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红楼梦》里的芳官不停地得罪人?
芳官很美丽,也很伶俐,但是在怡红院时,由于宝玉的娇宠,个性实在不讨人喜欢。
媚上欺下,骄色对人,尽管沒多大权利,却弄权行事,无根之草,却以为自己可以左右局势。
私自答应让柳五儿进怡红院,获得柳嫂子的百般巴结。
自己的干娘尽管偏护亲女儿,却连一点面子都不给,大闹怡红院。
赵姨娘因蔷薇硝闹事,如也不留情面,几个小戏子对赵姨娘大打出手,也等于打了探春的脸。
要小莲花儿的糕不成,柳嫂子给了她,她却喂鸟。
持宠而骄,不知分寸。一是因为年纪小,不知分寸,二是从纸位刚上台盘,又受到贾府的凤凰的抬举,一时忘了自己是奴仆,不知深浅,不知险恶,得了点意比主人还猖狂。主要原因是仗着宝玉,几个大丫鬟不敢教训她。
结果在贾府这个大泥潭里摔了个头破血流。
为什么《红楼梦》里的芳官不停地得罪人?
芳官不停地得罪人,因为少人管教,侍宠而娇。
芳官,是元妃省亲那年为了省亲买的十二个小戏子之一,攻正旦。宫里老太妃过世,各豪门世家都不得筵宴音乐,这戏班子就成了违规的产物。于是贾府解散了戏班子,贾府政策宽松愿回原籍就给银子回家,愿意留下就留下。十二个人,只有四五人愿意回家,其他人都留在贾府,其中就有芳官。这个唱戏的小女孩,成了宝玉的近身丫头。芳官起点不可谓不高,一下地就到了贾府凤凰蛋身边。
一 无依无靠芳官,父母家乡回不去了。来到贾府时间也不长,她不像家生子有多少人脉在府上,左右都会有牵牵绊绊的关系,也不像袭人、晴雯虽然是自小买来的,但是在老太太屋里调教过,背依老太太任谁也给七分面子。虽然芳官身在怡红院府上最金贵的地方,却依然逃不掉被欺负的命运。
本着照顾她们的原则,府上给分了干娘,可是干的必竟不是亲娘。芳官跟了他干娘去洗头,他干娘偏又先叫了他亲女儿洗过了后,才叫芳官洗。芳官怎么会愿意,“把你女儿剩水给我洗。我一个月的月钱都是你拿着,沾我的光不算,反倒给我剩东剩西的。”芳官说的是实情,白拿了她月钱,却不曾给一点温暖。
宝玉对芳官是挺好。两人一样的装束,一起在屋里打闹,任凭芳官如何淘气,因宝玉的缘故,其他姐姐也没有苛责芳官。但是,对宝玉来说,芳官就是一玩意儿。可记得小戏子们和赵姨娘打了一架之后,探春是如何劝赵姨娘的。
那些小丫头子们原是些顽意儿,喜欢呢,和他说说笑笑,不喜欢便可以不理他。便他不好了,也如同猫儿狗儿抓咬了一下子。
宝玉虽然没有这样说过,却切实在履行这些言论。高兴了就逗着玩,开夜宴一早醒来发现芳官睡自己身旁,还说夜里怎么没有拿毛笔给画个花脸,这不是主子,完全是孩子间在逗趣。这样的主子不管教不立规矩,跟着什么也学不到。
二 无规无距芳官在府上不是下人,更不是客人,是个三不靠的群体。她们自小被买来学戏,在单独的院落有单独的师傅。她们不知道府上的规矩,也没有学习过怎么服侍人。当她们解散被下放到各房里,贾府其实犯了一个错误,应当由几个嬷嬷集中训导些日子先培训再上岗的。
芳官忽然来到怡红院,先是弄坏了钟摆,又和没规矩的干娘当主子面的吵了一架,还拿茉莉粉替去蔷薇硝,惹恼了赵姨娘,然后联合几个小戏子和赵姨娘打架。再后来自作主张要柳五儿进怡红院,还在小厨房糟蹋粮食惹人言语。
芳官自从进了怡红院,在宝玉的照应下像一个得了甘露的枯草,开始了她的烂漫芬芳。她是想怎么样就怎么样,完全不知道规矩是什么,毫无忌惮。
这里有宝玉的宽容,有袭人、晴雯等一干人的放纵,芳官身边恰恰缺少真正教她怎么做丫头的人。当周围所有人都包容时,距离堕落也不远了。
因为上帝欲让其灭忙,必先让其疯狂。
为什么《红楼梦》里的芳官不停地得罪人?
