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湘云到黛玉再到宝琴,贾母对宝玉婚事的态度是怎样改变的?

贾宝玉作为贾母最疼爱的孙子,心肝宝贝一般。对于他的终身大事,贾母也早有准备,不但精心为他培养晴雯为妾,贾家上下都知道贾宝玉的婚事不过贾母一句话。是以张道士当着贾母的面提亲,而没见有人当王夫人面说这些。可惜就像贾母最后说迎春婚姻一般“儿女之事自有天意前因,况且他是亲父主张”,贾母终有一天也会失去对贾宝玉婚姻的掌控。但之前,贾母确曾有过安排,从顺序看,史湘云、林黛玉、薛宝钗都是贾母考虑的人选。

【一】

史湘云作为贾母娘家孙女,贾母对她疼爱异常。不但小时候接在身边抚养,派袭人照顾。大了又将翠缕赐给史湘云服侍,要知道有此殊荣的唯有湘云宝玉黛玉三人。可知史湘云在贾母心中地位。

谁知保龄侯史鼐又迁委了外省大员,不日要带家眷去上任。贾母因舍不得湘云,便留下他了,接到家中,原要命凤姐儿另设一处与他住…

史湘云叔叔外迁为官,贾母竟然舍不得强留下湘云,还要王熙凤给她安排一个住处,湘云不肯才罢了。有人疑惑为何湘云在大观园没有住处,贾母有安排湘云放弃了而已。

贾母如此爱湘云,因为史湘云与贾母太相像。性格,言语甚至模样极其类似。贾母看到史湘云仿佛看到自己当年。二十九回打醮清虚观,史湘云虽然不在,却至关重要。张道士和贾母都说贾宝玉长得像他爷爷贾代善,贾母其后更主动拉出金麒麟。透露出作为贾宝玉表妹,贾母最开始属意给贾宝玉的媳妇预备人选是史湘云。而且两家最是门当户对,二人又仿佛贾母和丈夫贾代善重生,老人家追忆似水年华的想法绝不奇怪,也顺理成章。只可惜,林黛玉到来破坏了这段美满姻缘。

【二】

林黛玉作为贾母最疼爱的女儿贾敏的独生女,贾母爱若珍宝。贾敏死后将林黛玉接进贾家。以亲情论,贾母疼爱外孙女亲自抚养说的通,但林如海如果不给也可以。不过贾母此事处理的非常强势,直接派人去接。反映出贾母对女婿林如海没照顾好女儿极其不满,接林黛玉之心不容拒绝。

除了亲情还有一点不能忽略,林如海巡盐御史非常重要,非皇帝亲信不可为。这样的政治明星,贾家不可能放弃。但林如海要续弦,贾家必然失去林如海。接回林黛玉就是延续姻亲的最佳手段。如果能将林黛玉亲上加亲嫁给贾宝玉,更是完美。

贾母接林黛玉的初衷绝不简单疼爱外孙女。林黛玉进了贾府,在贾母房中与贾宝玉同吃同住,毫不避讳。贾母私心早将林黛玉替代了最初的史湘云,成为“童养媳”。

不过人算不如天算,林如海的去世令贾母的计划出了意外。毕竟捆绑林如海的政治资源才是林黛玉最大的价值。作为贾家的老祖母,她固然疼爱林黛玉,可也要为贾宝玉和贾家的未来考虑。作为贵族儿女,婚姻更多与家族利益捆绑,政治联姻才最重要。贾母对贾宝玉婚姻一拖再拖,就是她对“宝黛姻缘”难以抉择的原因。而最终根据林黛玉诗词和芙蓉花签推测,林黛玉因为外因被外嫁是十有八九的。那时候贾母去世是最好的,否则必将是致命打击,光愧疚都会令贾母承受不住。

【三】

史湘云和林黛玉是贾宝玉表妹,薛宝钗却是表姐。对于这个大贾宝玉两岁的薛宝钗,贾母的感情很复杂。贾母喜欢宝钗为人是不错的,薛宝钗表现出来的落落大方,圆滑事故无疑是孙媳妇的最佳人选。但喜欢薛宝钗与同意娶她做孙媳妇两码事。贾母不同意“金玉良缘”也非常的坚决。

贾母之所以反对金玉良姻,主要是薛家的商人出身。贾家的媳妇可以小门小户,比方邢夫人、尤氏、秦可卿、甚至贾蓉续弦许氏,但绝无一个商人出身。哪怕续弦也没有。古代士农工商,商人社会地位不一定低,但却最被人看不起。一个国公府公子娶了一个商人的女儿,哪怕是皇商,传出去都是笑话,也会令人非议看不起。贾宝玉娶薛宝钗,余生必然被人指指点点,而他想要在仕途进步也不可能。会被贴上一个市侩铜臭的标签,被读书人耻于为伍!贾母对此零容忍!

