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宝钗长相不差,文采不差,为何始终比不过林黛玉?
题主的问题应该是,为什么薛宝钗在贾宝玉的心目中比不上林黛玉吧?
最简单的回答当然是“情人眼里出西施,”各花入各眼”贾宝玉就喜欢林黛玉这一款了。
最通常的说法是,贾宝玉视林黛玉是唯一志同道合的知己“灵魂伴侣”。
当然还有一种非常流行的“官本位”说法,“仕农工商”林黛玉出身官宦世家最高贵、薛宝钗出身商人家庭最低等,贾宝玉这样的豪门公子内心深处是看不上庸俗的商家女儿薛宝钗的。
还有性格说法,林黛玉个性率真、薛宝钗个性虚伪,所以贾宝玉当然真爱纯洁的林黛玉。
个人以为,宝黛青梅竹马 两小无猜感情基础好,相互了解、性格相投、言和意顺是林黛玉在与贾宝玉感情交流中巨大的优势。(虽然经费不足,但87电视剧中的这个关键道具,贾宝玉的雪帽圈子内径尺寸过大的确是与经费无关,而是与制作手工过于粗糙马虎有关。这个道具可真是丑哭了三十年呀!)
林黛玉是个天生具备恋爱天赋的女孩子,贾宝玉视林姑娘为唯一知己的理由是从来不说“混帐话”。
贾政打宝玉并不止端午节清虚观打醮之后的那一次,宝玉历来挨打的原因无非是因为宝玉不思进取、不好好读书,纨绔子弟习气在外面搞基友惹事生非、在贾府里与丫头们厮混“吃红”这一类的事情。
黛玉看了宝玉左边腮上的一块“血渍”,宝玉说是“替他们淘澄胭脂膏子,溅上了一点儿。” ,黛玉便用自己的绢子替他擦了“你又干这些事了,干也罢了,必定还要带出幌子来。便是舅舅看不见,别人看见了,又当作奇怪事新鲜话儿去学舌讨好儿,吹到舅舅耳朵里,又该大家不得心净了。”, 显然黛玉对宝玉与丫头们厮混“吃红”的毛病并不感冒,只是态度比较委婉温和的劝导罢了。
黛玉对于宝玉十分珍重转赠给她的基友圈里的“头面人物”北静王所赠的鹡鸰香串也不过是一句“什么臭男人拿过的,我不要他!”。 黛玉对宝玉在外面搞基友,也很显然是和袭人一样的有着相当的排斥情绪。
端午节后宝玉挨打,黛玉为了被打到动弹不得的宝玉哭肿了眼睛,黛玉也唯一一次劝宝玉“都改了罢”,却和宝钗湘云劝宝玉“仕途经济学问”一样的碰了一鼻子的灰,被贾宝玉的一句“你放心!别说这样的话,我便为这些人死了,也是情愿的。”怼得已经伤心不已的黛玉当场无言以对。此时宝玉在被杖的巨烈疼痛之下“中二病”牛心左性尽显回怼了唯一一次劝他“都改了罢”的黛玉,过后又担心起来怕林妹妹不知道哭得怎样了,才又支开袭人让晴雯去潇湘馆探望一下黛玉。因为晴雯对大晩上的被宝玉派了这趟莫名其妙的差事不耐烦,晴雯的差事才又变成了替宝玉送旧帕子给黛玉。
宝玉的意思无非是要向黛玉表达,其实我在乎你的程度远远超过了这些男宠戏子和丫头们,我哪里就会真的去为了“这些人死了”呢!在我的心里唯有林妹妹为我而流下的泪水才是最珍贵的。 黛玉得了宝玉的旧帕子心潮澎湃连夜作“题帕三绝”,为宝玉送来的“定情信物”夜不能寐满面潮红。
宝玉在巨烈的伤痛和焦虑不安的情绪之下,对黛玉说出了如此重话,过后又担心起来,怕林姑娘被自己猛怼之下一定会更加伤心难过,才会急于让晴雯代自己去潇湘馆看望一下黛玉。 “情中情因情感妹妹”,宝玉在自己对基友丫头们一贯“滥情”而造成的伤痛中,真切的感受到了林妹妹对他的一片挚爱包容的深情是他内心所最珍贵的“情”。
