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宝玉鄙视仕途经济,是对还是错?
贾宝玉鄙视仕途经济,是贾宝玉天真幼稚,不知人间疾苦的一种表现。贾宝玉从小生活在富贵丛中,从来不知道,如果没有了仕途经济,他自己的生活会有怎样的变化。
贾宝玉享受着仕途经济给他带来的利益,却还在鄙视着反对着仕途经济。用一句比较世俗的话就叫做站着说话不腰疼,饱汉子不知道饿汉子饥。他鄙视仕途经济,但是当他对着林黛玉说出反正缺不了他与黛玉的东西时,他没有想到他正享受着仕途经济。他这种话,也就是在大观园里说说而已,如果他胆敢面对着广大的寒士也这样说,十有八九会换来一个字"作”!
如果没有仕途经济,没有前人给他打下的基础,贾宝玉凭什么让很多人伺候着,许多人巴结逢迎着,他的荣华富贵本身就是仕途经济下的产物。贾宝玉正因为拥有仕途经济,所以他鄙视他不在意他不珍惜,他的这种行为,实际上是一种幼稚的,不理性的表现。
我们不要为贾宝玉的那种浪漫,那种多情,那种恣情任性晃花了眼,说难听点,他实际上是一个躺在祖先的功劳簿上享受着却又不知感恩的纨绔子弟而己。
贾宝玉鄙视仕途经济,是对还是错?
问题:贾宝玉鄙视仕途经济,是对还是错?贾府的祖宗是行伍出身,为贾家创立了一份家业,但是已经世袭几代了,袭爵越来越低。贾家势必要转型,向文职的方面发展,将来才有出路。贾政读书原来还可以,但未参加科举考试,已领有员外郎一职,于是满足于现状,不思进取,只把希望寄托在儿女身上。女儿元春不负众望,被封为贵妃,为贾府带来了荣耀,可谓鲜花着锦,烈火烹油,盛极一时。但是长子贾珠英年早逝,又给贾府的转型之路带来了困难。
现在荣国府把重振的指望都落到了贾宝玉的头上。当然也有贾兰贾环要培养。无奈贾宝玉又不看重仕途经济,鄙弃功名利禄,因此不好好做功课,一心跟着几个女子,在內帏里厮混,每天卿卿我我,或吟风弄月,无一点长进。气得贾政一日对贾宝玉一顿毒打,说是要绝了这孽种祸根。
贾府要避免它的衰落,必须要有文职来担纲,必须要有人在朝廷里混,才能有面子,大家互相抬举捧场,一旦官场没有了人大家就会落井下石。再说不能把贾府重大的担子都压在贾元春一人身上,那是赌博。因此贾宝玉必须要去搏取功名。按照贾府的长远打算,薛宝钗是对的,袭人也是对的,反而林黛玉的观点站不住脚。因此贾政最后把薛宝钗娶为二奶奶。
如果放弃仕途,可以像陶渊明一样回老家去过田园生活,就像二姑娘一样在郊区乡村也可以。关键是贾府现在不行,因为贾赦、王熙凤、薛蟠等都留下了一些恶行,甚至还有人命案,一旦失去权势,就会出现秋后算账。事实证明,贾元春在宫里一失势,贾府就被查抄,一落千丈,家亡人散。
在高鹗所续的《红楼梦》后四十回里,贾府兰桂齐芳,贾宝玉为了安慰父母,参加科举考试也得了第七名。但是贾宝玉骨子里是鄙视功名利禄的,再加上贾母、贾政、王夫人等家长们强加的不合理婚姻,再加上真正心爱的人林黛玉的去世,他已对尘世无所留恋,于是毅然出家,与旧的制度彻底决裂。人心散了,看来这些虚伪的功名,最后也挽救不了贾府的没落。
贾宝玉鄙视仕途经济,是对还是错?
