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里,贾母和王熙凤想将宝琴说与宝玉,黛玉为何不吃醋?
这是个伪命题。
说给宝琴保媒男方是宝玉是薛姨妈的揣测,作者只交代了她的心理活动,并没有说出来。而贾母和凤姐也只是心照不宣,更没有说出来给谁保媒,怎么能认定就是贾宝玉呢!
首先说,贾母和凤姐都是木石前盟的坚定支持者,贾母曾斩钉截铁地说过:除非咽了这口气,凭他们反到天上去。还有比这句话不明白的吗!后来二宝结婚就发生在贾母死后。若是贾母活着,任何人都取代不了黛玉。
其次,宝琴之所以取名为宝琴,是因为和抱琴一样取其谐音报情之意。报什么情?报救命之情。当年宝琴的父亲薛二郎运货路上遭遇劫匪,生命危在旦夕,多亏梅翰林出手相救才保住了一命(根据另论),因此才结成儿女亲家。两桩雷打不动的婚姻当事人,怎么会各自毁约再订新盟?笑话!
那么,贾母和凤姐到底想给谁保媒呢?这个人是史湘云的二哥,原型叫李宁,是保龄候原型李鼐的嫡子。湘云还有一个同父异母哥,真名叫李川。李宁就是出现在书中的小史候,他是贾母的娘家侄孙,凤姐的堂弟,后来娶了王子腾原型孙山的女儿,这点书中已有交代。贾母再怎么喜欢宝琴,也不能干出成一家破一家的事来。
这样的例子书中还有很多,看似是无解之谜,实际作者己交代了谜底。
《红楼梦》里,贾母和王熙凤想将宝琴说与宝玉,黛玉为何不吃醋?
《红楼梦》第49回,宝钗的堂妹薛宝琴、邢夫人的侄女邢岫烟、还有李纨的侄女李纹、李绮四家进京,恰好在半路遇上,论起来都是亲戚,于是一起赴贾家投亲。
这四位姑娘年纪相当,容貌出色。尤其是薛宝琴更为突出,加上她自幼跟随父亲游历名山大川,见多识广,更具有常人所不及的出色气质。
宝琴一到贾府,就受到了贾母超乎寻常的喜爱。贾母不仅留着宝琴和自己住在一起,而且宝琴一来就给了她一件珍贵的野鸭子披风,还逼着王夫人非要认宝琴作干女儿。
探春道:“老太太一见了,喜欢的无可不可的,已经逼着咱们太太认了干女孩儿了。老太太要养活,才刚已经定了。”宝玉喜的忙问:“这话果然么?”探春道:“我几时撒过谎?”又笑道:“老太太有了这个好孙女儿,就忘了你这孙子了!”宝琴不仅人长得美,性格也十分活泼可爱,来了几天,就和大观园里的姐妹们打成一片。
贾母向薛姨妈问宝琴的生辰八字,薛姨妈误解为是贾母是想将宝琴说给宝玉。贾母还特意命人到宝钗那里去交待,不要把宝琴管得太紧,以免拘束了她。
惹得一向稳重大方的宝钗不觉吃了醋:
正说着,只见琥珀走来,笑道:“老太太说了:叫宝姑娘别管紧了琴姑娘,他还小呢。让他爱怎么着就由他怎么着。他要什么东西,只管要,别多心。”宝钗忙起身答应了,又推宝琴,笑道:“你也不知是那里来的这点福气!你倒去罢,恐怕我们委屈了你。我就不信,我那些儿不如你?”可令人感到奇怪的是,一向小心眼儿的林妹妹这一次却和宝琴十分亲密,两个人天天姐姐长妹妹短,连宝玉都十分诧异。
看贾母的意思,有点像为宝玉求娶宝琴的意思,那么为什么林妹妹不吃醋呢?