黛玉对宝玉情感上的依赖示弱,和对宝玉重大缺点错误毫不追究计较的包容心、以及温柔委婉的表达方式赢得了宝玉的爱情,被宝玉视为唯一知己。宝钗几乎是个面面俱到的人,她对贾府里的每一个人的好似乎都可以分析出背后功利的目的来。 薛家投靠借住在贾府,贾府上上下下的人 当然都可以是宝钗“讨好”的对象,就连曾经的“情敌”黛玉也与宝钗结为了姐妺。
宝钗也悄悄维护“自己人”,贫寒的邢岫烟是薛蝌的未婚妻,宝钗小心翼翼的呵护她同时避免得罪她的姑妈邢夫人。
宝钗唯一拿来调侃过的一个人,是贾府中的红人凤姐。为了讨好老祖宗贾母,宝钗用凤姐这个“我们王家人”亲姑舅表姐来垫底,“我来了这么几年,留神看起来,凤丫头凭他怎么巧,再巧不过老太太去。” 。宝钗为了赞美黛玉,凤姐又被拿出来垫底,“世上的话,到了凤丫头嘴里也就尽了。幸而凤丫头不认得字,不大通,不过一概是市俗取笑。更有颦儿这促狭嘴……亏她想得倒也快”。然而凤姐这位亲姑舅表姐,在抄检大观园的关键时刻却第一个想到要维护宝钗,不能去抄检蘅芜苑。 贾府中宝钗唯一得罪过的人就是贾宝玉了。
宝钗对宝玉是真心实意的,不然也不会明知道宝玉最烦“混帐话”还会去当讨人嫌劝他,而不是为了讨好宝玉有意避开“混帐话”少说或者根本不说。
其实宝钗对人的态度是“内外有别”的,对于凤姐和宝玉这样在她心目中的“自己人”,宝钗拿凤姐来垫垫底、对宝玉这个亲二姨弟兄该劝的时候“忠言逆耳利于行”说话也就不避违什么,那怕是“中二病患者”贾宝玉听了会不高兴。
宝钗的分寸感是亲疏在别的,不是“自己人”好不好根本都不会说你什么的。也由此看来宝钗“审”黛玉,真是因为看得上黛玉,愿意与黛玉更亲近,并非表面敷衍才会对黛玉也说出“逆耳之言”来,结成知心姐妹。
可是薛宝钗真的是没有林黛玉那样的恋爱天赋呀!规劝贾宝玉读书进取的时候直来直去,不懂得保护正处在青春期敏感又逆反的少年宝玉,也不会像黛玉那样的示弱让“富贵闲人”贾宝玉也获得保护女性的成就感。
在贾宝玉心目中,薛宝钗比不上林黛玉可爱真是理所当然的。
在两百多年前的封建包办婚姻制度之下,挚爱林黛玉的贾宝玉却娶了薛宝钗为妻。“淡极始知花更艳”的宝钗很快成了粘在衣服上的一个饭粒,黛玉成为了天边最美丽的红玫瑰(原著中关于黛玉的色彩总是红色的,红斗篷、红靴子、红被子,宝钗才是淡雅的莲青、蜜和色。)
然而在“爱情自由”理所当然的今天,在如愿娶到林黛玉为妻的男人们心中,薛宝钗和林黛玉未必就不是“红玫瑰和白玫瑰”。
薛宝钗长相不差,文采不差,为何始终比不过林黛玉?
红楼梦里,写了许多要优秀的女孩,个个品貌一流,才情过人,这其中最出类拔萃的要数黛玉和宝钗二人。
若论长相,薛宝钗生得肌骨莹润,举止娴雅。唇不点而红,眉不画而翠,脸若银盆,眼如水杏。林黛玉则两弯似蹙非蹙笼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态生两靥之愁,娇袭一身之病。泪光点点,娇喘微微。闲静似姣花照水,行动似弱柳扶风。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