贾宝玉整日在脂粉堆中厮混,为姐妹丫头做奴做婢,却厌恶仕途经济,甚至不齿与男人为伍,说男人是泥做的骨肉,一见男人就浊臭逼人。这样的人就算现在也是不可理喻。可谓古今中外独一份的异类。那么,生在末世的贾宝玉厌恶仕途经济,不思科举之路是对还是错?从人生在世的责任和义务看,是错!以人的个体追求来看,并不错。
【一】
贾宝玉作为荣国公的重孙辈,他的出生本就寄予厚望。荣国府因意外导致长幼两房分裂。原本毫无希望的二房拿到了荣国府的继承权,却苦于没有爵位,不能像长房那样到了当官的年纪就有官做。贾政二房若想长治久安,必须励精图治,所有子弟都要努力。所以贾政的想法很简单,培养子弟成才。结果贾宝玉的出生,给了他当头棒喝!
子兴冷笑道:“万人皆如此说,因而乃祖母便先爱如珍宝。那年周岁时,政老爹便要试他将来的志向,便将那世上所有之物摆了无数,与他抓取。谁知他一概不取,伸手只把些脂粉钗环抓来。政老爹便大怒了,说:‘将来酒色之徒耳!’因此便大不喜悦。冷子兴给贾家的评价是一代不如一代,对贾宝玉与贾政的认识相同,酒色之徒耳!事实证明贾宝玉确实如此。不读圣贤书,厌恶科举,每日厮混在姐妹中间,结交娼伶优妓。如此不学无术,放在古今都属于不务正业。
【二】
不过贾雨村却对贾宝玉有不同认识,皆因他将人分为两类或者多类。一种人是治世之人,另一种人是遁世之人。贾宝玉无疑属于第二种。而这种人大多多才多艺,行事浮浪,藐视世俗,却偏偏有过人的才能,可以称颂于世。虽做不得三皇五帝、秦皇汉武伟业。却另辟蹊径大有一番作为。
(贾雨村)如前代之许由、陶潜、阮籍、嵇康、刘伶、王谢二族、顾虎头、陈后主、唐明皇、宋徽宗、刘庭芝、温飞卿、米南宫、石曼卿、柳耆卿、秦少游,近日之倪云林、唐伯虎、祝枝山,再如李龟年、黄幡绰、敬新磨、卓文君、红拂、薛涛、崔莺、朝云之流。此皆易地则同之人也。”贾雨村将贾宝玉分类,有点类似现在文理分家。贾宝玉不能经世济民,却可能是文人,诗人,艺术家,明星,设计师……这对贾宝玉来说属于他的追求。以人性谈论不可以被剥夺,并不错。但作为大家族的一份子,当家族有需要他挺身而出,甚至抗鼎之时。他不选择做唐宗宋祖,却只做李后主、宋徽宗,却又是错的。
【三】
李后主和宋徽宗在艺术上的成就高绝,他们个人的追求并不错,错在他们是皇帝,有更大的责任要肩负。贾宝玉很不幸同样生在末世。贾家在他父亲这一代已经走到了尽头。皇帝不信任他们的能力,只有虚职小官,不给实权,与前两代国之栋梁天壤之别。贾家也因此极速衰落下去,甚至到了入不敷出境地。
对贾政来说,他自己无能,唯有将希望寄托在儿女身上。所以培养贾珠拼命学习,却不想二十岁莫名死了。女儿贾元春也不浪费,送进宫当皇妃,走外戚路线。二儿子贾宝玉……贾珠如果不死,贾宝玉大可以逍遥,问题是贾珠死后,贾家的希望落在贾宝玉身上,他的责任和义务决定他应该奋发图强。可事实上,贾宝玉走了一条完全相反的路。
黛玉道:“要这样才好,咱们家里也太花费了。我虽不管事,心里每常闲了,替你们一算计,出的多进的少,如今若不省俭,必致后手不接。”宝玉笑道:“凭他怎么后手不接,也短不了咱们两个人的。”林黛玉都看出贾家难以为继,贾宝玉却完全没有意识,这是彻底的不关心,不关注。有人认定贾宝玉无能和败家子也是基于此。事实上以世俗的角度看并不错。但问题是他的心思本就不在这上面。就像让数学家写小说,“臣妾做不到啊”!