一、此时宝黛关系已经十分稳定。
一直以来,因为薛家长期赖在贾府不走,并且制造出了“金玉良缘”的谣言,使得黛玉对宝玉的感情持怀疑态度。
然而,无意间黛玉听到宝玉训斥湘云劝他走仕途经济,并当着袭人说,林妹妹从不说这样的混账话,如果说,我们两人早生分了。
从这句话开始,黛玉彻底认清了宝玉对她的感情,即两人是灵魂伴侣,他人无法替代。所以任凭其他人再怎么打趣或者开玩笑,黛玉都知道,宝玉的心里只有她。
溺水三千,只取一瓢。
二、贾母对宝黛恋的态度一直未变,是借宝琴来打击宝钗
对于自己最爱的孙子和外孙女,贾母当然明白两个孩子的心意。也因此,对薛家的金玉良缘之说,贾母一直以各种各样的方式进行抵制。
她大张旗鼓地给宝钗过十五岁生日,暗示宝钗大了,已经到了嫁人的年纪了;端午节元春赐礼,贾母特意叫上宝钗母女,借清虚观打醮,和张道士演了一出“双簧”戏,说宝玉不能早娶。
宝琴进贾府,确实为大家带来不一样的感受,不一样的试听。“天下已走五六成”,宝琴绝非等闲女子。
尽管如此,贾母的偏爱显得格外“过分”,其实是一种表明态度的意思:我喜欢这样的女孩儿,虽然宝琴亲事早定,但宝玉也要以此标准找对象。潜台词就是,别看宝钗你在贾府住了这么多年,可我宁愿喜欢宝琴,也不愿意你嫁给宝玉。她的目的只有一个,借对宝琴的热情,特意表达对宝钗的不喜和难堪。
冰雪聪明的黛玉又如何猜不出来呢?
三、宝琴进京目的很明显
宝琴此次进京的目的很明确,就是为婚事而来的。
大家来至王夫人上房,只见黑压压的一地。又有邢夫人的嫂子,带了女儿岫烟进京来投邢夫人的,可巧凤姐之兄王仁也正进京,两亲家一处搭帮来了。走至半路,泊船时,遇见李纨寡婶,带着两个女儿,--长名李纹,次名李绮,--也上京。大家叙起来,又是亲戚,因此三家一路同行。后有薛蟠之从弟薛蝌,因当年父亲在京时,已将胞妹薛宝琴许配都中梅翰林之子为妻,正欲进京聘嫁,闻得王仁进京,他也随后带了妹子赶来。--所以今日会齐了来,访投各人亲戚。宝琴在府中住着,大家天天都在一起玩,这些事情不可能不知道。而且,贾母还特意让王夫人认了宝琴作干女儿,对比之前的黛玉想认薛姨妈做干妈,宝钗打趣黛玉的话,就知道,宝琴作为干女儿是绝不能嫁给宝玉的。
也因此,黛玉对贾母刻意对宝琴的喜爱,一点儿也不会吃醋,反而和宝琴成了好闺蜜。这也正体现了黛玉的大度和宽容。
你对此有什么看法呢?欢迎关注“一入红楼深似海”!
《红楼梦》里,贾母和王熙凤想将宝琴说与宝玉,黛玉为何不吃醋?
《红楼梦》里,贾母和王熙凤想将宝琴说给宝玉,黛玉为何不吃醋?
首先我们不能低估了林黛玉,林黛玉才学横溢和浓郁的诗人气质。曹老先生胸中笔下的林黛玉,是一个诗化了的才女;她有多方面的才能:博览群书,学识渊博,还有些叛逆。降珠仙草“受天地之精华,复得甘露滋养,遂脱了草木之胎,换得人形”,以仙草之身变作人形。“仙草化身”一种超凡脱俗,得天地精华的清秀非凡之美。黛玉“清秀灵幻”的美丽形象,便就此在人们心中留下深刻映像。黛玉初进贾府,心直口快的凤姐一见黛玉即惊叹:“天下竟有这样标致的人物,我今日才算见了!”虽未直写黛玉之美,却通过凤姐之口,留下了一个“绝美”的形象林黛玉性格特点。我认为这么书香芳自华的女子肯定遇事保持自己的理性:
1.黛玉知道宝宝心中只有她,两人心己所属,情感虽落定,却也认为自己命不会长,病养成,不是贾宝玉终身伴侣,二人成婚希望不大。以其病体,贾政夫妇不会同意。自己自知。
2.她与宝钗结为金兰姐妹时,她已经真心的把宝钗当作亲姐姐,宝琴为亲妹妹,林黛玉虽然有点娇气,但我们也无法不承认她的学识以及她的心思透明。所以对于贾母疼爱宝琴的态度,她不会有醋意,反而还对此感到开心。
3.在当时那个时间节点,贾宝玉跟林黛玉的感情一个深化到了一定的地步,早就过了质疑彼此的程度,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讲,林黛玉始终相信贾宝玉对他的感情,既然不曾质疑,又何来吃醋一说呢?
林黛玉最后死的极为凄凉,那边喜气洋洋,她这边却冷冷清清,最后凄苦离世,林黛玉是一个聪慧之人,容易遭天妒,慧极必伤。你们认为呢?欢迎评论!感谢远方的朋友停下脚步👣!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