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万历、崇祯时代有哪些名将?

我是历史笑春风,谢谢邀请,我来回答这个问题。

万历是明朝皇帝神宗朱翊钧的年号。在万历初年,在明朝名臣张居正的主持下,明朝国力得到大力的回升。但张居正一死,朱翊钧便开始放纵。在与朝臣发生矛盾的情况下,居然能够三十年不上朝。朝政开始走向瘫痪,国家也开始走上下坡路。

但是,即便如此,万历还是主持了著名的万历三大征。这三大征分别为平定宁夏叛乱,援朝抗日战争和平定播州叛乱。这三大征都取得了胜利,但是国力也受到了极大的损伤,造成后来努尔哈赤的崛起。

在万历时代,南方的倭乱暂时平定,北方的蒙古部落的袭扰成为主要威胁。在北方镇守的是两员名将,一个是镇守蓟州的,大家都熟悉的戚继光。另一个是镇守辽东的李成梁。

这两位万历的名将保卫了明朝北方的边疆。后来李成梁的儿子李如松接替他父亲继续镇守辽东。也成为一时名将。

李如松参加了三大征中的两个,也就是宁夏战役和援朝战役。都取得了胜利。在朝鲜,他率领的军队强攻平壤,一举将日军击退到南方。在碧蹄馆之战,以少胜多,力挫日军。稳定了朝鲜的战局,为日后的胜利打下了基础。

还有一员猛将名为刘綎,号刘大刀,也是参加了播州之战和援朝战争的老将,可惜战死在萨尔浒战场上。

崇祯朝的名将更多一些。因为崇祯朝内外交困,所以用兵多,涌现出的将领也就更多一些。但是这些将领一般都没有能够得到善终。

比较有名的有袁崇焕。这个将领在宁远之战打败过努尔哈赤,后来在北京之战中打败皇太极。因为崇祯的猜忌,被扣上通敌卖国的罪名,凌迟处死在北京。

他手下的关宁铁骑是明朝的一支劲旅。这支部队的将领满桂、赵率教战死,祖大寿和后来的吴三桂降清。

还有一个将领毛文龙,他能力出众,团结难民,自成一军,袭扰满清后方。后被袁崇焕处死,部下一部战死,一部降清。

熊廷弼守辽东,稳定局势,后因党争处死。孙承宗,主持修建宁锦防线,后退休在家,被入关的清军杀害。民国的时候,他的子孙孙殿英以报仇为名,挖了东陵。

孙元化,组织训练了当时中国最精锐的一支火器部队,因为部下兵变,被朝廷杀死,部队瓦解。其中的一部叛逃满洲,成为清军的火器部队主力。

与满清作战,战死关内的有卢象升等。松锦之战投降的洪承畴,被俘不屈而死的曹变蛟。

和农民军作战而死的有孙传庭,曹文诏。这两人都是一时之良将。被明朝自己所杀的还有贺人龙。

总之,明朝不缺少良将,可局势已坏,无力回天了。

我是历史笑春风,喜交往,爱朋友,希望和朋友们一起分享历史的乐趣。请大家关注我和我的文章,谢谢。

明朝万历、崇祯时代有哪些名将?

作为一个名将,不单军事才能要出众,能打胜仗,而且品德也要优秀,在历史上最好是没什么劣迹的!所以我认为,万历时期的名将主要有李如松、麻贵、刘綎;崇祯时期的名将主要有孙承宗、卢象升、孙传庭和曹文诏!

