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红楼梦》前八十回,贾母支持“金玉良缘”吗?你认为呢?
红楼梦前八十回是曹雪芹所著,书中非常明显贾母是反对金玉良缘的,摘录几处大家参考。
第一,贾母主动提出并自掏腰包为宝钗过15岁成年生日,目的是向薛家表明,你住在我们家里是客人,要摆正客人的位置,宝钗已经成年啦,该回家找婆家啦,别总在我家打宝玉的主意。
第二,元妃端午节赐礼,宝玉和宝钗一样,贾母已知这是王夫人授意元妃所为。所以清虚观打醮直接娓婉拒绝了张道士提亲宝钗。并且贾母有意拿金麒麟说事,玉就要金来配吗?湘云还有金麒麟呢,难到也是金玉良缘?
第三,紫娟情辞试忙玉,差一点要了宝玉的命,当大家都以为紫娟捅了天大的炉子时,贾母知道真相后却说:“我当有什么要紧大事,原来是这句玩话″。一句话平息了事。贾母知道宝玉是为黛玉疯痴,紫娟也是为宝黛木石前盟操心,所以不会治紫娟的罪。
第四,薛宝琴刚来到大观园,贾母一阵心疼加猛夸,让宝钗"别管紧了他",又把压箱底的野鸭子大衣拿出赠送,还貌似要给宝玉说亲,把宝钗忌妒的,竞说出"我竞不知我那点不如你"的醋语。贾母其实是知道宝琴已许了梅家的,她是用这招打宝钗的脸,告诉宝钗我就是不喜欢你。
以上可明显看出,贾母是反对"金玉良缘"的,那些认为贾母支持"金玉良缘"的文章,只不过是作者为吸眼球而作的奇谈怪论而已!
小说《红楼梦》前八十回,贾母支持“金玉良缘”吗?你认为呢?
贾母始终支持黛玉跟宝玉在一起
小说《红楼梦》前八十回,贾母支持“金玉良缘”吗?你认为呢?
贾母对“金玉良缘”的态度转变以第三十五回来划分,以贾母夸赞宝钗为转折点。
贾母十分疼爱自己最爱的小女儿贾敏的遗孤黛玉,黛玉在贾府的生活待遇超过了“嫡亲的孙女”三春,与宝玉相同。
第二十五回、凤姐调侃黛玉“吃茶”, 第五十回凤姐却说想要为宝琴做媒,都只是凤姐自己在揣摩贾母的意思讨好老祖宗。凤姐对贾母心意的揣摩的确是有一定的准确性。
第二十九回、清虚观张道士说亲,贾母说宝玉不该早婚。之后却当众为宝玉指出了“金麒麟”,令到黛玉当众吃醋之后还跟踪了去怡红院的湘云,贾母当然也曾经留意过娘家侄孙女儿史湘云吧。
第三十四回宝玉挨打,是贾母对“宝黛姻缘”态度变化的转折点。 宝玉第二次摔玉、黛玉剪了玉上的穗子后,仅仅几天之内祸事就接踵而至了。贾府得罪了忠顺王府贾母情知妙了,宝玉挨打第二天贾母就在怡红院当众赞宝钗,并让她叫莺儿给宝玉打络子,最终宝钗配金线把玉络上了。
贾母对“通灵宝玉”这个贾府的命根子是相当迷信的,宝玉摔玉、黛玉剪了玉上的穗子,贾母王夫人心中本就万分的纠结不爽,贾母直说“我这老冤家是那世的孽障”。
果然四天之后金钏儿投井贾府弄得出了从未有过的“调戏母婢”至死的命案来不说、忠顺王府也找上门来了,贾政内心的惧怕恨不得真的把宝玉勒死了事。 宝黛读西厢就是“声色货利”迷住了“通灵宝玉”,凤姐刚刚一提出“宝黛姻缘”,宝玉凤姐立即被魔魇,需要癞头和尚来贾府持颂“通灵宝玉”救命。紧接着宝玉二次摔玉,才仅仅四天后忠顺王府便找上门来。
