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宝钗为什么总是挖苦王熙凤?

薛宝钗不是说王熙凤不识字就是说王熙凤巧不过老太太,要么就说王熙凤没按日子发月钱。

凤姐是一个嘴尖舌利的人薛宝钗是个比较沉稳的人,又有亲戚关系。双个聪明的女人在一起就会昌出火花,不然怎说三个女人一台戏呢

薛宝钗为什么总是挖苦王熙凤?

感谢悟空邀请。

薛宝钗为什么总是挖苦王熙凤?

因为薛宝钗是个绝顶聪明之人。

王熙凤只是大观园的管家,而不是贾府的主人,她上边还有老太太。

如果贾府上下都去阿谀奉承王熙凤,对她每一句话都是一片颂扬之声,那等于是把凤姐放到了火架上去烤。

薛宝钗正是看中了这一点,所以才在无关大事大非的语言中挖苦凤姐几句,这正是挠着了凤姐的痒处,凤姐正巴不得有人在老太太王夫人面前和自已斗儿句嘴,所以王熙凤和薛宝钗这俩个聪明人也就心照不宣了。

薛宝钗为什么总是挖苦王熙凤?

薛宝钗与王熙凤是一对姑表姐妹,但两人交集并不多,不过,宝钗提起凤姐时却很随意,经常以“凤丫头”而呼之,并经常拿熙凤做筏子。

如第三十五回,宝钗要讨好贾母,就以王熙凤做参照物:“我来了这么几年,留神看起来。二嫂子,凭他怎么巧,再巧不过老太太。”如第四十一回,宝钗赞美黛玉说话技巧,也是以吐槽凤姐为开头:"世上的话,到了凤丫头嘴里也就尽了。幸而凤丫头不认得字,不大通不过,一概是世俗取笑……为什么宝钗喜欢吐槽凤姐呢?我想不外乎以下几个原因:

一,显得与王熙凤关系亲密。虽然宝钗与凤姐性格相左,处世方式不同,关系并不那么融洽,但二人毕竟血脉相连,通过这种亲腻的称呼,可以给人以亲密无间的错觉。

二,凤姐更具承受力。凤姐既是薛宝钗的表姐,又比大观园的女子们年龄稍大,性格又开朗爽快,在一定程度上更具有承受力,拿她取笑,做筏子,不怕她生气,

三,二人将来可能会成为竟争对手。如果金玉良缘成功,王熙凤和薛宝钗就有可能成为妯娌,这在以后的分家中,就会是竞争对手,因而宝钗会半真半假的爆出王熙凤的一些不足,为以后管家权的竟争中埋下伏笔。

薛宝钗为什么总是挖苦王熙凤?

王熙凤和薛宝钗的关系很是微妙,两人是姑舅表姐妹,可纵观全书,两人极少交集,甚至可以说没有。而更有趣的是,王熙凤与林黛玉的关系却很亲密,甚至在众人面前求林黛玉为她做点事。

王熙凤对宝钗和林黛玉的不同态度很好理解,说起来不过因为:其一,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其二,宝钗为王熙凤所忌惮。

王熙凤为人八面玲珑,长袖善舞,快言快语,黛玉的言语爽利,性格鲜明正是她欣赏的样子,而宝钗沉默寡言,不苟言笑,同为心机深沉的王熙凤岂有看不出来的?所以在评论园中众姐妹时,王熙凤对宝钗甚不以为然“事不干已不开口,一问摇头三不知”。

此外便是宝钗与宝玉的“金玉良缘”,宝钗不仅为人处世很有一套,且又是读过书的,王熙凤自己也说过吃了不识字的亏,探春因为读过书比自己更厉害一层,宝钗自然不在探春话下,加上王夫人薛姨妈一心不成“金玉良缘”,一旦宝钗进了贾府,管家的大权是继续由王熙凤掌着还是由这个儿媳妇接手,一目了然。

当然,宝钗也不是吃素的,凤姐对她的怠慢和冷落她看在眼里,但这对于薛家人来说从来不是个事儿,试想搬出梨香院这种“逐客令”薛家都能装聋作哑,王熙凤这点不屑算什么?而因为知道凤姐对自己的态度,宝钗也控制不住挖苦凤姐的时候。

好比刘姥姥走后,宝钗便打趣凤姐没读书,这一直是凤姐的心病,虽然借着开玩笑的空挡,但也算是对王熙凤表示不屑。另外便是在邢岫烟面前抖落出王熙凤延迟发放月钱的事,虽然说的是事实,但宝钗一般不轻易在他人面前说别人的短处,王熙凤能这么让她说出,可见宝钗对王熙凤的意见多大。

所谓一山不容二虎吧,宝钗将自己置于未来宝二奶奶的位置,视王熙凤为对手,王熙凤亦然,所以拼命扬黛抑钗,也是棋逢对手了。

薛宝钗为什么总是挖苦王熙凤?

表姊妹开玩笑,恶作剧而已!

薛宝钗为什么总是挖苦王熙凤?

