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62回中黛玉为何饮干宝钗剩下的半杯茶?在64回中又为何作“五美呤”?

黛玉自视甚高,却饮干宝钗剩下的半杯茶,好像不可思议,如果了解薛林之间的情感与封建社会的森严的礼教,这也不足为奇。

黛玉是单纯而任性的人,对她好,她会掏心掏肺,真心以待,早在四十五回,宝钗通过对黛玉所用药方的解读,赢得了黛玉的认可,被黛玉引为知己,后来,宝钗又担负起黛玉所需的燕窝的需求,从此黛玉视宝钗如亲姐,而姐姐在中国的伦理道德中,应该被下面弟弟妹妹视为尊长的,也就是人们常说的"长兄如父”“长姐如母”。因此,第六十二回,黛玉才会不避嫌疑的接了宝钗的半杯茶,饮了下去。

至于黛玉所做的五美吟,只能说明黛玉思路新巧,善于妙解古意。如咏西施,她从西施红颜命薄,不如东施平凡持久的幸福,道出了黛玉不慕荣利,而对平淡温馨生活的向往之情。

黛玉咏红拂,因为红拂的学识修养,见识与胆识,俱有出人之处。是大多数的名门闺秀所无法企及的。

红拂是权臣侍妓, 声名一点,古时妓与今时妓意义不同,妓是不卖身的艺人,有人身自由,如宋元帅韩世忠的妻子梁红玉,苏州名妓苏小小,秦淮八艳等。红拂也是。不过妓的地位低下而已。红拂不自甘堕落,巨目识英雄,与李靖夜奔,嫁予李靖,助李靖成就一番事业。

林黛玉吟咏红拂女,因为红拂女如一株坚强勇敢的木棉花,敢于追求自我价值,与丈夫李靖一起接受世人的礼赞。并与虬髯客一起被后人称为"风尘三侠”。这样的一个有个性的女子,古代有点思想的女孩子,哪个不欣羡她?

《红楼梦》62回中黛玉为何饮干宝钗剩下的半杯茶?在64回中又为何作“五美呤”?

書中描寫黛玉去探望臉被灼傷的寶玉,寶玉極力躲閃不讓黛玉查看傷勢,因為黛玉有潔癖見不得這些。

那麼特意寫黛玉接過寶釵漱口剩下半杯茶似乎不合情理,莫非另有深意?

本人也有一些潔癖,平時不會與任何人同杯共碗共筷。相信黛玉更有甚之而無不及。所以只有一種情形才有例外,黛玉視寶釵為至親之人,或者與己無異。這個舉動極其自然,顯然是表達了黛玉由衷想親近接納寶釵。如果非要說有什麼暗示,我大膽猜測黛玉心裏是想效仿鵝黃女英,跟寶釵成為永久的閨中密友,友情親情愛情並收才是在感情上一直處於失落不安空虛的黛玉最理想的結局。

黛玉羨慕私奔的侍妾紅拂,說明黛玉對自己無法主宰自己命運,沒有勇氣做出驚世駭俗之舉的無奈。同時也側面表達對自己和寶玉姻緣不被賈府長輩看好的擔憂。試想如果真有賈母作主說定這門親事,一個知書達禮養尊處優的侯門千金怎會去羨慕一個身分低賤的侍妾與人私奔這種事?

最關鍵的一點是黛玉已經認識到寶玉不是有擔當的李靖。

與其說黛玉羨慕紅拂敢私奔,不如說她羨慕紅拂遇到了值得她私奔的李靖。

《红楼梦》62回中黛玉为何饮干宝钗剩下的半杯茶?在64回中又为何作“五美呤”?

喝茶的问题其实涉及了一个很有争议,也很重要的问题:薛家对于金玉缘是否真心放弃?更甚者,是否真心愿促成木石缘?

以黛玉的聪慧,是不可能判断不明的,那她的态度便是最接近事实的答案。这也正是曹公欲传达的信息。同时,更绝妙的是,黛玉借此向大家公开了薛家放弃金石缘的态度。黛玉与宝钗时有针尖麦芒之争,双方,尤其是黛玉的品性,绝不肯退缩,这种状态,个性人尽皆知,此时此种表现作为袭人等旁观者,会作何想?此种情形唯一出现的逻辑前提就只有黛玉认为可以有才能有,即薛退黛进才可以有。这样一来薛家的承诺也罢,态度也罢,便成了公开的,大家普遍明了的事实。怎么样?黛玉的外交气度与艺术性,甚至其中透露的美感,尽展无余,风流潇洒不输周公。当时若有头条,这一情形,恐怕立即成为头条中的头条,整个贾府上下尽会关注点赞转发了。

人们总把黛玉解读为终日抛泪,任风雨飘零的弱女子,其实本人眼中的黛玉有很多性格特征:善良,痴情,活泼,调皮,坚韧,果断,爱恨分明,更有聪慧,大度。这些特征书中都有表现,诸公请自品之,方悟红楼之魅力何以至令万千人为之痴迷。