1.李如松,辽宁人,名将李成梁的长子,是戚继光之后的明朝第一名将。指挥并参与了宁夏之役和第一次朝鲜之役,都取得重大胜利,史称他的作战风格为“悍勇有貔虎之威,狡计有枭狐之谋”。后与蒙古作战,亲领三千铁骑去捣对方老巢被数万大军埋伏,壮烈殉国,死因有争议。他死前,后金的努尔哈赤躲在东北的原始森林当“野人”。

2.麻贵,山西人,也是出身将门,大同参将麻禄之子。和李如松一样都是独当一面的名将,人称“东李西麻”。参与了宁夏之役和第一、第二次朝鲜之役,多有斩获。抗倭援朝之后,从大同调往辽东,当时李如松已死,他是去接替李如松的工作。

3.刘綎,江西南昌人,将门之后,晚明第一猛将。他父亲刘显当过大将军都督,和戚继光、俞大猷一起抗过倭寇,自己本人是武状元,武力值很高。早年抗击过缅甸入侵云南,参与第一、第二次抗倭援朝战争和平定播州杨应龙叛乱,后转战青海等地作战,立下很多战功,功劳最大。努尔哈赤在东北坐大时,万历帝把当时最能打的刘綎调往北方,因杨镐(废物兼猪队友)的胡乱指挥,刘綎进入后金的埋伏圈,全军覆没。刘綎虽出身武状元,当时当时人更盛赞他武文双全,作战智计百出,即使是后来全军覆没,他的军队也是萨尔浒惨败中表现最好的。

4.孙承宗,河北人,明末第一战略大师。在王化贞、熊廷弼被努尔哈赤打败后,修筑了关宁锦防线,收复失地四百余里,努尔哈赤率兵远遁。之后提拔并重用了一大批后来的抗金名将,袁崇焕、满桂、赵率教、何可纲……皇太极进攻北京时,孙承宗再次临危受命,解除了京师警报,并成功收复失地。后来多尔衮攻打高阳时,赋闲在家的孙承宗带领着全城军民抵抗,全族,包括他自己,一百多人遇难,单儿子孙子、侄子侄孙就战死二十一人。

5.卢象升,江苏人。皇太极围北京时,自己带兵去救援,之后参与镇压李自成、高迎祥、张献忠等农民起义,人送外号“卢阎王”,坐上七省总督的位置。李自成等人差点就让他和洪承畴联手给灭了。满清入寇时,卢象升主战,和崇祯皇帝、杨嗣昌、太监高起潜等人意见相左。与清兵交战时,兵员被剥夺剩五千,粮草又不给,数万援军在旁边看热闹,卢象升最后阵亡,全军基本覆没。大战幸存下来的几个军官都被崇祯问罪。

6.孙传庭,山西人。常年在吏部管人事和考核奖赏,主动报名当陕西巡抚(死亡率差不多百分百),率领着招募四个月的“秦军”就将纵横天下七年的高迎祥给打败并活捉。后和洪承畴、杨嗣昌等人的配合下,基本将天下所有的民乱给平定了,李自成仅剩十八骑逃了。因和杨嗣昌有私怨,被冤入狱三年,等到民乱不可收拾才放他出来。出来后开始打了不少胜仗,然朝廷老是没法供给粮饷,又催促出兵,大败。孙传庭在潼关战死,妻子妾侍和女儿听到消息后都投井殉死,小儿子被当地人收养保护,朝廷不追功。

7.曹文诏,山西人,跟随过熊廷弼、孙传庭、洪承畴,是明末第一良将。1629年入关勤王,和皇太极干过战,之后一直在镇压农民军起义。作战勇猛异常,当时的人都怕遇上“二曹”的军队——曹文诏和侄子曹变蛟。和卢象升一样,一生中打战的胜率为百分之九十九,唯一的一次败仗都让他们失去性命。

明朝万历、崇祯时代有哪些名将?