很高兴有机会回答一下这个问题。芳官是《红楼梦》里,贾府自家戏班里的一个小戏子,书中看来,芳官大约十岁左右,一个十岁左右的小女孩,因为家里没办法将她卖到到戏班,长的很漂亮,在戏班里就是学唱戏,表演,相对来说生活经历是很简单的,后来戏班解散,芳官到了怡红院,宝玉很疼她,芳官要和厨房,其他丫鬟,佣人相处,人际关系复杂了很多,而这对于十岁的芳官来说,也许有一些难度。
封建社会戏班里的女孩子有点尴尬,出生很穷,但是学戏,唱戏又有点让她们脱离了自己的阶层,特别是芳官是唱花旦的,在戏里大多是大家小姐这样的身份,也许让她有点分不清戏内戏外身份的不同,书中也讲到芳官这些戏班里的女孩子人缘关系不好,因为她们是高不高,低不低——地位很低,除了唱戏又不会别的,上面主子看不起,又不能和下面佣人融入一体,下面佣人合不来。
芳官是有点心高气傲的。干娘夏婆子拿了她的月钱,对她不好,洗头还让自己女儿洗了再让芳官洗,芳官当然不依,这里吵闹了一场,芳官是不肯低就的。
贾环来看宝玉,蕊官她们给芳官一些蔷薇硝被贾环看见,贾环想要一些蔷薇硝,芳官觉得这是蕊官她们给她的,就打算另外给贾环一些蔷薇硝,巧的是抽屉里蔷薇硝没有了,于是给了贾环一包茉莉粉,赵姨娘知道了就觉得被芳官耍了,跑来吵打一番——小人物都是互相踩踏的。
芳官还在厨房里得罪了小丫鬟婵儿,莲花,把柳家给的糕点在婵儿面前拿来喂鸟。…芳官好像一直在得罪人,因为她不是那种圆滑乖巧的人,十岁的小女孩应该是在父母面前撒娇的年龄,可是她却在大户人家唱戏谋生,没有人教她做人处事,她只能在现实生活中去学习。不甘于与下人为伍,但是又无法改变自己的出生。
芳官找宝玉要玫瑰露送给柳五儿,后来五儿吃完了,芳官说,这不值什么,等我要来再给你。这里可以说芳官一则是一个知恩图报的人,对她好的人,她也会对其好,另一则也说明芳官是一个不识大体或者说大局的人,她忘记了自己只是下人的身份,玫瑰露是很珍贵的,她们下人是没有资格决定它的去向的,在这里芳官严然一个主人的口气,也许是宝玉这个没有主人威严的主子给了她一些错觉吧。搞不清自己的身份,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是芳官最大的诟病。
宝玉是一个很体恤下人的小主人,芳官则有点恃宠而骄,芳官也是小姐身子,丫鬟命,芳官是一个很简单,单纯的人,喜好都在面上,爱憎分明,但是不能主宰自己的命运,在那样的时代,只能听从主人的安排,最后执意出家,芳官只能选择这样的方式,来避开尘世的复杂,可惜尼姑庵也非清静之地。
为什么《红楼梦》里的芳官不停地得罪人?
为什么芳官不停地得罪人,我们从芳官她本身的身世背景和作者雪芹的映射意图来看。
(一) 身世背景
我们知道芳官连同藕官、龄官这一群十二三岁的女孩子都是因为元春归省,才特地外买回来蓄养的戏班子。
在古代唱戏的戏子通常被叫做“优伶”、“伶人”,他们大多数都是因为小时候家贫无以为继,被卖出来跟着戏班子走南闯北的搭口饭吃。且作为戏子,在古代的时候地位是很低的,哪怕是红楼里“唱功了得”、“名驰天下”的琪官(蒋玉涵)也是依附着忠顺王府,供权贵玩乐。
所以,对于一行刚十二三岁左右的戏子,本就因为社会生活本身的曲折而孤苦无依、敏感自持;
被接到贾府后又一直被圈养在梨香院里,随时等候贵人召唤,不知世故、不涉人情,等到朝廷敕令按爵守制,梨香院中的优伶一概遣发的时候,她们的身份虽然由戏子变成了奴仆,但是内里的敏感个性和浅薄的社会经验使然,必然是会招惹园中一干恶臭的老奴仆的恶眼。
(二) 作者映射
正如作者的笔触下大观园中百花争妍,娇蕊不输半分,各添几分风流。一群女儿聚在一起,作者也能将类似或相近人物之间的不同,纤毫必露地描绘出来,像是在写这个人又好像透出另一个人。
如果说红楼里晴雯是黛玉的一个副本,那芳官无疑就是黛玉的另一个小照,晴雯透出的是相同的玲珑剔透和辣嘴豆腐心,芳官无疑就是相同的直言快语、毫不顾忌。
从最初太虚幻境里的画册箴言一般含有寓意,作者的笔触也无时无刻不透过其它线索来反映人物结局,最后类似的晴雯被逐屈死,相近的芳官也赶出为尼,那林黛玉的最终结局又会如何,倒给读者一阵哀叹,可以料想至厮……
(图片来自网络)
为什么《红楼梦》里的芳官不停地得罪人?