知子莫若父,贾政出任学政三年,将名利心灰了,再回来看贾宝玉就顺眼多了。既然儿子在仕途上不能,又何必强求?所以任由他在诗词上挥洒。那一段时间父子感情最好,再没有任何谁对谁错的分歧。真相只在那五个字“名利心灰了”。没有名利心,能看出贾宝玉是天才,有名利心贾宝玉就是蠢才,谁能说定他是对还是错?见仁见智罢了!当然,家亡后没有能力养家,那又是另一回事了,所以贾宝玉也不承担责任,养不了就放手了。
【文/君笺雅侃红楼】
欢迎关注:君笺雅侃红楼,每天为您带来更多红楼故事!
本文资料重点引自: 【脂砚斋重评石头记】80回本 ;【石头记】周汝昌校订批点本80回本 ;【红楼梦】通行本120回本 ;【清·孙温绘全本《红楼梦》】贾宝玉鄙视仕途经济,是对还是错?
宝玉黛玉不是鄙视仕途经济而是不喜欢里面的你争我斗,和贪污腐败这些规则
贾宝玉鄙视仕途经济,是对还是错?
有时候人生没有唯一的答案,其实论勤奋,论才识,曹寅应该是人中龙凤,可惜最后不得不卷入康熙晚年的九子夺嫡,因为谁也没有想过康熙能把太子废掉,而在之前太子是被康熙一直娇惯着,所以大臣和太子搞好关系成为必然。曹寅就被动站在太子这一边,太子倒台后,曹寅是一再被康熙敲打,原因就是资助太子钱财,胤礽第一次被废后,康熙云:“……屡次南巡江、浙,西巡秦、晋,皆命胤礽随行,原望其谙习地方风俗,民间疾苦,乃辄强勒督抚大吏及所在官司,索取财贿。所用宵小匪类,尤恣意诛求,肆行攘夺……” 谕诸皇子将各属下人严行禁戒,勿令生事。
康熙帝曾命皇八子胤禩调查此事。康熙四十七年九月二十三日,也就是胤礽被废后的第十九天,“八贝勒、内务府总管赫奕、暑内务府总管尚志杰、郎中海章”等,向康熙帝奏报了这件事:胤礽让其乳母的丈夫——内务府总管凌普,分三次从曹寅家取走了五万两银子,。这才方有康熙催促曹寅归还欠款。但是就是这样处理曹寅,也是给了曹寅莫大的恩赐,看看索额图这样朝廷重臣,因为和太子结党营私,圈禁至死。
第二次被废太子结党会饮,《清史稿·卷二百二十 列传七》:(康熙)五十年十月,上察诸大臣为太子结党会饮,谴责步军统领讬合齐,尚书耿额、齐世武,都统鄂缮、迓图。讬合齐兼坐受户部缺主沈天生贿罪,绞;又以镇国公景熙首告贪婪不法诸事,未决,死於狱,命锉尸焚之。齐世武、耿额亦以得沈天生贿,绞死。
从上面可以知道,曹寅因为是康熙发小,又是奶兄弟,这才有了康熙宽大的处理,只是让他们想办法把亏空处理好,但是康熙密折上几个小心,足以让曹寅吓死。
综上所述,人生有许多不容易,曹雪芹不喜欢经济仕途是对是错,也是无法下定义,但是他抛下自己的家族,自己一个人出家,从另外一方面来说,是错的,因为人生在人世间,那能没风雨呢?因此,贾宝玉的西江月判词“可怜辜负好时光,于国于家无望.”这是发自内心的忏悔。
贾宝玉鄙视仕途经济,是对还是错?
谢邀。中国古代诗文网,有邀必答!
贾宝玉鄙视仕途经济,是对还是错?
