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给宝玉“喂酒”、慧紫鹃“试玉”倒逼方式浅尝即止后,黛玉悲题《五美吟》祭奠,为什么?

第六十四回、在黛玉给宝玉“喂酒”,引出贾母“掰谎”。慧紫鹃“试玉”宝玉发痴病,引出薛姨妈愿意“保媒”,贾府长辈们并无回应,宝黛二人共同“倒逼”荣国府长辈们的尝试无效之后。

黛玉在潇湘馆内祭奠五位“古史中有才色的女子”,感概其“终身遭际今人可欣可羡可悲可叹”。此时“宝黛爱情”已经稳定,“宝黛姻缘”却也已经看不到希望,贾府内大观园中败相丛生之际。

《五美吟》中的女子都是政治纷争中的牺牲品, 西施——吴越争霸 ,虞姬——楚汉相争 ,昭君——胡汉之争 。绿珠——八王之乱 。红拂——隋唐更替。

黛玉《五美吟》的前四首“欣悲叹”西施、虞姬、明妃、绿珠美人们的红颜薄命,最后一一首却是羡慕“软佩”红拂的“私奔”。原文:(宝玉)进了潇湘馆院门看时,只见炉袅烟、奠馀玉醴。……只见黛玉面向里歪着,病恹恹大有不胜之态。……宝玉笑道:“妹妹脸上现有泪痕,如何还哄我呢?只是我想妹妹素日本来多病,凡事当各自宽解,不可作无益之悲。若作贱坏了身子,将来使我……”说到这里,觉得以下的话有些难说,连忙咽住。”

此刻的宝黛虽心心相印,却欲言又止。实在是宝黛二人都不知道前面的路应该任去何从呀!

原文:只因他(宝玉)虽说和黛玉自小一处长大,情投意合又愿同生死,却只是心中领会,从来未曾当面说出。况兼黛玉心多,每每说话造次得罪了他。今日原为的是来劝解,不想把话又说造次了,接不下去。心里一急,又怕黛玉恼他。又想一想自己的心实在的是为好,因而转急为悲,反倒掉下泪来。黛玉起先原恼宝玉,说话不论轻重,如今见此光景,心有所感,本来素昔爱哭,此时亦不免无言对泣。为了这份“爱情”,宝黛二人的抗争就是黛玉病了、宝玉痴了。

宝黛公子与小姐的“啃老”爱情,是无法复制“李靖与红拂”的大胆“私奔”的。黛玉此时想到“私奔”的红拂,当然是对“宝黛爱情”的前途的绝望。到六十四回原著的情节发展,此时“宝黛姻缘”在贾府中实际上已经销声匿迹了,宝黛相见的情形是欲言又止、无言对泣。

因为黛玉小姐就算与宝玉有些“私情”之意,却根本不敢有“私奔”之实。黛玉是仕宦小姐,红拂等是待妾奴仆与黛玉的身份差距太大了。黛玉只可能用崔莺莺、杜丽娘来自比才对,崔莺莺和杜丽娘的“自由爱情”最终是通过“倒逼”的方法“生米煮成熟饭”被封建家长们接受和正式承认了的。

然而黛玉也不是昆曲《牡丹亭》中“你在幽闺自怜”的杜丽娘,杜丽娘敢把自己变得“鬼”与柳梦梅“幽媾”将“生米煮成熟饭”,黛玉不敢、宝玉更不敢。

黛玉只是“幽淑女”,宝玉还是荣国府的“凤凰”宝贝蛋子。

第六十四回后的“宝黛爱情”连绝望中的挣扎都没有了。

最终只剩下第七十回、湘云黛玉中秋联句时的命运谶语“冷月葬花魂”,和第七十八回宝玉作“芙蓉女儿诔”时,宝黛二人一番议论之后改出的“宝黛爱情”谶语“茜纱窗下,我本无缘。黄土垄中,卿可薄命。”

唉……!

在给宝玉“喂酒”、慧紫鹃“试玉”倒逼方式浅尝即止后,黛玉悲题《五美吟》祭奠,为什么?

谢谢阿丹邀请。

细细揣摩林黛玉的五美吟,其实前四首是一种感情,最后一首是另一种感情,也可以说前四首是为了表达最后一首的感情积累和铺垫。

西施因为被利用,最后沉湖而死;虞姬虽然有了项羽的爱,但是最后也选择了死亡;王昭君连帝王的面都没有见到,就被送出和亲,成为了政治的牺牲品;绿珠为了一个不值得自己爱的男人而放弃了自己的感情。

前四首原文如下:

西施 一代倾城逐浪花,吴宫空自忆儿家。 效颦莫笑东村女,头白溪边尚浣纱。 虞姬 肠断乌骓夜啸风,虞兮幽恨对重瞳。 黥彭甘受他年醢,饮剑何如楚帐中。明妃 绝艳惊人出汉宫,红颜命薄古今同。 君王纵使轻颜色,予夺权何畀画工? 绿珠 瓦砾明珠一例抛,何曾石尉重娇娆。 都缘顽福前生造,更有同归慰寂寥。

这四首诗中的女子都是所托非人,落了个悲惨结局。

那最后一首就不一样了:

红拂 长揖雄谈态自殊,美人巨眼识穷途。 尸居余气杨公幕,岂得羁縻女丈夫。

红拂女敢于追求自己的爱情,虽然是大臣杨素的侍妾,但看上了郁郁不得志的平民李靖,毅然选择私奔,最后人生圆满。

私奔,我觉得黛玉是想过的,在这个“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的地方,林黛玉应是想过和贾宝玉私奔的,这是极为有可能的。

林黛玉希望自己能够勇敢一点,放下周遭,能够不顾一切的选择爱情,可又太过艰难,不是那么轻易能够办到。

黛玉后来还说了一句话:

“我曾见古史中有才色的女子,终身遭际令人可欣可羡可悲可叹者甚多。今日饭后无事,因欲择出数人,胡乱凑几首诗以寄感慨, 可巧探丫头来会我瞧凤姐姐去,我也身上懒懒的没同他去。才将做了五首,一时困倦起来,撂在那里,不想二爷来了就瞧见了,其实给他看也倒没有什么,但只我嫌他是不是的写给人看去。”

寄托自己的感慨,不要让别人看了去,这就说明这几首诗还是寄托了黛玉的真感情的,想要打破,想要冲破桎梏的勇气。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