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中,被认为做人“虚伪”的薛宝钗在贾府中都怼过谁?
宝钗为人处处低调,并非虚伪,而是审时度势,比较隐脢不张杨,进退有刃,城府较深。(浅见)。
《红楼梦》中,被认为做人“虚伪”的薛宝钗在贾府中都怼过谁?
怼过谁,自己看书不就知道啦,还用问吗?
《红楼梦》中,被认为做人“虚伪”的薛宝钗在贾府中都怼过谁?
在《红楼梦》中,读者印象最深的就是黛玉对宝钗的各种怼了,然而在部分读者心中黛玉是真性情,宝钗似乎是做人“虚伪”的代名词,在贾府上下处处讨好。真的是这样吗?
黛玉怼宝钗,全部都发生在《红楼梦》第三十四回之前,但是宝钗却并非是“不敢当面怼回去”黛玉。钗黛在最初阶段“互怼”,宝钗不但回怼了黛玉。宝钗在互怼中还出手掐了黛玉的小脸蛋儿。 《红楼梦》前80回通篇没有看到贾府中的任何一个长辈、太太、奶奶、姐妹们和丫头子们敢对贾母的“心肝儿肉”黛玉动手拧一把小脸蛋儿的。
第八回、薛姨妈和宝钗嘱咐宝玉别喝冷酒,宝玉便立即改过,黛玉吃醋了。正好雪雁送手炉来,说是紫鹃怕姑娘冷。
原文:黛玉笑道: “也亏你倒听他的话,我平日和你说的,全当耳旁风,怎么他说了你就依他,比圣旨还遵些!”
宝钗也明白,黛玉是含酸明怼宝玉、暗怼自己,然而宝钗却抱以沉默。接下来李嬷嬷又上来阻止宝玉吃酒,黛玉又怼上了李嬷嬷,此时宝钗出手了。
原文:宝钗也忍不住笑着把黛玉的腮上一拧,说道:“真真这个顰丫头的一张嘴,叫人恼不是,喜欢又不是。”
初进贾府不久客居梨香院刚刚待选失败的宝姐姐、回怼了这位待遇与宝玉相同、超过贾府嫡亲孙女三春的表小姐官家千金林妹妹。
第二十二回、“元妃省亲”之后,贾母亲自捐资为宝钗过十五岁生日。宝钗对宝玉讲《醉打山门》中“寄生草”一段,宝玉赞宝钗“无书不知”,黛玉的醋劲又来了。
原文:林黛玉道 “安静看戏罢,还没唱《山门》,你倒《妆疯》了。” 宝钗听了黛玉说宝玉,也只是看戏。
第二十八回、元妃赐下独宝玉宝钗相同的端午节礼。宝玉要看宝钗戴上的数珠儿,宝钗羞笼红麝串,宝玉看呆了。宝钗不好意思起来,黛玉进门来打“呆雁”宝玉。
原文:薛宝钗道“呆雁在那里呢?我也瞧一瞧。”
这两次宝钗并没有回怼黛玉,也可以说这两次都是宝钗在占据“主场”优势,被贾母和元妃看好。黛玉对宝钗的吃醋,宝钗也并不放在眼里,根本不与黛玉争执。
第二十九回、清虚观打醮,张道士捧了一盘子道士们进献的法器来,其中有一个金麒麟,贾母说眼熟好像谁家的孩子戴了一个,宝钗说史大妹妹有一个,比这个小一些,探春就说还是宝姐姐有心。
原文:黛玉冷笑道: “他在别的上头心还有限,唯有这些人带的东西上,他才是留心呢。”宝钗听了,便回头装没听见。
面对贾母所说的“宝玉命里不该早娶”此时的宝钗仍然是淡定的,黛玉却又在“金麒麟”的事上不淡定了。
第三十回、清虚观打醮张道士说亲之后,宝玉在潇湘馆中摔玉、黛玉剪了玉上的穗子后,宝黛二人又和好了。 宝玉说宝钗像“杨妃”,宝钗借丫头靛儿找扇子怼了宝玉“素日和你嘻皮喜脸的丫头们,你该去问他们去。”黛玉见状得了意,宝钗再怼宝黛二人“负荆请罪”,直怼到宝黛二人羞红了脸。
这一次面对宝黛二人的突然大闹,又迅速和好,宝钗真的开始有些急躁情绪了,对宝玉和黛玉连续回怼三次。
