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中,是宝黛一见钟情、倾心相爱,却被后来宝钗的“金玉良缘”破坏了吗?
宝黛之间的爱情经历过萌芽、成长、误会、猜疑、最后定情归一,可谓波折种种,但总算是功德圆满。
看到这里,也许有人会说:“你不要骗我!林黛玉和贾宝玉明明没有结婚!电视剧里林黛玉死了!贾宝玉娶了薛宝钗!”
红楼梦现今存世只有八十回,后面大概可能是这样吧!
但是!
难道两个人最后没有走到一起结婚,就证明两个人之间的感情被破坏了吗?
最后和宝玉结婚的宝钗就一定是不光彩的第三者?
宝钗难道不也是可怜之人?
宝玉和黛玉的最初,是青梅竹马,两小无猜。两人一起在贾母跟前长大,宝玉对女孩天生就温柔体贴,对黛玉更是周到细致,处处忍让爱护。直到有一天宝钗的到来,打破了宝黛小环境的平衡。
宝玉对美貌的宝姐姐也很是殷勤,对宝姐姐的才华更是赞叹不已,何况此时外界纷纷流传起来的“金玉良缘”。
黛玉醋了。她在宝玉面前使小性子,各种刁难、试探宝玉,真是和现在恋爱中的女子没什么不同!宝玉呢?他完全摸不着头脑,只能一个劲儿的陪小心、道歉,他不知道自己错在哪里。
有人开始为宝玉说媒,宝玉大发脾气,黛玉偏不能体会他此刻的心意,二人吵了个天翻地覆,不可开交!
直到有一天,宝玉给黛玉送去了一块旧丝帕。“横是丝来竖也丝”“衣不如新,人不如故”——宝玉的心,黛玉懂了。
直到有一天,宝玉看到了蹲在地上画“蔷”字的女孩儿,看到这女孩为别的人生气,落泪,着急,却对他丝毫不理会的时候,他懂了。这个世界上,每个人有每个人注定的缘分。只有林妹妹,才是他该一心一意对之好的人。只有林妹妹,才是他该爱的人。
后来的后来,黛玉泪尽而逝,宝玉另娶,于宝黛之恋,毫无关系,更遑论破坏了。
《红楼梦》中,是宝黛一见钟情、倾心相爱,却被后来宝钗的“金玉良缘”破坏了吗?
谢邀。宝玉和黛玉的爱情,是经历了试探、误会、再试探、伤心、直到先由宝玉向黛玉表白之后,二人才敢说是心心相印的了。
只是,姻缘天成,非人力之所为。曹公仿佛也在为宝黛之恋这一悲剧而叹息,以至将怜惜之情、理想之念寄托于三生石畔神瑛侍者绛珠仙草的由来之梦中。
如果说,还泪一说这就是宿命的话,那么,金玉良缘的影响就不成立。倘若按现实生活来论,金玉良缘还是有一定地威慑作用的。
只是,任何事物的发展,要看进程、看结果,无论贾母、凤姐是否调包,决定权始终是由宝玉在主导,这不,面对着山中高士晶莹雪,终不忘世外仙姝寂寞林。最终的宝玉抛弃了一切,以自己的出家,完成了对黛玉的承诺。
《红楼梦》中,是宝黛一见钟情、倾心相爱,却被后来宝钗的“金玉良缘”破坏了吗?
木石前盟是夙世前缘,属于仙境,宝黛同归太虚幻境后,当往情榜销案,了此前缘;
金玉良缘是今生姻缘,属于现实,当在红尘中履行,了却当世历炼,最后白茫茫一片真干净。
前者对应于"石",即真,石头是真相,是本来面目;后者对应于"玉",即假,宝玉是假相,是变幻来世上见识一番的。
所以木石前盟归结于仙境,金玉良缘落实在红尘。
这是两个平行时空
《红楼梦》中,是宝黛一见钟情、倾心相爱,却被后来宝钗的“金玉良缘”破坏了吗?