贾政最初对蘅芜苑有一个评价非常准确,代表贾政贾母对薛宝钗的评价:无味!所谓无味,食之无味弃之可惜,鸡肋也!薛宝钗对贾家就是鸡肋,不能锦上添花,不过聊胜于无。贾母明知道薛宝琴进京成亲,还故意问薛姨妈她的生辰八字,就有暗示不要姐姐薛宝钗的意思。只是贾母小觑了薛家破釜沉舟的决心。最终贾家在无人可选的时候,也唯有薛宝钗是最好选择。

可见儿女姻缘,强求不得。任是打算的多好,计划没有变化快。贾母为贾宝玉筹谋,从史湘云到林黛玉再到薛宝钗。史湘云最门当户对,被贾母私心放弃了。林黛玉最满意,贾母为了贾家和贾宝玉未来又不敢轻易做主。薛宝钗虽然“无味”,却笑到最后。所以说世事无常,姻缘自有天意,一饮一啄可谓缘份!

【文/君笺雅侃红楼】

欢迎关注:君笺雅侃红楼,每天为您带来更多红楼故事!

本文资料重点引自:

【脂砚斋重评石头记】80回本

【红楼梦】通行本120回本

从湘云到黛玉再到宝琴,贾母对宝玉婚事的态度是怎样改变的?

清虚观打醮,贾母为宝玉指出“金麒麟”,很明显贾母看得上娘家的这个侄孙女儿。而史湘云的叔婶却根本看不上“顽劣异常、极恶读书”还里里外外到处惹是生非的贾宝玉。除掉“主角光环”贾宝玉官宦世家的子女联姻中并不吃香,薛家投靠贾府、黛玉父母双亡,只有薛家这样无奈的家庭和林妹妹这样的孤女才会一叶障目的只盯着这个贾母“极溺爱”的“混世魔王”宝二爷。

贾母对自己的娘家侄孙女儿“金麒麟”史湘云有意,曾经将父母双亡幼儿史湘云接到贾府与贾宝玉一起抚养,而史家叔婶却在史湘云六岁左右将她接回了史家。

清虚观打醮张道士提亲时,贾母特意向贾宝玉指出“金麒麟”来,令到林黛玉当场就不淡定了,含酸吃醋起来。清虚观打醮过后,黛玉怀疑宝玉和湘云之间可能会发生“不才之事”,宝玉“诉肺府”就是因为黛玉抱怨“什么金、又是什么麒麟”引发的。

史湘云在端午节前就有人家相看过了准备定亲,史家叔婶在宝黛钗和三春这些表兄弟姐妹都尚未定亲之前,就为湘云选择了才貌双全的女婿卫若兰。 在小女童林黛玉六、七岁初进贾府之前,贾宝玉在贾府的亲戚们中间早已经名声在外,贾敏告诉女儿黛玉,表兄宝玉“顽劣异常、极恶读书,最喜在内帏厮混。外祖母又极溺爱,无人敢管。”。探花林如海夫妇应该根本不会想到过,会为他们爱如珍宝的女儿林家“大姑娘”黛玉选择“宝二爷”这样“极恶读书”的女婿吧!

黛玉初进贾府时,母亲贾敏已经病故了、父亲林如海是巡盐御史,贾母亲派男女船只在扬州等候数月接黛玉北上京都。贾宝玉与林黛玉初会便为林妹妹摔玉,贾母对黛玉万般怜爱,寝食起居一如宝玉,亲孙女三春且打靠后,似乎转而对外孙女儿黛玉十分有意。

史湘云从小被贾母接到贾府与贾宝玉一起抚养,史家叔婶对贾宝玉的了解当然更加清楚了。史家叔婶将史湘云在六岁左右就从贾府接回史家抚养,怨怕也是想要将史湘云与贾府的这位“顽劣异常、极恶读书”的宝二爷有意的拉开一些距离吧。

没有爵位可袭的贾府“官四代”荣国府的二房次子“宝二爷”,再加上贾宝玉本人的不思进取,在官场圈子女们的联姻中,选婿能看得上贾宝玉的只有想巴结贾政的下级官员剩女傅秋芳的哥哥傳试。 父亲林如海病故,父母双亡的林黛玉二进贾府,此时贾元春刚刚封了妃“宝二爷”成了小小国舅爷,贾府“烈火烹油、鲜花簇锦”,初长成的少女黛玉开始跟“宝二爷”相爱了。虽然黛玉一心想要嫁给与自己青梅竹马 两小无猜“言合意顺”的宝玉,怎奈这时早已经有了“金玉初识”。宝玉“见了姐姐、忘了妹妹”,黛玉没有“什么金什么玉的”只是个“草木人儿”、又父母双亡“无人为我主张”。