第三十四回、宝玉挨打后,宝钗送棒疮药时,听袭人说是薛蟠挑唆的,回家问了哥哥。薛蟠说宝钗看宝玉有玉,想到“金玉”的事处处护着宝玉,宝钗听了气得哭了一夜。 宝玉挨打后,黛玉也来怡红院探望宝玉。黛玉眼睛哭肿了像桃子,宝玉不放心黛玉,就支开袭人让晴雯去看黛玉。晴雯替宝玉送了旧帕子给黛玉,黛玉对着宝玉送来的“定情信物”脸热心动,连夜作“题帕三绝”。
第二天黛玉一早在怡红院门口守望,看到宝钗经过时,见她无精打彩似有哭泣之状,与往日大不相同。
原文:(黛玉)便在后面笑道: “姐姐也自保重些儿。就是哭出两缸眼泪来,也医不好棒疮!” 面对黛玉的刻薄,宝钗并不回头,一径去了。
第三十五回、黛玉在怡红院门口守望一早,看到来来往往的人一波波的去探宝玉。紫鹃来叫黛玉,黛玉回潇湘馆逗鹦哥去了。 薛姨妈宝钗母女一起到怡红院看宝玉,正遇上凤姐陪了贾母、邢夫人、王夫人也来看宝玉。宝钗贾母当众开启了“互赞”模式。跟着贾母又帮着宝玉求宝钗“叫莺儿来给宝玉打络子”,宝钗叫莺儿用金线络上了“通灵宝玉”。
此时黛玉已经得了宝玉的“定情信物”旧帕子,宝钗已经用金线络上了“通灵宝玉”。 此后钗黛再无“互怼”了。 第四十五回钗黛结金兰,也是因为第四十回宝钗的直言“审”黛玉,令黛玉明白了宝钗待人处事的真诚。黛玉怼宝玉和宝钗怼宝玉的主要差别:
黛玉怼宝玉无非是因为“什么金什么玉的”、还有“她的金麒麟会说话”,面对宝玉读书进取的事,黛玉却从来不说“混帐话”。
宝钗怼宝玉,当然都在宝玉最不愿意听的“仕途经济学问”上,被部分读者认为最“虚伪”的宝钗却对宝玉实话实说、直来直去,根本不顾青春判逆期贾宝玉的内心的自卑和痛点,为纨绔子弟宝玉的前途忧心。
黛玉对贾府“出多入少,恐后手不接。”的状况看在眼里,却不过是对宝玉这个事不关己的“富贵闲人”议论一两句,宝玉还待搭不理的。然而宝钗怼探春、宝钗怼王夫人和凤姐、宝钗在王夫人面前直言批评贾母,都是直接参与协助管理或者对贾府的现状提出批评和建议。
第五十六回宝钗直接对临时管家有些飘飘然的探春说:“你才办了两天事,就利欲熏心把朱子都看虚浮了。你再出去见了那些利弊大事,越发把孔子也看虚了呢!”
之后探春的大观园承包,宝钗却认真的想办想平衡各方面利益,帮助把探春的“改革”能够落实到位。
第七十七回、为了给凤姐配药,王夫人遍寻二两上好人参而不得。从贾母处找到了一大包上好人参,却因存放时间太久,糟朽而失去了药力。正当宝钗在旁,说可以叫哥哥去托个伙计过去和参行说明送原枝的好参来。不过随后宝钗的一句议论,却似乎是在批评贾府和贾母的作为是“没见过世面的人家”。
原文:(王夫人)因说道:“卖油的娘子水梳头,自来家里有好的,不知给了人多少。这会子轮到自己用,反倒各处寻了。”说毕长叹。宝钗笑道:“这东西虽然值钱,究竟不过是药,原该济众散人才是。咱们比不得那没见世面的人家得了这个,就珍藏密敛的。”王夫人点头道:“这话极是。”
七十七回宝钗因为人参的一番感触,如果与七十八回宝钗向王夫人凤姐请辞前后联系起来看的话就会很明确了。宝钗拒绝了王夫人凤姐仍旧搬回大观园住的挽留,并且当着凤姐的面建议王夫人别再撑着大观园这个虚架子了。
原文:宝钗笑道:“………所以今日不但我执意辞去,此外还要劝姨娘,如今该减省的就减省,也不为失了大家的体统。据我看园子里这一项费用也竟可以免的,说不得当日的话。姨娘深知我家的,难道我家当日也是这样冷落不成?”