由此可知,两人都是绝佳的美人,论才华薛宝钗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的霸气绝不输于林黛玉偷来梨蕊三分白,借得梅花一缕魂的高洁,可是看一个人是始于颜值,陷于才华,终于人品。薛宝钗有几点终是比不过黛玉的,哪怕她最终嫁给了宝玉,赢得了金玉良缘,一是家世环境,二是长期养成的品性,三是对爱情的态度。
家世环境是一个人性格的奠基,林黛玉即使父母双亡也始终是书香门第,家中四代世袭,父亲又是科举出身,算是真正的名门闺女。在初进贾府时就被王熙凤评论说“天下竟有这样标致的人物,我今儿个才算见了”
这里面固然有讨好贾母的嫌疑,可也有一部分是说明林黛玉的气质是极好的,那是书香门第所熏染出来的。而薛宝钗家是皇商,即使再美好也只算富,而不贵。看薛姨妈身边的仆人的名字同喜同贵,薛宝钗丫鬟黄金莺比之黛玉的紫鹃雪雁就多了一份俗气,都比较物质。
品性上,林黛玉更显真诚耿直。钗黛两人都正处少女时期,而薛宝钗却早些学会了成人的圆滑。所以王熙凤说她是“不干己事不张口,一问摇头三不知”。
文中有两次偷听事件,分别发生在林黛玉和薛宝钗两个人身上,但两人处理的方法却迥然不同。滴翠亭偷听事件中,薛宝钗捕蝴蝶前往滴翠亭突然听到小红和坠儿的对话,做为一个大家闺秀,她不仅没有绕开,而且更是凑上前倾听,在被发现时“你们是不是把颦儿藏起来了?”一句话就嫁祸给了林黛玉。
虽说宝钗的苦衷容不得她太随性,但此处也正说明了她的不真诚。而林黛玉同样有一次偷听,是在去找宝玉时恰逢史湘云劝宝玉仕途经济,她听完后选择了默默离开,且更肯定了贾宝玉这个知己。
黛玉的真诚在于,她肯定该肯定的人,也会毫不犹豫的怼自己所瞧不起的人,在贾宝玉给她鹡鸰念珠时她会说这是什么臭男人带过的我不稀罕。她知世故而不世故,带着天然的娇憨。而薛宝钗则更是带了世俗烟火,更圆滑成熟。
在王夫人因金钏跳井后而深感恐惧时她会跑去劝说,说金钏儿是失足掉下去的,在自己生日时会特意迎合贾母喜好点贾母喜欢的戏。这一切都早已褪去了一个少女该有的童真反而更让人有点猜不透看不透的害怕,仿佛那是个雕刻精良的假人。
在对待爱情上,林黛玉比较通透执着。她喜欢宝玉,就大大方方的喜欢。她看到宝玉和宝钗亲近时也会吃醋,玩笑说她刚看见了一只呆雁。在宝钗家饮酒宝钗劝贾宝玉少吃冷酒时,她也会吃醋,含沙射影的对来送手炉的雪雁说,怎的她说的你偏听。
但凡是真正爱着的人吃醋是必然的,因为心里端着他,他的一举一动才更入心。而薛宝钗从她给宝玉绣肚兜赶蚊子一节中相信她是有喜欢宝玉的,但她却喜怒不形于色,让人猜不透。有着做宝二奶奶的青云之志,面子上却依旧无欲无求。她的所有的一切都是听从别人安排,在别人的闲言碎语中把自己活成了一个牌坊。
从某种方面来说爱情中的林黛玉远远比薛宝钗更独立更有思想。她们一个是流淌的清水一个却是绣在屏风上的凤凰。
一言以蔽之,就是黛玉活出的永远是自己,而宝钗却是被社会所规定的大家闺秀,黛玉永远比宝钗多了一份灵动。
作者:汐芜。欢迎关注我的头条号:少读红楼,为你讲述不一样的名著故事。
薛宝钗长相不差,文采不差,为何始终比不过林黛玉?
林黛玉是红楼梦之魂,薛宝钗不可能超越,曹老爷子笔下已批定了。
薛宝钗长相不差,文采不差,为何始终比不过林黛玉?
