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中贾母独宠薛宝琴,是不是有意促成“金玉良缘”,而终结“宝黛爱情”?

初见宝琴,贾母便逼王夫人认她做了干女儿,让薛宝琴住在自己院子里,给了薛宝琴一件价值不菲的斗篷,但若因此便说贾母独宠宝琴,这却有点过了,真比起贾母自己的血亲骨肉,宝琴还是靠边儿站。

其实,贾母如果仅仅因为喜欢,便置亲孙女于不顾,而给宝琴如此高的礼遇,那么贾母就是老糊涂了,事实上贾母不仅不糊涂,还精明的很,她这样做无非是向大家宣告一个信息。她喜欢象宝琴这样的女孩子。宝琴是怎样的女孩呢?书上说他年轻心热,本性聪敏,自幼读书识字,薛姨妈说过她走过大半个中国,见多识广,宝琴十首怀古诗更印证了她的才华功底,理趣意念与黛玉非常契合,这说明薛宝琴身上有着林黛玉的影子。

第五十回,贾母又一次说及宝琴,夸她雪下折梅比画儿上还好,还问及宝琴年庚八字并家内景况,许多读者都以为贾母相中宝琴,有为宝玉求亲之意,薛姨妈为此还半隐半露的说了保琴已有婚约的情况,王熙凤也凑趣说想替宝琴保媒,可是,大家都忘了,在宝琴到来之时便已说明宝琴进京的目的是为了完成与梅家的婚事。贾母怎么还会生出为宝玉求配的心思呢?贾母此举,无非是隐晦的告诉薛姨妈,只有薛宝琴这样活泼率真的女孩,才是她喜欢的,宝钗式的藏愚守拙,少年老诚的女子不会成为贾家求配的对象。

我们知道,宝琴虽与宝钗是堂姐妹,但却与黛玉关系更加密切。宝琴得了凫靥裘,宝钗半开玩笑半认真的对宝琴说:你也不知是哪里来的这段福气,你倒去吧,仔细我们委屈着你,我就不信我哪些儿不如你。”,在这里,透露了一个信息,那就是宝钗自认为自己不比宝琴差,却因为没有宝琴那样的福气而入不了贾母的眼。而黛玉待宝琴,却直如亲姐妹一般。见黛玉出类拔萃,也对黛玉亲敬异常。

写到这里,朋友们应该有一个结论了,贾母对宝琴好,是因为宝琴身上有黛玉的影子,贾母问宝琴八字,不是想成全金玉良缘,而是想成就宝黛姻缘。

《红楼梦》中贾母独宠薛宝琴,是不是有意促成“金玉良缘”,而终结“宝黛爱情”?

非也非也,我之所以连说两个“非也”,是对提问中的两个猜测的不赞同。

第一个非也,是对贾母有意促成“金玉良缘”的不赞同。“金玉良缘”之说缘自哪里?是《红楼梦》第八回中贾宝玉去看望病中的薛宝钗时,宝钗的贴身丫环莺儿一时嘴快透露给贾宝玉的。从此“金玉良缘”这个说法被传得贾府上下皆知。可是纵观全文,君可曾见贾母可有对“金玉良缘”的传言有过任何只字片语的回应?没有吧?所以贾母就更不能去促成“金玉良缘”了。

第二个非也,是对贾母想要终结“宝黛爱情”的不赞同。这在《红楼梦》书中的第二十九回中有体现。面对贾宝玉和林黛玉这一对玉儿的吵闹,贾母发出了“不是冤家不聚头”的感叹。宝玉黛玉素来就亲厚,又是贾母心尖上的两个人,从小就安排二人同吃同住,自然希望他们以后能在一处的。怎么会放着自己的亲外孙女不要,去求娶姨表亲薛宝钗的道理?这明显的不合逻辑。