至于红拂女,这里就当作是黛玉心迹的表现来解读,也应在情理中。但凡人皆有追求自己理想,建设自己美好生活的愿望。而红拂女之于李靖,是鲜有成功美满的特例,二人幸福一世,直至终老,传二人均年寿八十余,红拂女先离世,而后一二年李靖因不耐孤独及对红拂的追思也寻找他的伴侣去了。试想二人,尤其是红拂获得了李靖的多少爱?这会是怎样的幸福甜蜜呵。如此令人羡慕的人间仙侣,传奇故事,何止黛玉,实应为人人所欲。同时,也是黛玉在为自己在追求所爱坚定心志,作一种自勉鼓舞,也向宝玉,宝钗表明态度与心志。哈哈,是不是又发现黛玉外交的艺术性。设想一下读过这诗,宝玉何等狂喜,又该怎样怜爱黛玉?宝钗又会是怎样一种心境?诸公请品之。

写至此,突然想到宝玉之用情于黛玉,他俩共同的经历,认知,黛玉如此玲珑可爱,岂是旁人可比,岂可轻易撼动。正所谓“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谢谢邀请。

《红楼梦》62回中黛玉为何饮干宝钗剩下的半杯茶?在64回中又为何作“五美呤”?

通行本中的“潇湘惊梦”就虚拟了一次“黛玉定亲”,黛玉在梦中跪求贾母宁愿留在贾府做丫头(侍妾)也不愿意离开贾府。第六十四回黛玉作“五美吟”女主全是丫头侍妾出身,感觉和第六十二回黛玉饮干宝钗剩下的半杯茶的场景倒很契合。第四十回在栊翠庵妙玉为贾母奉茶,贾母把自己喝了半盏的老君眉递给刘姥姥喝,主客尊卑贵贱高低关系尽显。第六十二回中,这段貌似很突兀的情节,其实是曹翁在为读者准确定位宝黛钗三人的关系。

原文:袭人便送了那钟(茶)去,偏(黛玉)和宝钗在一处,只得一钟茶便说:“那位渴了那位先接了,我再倒去。”宝钗笑道:“我却不渴,只要一口漱一漱就是了。”说着先拿起来喝了一口,剩下半杯递在黛玉手内。袭人笑说:“我再倒去。”黛玉笑道:“你知道我这病大夫不许多吃茶,这半钟尽够了,难为你想的到。”说毕饮干,将杯放下。

这是宝玉的生日,大观园女儿国中最后的欢宴。这一天袭人端着连环洋漆盘上“一对儿”两杯茶,一杯宝玉先喝了。另一杯茶宝钗先用了半杯濑口,剩下半杯递给黛玉,黛玉接过来将剩下半杯茶饮干。 黛玉饮尽宝钗的半杯残茶,说明黛玉终于正视了宝钗的存在,并且黛玉已经预感到自己在婚姻问题上,很可能终将因为没有“金的”“玉的”是“草木人儿”又“无父母为我主张”处于难以被正视的“私情”状态,然而黛玉即使借着杯饮干宝钗的剩下的半杯残茶也无怨无悔。

宝钗将半杯残茶递给黛玉的征象意义也很明白,表明自己对宝黛“私情”心知肚明,并且愿意为了宝黛“私情”做退让。第六十四回“幽淑女悲题五美吟”,其实更加清晰了黛玉的心境。 黛玉所祭奠的五美“欣悲叹羡”的红颜,全是侍妾出身均非“正配”。尤其《五美吟》的最后一位“红拂”不惜离经判道为了“自由爱情”而与李靖“私奔”,写尽黛玉心中对“红拂”敢于为爱一搏的艳羡之情。 黛玉的《五美吟》仅有的两位读者就是将来的一对儿正配夫妻~宝玉和宝钗。

在《红楼梦》前80回,虽然看不到宝黛钗的结局如何,但宝黛钗的相互关系已经很清晰了。

通行本第八十二回“病潇湘痴魂惊恶梦”,黛玉梦见自己定了亲要回南边去出嫁了。黛玉伤心欲绝两腿跪下去,抱着贾母哀求“老太太救我,我南边是死也不去的!”。

原文:黛玉哭道:“若在老太太跟前,决不使这里分外的闲钱。我在这里情愿自己做个奴婢过活,自做自吃也是愿意,只求老太太作主。”

通行本第九十回宝玉失玉后,黛玉的心境的也是与前80回中的黛玉衔接吻合的。

原文:且说黛玉先自回去,想起金玉的旧话来,反自喜欢,心里说道:“和尚道士的话真个信不得。果真金玉有缘,宝玉如何能把这玉丢了呢?或者因我之事,拆散他们的金玉也未可知。”想了半天,更觉安心。………又想到海棠花上,说:“这块玉原是胎里带来的,非比寻常之物,来去自有关系。若是这花主好事呢,不该失了这玉呀?看来此花开的不祥,莫非他有不吉之事?”不觉又伤起心来。又转想到喜事上头,此花又似应开,此玉又似应失。如此一悲一喜,直想到五更方睡着。

其实《红楼梦》中的“金玉”实际代表的就是社会认同,“宝黛爱情”缺乏社会认同的确是致命伤。个人以为,第六十二回第六十四回都反映了黛玉为了“爱情”不惜接受自己即便是没有名份也绝对不放弃的决心。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