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陈晓旭是当年最受观众诟病的主演,这个情况是真的吗?

87电视剧《红楼梦》播出三十年之后,在2007年不幸去世的林黛玉扮演者陈晓旭已经被封神了。陈迷们有说陈是林黛玉“转世投胎”的,最流行的一句话就是“天上有了陈晓旭,人间再无林黛玉。”

可是,87版首播当年全国广大观众们普遍不喜欢陈晓旭,认为她的气质神韵与王文娟大师完全没法相比。陈晓旭版的林黛玉当年被观众们称为“丫头子版”林妹妹。

并且,对于87版现代青年编剧周岭老师们“原创”出来的“烂尾”结局,许多观众甚至愤怒到写信要求央视停播和重拍结局。当年87电视剧的“原创”结局和这几天全世界观众对两个编剧自己“原创”的《权力游戏》狗屎一样的结局是一样样的愤怒之极。后来,有传说某些观众看到过原来87版按照通行本“黛死钗嫁”拍的另一版结局,但个人是没有看过的。有网友说:“我一个70后,当初红楼一放,一片赞誉,我咋没听说黛玉的扮演者陈晓旭不合适啊。那时最受欢迎的好像就是王熙凤和林黛玉吧?”

没错!当年的70后们是看着87版首播之后,邓婕陈晓旭拍的的酒广告长大的。而在1987年当时,60后以前的首播时全国主流青年观众们却是先读《红楼梦》原著、后看重映的62越剧电影王文娟大师的林黛玉长大的。当年87版剧组选角,就是按照王文娟大师“天上掉下个林妹妹”的模板来挑选演员的。可是,在“十年”中传统文化教育缺失的时代成长的陈晓旭,只有与王文娟类似清秀的外貌却严重缺乏王文娟身上的典雅气质和温婉韵味。

有网友说王文娟拍62越剧电影时三十六岁了,已经不是少女。陈晓旭拍到最后也二十出头了,和六、七岁初进贾府不到十六岁就花季凋零🥀的林黛玉比较同样也是“年龄偏大”的。陈晓旭倒是比王文娟大师多了翻白眼、撇嘴巴等特别的表情和挺胸收腹提臀的“西化”“现代化”站姿。

然而,林黛玉的古典美是“病若西子胜三分”,应该是王文娟大师那样柔美轻盈飘逸又含蓄雅典的身段才对呀!有陈迷说“王文娟是中国匮乏年代里的俗庸审美”,自以为是站在“顶峰”之上的某些陈迷所谓“空前绝后”的、林黛玉“转世投胎”的陈晓旭。可是,早有王文娟大师六十年来无人超越的林黛玉模版在,陈只是一个八十年代改开之初的几乎照搬62越剧电影人物造型的模仿版。陈晓旭扮演的林黛玉就算是年龄更贴切,陈晓旭翻白眼、撇嘴巴的怪表情也能算是神韵最贴切吗?

对比一下王文娟和陈晓旭这两个林黛玉扮演者,两位女演员的气质上的差异一望而知。陈晓旭的刻意而为的表情和姿态就是通常所说的“搔首弄姿”,与王文娟举手投足间散发的温文而雅的气息,中间相隔着的是时代背景的印记。当年在陈晓旭遭遇首播观众严重诟病的时候,87版编剧周岭老师还专门出面为陈晓旭解释。观众说87版林黛玉的人物形象缺乏浪漫诗意和飘逸神韵,唯独只表现出了“林姐儿”的小性儿“善妒”。周岭老师说87版剧本改编留给林黛玉的故事情节篇副少于王熙凤,邓婕的表演又很出彩成为了实际的“女一号”,剧本留给陈晓旭的表现空间几乎都是表现黛玉“善妒”的戏份,87版林黛玉的人物形象单薄编剧要承担重要责任。

关于87版剧本的问题空口无凭,现有1987年《红楼梦》电视剧的官方宣传画册为证。当年广大观众与业内人士对87版剧本的评价,也只有87版“总顾问”周汝昌先生的一句“全龙首尾第一功”可算为是正面的,并且周汝昌先生的“朱楼搬演多删漏,全龙首尾第一功。”还被87版的官方宣传画册删去了首句“朱楼搬演多删漏”的客观评价。有图有真相,87版当年的官方宣传画册由邓婕的生活照占领了画册中页的两个页面整版篇幅,而本应为《红楼梦》中“女一号”的陈晓旭生活照却被安排在画册未页的大观园意思图旁边的半个版面上。

