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红楼梦》为什么喜欢林黛玉?

《红楼梦》的主旨是为闺阁中的女儿作传,为什么红楼女儿众多,许多读者对林黛玉情有独钟呢?细细分析,大致有以下几个方面原因。

一、林黛玉之美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黛玉的美,在于如此与众不同,她美在意态,美在气质。“两弯似蹙非蹙罥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态生两靥之愁,娇袭一身之病。闲静时如姣花照水,行动处似弱柳扶风。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这是曹公笔下的黛玉。

红楼里不乏美貌的女子,可是黛玉之美是如此的超凡脱俗,飘飘然有仙子的意韵。宝玉说来了个“神仙似的妹妹”,这话很是,根据前世的神话,黛玉就是那颗绛珠仙草的化身啊!这样的黛玉,清新脱俗,不染纤尘,似不食人间烟火的仙女,谁能不爱?

最难得,黛玉的美雅俗共赏。不要以为黛玉体弱多病因此美的不健康,只有怜香惜玉的宝玉喜欢她,是“情人眼里出西施”。你看呆霸王薛蟠也算是阅人无数,他偶然看见黛玉的风流婉转,竟然也忍不住酥倒。可以说,黛玉之病,非但没有给黛玉的姿容减色,反而给黛玉平添了几分病弱与娇美。

二、林黛玉之才

黛玉是个诗人,是大观园里一等一的才女。她做《葬花词》,那凄美哀怨的句子使宝玉听了哭倒:“花谢花飞花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质本洁来还洁去,强于污淖陷渠沟”,“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

她敏感地捕捉到大自然的气息,她用一个纯美少女的眼光诠释着春天、落花,甚至命运。她作《桃花行》,她夺魁菊花诗,她在大观园诗社里活跃而生动。

她敏感多情,多愁善感,她笔下的柳絮词是“粉堕百花洲,香残燕子楼”,“嫁与东风春不管,凭尔去,忍淹留”。

三、林黛玉真诚善良

她的诗才得到姐妹们的一致认可,也吸引了孤女香菱。香菱作为一个同样美好的生命,对黛玉这个幽淑女充满了仰慕,进而拜她为师学作诗。

黛玉大大方方地接受了,尽管香菱的身份是一个妾,可是黛玉没有丝毫看不起她的意思。教香菱作诗的过程中,她耐心又热情,她鼓励香菱,理论结合实际。终于在黛玉的指导下,香菱学会了作诗。

黛玉虽然有些小性儿,可是这也是她真性情的体现。随着成长,她也褪去了许多锋芒。湘云黛玉在中秋夜吟诗作对,两人惺惺相惜。她与宝钗冰释前嫌,她坦言自己过去“多心”,一片赤诚。

四、林黛玉有高雅的生活情趣

黛玉住在潇湘馆,与千竿翠竹为伴,她珍爱落花,扫落花做花冢,“未若锦囊收艳骨,一抔净土掩风流。”

她叮嘱紫鹃等燕归巢,她养的鹦鹉会念诗,她不爱点翠赤金的金麒麟,北静王赏宝玉的鹡鸰珠串,却对莺儿编的新鲜花篮情有独钟。

她的生活是诗意的,她的情趣是高雅的。她与宝玉玩九连环,她的绣房仿佛上等的书房,她的窗上糊着霞影纱,其品味之不俗可见一斑。

五、林黛玉对贾宝玉的深情

黛玉的情榜考语是“情情”。她对爱情的执着与深情感人至深。她视宝玉为知己,她的眼泪只为宝玉而落,前世的绛珠草为了还泪坠落人间,这段痴情浑然天成。

宝玉挨打,她哭得眼睛肿得像桃子。怕贾政回家查问宝玉的功课,她一面悄悄地仿照宝玉的笔迹替他写字,一面装不耐烦不跟宝玉玩,只为让他安心念书。宝玉被薛蟠骗出去过生日,黛玉担心了一整天。

宝黛的爱情建立在心灵相通的基础上,二者是灵魂伴侣。因为这段爱情,黛玉的形象更加鲜明动人。

一千个读者眼里有一千个林黛玉,我眼中的黛玉,既有仙子般的超凡脱俗,又有小女儿的娇柔灵动。

作者:杜若。欢迎关注我的头条号:少读红楼,为你讲述不一样的名著故事。

看《红楼梦》为什么喜欢林黛玉?