那么问题来了,为什么贾母会对来做客的薛家宝琴那么亲热呢?我猜测原因有二。

一是贾母确实喜欢宝琴。宝琴是个美丽、聪明、活泼又有才华的女孩子,招人喜欢也在情理之中。

第二个原因就很耐人寻味了。宝琴是什么原因来贾府的呢?这在《红楼梦》第四十九回里有交待----“后有薛蟠之从弟薛蝌,因当年父亲在京时,已将胞妹薛宝琴许配都中梅翰林之子为妻,正欲进京聘嫁,闻得王仁进京,他也随后带了妹子赶来。”薛家薛蝌是进京发嫁妹妹宝琴的。宝琴初进贾府,老太太就喜欢得不得了,又是送东西,又是逼王夫人认干女儿,更叫宝钗他们不要管紧了她。这场景看着很是隆重热闹,好像真是要把宝玉黛玉丢到一边去了似的。那么贾母之前疼这两个玉儿是假的吗?据我私下揣测,这可能是老太太打的一招极高明的太极。

前文早已说明,薛家从借住到贾府不久就开始散布“金玉良缘”的流言,一时间炒得沸沸扬扬。紧接着身在皇宫的元春又通过赏赐端午节礼表明了自己赞成“金玉良缘”的立场。这么一来,宝玉和黛玉的“木石前盟”就显得岌岌可危。但迫于元春的表态,贾母自然不能在明面上违抗元春的意志。只好用了“拖”字决,即在道士为宝玉说亲的时候明确表示:“上回有个和尚说了,这孩子命里不该早娶,等再大一大儿再定罢。”但拖能拖多久呢?正在贾母一筹莫展之际,送来了宝琴这阵东风。老太太敲锣打鼓地高调表明自己喜欢宝琴,又在明知宝琴已许人的情况下装作不知道问宝琴的八字以及婚配,表达了求娶之意。以上贾母的种种行为,就是在向薛家传达了这样一个信息----薛宝钗不是贾府中意的宝玉之妻的人选。否则宝钗来了贾府这么些年,贾府从未提过求娶之意;今忽然来了个宝琴,就这样急切地求娶。其意味自明了。薛家人在这样的表态前如果还装傻,那也未免太说不过去了。

贾母用一个宝琴,重重拿起,轻轻放下。用四两拨千金的巧劲巧妙地回绝了薛家“金玉良缘”的结亲之意,维护了“木石前盟” 的美好姻缘,不得不让人赞叹老太君手段之高明。 我是醉吟,以上是我的一番愚见,如果朋友们有不同意见,还请各位不吝指教!

《红楼梦》中贾母独宠薛宝琴,是不是有意促成“金玉良缘”,而终结“宝黛爱情”?

谢邀。

关于这道题目,我个人的看法是:

1.所谓贾母独宠薛宝琴,不必太认真看待。因为宝琴作为一个符号或象征的意义,远大于作为一个实际人物。

《红楼梦》里有些人物和情节,需要以“假作真时真亦假”的角度去看待。比如身上充满矛盾的秦可卿,还有毫无铺垫就横空出世、在主线故事里横插一杠子的薛宝琴,我认为阅读时应该就虚不就实。

之前回答过一个问题《薛宝琴为何一出场就独得贾母恩宠?》,说明了我的观点。在我看来,薛宝琴与其说是一个实际存在的人物,不如说是一个符号或象征,表示那种两全其美的故事走向是不存在的。宝琴象征着“完美”,贾母曾经想抓住“完美”,但是没能成功,就是这样一个隐喻而已。不把宝琴看成实体,也就不存在贾母独宠薛宝琴,是否意味着她放弃“宝黛”、选择“金玉”的问题了。