宝黛三生情缘,小说一开始,就定下来这样的基调。宝钗虽然参合其中,以“金玉良缘”做底,其实,在宝黛钗在三人的关系里,宝钗始终处于劣势,而且,她在至少四件事上,无法和黛玉相提并论。
一、社会地位上林家,是袭了四世列侯、钟鸣鼎食的书香之族,也就是说林家世代都是文官,是国家治理的重臣,也是士林典范,标志就是林黛玉之父的探花出身。这样的家庭在封建社会是顶级的贵族,贾府以武起家,是比不上林家的。薛家虽说也是贵族,门第根基更加不能和林家相提并论了,一般的读书人都有可能轻视薛家,清高的士大夫阶层更容易看不起薛家。说白了,薛家是商贾之家,尽管做的是顶级的生意。可是封建社会,一个“爵位”,一个“诗礼”,薛家怎么赶也是赶不上的。
二、气质风范上林黛玉是一个极具魅力的女性,外表上可以用“标致”“风流”两个词来概括,古人的风流和我们今天的理解不一样,大概可以类似于今天的性感和气质两个词的合意。曹雪芹还将这个词给了王熙凤、秦可卿和秦钟。红楼美女多,在曹雪芹的笔下她们的区别还是非常大的,若论漂亮,尤二姐算是美到不可方物的,曹公给了她“标致”,却绝不会赋予她“风流”,就是说她不过拥有好看的皮囊而已。
林黛玉的气质里最重要的是浓浓的书卷气,潇湘馆里的大书架子和小书架子上磊着满满的书,黛玉本人更是手不释卷的。红楼人物喜欢独自以诗咏怀的,林黛玉排第一。读书作文是一个文人生命的组成部分,还有一个人早期也是如此,就是黛玉的老师贾雨村,贾雨村好坏暂且不论,学问极好是没有异议的。
有学问这种气质怎么说呢?其实古今相同,即使今天我们仍然要说象牙塔、文化人,与之形成对照的就是市井和庸俗。这完全是两种不同生命状态,不同的精神世界。
三、人缘上《红楼梦》第五回,曹雪芹对宝钗黛玉进行了一番比较:
“忽然来了一个薛宝钗,品格端方,容貌丰美,人多谓黛玉所不及,不比黛玉孤高自许,目无下尘,故比黛玉大得下人之心,便是那些小丫头们,亦多喜与宝钗去玩。”
千万别被作者这句话哄骗了,曹公将宝钗比国色天香的牡丹,将黛玉喻高洁的水芙蓉,说起牡丹,代表的就是富贵,国色天香之余也还有那么一点世俗气,而荷花,是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气节的代表,说的是一个人的风骨和品质。对于古人士大夫来说,在人格上自然以荷为人生的坐标。不是有一句话说:久不见荷,就会觉得牡丹美。欣赏荷,当然是一种更高层次的审美,可这个高层次,显然不是荣国府里的仆妇和小丫鬟们可以欣赏和理解的。
论人缘,其实宝钗比黛玉差太多了,姐妹们,三春和黛玉均有互动,而且常有玩笑、打趣,和宝钗却没有一次亲密性举动的描写;崇拜宝钗的湘云最后也看清了宝姐姐,与黛玉重归于好;薛家自家人香菱要学诗,在宝钗那里碰了钉子转而向黛玉拜师,与黛玉亦师亦友;薛宝琴与黛玉的关系如同亲姐妹;妙玉如此清高,除了宝玉,她独推崇黛玉;宝钗的亲表姐王熙凤一样倾向黛玉而疏远宝钗;就连活死人李纨也是常常和黛玉开玩笑的。
大观园里,除了怡红院热闹,还有一个地方大家爱串门,这个地方就是潇湘馆。而随和大方、入份从时的宝钗的蘅芜苑,却鲜有人踏足。这些细节常常被忽略,细读却很能说明问题。
四、真情上不可否认,喜欢黛玉的读者恐怕比喜欢宝钗的多些,一个最重要的因素就是因为黛玉的真。
黛玉对人是真心的、真诚的,黛玉的人性是坦荡的,我们常说“真善美”,“真”排在第一位,一个人玩再多的技巧,就算是能口吐莲花,人们还是会喜欢那个真诚哪怕有点笨拙的人,这是普世价值。曹公说黛玉喜散不喜聚,可是姐妹们在一起,起头大闹大笑的往往是黛玉,大家来看望她,黛玉从来不会有嫌弃之心、驱客之意,倒是薛宝钗,嫌弃湘云和香菱话太多,公开表示自己被聒噪的受不了。
爱情方面,就不用多说了吧,宝钗费了太多的力气,也俘获不了宝玉的心,若不是黛玉泪尽而逝,金玉良缘能不能成功还真是一个未知数!
薛宝钗长相不差,文采不差,为何始终比不过林黛玉?
薛宝钗长相不差,文采不差,为何始终比不过林黛玉?
