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中钗黛结为金兰,是因为黛玉被宝钗的“虚伪”所迷惑了吗?
钗黛合一是一个古老的说法。其实这个说法有一定的道理。首先,金陵十二钗的判词,除了钗黛之外,每人一判,而钗黛二人是用的同一首判词。即:可叹停机德,堪怜咏絮才。玉带林中挂,金簪雪里埋。从判词中我们看到,即便在作者眼中的德才排序里,也是德在才之前的。所以,薛宝钗绝不是曹雪芹嘲笑的对象。虽然有一些小心机,但无损她品德优良的整体形象。否则,她是无法与男主人公匹配的。我们再看看林妹妹,林妹妹之才当然无可匹敌。试问,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可与谢道韫媲美的才女能有几人?然而,有才者,多具锋芒。而锋芒太过,则难以持久。这就是林妹妹的悲哀。我们知道,才的属性多为特立独行,不肯妥协。所以,心高气傲的林妹妹不可能挣扎在空腹充酸虀,雪夜围破毡的困苦中。而这种艰难困苦,玉汝于成的重担,一定要拥有停机之德的宝姐姐来承担。我们看到,德才难兼是两个女主人公不能长久共存的分野。
《红楼梦》中钗黛结为金兰,是因为黛玉被宝钗的“虚伪”所迷惑了吗?
钗黛什么时候结金兰了?体现在哪一回?
《红楼梦》中钗黛结为金兰,是因为黛玉被宝钗的“虚伪”所迷惑了吗?
钗黛这对金兰姐妹实在是同病相怜的,两个人都是因为家庭变故投靠贾府的青春美少女,两个人又都对贾府的“凤凰蛋”宝玉动了怀春之意。
林如海生前并没有跟贾家约定婚事,贾母却安排宝黛数年亲密接触,按说男女七岁不同席是应该避忌的。林黛玉大家闺秀,十岁出头了还跟表哥同住在贾母一处,而且当时宝玉都有了性生活,贾母亲自安排的袭人姐姐、晴雯姐姐们服侍宝玉,贾府老祖宗过来人岂有不明白贾府历来对未成亲以先少爷“规矩”的理。
宝玉和众姐妹一起搬入大观园才不到一月,宝黛就“共读西厢”了,接着凤姐调侃黛玉说“你既喝了我们家的茶,怎么还不给我们家当媳妇。”这种带荤的话是轻易说不得的。黛玉将来要嫁人,这不是授人以柄吗?凤姐宝玉被魔魇,“双仙”到贾府来持颂“通灵宝玉”救了命。黛玉一句“阿弥陀佛!”就被宝钗嘲笑她“求佛”成就婚事。宝玉跟他屋里丫头搞什么都没有什么问题,要是跟表妹的关系不清不楚的影响了名声,谁家姑娘愿意嫁?所以袭人才跟王夫人说了一番如此这般的话,正中王夫人的下怀。
如果只是凤姐这个泼皮破落户说说,还算是调侃宝黛,之后贾母的一句“不是冤家不聚头”,凤姐再追加一句“黄鹰抓住鹞子的脚”,这就真的是“深坑”了。薛家初进贾府不久,薛姨妈就在贾府里把癞头和尚说的金锁“要有玉的方可配”的话放出风来。然而“金玉初识”之后的三年多时间里,贾府里并没有对“金玉良缘”做出过任何反应。
可是“元妃省亲”六天之后,贾母为宝钗过十五岁生日。又过了几天还不出正月里,元妃下旨把姨表妹宝钗从大观园外独立院落的薛家,邀请出来入住大观园。薛家初进贾府就住在有独立进出门户的梨香院,后来修建大观园时更是搬到了大观园东北角墙外完全独立的幽静院落居住了。