宝钗被凤评价为“不干己事不开口,一问摇头三不知。”,然而宝钗也是内外有别“真人面前不说假话”的,宝钗对她认为的“自己人”或者“明白人”说话都是直言,对宝玉、探春、黛玉都是,对王夫人和凤姐也是。
贾府中彼此最心领神会此时无声胜有声、最彼此心知肚明相互欣赏的两个人其实唯有贾母和宝钗,由第三十五回宝钗主动发起了与贾母的“互赞”模式可见一斑。
第七十七回宝钗说“珍藏密敛”就是针对贾府在贾母支配下的贪图享乐、抱残守缺、自欺欺人、自我麻痹的衰败现实,面对贾府的重大问题宝钗对贾府当家人、自己的亲姨妈王夫人和凤姐说话是直言不讳的。
《红楼梦》中,被认为做人“虚伪”的薛宝钗在贾府中都怼过谁?
《红楼梦》中,薛宝钗的形象通常情况下都被认为是温柔敦厚的。不但作者在文中明确表明宝钗性格好,说她“品格端方”“行为豁达”“随分从时”,不比黛玉“孤高自许”“目下无尘”,也常常借助他人之口来称赞宝钗的知书达理、识大体。比如,袭人曾说,宝玉曾经因为宝钗劝他留意于仕途经济,于是话也没让她说完,拿起脚就走了,把薛宝钗搞得讪讪的,没想到过后宝钗还是照旧。如果是林姑娘,还不知道闹得怎样呢。湘云也经常当着黛玉的面说黛玉不如宝钗。甚至赵姨娘、贾母也曾经夸奖过宝钗懂事儿大方。
但是,宝钗是否就真的像文中说的那样,自珍自重,任劳任怨,从不怼人呢?
从文中的某些细节看来,还真的不是。恰恰相反,宝姐姐虽然得到了很多人的称赞,但并不是一个好惹的茬儿。
一、怼过贾宝玉和林黛玉
第三十回中,宝玉和黛玉这对小情侣刚刚和好。宝钗、熙凤、贾母等人都在场。本来宝钗心中还不自在呢,结果宝玉闲着没事儿就去招惹宝钗。说什么自己身体不好,也没顾上给大哥哥(薛蟠)过生日去,让宝钗替他分辨分辨。此刻,宝钗的对答也很具有双关性,因为她本来就知道宝玉是因为和黛玉拌了嘴才不去的,所以安慰他说“这也多事。你便要去也不敢惊动,何况身上不好,弟兄们日日一处,要存这个心倒生分了”。意思你什么情况其实我都知道,不用在这里跟我玩虚的,我都看着呢!结果宝玉不知道顺坡下驴,竟然在接下来的对话中讽刺宝钗长得胖。
身为一个女孩子哪受得了这样的打趣?
待要怎样,又不好怎样,毕竟贾母等人都在这里。回思了一回,脸红起来,便冷笑了两声,说道:“我倒象杨妃,只是没一个好哥哥好兄弟可以作得杨国忠的!”这句话的意思是说,我哥哥要是杨国忠,你哪还有那个胆子敢不去他的生日会?碰巧这个时候小丫鬟靛儿过来找扇子,嬉皮笑脸地跟宝钗要,宝钗正好借此发作:“你要仔细!我和你顽过,你再疑我。和你素日嘻皮笑脸的那些姑娘们跟前,你该问他们去。”意思是,谁跟你嬉皮笑脸的呢,我又没招你惹你,你们(宝黛)俩刚好,就拿我来开涮?