并且,邓婕的半身生活照魅力四射、潇洒自如、霸气侧漏,而陈晓旭的生活照却是神情唯唯诺诺、姿势扭扭捏捏的一幅小家子气。87版之后,自称周汝昌先生的学生的著名作家刘心武老师登上央视“百家讲坛”,由此开启了新时代的“扬黛抑钗”群众红学运热潮。

为了给87版改编“原创”的贾母力挺“宝黛爱情”到底的结局找到依据,刘心武老师不知道是怎么考证出了,林黛玉的原型是贾母原型人物唯一亲身女儿(贾敏)的遗孤,是贾母原型唯一在世的血亲孙辈。其实,刘心武老师的“证据”本身就说明了,刘心武老师在原著前八十回文本中已经为87版的这个“原创”结局找不出什么实在的“证据”了。

随着中国市场经济的发展进入新时代,林家大小姐黛玉的背景在部分观众读者心目中更是不断改变。黛玉不仅拥有高贵的出身,甚至她爹林如海还可能是个巨贪。因为若黛玉的身家是贾琏口中的那“三、二百万银子”,这可是曹家四次江南接驾所留下的亏空之数呀!林如海若有此数留给黛玉,他自己只能是个巨贪。林黛玉惹“秘密”继承了这巨款就是藏匿赃款。

有网友说:“大观园用谁的钱修的,林黛玉带了的钱修的,贾府员工工资都是用林黛玉带来的钱发的。”

若真是像某些网友说的这样的话,那么就是贾府藏匿赃款、并且利用“元妃省亲”修建大观园来销赃了。如果是这样贾府被抄家的最主要原因应该就是与林如海共谋藏匿巨额赃款和销赃。林黛玉作为未成年人、也是罪臣林如海之女,在贾府被抄家后应该被卖掉或者是充为官妓。黛玉若不死的话,按照87版的“原创”结局就是和87版中湘云一样的去做“船妓”吧?

陈晓旭的“本色出演“林黛玉成了翻白眼、撇嘴巴的“聂小倩款”,若再加上贾府被抄家卖做“船妓”就是实实在在的“聊斋”加“妓院”版了呀!

唉……。

有人说陈晓旭是当年最受观众诟病的主演,这个情况是真的吗?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

萨沙第10179 条回答。

陈晓旭饰演林黛玉,是受到一些批评的。

观众和专家认为陈晓旭的气质,确实很像林黛玉,但感觉相貌有差距。

《红楼梦》原著中,林黛玉应该是绝顶美女,但陈晓旭显然只是有几分姿色而已,五官中鼻子偏大。

林黛玉是江南美女,陈晓旭则是东北鞍山人,人家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差距太大了。

尤其《红楼梦》剧组的美女也是众多,比陈晓旭漂亮的女孩子也有不少,为什么会选择陈晓旭呢?

主要是两个方面的原因:

第一,陈晓旭确实非常适合饰演林黛玉。

其实,陈晓旭天生就有林黛玉的气质,有着三分忧郁和多愁善感,但又是颇为精明的人。

从气质上和性格上来说,陈晓旭显然非常合适,甚至不需要认真演戏,演好自己即可。

这是导演选择演员的一个重要原因。

为什么说87版《红楼梦》是一个魔咒?很多演员最终的结局同戏里的人物一样?