性格使然啊。首先芳官就是一个性格有些嚣张的女孩子,其次刚好碰到了对她这种脾性能够包容甚至纵容的主子,不作才怪呢。
1.芳官本身的性格就是尖硬嚣张容易得罪人的那种。芳官是贾府买来学戏的十二个女孩子之一,后来宫里老太妃薨了,官宦人家不能再养着优伶以供娱乐,这些小戏子中的一部分就“转岗”成了各房的丫环。芳官就被分到了怡红院。
根据书中描述,这些小戏子本来就各有各的性格,严格说来当中好些都不是省油的灯。她们的任务本来就是唱戏,所以也没有经历过低声下气的丫环岗位培训。平时集中住在戏班里看不出来,现在分散到各房中,各自的性格就显露出来了。
芳官显然就是比较嚣张跋扈的一个。
进了怡红院没多久,她就把宝玉房中的运作体系摸得差不多了,还敢私下跟自己的好朋友打包票,把她弄进怡红院当丫环。
能够这样利用环境资源、俨然把自己当人事主管一样僭越做事的,一般都是比较目中无人、不知天高地厚的,通常受教育程度不高,说话往往很硬气,喜欢顶撞人。很显然芳官就是这样的人。
其实很多下人奴仆都有类似的性格,就是下人与下人相遇时,往往表现得势利眼、互相看不起。这个时候,谁的嘴巴更能说,更不肯饶人,就更容易得罪人了。
芳官得罪自己的干娘,得罪赵姨娘,得罪小婵儿,都是因为语言上的针锋相对,不一定都是自己理亏。比如她的干娘是用自己女儿洗剩下的水再让芳官去洗头发,本来错的不是芳官,只是芳官嘴巴厉害,煽动起一众怡红院丫环抱团对付这老婆子,那即使没错也显得咄咄逼人了。至于得罪小莲花也是这样,其实芳官并没有和小莲花正面相遇,得罪小莲花的是小厨房的柳嫂儿,但谁让柳嫂儿的女儿和芳官是好朋友呢?芳官自然也要被一并怪罪的。
严格追究起来,芳官的性格中也不是一无是处。至少她对朋友是很好的。但朋友之外,那就一概是她轻视的对象了。这种性格,不得罪人基本不可能。
2.怜香惜玉的主人宝玉无形中纵容了芳官,使她在自己意识不到的情况下得罪了不少人。就人的天性来说,没有教化制约,势利眼和飞扬跋扈的表现其实是大概率事件。换言之,很多人天生的性格都算不上好,《红楼梦》里没怎么受过教育的下人中,性格不好的就不止芳官一个。晴雯、司棋等人都算是性格不好的。
性格与人品无关,但是性格不好容易得罪人,所以一般人碰上几次挫折也就慢慢学会收敛脾性了,所谓情商的提高。但如果碰巧处在一个没什么机会因为情商低而遇挫的环境,那就不一定能及时认识到自己的性格缺陷,甚至在会在得意的错觉支配下越走越远,得罪的人越来越多,最后得到惨痛的“回报”。
晴雯是这样,芳官也是这样,她们最后都被王夫人撵了出去。导致她们下场如此惨淡的原因之一,是怡红公子宝玉的日常纵容。
宝玉对女孩子是很怜惜的,可以说在他眼中,只要女孩子没有什么大奸大恶的行为,那基本上都算是零缺点的。什么小性子啊,情绪化啊,说话带刺不饶人啊,甚至动手扯头发打架什么的,都是无伤大雅的小问题。除非宝玉心情不好,否则女孩子们就算直接对他本人发脾气都可以。
有这样放纵宠溺的主人,怡红院里的丫环自然是过得很自在的。正如书中柳嫂儿的看法:宝玉房中的丫环“差轻人多”,而且将来宝玉都要把她们放出去,这可是打着灯笼找不到的好差事,也难怪芳官张罗着想把自己好友弄进去,有福同享嘛。
芳官本人跟宝玉的关系也很好,可以直接跟宝玉要玫瑰露去送人,可以和宝玉划拳喝酒,醉了直接躺卧宝玉身边,醒了也不太当一回事。可以说芳官跟晴雯类似,性情直爽得来并无太多城府,所以才被笑称跟宝玉像“双生兄弟”。正因为在怡红院有这样的自由自在,宝玉并不管束她,相反还护着她,芳官自然感觉不到自己所招来的嫉恨。
然而,宝玉的身份虽然能镇住不少下人,却不能和贾府的长辈抗衡。当王夫人出手,底下那些被晴雯芳官等人得罪过的婆子趁机嚼舌头的时候,宝玉就再无可能护住她们了。芳官她们估计到这时才认清了怡红院外的残酷社会与人生,只可惜已无可挽回。
其实芳官说到底确实没有大奸大恶,正如宝玉所言,她不过是“(年纪)尚小,过于伶俐些,未免倚强压倒了人,惹人厌”。然而社会就是这样,惹人厌便是罪过了。这是芳官的错吗?其实不是。所以芳官最后坚决地选择了出家,也算是对这病态社会的反抗到底了。
以上是头条号“海阔天空诗酒花”的回答。欢迎在今日头条APP关注“海阔天空诗酒花”,图文、问答、视频,海阔天空随便聊。
为什么《红楼梦》里的芳官不停地得罪人?