明朝中后期将星云集,在此只能略举以代。

万历年间名将

戚继光:他是抗倭英雄,民族英雄,之前的功绩暂且不提。万历元年,蒙古小王子与董狐狸进攻喜峰口,戚继光前去平乱,差点活捉董狐狸,击退二人进犯。万历二年,董狐狸侄子入侵,戚继光领兵击退并活捉董长秃,逼董狐狸向大明投降。他镇守的蓟门固若金汤,十余年蒙古人不得入内,以此大功被封为太子少保,少保,左都督。万历十三年因被弹劾遭到罢免,郁郁而终。

李成梁:他一生为大明征战六十余年,镇守辽东三十年,立功多达一万五千多次,为明朝开边拓土立下汗马功劳。边帅武功之盛,二百年来前所未有。但他让人诟病的是,养虎为患致使努尔哈赤壮大,杀良冒功,奢侈无度。他以大功受封宁远伯,后叙功加太傅。万历四十三年,卒于北京。他死后三年,努尔哈赤起兵。

李如松:李成梁长子,万历年间名将。他骁勇善战,万历二十年帅兵平定宁夏之乱。统领明朝军队在平壤之战大破日本,为抗倭援朝做出了巨大贡献。万历二十六年与蒙古交战中阵亡。

麻贵:明朝优秀将领,抗倭英雄。他是唯一一个参与了万历三大征的将领,立下了赫赫战功。

邓子龙:明朝优秀抗倭将领,民族英雄。万历二十六年四月,他以七十岁高龄东征倭寇,在露梁海战中不幸遇难。

秦良玉:明末著名女将,是历史上唯一一位被单独立传记载到正史中的巾帼英雄。她所领白杆军天下闻名。参与剿灭播州之乱,东抵满人,内平叛乱,进京勤王,立下大功。

万历年间名将还有刘艇,陈璘,马千乘,董一元,熊廷弼(应归于天启名将)等,由于篇幅就不一一介绍了。

崇祯年间名将

孙承宗:熹宗皇帝老师,明末著名军事家。他督师蓟辽,经营辽西防务有出色表现,后先为阉党,后为党争所弹劾下野。崇祯十一年清军进攻高阳,他全家一百多口遇害,他也自尽而亡。追封谥号“文忠”。

袁崇焕:他这个人一直有争议,但不可否认的是,他绝对是抗金英雄无疑。在他督师蓟辽时取得了宁远大捷,宁锦大捷,甚至还把努尔哈赤击伤致死。后被崇祯皇帝,因擅杀毛文龙,与清廷议和等罪名冤杀。

孙传庭:他的一生都在与贼寇战斗,组建秦军,杀贼头闯王高迎祥,平定河南,多次击败李自成,张献忠,崇祯十六年,战死于潼关。《明史》称:传庭死而明亡矣!

卢象升:明朝优秀将领,民族英雄。他组建天雄军,经常把李自成,张献忠打的鬼哭狼嚎,所以被称为“卢阎王”。崇祯十二年,清军打到北京城下,他率军勤王被清军包围,太监高起潜拥兵不救,终因弹尽粮绝,战死疆场。他也是继岳飞后,又一个被敌我双方共同绞杀的民族英雄。

崇祯年间名将如云,洪承畴,曹文诏,曹变蛟,祖大寿,左良玉,毛文龙,满桂,陈奇榆,吴三桂,孙元化等都是一时猛将,奈何崇祯帝一手好牌打了个稀烂,可惜!

明朝万历、崇祯时代有哪些名将?

明朝名将很多,开国时期有徐达、常遇春、蓝玉等,万历时期最有名的有戚继光和李如松。

(1)戚继光(1528~1588年),明朝抗倭英雄,是家喻户晓的名将,戚继光在东南沿海抗击倭寇十几年,清除了倭患,稳定了东南沿海后,戚继光又被派往北方,抗击蒙古军队,使北部边疆也得到了稳定。戚继光不但军事才能超群,而且还留下了《纪效新书》和《练兵实纪》等兵书著作,同时他还是一位兵器专家和军事工程家,利用业余时间改造和发明了许多武器,建造战船、战车等。