就比如陈晓旭,后来始终以林黛玉的状态生活。她后来成为一个身价至少上亿的商人,2005年时,她还被授予“中国经济年度风云人物”的称号,但她的生活并不幸福。

说起来,其中主要的原因恐怕还是陈晓旭抑郁多愁的性格。

她曾经有过两次婚姻,两任丈夫对她还是体贴的,她却始终闷闷不乐,最终在2007年41岁时出家。

陈晓旭在出家前,曾在2006年查出乳腺癌。医生建议动手术,做化疗,但是陈晓旭却选择拒绝治疗,即便是家人的轮番的劝说也没有说服陈晓旭。对此有两种说法,一是陈晓旭不愿意进行化疗甚至手术割去乳房,导致形象大变;二是陈晓旭本来就长期抑郁,对生活没有兴趣。

结果陈晓旭在1年多后就去世了,数千万遗产大部分捐献给佛教事业。

陈晓旭郁郁而亡,同林黛玉也是太像了。

除了气质以外,陈晓旭还有一定的文化修养。当年演员文化程度不高,但18岁的陈晓旭自己会写诗,熟读《红楼梦》和相关的很多著作。

在第一次海选面试中,陈晓旭回答了导演全部100多个问题,受到很大的认可。导演认为陈晓旭非常了解作品和角色,很适合演林黛玉。

第二,其他演员不如陈晓旭。

1.各方面最合适的张蕾,出国了。

最初剧组认为,最合适的林黛玉是张蕾。

张蕾的相貌可以说是国色天香,而且出生于军队的高干家庭,父亲还是黄埔系军官。

由于家境优越,张蕾的气质特殊,一看就是大家闺秀。

相反,陈晓旭则明显是小家碧玉的妻子,张蕾显然更合适。

同时陈晓旭是鞍山市话剧团的幕员,只演了一些小配角。

相反,张蕾是科班出身,毕业于河北艺校,之后进入国防科委文工团和中国铁道兵文工团工作,是一名文艺兵,拍过很多电影,经验丰富。

可以说,张蕾各方面都比陈晓旭优秀。一来她相貌非常美丽,算得上是绝色美女,比陈晓旭要强;二来她的气质高贵,更适合演贵族家大小姐;三年来她的气质忧郁,不亚于陈晓旭;四来她的文化水平较高,演技也高出很多等等。

但是,张蕾也有两个地方不合适,一来是她年龄偏大,当时已经二十多岁。而导演因为要演林黛玉的少年到青年,需要演员尽量年轻一些。当时饰演贾宝玉的欧阳奋强才19岁,张蕾已经20多岁,虽然可以通过化妆弥补,但终究是差距的。二来也是最主要的,张蕾当时已经准备出国留学,向美国大使馆提交了申请,很难预测会不会被批准。