别说宝钗这么说,黛玉此刻还真是这么想的,她听见了宝玉奚落宝钗,本来也想趁势打个趣儿,结果发现宝玉不济事。于是便改口问宝钗刚刚听了两出什么戏,宝钗怎么能不知道她的用意呢?于是心中更加生气,合着你俩还拿奚落我当笑话了?所以话锋一转,说她看了李逵骂了宋江,后来又赔不是。这时候,傻宝玉又过来玩火,说姐姐你博古通今,怎么会不知道这出戏叫《负荆请罪》!这个时候,宝钗憋的大招才真正派上了用场:“原来这叫作《负荆请罪》!你们通今博古,才知道‘负荆请罪’,我不知道什么是‘负荆请罪’!”
这一招真是无比厉害,杀人于无形。意思你们俩合起伙来给我演的什么戏,我看得一清二楚呢!就别在我面前装了!
这一回合,宝钗真是王者风范!以一敌二,宝黛完败!
按理说,这次的下不来台也是宝黛自找的。你们和好倒也罢了,偏偏要拿人家来当靶子!合起伙来欺负人家,人家可不是好欺负的!
二、怼过薛蟠和夏金桂
作为薛宝钗的哥哥,薛蟠并没有个哥哥的样子,说话四处漏风,所以肯定受过宝钗不少怼。因为宝钗听了袭人的话,认为是薛蟠泄露了宝玉和琪官的事情,所以回来告诉了薛姨妈。结果薛姨妈就跟薛蟠说着说着就吵了起来。
这还不算,捎带上宝钗,一开始宝钗还只是劝双方,后来宝钗实在看不过,对薛蟠说:“谁闹了?你先持刀动杖的闹起来,倒说别人闹。”薛蟠见宝钗说得句句在理,竟然不好反驳,只好另辟蹊径,声东击西,使出了无赖的管用手法,也全然不顾妹妹的名节了:“好妹妹,你不用和我闹,我早知道你的心了。从先妈和我说,你这金要拣有玉的才可正配,你留了心,见宝玉有那劳什骨子,你自然如今行动护着他。”
得了,这种情况下,宝钗不用和他闹了,他已经输了。薛姨妈不会饶过他。自然后来要给宝钗赔罪了。
这一回合中,宝钗拿哥哥的品德说事儿,薛蟠拿妹妹的名节来说事儿,但由于薛蟠智商不敌宝钗,虽然原先他可能还有理,但是后来自己给自己挖了个坑,有理也变得没理了,自然败得很彻底。
薛蟠不行,薛蟠老婆夏金桂却也不知道天高地厚,想欺负宝钗。
那金桂见丈夫旗纛渐倒,婆婆良善,也就渐渐的持戈试马起来。先时不过挟制薛蟠,后来倚娇作媚,将及薛姨妈,又将至薛宝钗。宝钗久察其不轨之心,每随机应变,暗以言语弹压其志。金桂知其不可犯,每欲寻隙,又无隙可乘,只得曲意俯就。就智商而言,夏金桂可以抵得过十个薛蟠,也可以抵得过一个薛姨妈,却抵不过半个薛宝钗。夏金桂之计谋深变、胸中丘壑虽然有王熙凤的影子,却只是有王熙凤的毒辣而无王熙凤的眼界,只能算是个小号的王熙凤。况且王熙凤在人情通达方面虽然看起来稍敌宝钗,但整体实力显然在宝钗之下。宝钗特别精通太极之道,擅长借力使力,这方面几乎无人能敌。所以,无论是像宝黛那样自己来寻衅的,还是薛蟠那样被寻衅的,都能被宝钗牢牢抓住把柄,最终克敌制胜。那夏金桂呢?她虽然善于营谋,但毕竟无论道义、学识还是伎俩方面都不敌宝钗。所以几个回合下来,只能心里生闷气却不得不对宝钗“曲意俯就”。
应该说,宝钗虽然看起来温柔敦厚,人畜无害,却并不是好欺负的。她的智商和谋略,不欺负别人便罢,的确她一般也是这样做的——“不干己事不开口”,但是如果有人胆敢蓄意对她主动发起攻击,宝钗也不是吃素的,她定然会以牙还牙,以眼还眼。
欲知更多《红楼梦》详情,欢迎关注头条号:半瓣花上阅乾坤。
《红楼梦》中,被认为做人“虚伪”的薛宝钗在贾府中都怼过谁?