薛大呆子惹事也不过是在外面跟一个乡绅冯渊争买个小丫头,贾宝玉“调戏母婢”致死、逗引忠顺王爷的家养男宠戏子琪官出走,都薛大呆子根本不敢惹的事呀!更何况宝黛二人时不时的哭闹铰香袋子、还砸玉剪穗子、又发病发痴的,薛姨妈之所以放风愿意为“宝黛姻缘”保媒,就是因为“惹不起躲得起”有了退出“金玉良缘”的意思。然而贾母却把薛姨妈也请进大观园来照顾黛玉,贾府也并不回应成就“宝黛姻缘”的事。直到抄检大观园宝钗乘机搬走,大观园里发现“绣春囊”薛大姑娘同样也是丢不起这个人呀!宝钗与众姐妹刚刚搬入大观园才两个月的时候,元妃就赐下独宝玉宝钗相同的端午节礼,接着元妃端午节赐礼十天之后,贾母当众赞宝钗“我们家四个女孩儿都不如宝丫头”还当众求宝钗帮宝玉打络子,半年之后王夫人又让宝钗协理大观园。
宝玉看到宝钗羞笼红麝串发呆,黛玉走进门来打“呆雁”。宝玉挨打,宝钗去送了棒疮药,第二天就被黛玉讥讽“哭出两缸眼泪来,也医不好棒疮”。宝钗受元妃之邀,跟这样的风流名声在外的姨表弟宝玉同住大观园两年半,将近三年的时间宝钗从十五岁快到十八岁了。这难道对宝钗来说不是一个“深坑”?薛家投靠贾府,元妃下旨邀请宝钗与众姐妹一起入大观园居住,元妃和贾母都给了宝钗高于“我们家四个女孩儿”三春黛玉”的礼遇和赞美,王夫人又让宝钗参加协理大观园。宝钗怎么好真的像黛玉所说的那样“说走就走”呢?
贾母先是在清虚观打醮时说“宝玉这孩子命里不该早婚”,又为宝玉指出“金麒麟”来。端午节期间黛钗湘三表姊妹中的史湘云就有人家相看了,半年之后贾母又看上新来的薛小妹宝琴,详问“八字”。贾母连连出招关注“金麒麟”、薛宝琴,冷处理了黛玉,同时也是拖延着宝钗。继而贾母又在元宵节家宴上“掰谎”说“只一见了一个清俊的男人,不管是亲是友,便想起终身大事来。父母也忘了,书礼也忘了,鬼不成鬼,贼不成贼,那一点儿是佳人?”
贾母的“掰谎”当然是针对“想起终身大事来”的“书香门第”的小姐们,对于宝玉有想法的无非只可能是表小姐钗黛两个人,贾母看得上的“模样儿性格都难得好的”湘云宝琴都有了人家了。钗黛两位表小姐都是投靠贾府的弱势群体边缘人物,连怡红院里宝玉宠爱的“姑娘们”晴雯姐姐都敢不袅钗黛两位不是正主子的表小姐,对于爱上宝玉的钗黛两个人来说,婚姻的主动权始终都掌握在贾府这一边。贾宝玉婚事的决策权,当然掌握在贾宝玉的父母手中,因为贾宝玉的父母贾政王夫人的愚孝,贾母成为了贾宝玉婚姻的主宰者。
宝钗黛玉“同是天涯沦落人, 相逢何必曾相识。”,正如薛姨妈所说的“比如你姐妹两个的婚姻,此刻也不知在眼前,也不知在山南海北呢。”。面对未知的命运,两个曾经离丧、投亲靠友、寄人篱下又同样冰雪聪明的少女宝钗和黛玉和解了,成为了相知相伴的挚友当然就是很自然而美好的事情了!
《红楼梦》中钗黛结为金兰,是因为黛玉被宝钗的“虚伪”所迷惑了吗?
薛宝钗与林黛玉义结金兰,多是虚伪之作,逢场作戏,大观园这些小姐奶奶都是文学髙才,在场面上死要脸面一个也不肯塌台,心里都是勾心斗角,没有一个真心相代,因素是出自已的利一使然。
比如林黛玉在怡红院窜门,吃了闭门羹。后见宝玉,她嘴里就不清爽地对宝王说,得罪了我是不要紧,如得罪了輩姐姐啦,宝姐姐啦,那就了不得了。这标准的妒忌心之话。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