、干净、纯洁和心地善良朴实无华的秉性。正是由于晴雯个性的丰满和一生的短暂,才使她的心比天高,倔强坦荡的人物塑造无比成功。

为什么说晴雯“心比天高”?

说道“心比天高”这个词,倒让我想起《甄嬛传》第一集来。

当时甄嬛不想参加选秀,就去庙里许愿说:她要嫁给世间最好的男儿。她还求菩萨不要让她中选。

试问,啥样的男儿才是世间最好的男儿?甄嬛却说不出来,却显然不要那个对她“一心”的温实初。

再试问,那时的甄嬛是不是“心比天高”?

与之相比,晴雯的高傲心气却从来都不在什么男儿不男儿上,她是认为自己为世间最好的女孩儿。

比如,人人都要去讨好的宝玉,她却想骂就骂,想怼就怼,真真没把自己当做奴才。再比如,袭人不在,麝月让个子更高的晴雯去划门上的消子,晴雯却一点儿动。她非但不动,更要吩咐麝月来给自己端茶漱口。真真儿把自己当做了主子小姐。

她不容人说她一句。比如宝玉问着屋里的人,是谁得罪了李奶妈,让她把气撒在了袭人身上。别人不吱声,晴雯倒是带着脾气地怒怼了一回宝玉和袭人。

《甄嬛传》里松芝问过江福海:做奴才的哪有不挨说的?显然,晴雯不光没体会到这一点,反而更加不许自己受一丁点委屈。

这就是为什么,当抄检大观园抄检到晴雯这里,别人都是平心静气的,只有晴雯拿着箱子赌气地统统倒出来。

晴雯还看不过别人甘心做奴才的样子。秋纹得了一遭衣裳,她就大加讽刺,说着如果是她,她才不要那给人剩下的衣裳。可当听到,要人去王夫人和贾母那里取瓶子回来时,晴雯又巴巴儿地赶着去。即使被人提醒,不一定每回都能得衣裳,她也仍要去碰碰运气。

晴雯不光这会儿这样,平常也如此。她眼里只见到别人的不好,就好像他人的不好能衬托出自己的高贵。

晴雯在物质上也把自己当做一个大富豪一样挥霍,从无爱惜的。

我们从晴雯和宝玉吵架中,就能够知道,往常她不小心时不止打碎了一两样的精贵东西。光撕扇子,那扇子就有千金之价,可晴雯却全无在乎的意思。

若说晴雯不爱惜财物,却也未必。不然她为何要赌钱,又为何强烈地在意输赢,又为何能够在死时存下几百两银子?

就是探春这位大小姐,她要存个几百钱,都要省着些日子呢。

总结起来,晴雯的心气不是一般的高。她把自己的情感凌驾于他人之上,又把他人之物视如粪土。如此种种,皆是她心高气傲的表现。晴雯又不止心高气傲,还很是不知天高地厚。若非如此,她也就不会把人都得罪光了。

晴雯的这份“心比天高”的心性,和她的成长经历有很大关系

晴雯出身贫苦,后来被卖给了赖嬷嬷。

赖嬷嬷的为人不错,又总把晴雯带在身边,想来对晴雯也是极好的。这是晴雯迈出的第一个台阶。

之后贾母看上了晴雯,就把晴雯要了过去。贾府的气派非赖家可比,又是在贾府一把手身边,晴雯的待遇一下子又迈上了个台阶。

贾母看晴雯好,就给了宝玉,预备让她做姨娘。如此,晴雯更是娇养起来,天天什么活都不用做,只用端个水儿、磨个墨的,就能好顿受褒奖的。

晴雯这一路来太顺畅,不仅顺畅到什么都不用付出,更让她有一种平步青云、一飞冲天的感觉。在这种错觉之下,晴雯自然就养成了现在这个样子。

晴雯虽然生的美貌爽利,又是聪明过顶的,然而缺少自知之明,最终也没看清自己的处境。真是可惜了她的那些优点

细数红楼,共话人间——关注 不做惆怅客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