一见钟情的“宝黛爱情”被后来的“金玉良缘”所破坏了,这基本上是相当一部分观众和读者对宝黛钗三角关系的看法。
其实首先应该有一个最基本的概念,两百多年前的封建时代“爱情”即“私情”,就是贾母“掰谎”中所说的犯了王法的“贼情”,整个贾府都没有一个人可能敢于真的站出来支持“贼情”这是个事实,何况是封建大家长贾母呢?这和我们今天信奉的“爱情至上”是两码事呀!或许我们可以说宝玉真正爱的只有黛玉,却不爱宝钗。然而宝玉被在黛玉之后进贾府的宝钗所吸引,黛玉吃了多少醋?黛玉对宝玉最大的抱怨就是“见了姐姐,忘了妹妹。”。
第八回“金玉初识”宝钗十三岁是青春美丽健康少女,宝玉十一岁是刚刚经过秦可卿秦钟姐弟男女两性性启蒙的初入青春的冲动少年,黛玉却还是才十岁的有“不足之症”的瘦弱女童呢!此时早熟的十岁女童黛玉已经有了“半含酸”的醋意,相信此时的宝玉正在被成熟性感的女性秦可卿吸引,被温柔体贴的袭人姐姐吸引,当然也是被青春丰美的少女宝姐姐“冷香丸”异香所吸引着,而视黛玉却还是“两小无猜”的兄妹情。
直到“金玉初识”三年多之后,第十九回宝玉才闻到了初入青春的十二岁少女黛玉身上的“香玉”之香,之后第二十三回才是宝黛“共读西厢”初定情。如果一定要说在第三回里,七、八岁的男童宝玉就对初进贾府的六、七岁女童黛玉一见钟情产生了“爱情”?这不就是“儿戏”吗?第三十二回黛玉本人的想法就很明白,“既你我为知己,又何必有金玉之论呢?既有金玉之论,也该你我有之,则又何必来一宝钗呢?所悲者,父母早逝,虽有铭心刻骨之言,无人为我主张。”。可见在黛玉内心是清楚的认识到第二十五回凤姐曾经的“吃茶”不过是调侃,在第三十五回贾母当众夸赞过宝钗之后,连凤姐的调侃也变成了想要为宝琴做媒了。也可见贾母在第二十九回唯一说了一句“不是冤家不聚头”,却连黛玉本人也并没有对贾母能否为“木石”主张有任何信心。
到了第三十五回贾母赞了“我们家四个女孩儿都不如宝丫头”之后,贾母更是详问宝琴八字,接下来又“掰谎”痛斥“私情”,然后就是王夫人请宝钗协理大观园。“金玉”与“木石”正如黛玉在第二十八回元妃赐下端午节礼后所说的“我没这么大福气禁受,比不得宝姑娘,什么金什么玉的,我们不过是草木人儿罢了!”。
事实上“木石”在贾府从来都没有正式进入过“宝二奶奶”的候选人范围,贾母表态明示、暗示的两个“宝二奶奶”候选人是“金麒麟”史湘云和薛家小妹宝琴。第三十二回黛玉因为“金麒麟”醋意十足“他不会说话,就配带金麒麟了。”,可见黛玉对自己“无人为我主张”的焦虑心态。
第三十二回宝玉对着黛玉诉肺肺腑“好妹妹,我的这个心事从来也不敢说,今儿我大胆说出来,就是死了也是甘心的!”,这分明就是大逆不道的“儿女私情”是见不得光的呀!第三十天回宝玉说“金玉”和“木石”也是在梦里说的“什么金玉姻缘,我偏说是木石姻缘!”。在现实中第五十七回宝玉因为“紫鹃试玉发了痴病时,“林家的人接他们来了,快打出去罢!”却都没有说出“木石姻缘”的话来。可见“木石前盟”这样见不得光黛玉称为“无人替我主张”的“儿女私情”,宝玉在发痴的情况下都能控制住自己并没有说出来呀!
如果真的有贾母替“木石”主张,宝黛二人何至于此呢?
“金玉良缘”和“金麒麟”以及问薛小妹“八字”都是有天赐良缘和家长贾母和王夫人薛姨妈等可能意向的,就是黛玉所说的有父母亲等长辈“主张”的姻缘意向。而“木石姻缘”除了凤姐这个暂时管家孙媳妇、非贾宝玉婚姻决策人的表嫂在第二十五回调侃过一次黛玉“吃茶”,一直处于黛玉所说的“无人为我主张”的状态。
第二十九回贾母所说的“不是冤家不聚头”是一句意义非常模糊的话,“两个冤家”也可以代表非婚的男女关系“孽障”。并且到了第五十四回贾母态度鲜明的痛斥“私情”为犯了王法的“贼情”,在为“宝黛私情”洗地的同时,基本上也可以说就是由此也断绝了“木石”的希望。“紫鹃试玉”就是宝黛二人为“爱情”(私情)所做的最后的挣扎“逼宫”,然而薛姨妈为“宝黛姻缘”保媒的试探却被贾母完全无视了。
在“紫鹃试玉”之后形势已经很明确了,此后根本就不再存在“金玉”和“木石”的所谓竞争关系了。此时贾母曾经中意的“金麒麟”湘云和薛小妹宝琴都有了婆家,事实上在贾母“掰谎”之后形势已经完全明朗化了,“金玉良缘”的潜在竞争对手只剩下“张宝钗”、“李宝钗”、“王宝钗”等未知的外面的世界了。
事实上也就是说,即使没有宝钗进贾府、贾府中从来不曾出现过“金锁”、“金麒麟”和薛小妹,贾府也不可能选择父母双亡“无人为我主张”的黛玉做“宝二奶奶”,贾府绝对不可能成就大逆不道的宝黛“私情”,贾府不可能除了这个有“不足之症”的收养孤女黛玉就再无“宝二奶奶”的候选人可寻了吧?
贾府大观园之外的世界还大得很呢!何愁找一个有“什么金”的富贵人家的小姐呢?
宝黛“自由爱情”、“草木人儿”黛玉,岂是贾府封建豪门可能成全的?
《红楼梦》中,是宝黛一见钟情、倾心相爱,却被后来宝钗的“金玉良缘”破坏了吗?
宝黛的爱情是被贾府的内部斗争破坏的。
《红楼梦》中,是宝黛一见钟情、倾心相爱,却被后来宝钗的“金玉良缘”破坏了吗?
宝黛的确是一见钟情,两人情投意合。但是,请注意但是,宝黛之恋属于“私制”,而宝钗之姻属于“官制”,两者有很大的区别。这就像是现在常见的一种情缘,男、女青年自由恋爱了,然而父母却给他们定了终身,而大多数情况下在背景支撑下还是父母说了算,何况封建社会!所以宝黛之恋肯定是悲剧,占上风者必然是宝钗之姻。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