2.即使贾母宠爱薛宝琴,也完全不能说明贾母有意促成“金玉良姻”。

退一步说,假设薛宝琴真实存在,比林黛玉和薛宝钗都完美,导致贾母向薛姨妈询问宝琴生辰家世,仿佛有联姻之意,那也丝毫不能说明,贾母有意促成“金玉良姻”。

首先,整本书里,除了薛家人自说自话,贾家长辈从来没有就所谓“金玉良姻”发表过任何意见。说贾母有意于“金玉良姻”,没有任何依据。

参见我之前回答的《小说<红楼梦>中“金玉良缘”天注定,贾家败落,贾宝玉又考取了功名,为什么他还选择出家?》——“金玉良姻”从来没有被证明是“天注定”。

其次,如果贾母有意促成“金玉良姻”,哪怕向湘云提亲都好,都绝不可能向宝琴提亲。“金玉良姻”的前提就是一个有金,一个有玉。宝玉有玉,宝钗有金锁,湘云也有一个金麒麟,宝琴有什么金饰?书中一点都没提。

有人说,贾母向宝琴提亲,就说明贾母希望和薛家联姻,就说明贾母心中真正喜欢的不是黛玉,而是宝钗。这种观点完全是逻辑混乱。四大家族同气连枝,一荣俱荣一损俱损,互相之间联姻再正常不过。贾家若和薛家联姻,就表示不喜欢自己的外孙女儿?毫无关联的两码事。

更何况,贾母若真的喜欢宝钗,就不会放着现成的宝钗不问,直接过问宝琴了。正如一些读者指出的,这恰恰说明贾母不喜欢宝钗:即使要和薛家联姻,也宁愿选择薛家的其他女孩儿。

事实上,贾母喜欢灵动活泼、口齿爽利,和她年轻时的风格比较接近的女孩儿,比如黛玉、凤姐、湘云,宝琴也是这一挂,而宝钗恰恰不是。宝钗的老成持重、端庄敦厚,在贾母那里并不讨喜。实际上,宝琴一来,占尽贾母宠爱,一向持重的宝钗都忍不住说了一句“我就不信我那些儿不如你”——贾母借着宠爱宝琴,有意无意表达了对宝钗的忽略,宝钗也是感觉到的。

在我看来,宝琴是贾母借用来表达态度的。这态度并非有意促成“金玉良姻”,而是恰好相反,表示对所谓“金玉良姻”的无视。事实上,贾母也没有正面提出联姻的要求,只是问问生辰家世,是薛姨妈自己猜度贾母有提亲的意思,于是把宝琴已经许了人的情况说出来,贾母也就不再多说一句了。

3.贾母支持的应该是“宝黛姻缘”,而非“宝黛爱情”,也不是“金玉良姻”。

贾母把宝琴捧上天,然后轻轻放下不再过问,因为她的真正目的并不在于提亲,而是在于表达她的态度:我为宝玉提亲,看中的是女孩子的素质,而不是什么“金玉良姻”。

既然贾母不支持“金玉良姻”,那么支持的自然是宝黛姻缘。这也和书中大量的描写相吻合,贾母对“两个玉儿”的疼爱,阖府皆知,就连下人就认为宝玉的另一半已经定了,将来肯定是林姑娘,只等贾母开口主持,这事就成了。(参见之前回答的《有人说整个贾府都在反对宝玉和黛玉的结合,但是贾母却支持他们,对此你怎么看?》。)

当然,任何事情并非非黑即白。从逻辑的角度来说,宝玉的婚姻也并非只有黛玉或宝钗两个选择。宝琴的从天而降,就可以看成是第三种可能性的一种探讨。

所以,我的观点是,贾母本来是支持宝黛姻缘的,但是后来可能有一些变数,让她的态度发生了转变。而这种变数,很大可能就是“宝黛爱情”。在当时的社会里,青年男女婚前自由恋爱是不被允许的,宝玉黛玉这么做,很容易被反对他们姻缘的人拿来说事,拿来证明黛玉品德有亏,不是宝玉的良配。

贾母支持“宝黛姻缘”,但不支持“宝黛爱情”。一来是因为她自己也接受当时的道德观,认为青年男女婚前私相授受不是好事,二来是因为在这种道德观约束下,宝黛爱情恰恰不利于促成宝黛姻缘,这样贾母的计划就不好操作了。