凤姐与宝钗貌似从来没有什么交集,而凤姐对黛玉似乎总是热情关怀的 ,甚至于表现得相当亲密和随意。

第二十五回、凤姐李纨宝钗这三个荣国府的“正牌媳妇”(宝钗是未来的“正牌媳妇”)正在怡红院里有说有笑的看望被贾环烫了脸的宝玉,这时黛玉一个人也来了。凤姐当着李纨宝钗和宝玉的面调侃起黛玉“吃茶”来,黛玉涨红了脸,李纨说凤姐“诙谐是好的”,黛玉的回应是说凤姐“贫嘴贱舌讨人厌”。凤姐还继续穷追猛打“你别作梦了!你给我们家作媳妇还亏负你么?”,黛玉息得要走,还是宝钗拉住了黛玉。凤姐对宝黛关系的调侃刚说完不一会儿,凤姐宝玉就双双被魔魇了。

然而,在凤姐宝玉被魔魇之后,“双仙”来贾府持颂“通灵宝玉”显灵救命。黛玉一声“阿弥陀佛!”立即被宝钗嘲笑走“求佛”成就婚姻。又一次把黛玉急得红了脸,说宝钗“只跟着凤丫头学得贫嘴烂舌的。”第三十回、凤姐拉着已经自动和好的宝黛来见贾母,正好宝钗也在场。凤姐一句“黄鹰抓住穿的鹞子的脚,都扣了环了。”,说得黛玉一言不发挨着贾母坐下,宝玉尴尬的找宝钗搭讪结果被宝钗讥讽“负荆请罪”。宝黛双双羞红了脸,凤姐又接着调侃宝黛害羞是“吃生姜”脸上热辣辣的。这一次凤姐又是当着宝钗的面,在给宝钗嘲笑宝黛关系直接送“炮弹”了。

贾府中真正能决策贾宝玉婚姻的贾母贾政母子二人却从未有过所谓“木石姻缘”的说法,“木石姻缘”只不过是藏在宝黛二人内心的期盼和“秘密”,贾宝玉自己从来不敢说,只有在梦呓中说过。林黛玉更是连贾宝玉“你放心”的表白都装着不明白,不要听完就转身离开,黛玉对紫鹃也不肯当面承认这宝黛“私情”。

然而,凤姐却一再将宝黛关系的“特殊性”在宝钗在场的时候公开化授人以柄,让宝钗抓住机遇嘲笑宝黛关系不一般。事实上对“木石姻缘”未必有利,或者说弊大于利。以致于之后,贾母更是在元宵节家宴上“掰谎”为宝黛关系洗地,澄清贾府中根本不可能有“儿女私情”这种犯了王法的“贼情”发生。宝钗几乎是个面面俱到的人,她对贾府里的每一个人的好似乎都可以分析出背后功利的目的来。

薛家投靠借住在贾府,贾府上上下下的人 当然都可以是宝钗“讨好”的对象,就连曾经的“情敌”黛玉也与宝钗结为了姐妺。

宝钗也悄悄维护“自己人”,贫寒的邢岫烟是薛蝌的未婚妻,宝钗小心翼翼的呵护她同时避免得罪她的姑妈邢夫人。

宝钗唯一拿来调侃过的一个人,是贾府中的红人凤姐。第三十六回为了讨好老祖宗贾母,宝钗用凤姐这个“我们王家人”亲姑舅表姐来垫底。

原文:宝钗一旁笑道:“我来了这么几年,留神看起来,凤丫头凭他怎么巧,再巧不过老太太去。”

第四十二回、宝钗为了赞美黛玉,凤姐又一次被拿出来垫底。

原文:宝钗笑道:“世上的话,到了凤丫头嘴里也就尽了。幸而凤丫头不认得字,不大通,不过一概是市俗取笑。更有颦儿这促狭嘴……亏她想得倒也快”。然而,凤姐这位宝钗的亲姑舅表姐、管家媳妇,在抄检大观园的关键时刻却第一个想到要维护“我们王家”的亲戚“自己人”宝钗,不能去抄检蘅芜苑。

贾府中宝钗唯一得罪过的人就是贾宝玉了。 宝钗对宝玉是真心实意的,不然也不会明知道宝玉最烦“混帐话”还会去当讨人嫌劝他,而不是为了讨好宝玉有意避开“混帐话”少说或者根本不说。

其实宝钗对人的态度是“内外有别”的,对于凤姐和宝玉这样在她心目中的“自己人”,宝钗拿凤姐来垫垫底、对宝玉这个亲二姨弟兄该劝的时候“忠言逆耳利于行”说话也就不避违什么,那怕是“中二病患者”贾宝玉听了会不高兴。 宝钗的分寸感是亲疏在别的,不是“自己人”好不好根本都不会说你什么的。

也由此看来宝钗“审”黛玉,真是因为看得上黛玉,愿意与黛玉更亲近,并非表面敷衍才会对黛玉也说出“逆耳之言”来。

宝钗与凤姐的关系貌似疏远,实则却有一种“自己人”之间的默契和关心。凤姐病了需要人参配药,宝钗马上告诉王夫人到自家参行去拿上好的原枝人参来。

宝钗对凤姐的两次所谓“吃苦”,一次是将“凤丫头”用来陪衬贾母的“巧”,一次是将“凤丫头”用来陪衬黛玉的“雅趣”,这样的“挖苦”对凤姐这个管家媳妇讨老宗祖贾母和她的“两个玉儿”宝玉黛玉的欢心,实际效果是有百利而无一害的。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