没多久,张蕾果然得以出国。在80年代出国潮中,能够出国是比上大学更厉害的,张蕾自然不可能留下。

于是,张蕾转而饰演秦可卿,演了几场戏就离开了。搞笑的是,后来发现秦可卿还有些戏需要补,但已经联系不上张蕾,只能找相貌接近的夏丽蓉临时顶替。

2.相貌最合适的张静林,性格不符合。。

张静林的相貌是非常符合林黛玉的,人长得比陈晓旭美丽得多。

但张静林性格比较泼辣,性格也比较开朗。

导演认为张静林虽然外表更像林黛玉,性格却有区别,未必能够演好这个角色。

最终,张静林改演晴雯。

有意思的是,张静林性格果然厉害,听说不能演林黛玉,当场表示不干了,要离开剧组。

导演急忙挽留,说了很多好话。张静林见难以推辞,就推说可以拍戏,但是平时不能留在剧组。

当时剧组是军事化管理,所有人都必须住在剧组,连请假都很困难。张静林认为导演肯定不会允许,自己就能走了。

没想到导演竟然一口答应,于是张静林也就饰演了晴雯,也非常成功。

有趣的是,大家注意没有台词的一些场景中,都只有袭人、麝月、秋雯等人,根本没有晴雯,因为剧组平时找不到她。

3.相貌气质很接近的胡泽红,性格怪异不适合。

胡泽红的外形也是很秀丽的,符合林黛玉的外形,性格也有几分接近。

不过,胡泽红的性格有些古怪,有时候开朗,有时候内向,一天内情绪都会变化多次,被大家认为是个怪女孩。

导演认为,胡泽红不太适合演林黛玉,却非常适合演惜春。

于是胡泽红最终饰演了惜春,也是非常成功,将性格怪异的惜春演得入木三分。

有意思的是,胡泽红在剧组同陈晓旭同住一个宿舍长达三年。而胡泽红却没有落到惜春的下场,反而婚后感情不错,夫妻过着平淡但幸福的生活。

4.相貌合适的王晓洁,气质有差距。

王晓洁在《红楼梦》中,属于配角的配角,饰演秦可卿的丫鬟宝珠。

涉及她的镜头一共也没有几个,但最初她也是林黛玉的人选。

其实王晓洁相貌比陈晓旭还要漂亮,样子上是符合林黛玉形象的。

但导演认为王晓洁的气质平庸,根本就不适合演小姐,甚至也不适合演主要的角色。

于是,漂亮的王晓洁最终只演了个小配角丫鬟,角色比群演好不了多少。

不知道是故意的还是意外,王晓洁还闹出过大事:在剧中,秦可卿病逝后,宝珠甘愿做其义女,担当“摔表驾灵之任”。摔灵这场戏是下午拍的,午饭过后,化妆师就给王晓洁梳妆、化妆,完毕后,她便回到房间,等待通知去片场宁荣街拍摄。

  摔灵是重头戏,也是大场景,剧组动用了上千的群众演员,让其站在秦可卿出殡的宁荣街道两旁。各种准备工作已经准备好了,就等开机拍摄了,导演却没发现宝珠的身影,这场戏的最重要人物就是“宝珠”了,如今她没到片场,戏还怎么拍?此时,导演做了一个决定,那就是换人,赶紧拍摄。现场的化妆师便从片场挑了一个年纪相仿的姑娘,迅速地化好妆,去拍摄有关镜头。

5.相貌和气质都不符合的沈璐。

沈璐是马银珠的女儿,后者曾经饰演过评剧版本的林黛玉,堪称家喻户晓。

所以沈璐进入剧组以后,就是瞄着林黛玉来的。

导演认为沈璐的相貌同林黛玉有很大差距,而且本人性格泼辣奔放,同角色完全不同。

最终,沈璐被要求饰演泼妇一样的秋桐。沈璐顿时有了巨大的心理落差,直接开溜回到了哈尔滨京剧团,不干了。

后来导演托人将沈璐请回来,成功饰演了秋桐的角色,深入人心。

有人说陈晓旭是当年最受观众诟病的主演,这个情况是真的吗?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经典,87版《红楼梦》播出之前,人们心中的林黛玉是王文娟,所以当陈晓旭版蹙眉苦脸的林妹妹出来后,很多人都难以接受。

王文娟是越剧名家,从1958年开始就和徐玉兰合作演出越剧《红楼梦》,1962年被拍成电影搬上大银幕,该片1978年重新放映后,仅中国内地观众人数就达12亿人次,成了一部中国戏曲史和电影史上里程碑式的作品。

“天上掉下个林妹妹”,贾宝玉的一句唱腔台词,让王文娟版林黛玉深入人心,也让王文娟打上了林黛玉的标签,2006年4月25日,越剧表演艺术家王文娟艺术回顾展举办,当时的主题就是“天上掉下个林妹妹”。

这一版林黛玉的特点是秀美清雅,蕙质兰心,颇有大家闺秀感觉,很多观众认为,王文娟的林妹妹和原著非常相符,可以说王版黛玉深入人心,即使到现在,一些老年观众也念念不忘。

87版电视剧《红楼梦》横空出世后,陈晓旭版林黛玉以一个全新形象出现在人们面前,外形清瘦,弱不禁风,形象上就和王版出现巨大反差,不仅如此,人物性格也是尖酸刻薄,难怪很多人不接受。

一些观众心中,林黛玉美若天仙,但他们忽视了“病如西子胜三分”中的病这一特质,由于王文娟版的影响,将林黛玉看成一个没有任何缺陷的完美女人,陈晓旭这一造型,显然同一些观众心中预期不符。

所以,《红楼梦》播出之际,陈版的这个林妹妹饱受诟病,不仅部分观众不接受,一些专家学者也不接受,并发文提出质疑和批评。

《红楼梦学刊》是红学研究领域最为著名的一份刊物,1987年曾组织召开过一次电视剧《红楼梦》座谈会,会议内容刊登在学刊上,其中就以《参差不齐的人物再塑造》为题,点评了各个人物的塑造,对王熙凤、贾宝玉、薛宝钗等都比较满意,唯独到了林黛玉这里,受到比较一致的批评。