因此,贾母在其他压力作用下,最后迫于无奈放弃了“宝黛姻缘”,让宝玉娶了宝钗,这是有可能的。但不管怎样,这都不说明贾母支持“金玉良姻”,只能说计划赶不上变化,贾母也是没办法。

参见之前回答的相关问题:

《有些人认为<红楼梦>中贾母支持宝黛姻缘,那么为什么不让贾政、林如海为宝黛定亲,而让宝黛从小培养感情?你有何看法?》

《贾母支持宝黛的爱情吗?为何两次要给宝玉提亲,她意欲何为?》

以上是头条号“海阔天空诗酒花”的回答。欢迎在今日头条APP关注“海阔天空诗酒花”,图文、问答、视频,海阔天空随便聊。

《红楼梦》中贾母独宠薛宝琴,是不是有意促成“金玉良缘”,而终结“宝黛爱情”?

首先谢谢邀请。

楼主这个问题用了独宠,这容易诱导答案方向。既然独宠了,那还用说,必定是想给宝玉姻亲了。然而事实是宝玉也被宠,黛玉更被宠。宝琴,我相信贾母是真心喜欢的,一来宝琴温宛娴静,颇有黛玉之风,二来走南闯北见识颇丰,正是可以伴在老太太身边的最佳人选。人老了,就喜欢有一个可人的小孩作伴。老太太对宝琴痛爱,是真心,但也仅此而已。

我多次提到过老太太的最令人可敬处既不是她被人夸赞为女诸葛,如何睿智多谋,如何运筹帷幄等等;更不是如何见多识广,生活情趣高雅;而是老太太是最通人性、人情之人。她的品性才最令人感佩,她最懂宝黛情深,别说此时宝黛分则两亡已是明明白白的事情,即便沒有这么严重,只要是两人相爱相悦,老太太就断然要成全二人,决不可能改弦更张,做出像王夫人那样愚蠢,自私,不顾儿子的意愿,伤害二人的事情。

要是没记错,老太太仅只是询问宝琴生辰八字,并未点明要说亲,更未说明给谁说亲,这就是高明处,凤丫头好像在旁助力扇火了一下,不论她点明不点明宝玉,均不能算数,万一薛姨妈同意,老太太都有圜转余地。关键妙在虽不言宝玉,却偏要薛姨妈认为是宝玉,事实上是薛姨妈自己揣度这是要把宝琴说给宝玉。贾母这样做的言外之意就是:你不是鼓吹金玉良缘,想宝玉宝钗成双吗?好,我告诉你不可能,看上宝琴也看不上宝钗。以彼之矛击彼之盾。这也是宝钗对宝琴说:真不明白,我竟哪里不如你了……的真正含义所在,因宝钗也误以为要把宝琴说给宝玉,而不是自己。薛姨妈也只能咽下这口黄莲。

另外,宝琴由薛科带同进京,是将重病几欲不救的母亲撂在南京不顾,是什么重要事让他们不得不这样?众所周知,梅家退婚。而他们投京准确的说投贾府,目的就是欲借元妃之力挽回这桩婚姻。这样大的事贾府,贾母岂能不知。贾母演这一出,完全是在敲打提醒薛姨妈,我成全宝琴梅家姻缘,作为回报,你别再拿什么金玉良缘来捣乱,否则宝琴事不管。如此而已。贾母不仅解决宝琴问题,其做事非常诚恳周全,另成全了薛科邢岫妍。让薛姨妈只有感动心服的份。完全没有被逼欺凌之感。这也是我在以前回答类似问题时,相信她是真心愿为宝黛提媒的内在原因。更见贾母品性的高贵之处,不是得理得势不让人,而是全以诚待之,令人只有心悦诚服而已。

所以,解析红楼,一定要把握准作者宗旨,人物性格特征,以此为基础,且决不像高锷那样动摇,如此展开探讨才能得到接近作者本意的答案。这也是我没法回答楼主另一个问题的原因,事涉后40回内容,背离曹公原意,无源之水,无本之木,自然也无法谈。这一点还请楼主体察谅解。

第一次被楼主邀请,但愿所做努力能使楼主满意。

《红楼梦》中贾母独宠薛宝琴,是不是有意促成“金玉良缘”,而终结“宝黛爱情”?