这是一个特别深刻的问题,其实讨论的是对中国明清科举制和儒学的看法。
所以先说说科举与儒家思想。
儒学产生于春秋时期,经过西汉武帝时董仲舒发展,成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但是,不同时代的儒学是有所不同的。董仲舒就是自己加入了天人感应。魏晋时期,儒学受到冲击,玄学兴起。隋代炀帝设立科举制,封建选官以儒家思想为纲,唐代亦如此。发展到南宋,出现了程朱理学,程颐、程颢、朱熹等人,对儒家又有了新的注解,出现了“存天理、灭人欲”的思想,其实,这是对孔子儒学的扭曲。所以到明代,科举考试考四书五经,以朱熹四书集章注为纲,这时就出现很多反对的声音。比如南宋的陆九渊、明代的王阳明、李挚、戴震等,这些人就很反对程朱理学,更是提出了系统对抗程朱理学的心学思想。陆九渊是宋明两代心学思想的开山鼻祖,王守仁继承陆九渊的思想强调“心即是理”之思想,反对程颐朱熹通过事事物物追求“至理”的“格物致知”方法,提倡“致良知”,从自己内心中去寻找“理”,“理”全在人“心”。李挚的《焚书》《藏书》《继焚书》更是无情的批判了程朱理学,可是到了清代,科举还是考四书五经那一套。曹雪芹是大学问家,他是有深刻思考的。所以塑造出一个鄙视仕途经济的贾宝玉来,让大家反思。
我们不能确定曹雪芹是否反对“以孔子之是非为是非”,但可以肯定,他是反对“以朱熹之是非为是非的。”
曹雪芹在《红楼梦》的开篇就把人分为两类。一类是治世之人,另一种人是遁世之人。而他所塑造的贾宝玉则属于遁世之人。而这种人大多多才多艺,行事浮浪,藐视世俗,却偏偏有过人的才能,可以称颂于世。虽做不得三皇五帝、秦皇汉武伟业。却另辟蹊径大有一番作为。如曹雪芹列举的前代的许由、陶潜、阮籍、嵇康、刘伶、王谢二族、顾虎头、陈后主、唐明皇、宋徽宗、刘庭芝、温飞卿、米南宫、石曼卿、柳耆卿、秦少游,近日之倪云林、唐伯虎、祝枝山,再如李龟年、黄幡绰、敬新磨、卓文君、红拂、薛涛、崔莺、朝云之流。都属于遁世之人。
《红楼梦》很有意思,曹雪芹虽然提出了对仕途经济的反对,刻画了一起热衷仕途经济却于国于家无望的人,但却没有找到更合适的出路。
在《红楼梦》中,贾敬是进士出身,却管不好家,教育不了儿女,最后入道,服食仙丹过量而死;贾雨村热衷仕途经济,考中进士,却是个贪财好利,落井下石的小人;贾代儒熟读四书五经,作为贾家家塾的老师,却教育不好自己的孙子贾瑞;厌恶仕途经济的林黛玉的父亲,林如海却是探花出身。…………
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基础,心理共鸣就是都鄙视仕途经济,在《红楼梦》第23回中,贾宝玉和林黛玉偷偷看《西厢记》,贾宝玉热衷的《西厢记》《牡丹亭》,在明清都是禁书。
第32回,史湘云、薛宝钗劝贾宝玉该在仕途经济的书上下点功夫,却被贾宝玉抢白了一顿,当场翻脸。
第33回,贾宝玉又因不爱仕途经济,专爱结交戏子,被贾政暴打了一顿。
可以说,《红楼梦》中,支持仕途经济的有贾政、贾敬、贾雨村、李纨、薛宝钗、史湘云、花袭人等,而反对仕途经济的是贾宝玉、林黛玉、晴雯等。而在整个明清社会的现实中,为了生存和宦达大部分人支持科举取士、程朱理学,而极个别的有识之士,如王阳明、陆九渊、李挚、戴震等是反对科举,反对程朱理学的。
鄙视仕途经济是一个社会大问题,曹雪芹把它提出来,由于时代的局限,却没给出正确的出路。
就整个社会环境来看,贾宝玉鄙视仕途经济是不对的。贾家到贾宝玉这一代,已经远离了中央政权,贾赦、贾政、贾琏所做的官都是没多少实权的边缘化的官职,贾家要想复兴,必须走仕途经济的道路。这也是曹雪芹的矛盾。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