文中直言林黛玉的形象塑造是失败的,今天看来就是一个笑话,不被绝大多数观众所接受,但在当时,这种声音一度甚嚣尘上。

不可否认,王文娟版林黛玉绝对是经典,但陈晓旭版林黛玉则是另一种经典,两者相映成辉,互不抹杀才对。

而对于今天的年轻观众来说,恐怕很多人都不知道王文娟是谁,也没看过越剧版的《红楼梦》,所以,一代人有一代人的心中经典,千万不要说陈晓旭后再无林黛玉这种话,等你老了,世界也变了,焉知那时候观众心中的黛玉会是什么样子。

有人说陈晓旭是当年最受观众诟病的主演,这个情况是真的吗?

是真的!那个时候我十八九岁,我还记得看完以后大家都说陈晓旭的林妹妹不好看,说她有点鹰钩鼻,还有配音难听,反正也是批评的一无是处!我当时刚刚参加工作,单位的同事也都说陈晓旭的林黛玉不好看,我父母都是老师,我家住在大学校园里,那些老师的评论也是如此。大家都对邓婕扮演的王熙凤很满意,还有对史湘云评价也不错,对宝钗的评价是她有点一边脸大一边脸小,歪歪脸,还有觉得她说话舌头硬。我想想还有那些评论啊,对了,还有就是说刘姥姥的扮演者太丑!其实当时对八七版红楼梦评价并不高,尤其是结尾大家都不喜欢!现在八七版红楼梦已经成为经典了!尤其是陈晓旭的林黛玉形象深入人心,大家真是越看越喜欢!都说经得起考验的才是经典!八七版红楼梦就是通过岁月的洗礼从平庸变为经典的,陈晓旭也从人人批变现人人称赞了!

有人说陈晓旭是当年最受观众诟病的主演,这个情况是真的吗?

是的。

陈晓旭是87版红楼梦里角色匹配度倒数的。

当时观众普遍认为她的演技生涩,鼻子鹰钩,三白眼,扮相不美。和人们心目中的林黛玉差距颇大。

观众接受度较高的是贾宝玉,薛宝钗,王熙凤,刘姥姥,贾母等。

有人说陈晓旭是当年最受观众诟病的主演,这个情况是真的吗?

#泛文化写作营#

87电视剧《红楼梦》首播,陈晓旭是当年最受观众诟病的主演,这个情况是真的。

一、个人见解。

我认为,对人物角色的评价是否经典,是否受观众诟病或喜爱等,需要岁月的沉淀和时间的检验。流转的岁月,检验角色的演绎是否丰满到位、感染力强;时间的检验,检验作品和角色是否经典,如大浪淘沙,终留极品。

二、初识陈晓旭,少时不懂剧中人。

昔日初看87版《红楼梦》,年龄尚小,只被剧中莺红柳绿的美女吸引,对剧中人物的性格特征理解很浅,甚至还会受他人误导。

1、初识林黛玉,受周围影响。

记得每每出现林黛玉的画面时,我周围会有这样的评价:又哭哭啼啼了、又耍姓子了、又吃醋了.......;而每当有薜宝钗的画面时,如是评价:性格温和、温婉贤淑、长相圆润、非常大气......。年少的我,尚未形成完整的人生观和世界观,无法客观的看待世界和分析人物特征,因此没法理解透彻剧中人物形象,如同周围诟病的旁观者。

确实,黛玉和宝钗的比较,从表面上看,无论从性格方面、为人处世方面等,林黛玉都明显处于劣势。而且众观其他的“金陵十二钗”,如八面玲珑的王熙凤、活泼可爱的史湘云、清丽剔透的妙玉等,相比之下,林黛玉的确让人喜欢不起来,也就颇受世人诟病,而且让年少的我也有点不喜了。只是随着时光的推移、自己理解力和生活阅历的增加,今看《红楼梦》时,才颠覆了我对人物形象的认知。