芳官为什么不停地得罪人?因为两个因素:教化的缺失和环境的影响。所谓教化,指的是通过教育使人向文明进化,成为知礼有节的文明人。如果教化缺失,就会成为熊孩子,任性妄为,且极易受环境的影响。
从芳官的言行来看,她是个严重缺乏教化的人通常来说,一个人的教育,是由三个方面共同作用来完成的,家庭、学校和社会。家庭是起点,也是主要因素,学校是辅助,社会则是影响。在芳官所处的时代以及她的人生经历,决定了她的教育由两方面来完成定,家教和学戏师父的教育。
很明显,她的家庭没能给到她基本的教育,就把她送去学戏了。学戏,相当于学技能,也相当于现代进入全封闭的寄宿学校进行学习。师父(或老师)在教授技能的同时,会不会教做人,这就看师父(或老师)本身的素养了。
很不幸,芳官遇到的师父,并不想在教技能的同时再花费精力教她做人。而且,在学戏这样的环境里,相对来说比较单纯,也就没有环境逼着芳官自己成长。
这就决定了芳官只长年龄不长文明,身上与生俱来的熊性一直存在。
怡红院独特的环境,把芳官的熊性激活了芳官先是在梨香院呆了几年,后来才被贾母指派到怡红院的。为什么在梨香院时相安无事,戏子们之间不但能和谐相处而且结下了深厚的友谊,但到了怡红院就到处得罪人了呢?这就是环境的影响。
梨香院的环境相对来说比较单纯,这种单纯,主要是指没有派别之间的对立,大家的日常生活都差不多,不会形成对立情绪。怡红院就不一样了,这是个受全府重点关注的地方,所谓高处不胜寒,大家都削尖了脑袋想进来,因为有高待遇且干活轻省,柳五儿甚至把它当成疗养院了。进不去的人,难免产生羡慕嫉妒恨的心理。
更为突出的是,怡红院有晴雯。晴雯招恨,不但为自己招恨,而且为整个怡红院招恨,因为她占有着最优势的资源,同时还要不断地去践踏别人,把同为奴仆的婆子和小丫头们不当人看。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对于主子们的跋扈,奴才们比较能接受,因为本就不在同一个阶层,但你晴雯和我们是一样的人,正如芳官说赵姨娘的话:梅香拜把子——都是奴几,你拽什么拽?尤其是你比主子还拽,比主子还不把我们当人,那就把所有的恨都集中到你身上了。
这就是晴雯为怡红院创造的环境,对立情绪已经很饱满了,只等机会爆发。
芳官来到怡红院时,怡红院正处于这样的环境。
芳官一来,就受到了宝玉的宠爱,而且她是由贾母指派来的,这不就是第二个晴雯嘛。如果芳官接受过良好的教育,知礼有节,懂得如何做人,那么她也不会受环境的影响。偏偏她也和晴雯一样,以真性情行走世间,熊且任性,再加上有晴雯的先例,芳官便彻底放飞自我了,这就引发了一连串的矛盾。
因此,芳官不断得罪人,有她自身的原因,也有晴雯的原因,更主要的是宝玉和贾母的责任:把一个未经教化的熊孩子,放在瞩目的高处,只会让熊者更熊,从而造成派别之间的对立。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