谢邀!
宝钗来到贾府后,非常有亲和力,上上下下都喜欢宝姑娘,都说黛玉不如宝钗。
宝钗很少怼人。但是她还是怼过两次人。
端午节前夕元春赐礼,宝钗和宝玉一样,黛玉和姐妹们一样。这让宝钗非常满足,可惜好景不长。初一,贾母带着一大帮人,浩浩荡荡的去清虚观打蘸。在清虚观贾母唱了一出戏,拒绝了张道士给宝玉介绍的一个十五岁女孩子的亲事。然后又指出金玉良缘还有一个史湘云。这让宝钗非常恼怒。
宝玉和黛玉闹矛盾,贾母竟然说出了“不是冤家不聚头”的话,这让宝钗更有有挫败感。可是宝钗是一个有心胸的人,她依然到贾母跟前陪侍。
这时凤姐领着和好如初的宝玉和黛玉进来了,还说宝黛二人对笑对诉,倒像‘黄鹰抓住了鹞子的脚’,两个都扣了环了。
宝玉没话找话的便问宝钗:“姐姐怎么不看戏去?”宝钗道:“我怕热,看了两出,热得很。要走,客又不散。我少不得推身上不好,就来了。”
薛蟠过生日时,因为宝玉和黛玉闹矛盾,就推说自己身体不好,没去给薛蟠贺寿,这时听宝钗推脱身上不好,宝玉知道宝钗是影射他,宝玉由不得脸上没意思。
只得又搭讪笑道:“怪不得他们拿姐姐比杨妃,原也体丰怯热。”
这话惹恼了宝钗,她不由得大怒,待要怎样,在贾母房里又不好怎样。回思了一回,脸红起来,便冷笑了两声说道:“我倒像杨妃,只是没一个好哥哥好兄弟可以作得杨国忠的!”
宝钗这话太毒辣。杨国忠不是好人,没给杨贵妃带来帮助,反而带来了祸患。宝玉的姐姐也是贵妃,这是骂宝玉还不如杨国忠!也是诅咒元春的兄弟还不如杨贵妃的兄弟。更是一语成谶的说出了元春被皇帝赐死的结局。
宝钗的话绵里藏针,宝玉知道被怼,但没想到宝钗的话竟然如此毒辣。
宝钗还不解恨,可巧小丫头靛儿因不见了扇子,因平时宝钗待她极好,又常开玩笑,于是以为宝钗藏起来了。
宝钗指她道:“你要仔细!我和你玩过?你再疑我。和你素日嘻皮笑脸的那些姑娘们跟前,你该问她们去。”说得靛儿跑了。
宝钗厉声训斥靛儿,是训给宝玉听的。
黛玉问道:“宝姐姐,你听了两出什么戏?”
宝钗便笑道:“我看的是李逵骂了宋江,后来又赔不是。”
宝玉便笑道:“姐姐通今博古,色色都知道,怎么连这一出戏的名字也不知道?就说了这么一串子。这叫《负荆请罪》。”宝钗笑道:“原来这叫做《负荆请罪》!你们通今博古,才知道‘负荆请罪’,我不知道什么是‘负荆请罪’!”宝钗这是嘲笑宝玉向黛玉赔不是。宝黛二人羞得无言以对。
宝钗一连串的发难,宝玉一路败退。若不是凤姐问谁吃了生姜,宝钗可能还有不俗的表现。宝钗的厉害之处决不仅仅如此。
我是润杨,欢迎关注我的头条号:润杨的红楼笔记!
《红楼梦》中,被认为做人“虚伪”的薛宝钗在贾府中都怼过谁?
没真正读懂《红楼梦》的人才有此一问。宝钗不是虚伪,而退避三舍。老子曰:上善若水,水利万物而不争。宝钗身上体现的就是这种文化。宝钗也爱宝玉,但她不露出一丝一毫,处处与人为善,做好自己的本份。她听宝玉在梦中讲“只认木石前缘”,宝玉有点脸红,说明她是爱宝玉的,但她又无嫉妒之心,远远地守护着两玉。她和宝玉结合,体现了“不争是最大的争”的哲理。宝钗大彻大悟之人哟!!!!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