2、累及扮演者,饱受诟病。

因为观众对影视剧中的角色产生了喜欢或反感,相应的就会对其扮演者产生喜欢或反感。因此那时,林黛玉的扮演者陈晓旭也一度遭受诟病,认为她也同电视剧里的林黛玉一样小里小气、性格不好、动不动就哭......等,影响了观剧感。如演过《还珠格格》中容嬷嬷的李启明老师,就曾经让观众恨得咬牙切齿的,出门被司机拒载、观众抛仍物品等,观众把对角色的厌恶情绪转嫁到了扮演者身上,感情还没从剧中角色中脱离出来,其实从另一方面,也说明了角色塑造的成功性。

三、永远的林黛玉,读懂已是沧桑人。

流光时转,如今32年过去了,陈晓旭的林黛玉形象,仍然无人超越,即便《红楼梦》被翻拍了多次的电影或电视剧,林黛玉也由陶慧敏、何赛飞、蒋梦婕、闵春晓等人演绎过,但经典始终是经典,经得起时间检验和岁月沉淀,陈晓旭版的林黛玉仍是不二的经典,依然永恒深刻、历久弥新、熠熠闪耀。

1、用心理学“晕轮效应”或“首因效应”解释。

我们对事物的理解,不能只停留在表面现象,而忽略了事物内在的本质及事物之间的联系,容易造成“晕轮效应”或“首因效应”,以偏概全、一叶障目,这种只注重某一闪光点或看到某一缺点,会影响我们对事物做出正确的判断,包括对红楼梦剧中人物形象的理解,也影响了我们对林黛玉角色理解的正确导向。所以,经典的东西,每次读之,都会有不一样的感受,这是作品的魅力所在。

2、林黛玉角色本身的理解。

林黛玉表面:病态、爱哭、多疑、小心眼、爱吃醋等,其实,实际的她应该这么解读:聪颖剔透、天性纯真、敢爱敢恨,不刻意讨好,也不机变逢迎,即便在封建势力的强压下,虽寄人篱下、小心翼翼,但也未改初心,有时也有点我行我素。但这样一个至纯至真至透的灵魂,最终还是在封建婚姻制度的压制和迫害下,”质本洁来还洁去”。她其实是个让人无比疼惜和遗憾的悲剧人物。我也是随着年龄的增长,慢慢的也才稍微读懂了林黛玉,但对于作者曹雪芹以及《红楼梦》未能完全悟透,还需要仔细的研究,不是还有研究《红楼梦》的”红学会“吗?看来经典的东西,大家都会穷其毕生的精力去学习、去领悟。

3、林黛玉的量身订制--陈晓旭。

林黛玉扮演者众多,唯独被陈晓旭演活了,聪明剔透、弱柳扶风、才情过人等,据说这一角色也是她向导演自荐的,说她自己就是最适合的角色,看来她自己非常了解;因为太经典,后来演别的角色,观众了觉得仍是林黛玉在演,可见她塑造的角色已经深入人心。现实中的陈晓旭:聪明能干,自有公司,却患癌症,遁入空门,最后香消玉殒,年仅42岁,让人唏嘘。如同她演的林黛玉,历尽红尘的亮丽,终泪尽消逝人寰。但她的经典角色,仍然常驻于世。她在很大程度上,和林黛玉就如同一人,她是林黛玉,林黛玉也是她。

4、是金子终究会发光的。

是金子终究还是会发光的,哪怕最初被误解、被诟病,或被蒙尘、被蒙布等,一旦覆盖在金子上的灰尘、灰布等被抹去、被揭开,金子耀眼的光芒必将令整个世界感到惊讶。一如前期被诟病的陈晓旭,经历岁月的检验和风霜的侵蚀,光芒四射。

四、结束语。

综上,87电视剧《红楼梦》首播,陈晓旭是当年最受观众诟病的主演,这个情况是真的。但时移事易,我们对她的评价不应肤浅表象,而应客观和理性。相信,经典终究是经典的,经得起时间的检验。

(全文完)

您好,感谢您的阅读,如文章打动您,可留下您的足迹,点赞或转发。敬请关注【钰姐的书斋】,我们一起,快乐畅聊,同勉共进。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