贾母贾政王夫人凤姐等必然都会认为是黛玉引得宝玉摔玉砸玉、连玉上的穗子也给黛玉剪了,宝玉因此这几天的确没有戴玉,结果出了大事摔玉砸玉剪穗子的确是不祥的预兆。 这个时候贾府中人都开始觉得黛玉的“小性儿”惹不起了,宝黛从小一起长大小吵小闹的大家也看惯了。宝黛初会,宝玉第一次为黛玉摔玉也没怎么着,贾母当场就哄得宝玉重新把玉戴上了。
可是宝玉第二次摔玉就不同了,宝黛都到了谈婚论嫁的年龄了,宝黛二人对“通灵宝玉”又摔、又砸、又剪穗子,宝玉不再戴玉了第四天就出了两件大祸事,宝玉挨了一生最痛的一顿好打,几乎快要丢了命去。 在第三十五回贾母当众夸赞宝钗,宝钗配了金线让莺儿络上“通灵宝玉”之后,更是再没有贾府中任何一位主子公开提到过“宝黛姻缘”。
其实第二十九回黛玉剪了玉上的穗子,和黛玉亲手穿上的“通灵宝玉”上的穗子一起剪掉的是“宝黛姻缘”的希望,同时也开启了“金玉良缘”的可能。
第五十回、贾母详问宝琴八字,标志着贾母已经表态薛家的女儿可以成为贾府“宝二奶奶”的人选。
第五十四、回贾母“掰谎”痛斥“私情”就像犯了王犯的“贼情”,贾母为宝黛“私情”洗地,实际上也标志着宝黛“私情”在贾府已经由贾母亲自封杀了。
第五十五回、贾母的态度让王夫人大受鼓舞,让宝钗加入了临时三人小组协理大观园,宝钗的表现沉稳周到大受好评。
第五十七回、紫鹃试玉后,贾母“硬做保山”薛蝌与邢岫烟定亲,贾薛两家也已经通过荣府长房贾赦正妻邢夫人的内侄女儿实现孙辈联姻。然而薛姨妈表态愿意为“宝黛姻缘”保婚的放风试探,没有得到贾府的任何回应。
第七十八回、王夫人抄检大观园后,宝钗正式向王夫人凤姐请辞搬出大观园回到薛家,在客观上宝钗此时就是回到娘家备嫁了。
前八十回中,贾母并没有正式表态支持“金玉良缘”,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形势的发展变化成就“金玉良缘”的条件已经越来越成熟了……
小说《红楼梦》前八十回,贾母支持“金玉良缘”吗?你认为呢?
前八十回,贾母肯定是不支持“金玉良缘”的,毕竟贾母是坚定地站在黛玉一边的。黛玉和宝玉是仅有的两个可以和她一起睡的孩子,看看她对宝玉和黛玉的称谓,“两个玉儿可恶”“不是冤家不聚头”,这样的称谓念出来就像是带着慈母的笑容。
再看看贾母喜欢的人,聪明、伶牙俐齿,凤姐、林妹妹、晴雯,都是如此。看看贾母对宝钗的态度,出钱给她办生日宴会、夸奖她、送礼品,每一件都透着客气与撇清。最明显的一次在于薛宝琴来贾府的时候,贾母不但送贵重的衣服,还和凤姐一起,暗示要为宝玉和宝琴说亲,当时宝琴已经许配了人家,但贾母仍然这样做,她的暗示已经很明显了,我意不在你,你不符合我的要求。
宝钗刚刚收了元春送的红麝串礼物,得到元春的首肯,贾母马上找机会带宝钗黛玉去打醮,还在和张道士的对话中透露,“这孩子命里不该早娶”,一句话又给黛玉和宝玉的“木石前盟”争取了时间。
黛玉住的院子是“有凤来仪”,是大观园中位置最好的房子,黛玉配的药在老太太的名下,平日里,人参肉桂等名贵的药材供应不断,宝玉就轻轻漏了一句,燕窝也有了。连窗纱都细心照顾到,这样的细节,必须有很多很多爱才能做到吧。
如此的疼爱,贾母怎么会支持金玉良缘呢?她明明是宝黛的CP粉啊。
小说《红楼梦》前八十回,贾母支持“金玉良缘”吗?你认为呢?