这话要怎么说呢,按现代人的看法,两人各有拥趸,都是一等一的姑娘,做妻子做朋友,都是相当不错的。书出来后,两派也争执不休,可是在贾宝玉眼里,薛宝钗再好,那也不是他想要的,他的爱,只是林黛玉。就我个人而言,我虽觉得宝钗不错,但比林黛玉稍差那么一点。
林黛玉是一首诗,她真率。黛玉是千金大小姐,却又寄人篱下,为了生活,本应察言观色八面玲珑,可是她却从来没有什么大的改变,从始至终,该怎么样就怎么样,想怎样就怎样。宝玉与她情投意合,她在意中人那里,使着各种小性子,完全如今天一般小儿女的作态,温馨着,忧伤着。她喜散不喜聚,所以虽大观园花团锦簇,她却时常独来独往,以诗为心,感受着自然界的孤独,她哀飞鸟,叹春秋,感风雨,写下一首首人生的诗词。她的诗,往往淡然尘世,往往哀婉凄清,一如她的气质。人们热闹着过花神节,她却跑去葬花,在纷飞的花雨下,只有宝玉和她心心相印,倾听生命离世的声音,人都说《葬花词》,葬的是黛玉自己,我想或许是这样的,文人气质的她,是那首诗的诗魂。
林黛玉无疑是灵性与才情的结合体,在她的身上,宝玉看到的是诗人哲人的情怀,有道有佛,有悲天悯人,在他人看来,就是悲观主义的了,可是那就是林黛玉,生命总是会毁灭的,正如落花,正如残荷,可是文人,总是为诗而生,为诗而活,都说贾岛“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诗要写到极致,难免要苦吟,苦吟着费心着,林黛玉也就是那“煎首年年复月月”,为泪而生,泪尽而逝,也为诗而生,与诗同归。
林黛玉的恋情,是以诗人气质为前提的,她的执著,在于她执著坚持自己的个性,有爱情还不够,还得坚持有自己的个性,不能为了婚姻而改变,她不可能妥协,所以,林黛玉不会为了顺应环境,而改变自己高洁的本性,讨好于世人的事情,她做不出,所以,她是个叛逆,而这份叛逆,宝玉喜欢,因为他也是个叛逆者。
我喜欢黛玉,是因为她的坚持本真不放弃。这份坚持,有多少人能有?为了生活,许多的本真离我们已渐渐远去,为了眼前的苟且,诗和远方,被扔到一边去了。薛宝钗无疑是做得相当好的,她也曾有过理想,可是随着现实的改变,她也跟着变了,这样的人,当然值得敬佩,也许更难做到,但是世人都是如此,被毁灭的那个永远得不到了,时间沉淀下来的悲剧,也就更有永恒的魅力了。(文/宛如清扬)
薛宝钗长相不差,文采不差,为何始终比不过林黛玉?
如果说在贾宝玉眼中,薛宝钗尽管美貌,雪白的臂膀也吸引过他,博学多才也使他称为"一字师",但是终究比不过林黛玉与他的思想契合,互相认为"是个知巳"。无论宝钗如何完美,当然比不过林黛玉。
但题主的问题显然不是只问贾宝玉对两个人的看法,这就有点难度了,自《红楼梦》问世以来,拥黛和拥钗两派一直不停争论,甚至老拳相向,那么两人到底孰高孰低呢。
一、家世、容貌、才学。
家世是外在条件,但在封建社会也是必定考虑的条件。黛玉家四世列候、父亲探花出身,巡盐御史,兰台寺大夫,如果活着,要比薛家高的多,但死了,又无爵位继承,黛玉就是个平民,且为丧母长女,五不娶的第一位。薛家是逐渐破败的商人,如讲家世,黛玉略小胜。
容貌二人都很美丽,一似杨妃,一如西施。
才学,宝钗基础厚重、博学,黛玉灵动,意境超人。不分上下。
但身体黛玉比不了宝钗。
二、为人处事。
管理能力。两个人的丫环对主子都很忠心,所在院子也平静无事,但宝钗参与过薛家和大观园的管理,并且对奖金分配制度提出建议。并在大观园建立了自己的人脉网,对大观园特别是怡红院中的丫环性情品德大都了解。这是黛玉远不能及的。
三、真与假。
林黛玉喜怒笑骂由心、与别人斗嘴,与宝玉呕气、吵架也是全无遮掩,就连读西厢、牡丹亭也会带出幌子来,叫人抓住把柄。
对她喜欢的人满腔热情,香菱学诗,宝琴、岫烟的来往,俱是真心,甚至对宝钗最后也是全心全意。
而宝钗在生活表现中你不知她是真还是假。除了偶尔对宝玉的真情流露这种极不淑女的作法和被称为杨妃时的恼羞成怒外,薛姑娘对外永远是淑女典范,说她喜欢湘云,在抄查大观园后一弃了之,说救香菱,在她要学诗时却讽刺她得陇望蜀,问她喜欢什么,却说别人喜欢的。如果说她隨分从时,自云守拙,她却时时摆出一副卫道者和先生的架势去教训別人,对自己不守礼法的事永不提一字。说她在贾府做客,却在人家后院罗织了那么大一张关系网。为了金玉良缘真是煞费苦心。
不管薛宝钗如何优秀,在做人的"真情、真心、真我"上,她永远不能超越林黛玉。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