(2)李如松(1549~1598年),字子茂,他是辽东总兵李成梁的儿子,虎父无犬子,李如松与他父亲相比,有过之而无不及,历任部指挥同知、充宁远伯勋卫、都督佥事、神机营右副将、山西总兵等。平定宁夏哮拜叛乱,指挥抗倭援朝战争等等,后来战死沙场。

崇祯时期的名将有卢象升和袁崇焕。

(1)卢象升(1600~1639年),字建斗,是明末著名将领。他组建了一支著名的“天雄军”,曾带领军队镇压李自成的农民起义。历任右副都御史兼湖广巡抚、兵部侍郎、兵部左侍郎等。打败张献忠,击垮高迎祥和李自成,后也战死沙场。

(2)袁崇焕(1584~1630年),字元素,广东东莞人,袁崇焕中进士后,自觉他的才能发挥不在朝廷,所以毛遂自荐去到辽东边关任职,他的豪情被孙承宗的认可,孙承宗任用袁崇焕镇守宁远,袁崇焕果不负众望,抗击后金,取得宁远大捷、宁锦大捷。后因同魏忠贤的关系没有处理好,被打发回家休息。

崇祯即位后,袁崇焕被召回重用。公元1629年,挫败皇太极。后来袁崇焕不请示就把毛文龙给杀了。后又传闻他擅自做主,同清廷议和,这一系列行为,引起了朝廷上下的震惊,于是遭到弹劾,此时皇太极又火上浇油,巧施反间计。崇祯皇帝一怒之下,把袁崇焕凌迟处死。可惜了袁崇焕没有战死沙场,却被崇祯杀死,袁崇焕死后不久,大明王朝也就灭亡了。

明朝万历、崇祯时代有哪些名将?

楼上各位说的都是耳熟能详的,比如最出名的绘画明四家:唐伯虎,文徵明,仇英,沈石田,又有江南四大才子的祝允明,徐祯卿。

今天我们来谈谈接地气的:嘉靖,万历年间,明代社会政治,经济各方面的变化相应地引发了思想界的变革,市民阶层要求冲破封建桎梏,争取人格独立,以王艮、颜钧、何心隐、李贽为代表的“王学左派”应运而生,成为一批封建社会的叛逆者.这一学派的门徒多来自劳动阶层,如樵夫,陶匠,农民,他们的活动接近劳动群众,反映他们的思想愿望.

“王学左派”的代表人物就是王艮,王艮字汝止,号心斋,家境贫寒,只上过三年学,王艮提出“百姓日用即道”,主张从现实生活中寻求真理,贯彻封建社会伦理道德,肯定人民由于生活而提出的物质需求,认为饮食男女的人欲就是天性,这种观点包含有反封建等级制度的平民思想,崇尚人性,反对封建禁欲主义的说教。强调以“安身立本”作为封建伦理道德的出发点,明确指出“正人必先正己”,其禅宗佛学色彩更为明显,故而对封建传统思想的破坏作用很大,反对笃信谨守封建礼教,肯定人的情欲的合理性,反映当时要求解放的个性思想。

“王学左派”的后期代表人物李贽,李贽原姓林,初名载贽,号卓吾,嘉靖31年中举,改姓李,他的思想已经出现了唯物主义的因素,李贽在当时被称为异端之士,他抨击封建礼教,他是反礼教和道学的斗士,李贽学说的最大一个特点就是对封建理学进行批判,他认为天地万物皆阴阳二气所生,后来接受禅宗观点“万法尽在自心”,因而李贽的学说服膺于“心学”,他提倡男女平等,反对歧视妇女,主张婚姻自由。

其实反观明代,是一个进步的年代,最显著的就是明代四大奇书的诞生,《西游记》,《三国演义》,《金瓶梅》,《水浒传》,四大奇书由冯梦龙,李渔论定,经金圣叹,李卓吾等人批点,几百年来流传不衰,家喻户晓。

明朝万历、崇祯时代有哪些名将?

戚继光,李如松,李定国!没了!靠战绩和影响力说话!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