贾母选黛玉做孙媳妇很犹豫、矛盾,原因有如下:
贾家用黛玉的财产盖了大观园,贾府再拿不出钱财给黛玉做嫁妆。唯一解决办法就是让宝玉娶黛玉,如此,便把财产还给黛玉了,否则,就是坑了黛玉。若这样,就对不起贾敏,贾母绝不可能这么做。
贾母心疼黛玉,只有嫁给宝玉才能才能继续疼爱黛玉。
不想娶黛玉的理由:黛玉不能理家,不能规劝宝玉,于家族前途不利。若从这一方面考虑,宝钗无疑是最佳人选。
宝玉摔玉黛玉剪扇子后,贾母彻底认清这一点了――这两活宝在一起,是不能过日子的,故开始倾向宝钗了。
但王夫人却可以不管贾家花黛玉财产这一点(又不是她做主花的),她要宝钗做媳妇,就可以万事顺心,她用王熙凤管家是很不顺心的――王熙凤毕竟是大房的侄儿媳妇(表面是她内侄女这层关系是没用的,女人随夫),多为自己巴吉的。宝钗成了儿媳妇,当家,王夫人就可以高枕无忧,当甩手掌柜了。
小说《红楼梦》前八十回,贾母支持“金玉良缘”吗?你认为呢?
谢邀。
要是按照作品叙事的顺序,粗略推算宝黛钗三人的年龄。至第80回,黛玉的年龄至少20岁了,宝玉和宝钗二人的年龄则更比黛玉大。那个年代,大家族的儿女,十四五岁基本已经完婚了。80多岁的贾母,对眼前20岁出头的宝黛钗三人的婚姻问题,绝不可能不上心抓紧办理。还有史湘云,许给人家N年了,也从没提及成亲之事。
贾府的原型就是皇宫,宝玉隐写的是顺康二帝。黛玉、宝钗、湘云等一干人,实际早已嫁给皇帝,都已成了妃子。因此,作品里面才出现杨妃、湘妃等之称。第四十九回,湘云头上是戴的是鹅黄片,身上穿的是秋香色,实已明示黛钗湘等,就是后宫妃子的身份。宝黛钗湘一干人如果不是皇室成员,贾母、王夫人、薛姨妈等主子,早就已安排他们完婚了。
因此认为,贾母身为后宫的掌门,涉及宝皇帝婚姻问题,首选的当然是金玉良缘。
不少读者认为,元春送给宝玉和宝钗相同的端午节礼,正是王夫人和薛姨妈的授意。
元春和迎春、探春、惜春、宝玉一样,没有入宫之前,元春自幼由贾母教养。元春与贾母的感情,贾母在元春元春心中的份量,甚至超过王夫人。
元春与黛玉是父亲这边的骨血关系,与宝钗是母亲那边的骨血关系。从元春的修养品行分析,在涉及宝玉的婚姻问题上,元春岂能受王夫人和薛姨妈这层关系的左右呢?岂能置贾母的想法和意见不顾呢?大家别再胡乱猜疑了!元春为宝玉和宝钗准备的端午节礼,就是执行贾母的授意。
贾府前往清虚观打醮之前,宝玉和宝钗的金玉良缘已确定。贾母又安排张道士请出了与湘云佩戴的完全一样的金麒麟给宝玉,再次促成宝玉和湘云的另一桩金玉良缘。这就足以说明,贾母支持的就是金玉良缘。
不少读者认为,张道士配合贾母请出的那只金麒麟,只是为了破解薛姨妈和王夫人炮制的金玉良缘之说,就大错特错了。贾母要是支持宝黛姻缘的话,他就应该顺应金玉姻缘之说,特给黛玉订制一个与通灵玉匹配的金器,促成宝黛姻缘的成功。对贾母而言,是轻而易举之事,他并非想不到办不到,实际是并不支持宝黛婚姻。
贾母是否支持金玉良缘,其实已并不重要了,钗黛湘一干人,反正都已热热闹闹的嫁给宝皇帝了。
要是把作品当假雨存言阅读,贾母不支持自己的心肝宝贝外孙女和孙子的姻缘,反倒支持外人与自己孙子的金玉良缘,贾母不成了带病的疯婆子?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