“元妃省亲”黛玉原本是“安心大展奇才,将众人压倒。”,然而“元妃省亲”之后第六天,贾母给宝钗过十五岁生日。端午节元妃又赐下独宝玉与宝钗相同的节礼,而黛玉的端午节礼比宝玉宝钗次一等与三春姐妹相同。

清虚观张道士提亲之后,宝玉第二次摔玉、黛玉剪了玉上的穗子,贾母哭着抱怨“我这老冤家是那世造下的孽障,偏生遇见这两个不省事的小冤家。”。贾宝玉第二次摔玉四天之后,金钏儿投井、琪官事发忠顺王府上门要人、宝玉挨打。

宝玉挨打的第二天,贾母赞宝钗“我们家四个女孩儿(三春黛玉)都不如宝丫头”,并且求宝钗给宝玉打络子,宝钗配金线络上了“通灵宝玉”。半年之后,贾母又看上了新来的薛家小妹宝琴,谁知薛小妹也已经有了人家,宝琴早许给了梅䎐林家,也是一门好清。

元宵节家宴上,黛玉当众给宝玉“喂酒”宣示宝黛之间与众不同的异样情愫。宝黛立即被凤姐提醒,遭贾母“掰谎”,贾母痛斥儿女私情是犯了王法的“贼情”,并为宝黛关系洗地。

在豪门贵族的子女们联姻问题上,把持封建包办婚姻的长辈们都是现实的,以家族政治经济利益和子女个人前途为出发点来择婿择媳。 贾王薛史一样、林如海夫妇也是一样的都是不可能顾及到孩子们的“儿女私情”,去考虑男女双方本人喜欢不喜欢、愿意不愿意的。

贾母在意于黛玉的时候,林如海一定是迟疑的,毕竟贾宝玉是个没有什么前途的“学渣”。大观园盛开的桃花树下,宝黛二人终于迎来爱情的时候,黛玉已经成了父母双亡的孤女。桃花飘落才一个半月,端午节刚过忠顺王府就上门要琪官,贾府开罪了忠顺王府,四大家族面临政治危机,奢靡享乐的贾府面临政治危机、财务完成空虚的双重危机,贾母的目标不得不转向薛家,开始考虑贾政王夫人夫妻与薛家抱团取暖的意向了。

世界在变,贾府的掌舵人贾母当然也是会跟着改变的。宝黛爱情不合时宜,这就是宿命。

从湘云到黛玉再到宝琴,贾母对宝玉婚事的态度是怎样改变的?

贾宝玉的婚配,可以说是整个贾府内宅的一出大戏,是贾母与王夫人博弈的一盘大棋,若说贾母先前看上史大姑娘,我觉得可能只是有一点点私心的喜欢,还不到要为宝玉求取的地步,只不过二人从小都在贾母处长大,湘云又一口一个“爱哥哥”的叫着,让园里的姐妹们添个乐子而已。而说到宝琴,我觉得贾母拿宝琴做法,只不过是为了堵住“金玉良缘”赞成者们的口舌而已,先来的宝钗无论相貌才情都在一众姑娘们中拔尖,可贾母偏偏对着一个刚来的宝琴问八字问是否婚配,其实是告诉薛姨妈和王夫人,任凭宝钗住了那么久,你们说的那么好,可是,在我心里是压根没考虑过让她做宝二奶奶的!自始至终,在贾母眼里,黛玉都是宝二奶奶的不二人选,如高鹗续书所写的贾母厌弃黛玉,我觉的实在和前八十回出入太大,不做参考

从湘云到黛玉再到宝琴,贾母对宝玉婚事的态度是怎样改变的?

贾母对宝玉婚姻的态度其实从没改变过。她心中的人选一直都是黛玉。

从湘云到黛玉再到宝琴,贾母对宝玉婚事的态度是怎样改变的?

红楼。

从湘云,黛王到宝琴贾母的态度是怎么改变的?

这件贾府涉及后代的兴旺发达,是贾母必须操心的一件大事,开始的打算很好实现宝黛成亲。

贾母改变这样的态度,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是黛玉本身,多愁多病,贾母了其寿命有限,加上林家败落,被贾母抛弃。二是为了四大家族的利益出发。三是薛宝钗的美貌,人品,礼教,担当多被贾母看中,可能是王熙凤的接班人(因王熙凤是东府)因西府没人借过来的,将来终要归宗。四是出于王熙凤的一己之私利,搧使贾母所起的作用。由于这四个方面的原因,她就赞成了王熙凤的建议。造成了一大悲剧。

浅见供参考。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