贾母是个知美,识美,更能欣赏美的一个有品味的贵族老太太,在贾母因鸳鸯一事怪罪王夫人之文中,凤姐有一句话说的好:“谁让老太太那么会调理人,调理的像水葱儿一般……”虽也有几分奉承的意思,但确实也是个大实话,从贾母手中出来的鸳鸯能干,善良;袭人本分,贤;晴雯聪明美丽手巧;紫鹃敏而忠,等等,而王夫人却不行,她从不会挖掘人才,不会驾驭一个人,在她身边的人没一个有好下场,包括她的亲生子女贾珠,贾宝玉。

正因为贾母的这一伯乐之特长,才出来了个薜宝琴,她色色都好,美丽,大气,聪慧,甚至风头盖过宝钗,林妹妹,湘云,那么贾母一旦发现了这样一个奇女子,就只想把她拥在手中,放在身边,形影不离,可宝琴是个有家有父母有依靠的女子,贾母因为太舍不得她,就只有这一招,想把她配给宝玉,但这也只是暂时的,一晃而过的想法罢了,宝琴已然许了人家,并且进贾府时就已表明,这也是人尽皆知的事情,贾母岂能不知?可是贾母就想表达自己太喜欢宝琴的意思,当然我认为也更暗含其它深意,就出现了这一千古疑案!

我认为贾母这一做法暗藏着这几层深意:

一,宝琴太好,真想让她永远留在自己身边。

二,提醒大家,贾宝玉该到婚配的年龄了。

三,自己并不中意宝钗。

四,林黛玉和贾宝玉之事让她不如以前那么肯定了。

五,曹公伏笔,为下一章慧紫鹃试宝玉打下埋伏。

果然经贾母这一石三鸟,得到了自己想要的答案,宝玉和黛玉之感情深厚是牢不可分的,若强行分开,一个必傻必死,一个跟着也是必死。薛姨妈看出了这一真相,就有了放弃宝玉为婿,转而支持宝玉和黛玉之意。只是那王夫人真的是沉稳木讷,终不知她如何打算!

唉,尽管本人说了这么多,不过还真不确定老谋深算的贾母心中究竟是何用意,这可谓是曹公在红楼梦中设下的又一迷局,我等只能猜测,终不懂曹公的一片苦心!

谢谢友友相邀!

《红楼梦》中贾母独宠薛宝琴,是不是有意促成“金玉良缘”,而终结“宝黛爱情”?

贾母独宠宝琴,非常明确的向薛家抛出了愿意结成亲家的橄榄枝。

无论贾母事先知不知道宝琴已经许了梅翰林家,贾母详问宝琴八字、凤姐跟风说想要为宝琴做媒都是明确的亲近薛家,贾母独宠宝琴产生了三大后续效应:

第一、王夫人大受鼓舞,请宝钗加入了“三人组”协理大观园。

第二、黛玉病了、“紫鹃试玉”、宝玉发痴病。

第三、薛姨妈大胆向荣国府长房邢夫人求亲,贾母“硬做保山”薛蝌邢岫烟定亲。薛蝌邢岫烟定亲时,贾母对薛姨妈说“原想说一个他的人,反倒让他说了一个我们的人去了。”促成贾薛两家结为亲家的意愿非常明确,“宝二奶奶”人选非林黛玉的意向也非常明确。

凤姐第二十五回调侃黛玉“吃茶”、第五十回说要想为宝琴做媒,揣摩表现贾母意图也非常明确。贾母独宠宝琴,终结“宝黛姻缘”的希望的效果,倾向与薛家结亲、甚至表示“金玉良缘”有相当大希望的意向都是很明确的。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