林黛玉在《红楼梦》中,是妥妥的“女一号”。

虽然在金陵十二钗的判词中,她与宝钗的判词是合二为一的。

但是,正是因为黛玉有她独有的优点,才使得好多人都喜欢她。那么,黛玉到底有哪些优点,不由得让人如此喜欢呢?

一、漂亮。

黛玉初进荣国府,王熙凤拉着黛玉的手说:“天下真有这么标致的人物……”

作者还通过宝玉的眼睛,对黛玉进行了一番描述。

说黛玉“两弯似蹙非蹙罥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态生两靥之愁,娇袭一身之病。泪光点点,娇喘微微。闲静时如姣花照水,行动处似弱柳扶风。

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在宝玉眼里,黛玉是个“神仙似的妹妹”。黛玉的美,是漂亮的外貌加上独特的气质,是种惹人爱怜的美。

就是后来连整天流连花丛的呆霸王薛蟠见了黛玉,“已酥倒在那里”,可见林黛玉的美,是雅俗共赏型的美,也是一种让人惊为天人的美。

二、有才。

在元妃省亲时,黛玉本想大展身手,没想到元妃只让做一首。黛玉是“胡乱作一着五言律诗应景罢了”。但是最后元妃说独有黛玉与宝钗的诗“与众不同”。而且,后来黛玉看到宝玉还有一首诗没做出来,就“低头一想,早已吟成一律”。偷偷写在纸条上,搓成团儿,扔给了宝玉,结果,黛玉替宝玉做的这首,元妃也说“为前三首之冠”。

还有在后来的海棠诗社中的诗作,以及后来做的菊花诗,黛玉的诗一直拔得头筹。这些不得不说明黛玉在诗文方面有着卓越的才华。

后来,宝玉在黛玉房中看到的一本类似天书的“琴法”书,也说明黛玉在音乐方面有一定的造诣。才有后来宝玉和妙玉在潇湘馆窗外听琴,更是让二人久久驻足,不忍离去。

黛玉的“才”,还体现在她对贾府现状的观察。她比较早地指出贾府入不敷出的经济状况。可见,她还有敏锐的头脑与思维。

三、率真。

因为与宝玉的爱情看不到未来,黛玉心里没底,才使得她多愁善感。再加上她寄人篱下的境况,也使得她敏感多疑。

但是无论是醋意,还是敏感,都透露出了她性格的率真。她不满意某人的做法,就直截了当地指出来,虽然言辞有的时候尖刻,但却是真性情的流露。而且她不记仇,事情过了就不再计较了。

比如心直口快的湘云说她与唱戏的小旦长得相像,她当时气得不得了。但是在中秋家宴时,黛玉“对景感怀,自去俯栏垂泪”时,两人心意相通,便相约到凹晶馆对月吟诗,抒发自己的情感。

黛玉的“真”还体现在她的“善良”。紫鹃是她来荣国府以后,才被贾母派来照顾她的。仅仅一、两年的时间,她就与紫鹃结下了深厚的友谊。她们二人既是主仆,又像姐妹,情深意真。

黛玉对下人,也慷慨体恤。第二十六回中,贾母让小丫鬟佳蕙给黛玉送茶叶,黛玉为了感谢佳蕙,“就抓了两把”钱给她,根本没有数是多少。

四、纯洁。

黛玉在大观园的角落里弄了一个“花冢”。她把那些落花装在绢袋里,拿花锄刨一个坑,把绢袋放进去填土埋好。她说这些花如果随着流水漂到园子外面,会被污染弄脏。在黛玉的精神世界里,这些花儿都是有生命的。它们美丽、纯洁,花落则代表着生命的凋零。她对生命有一种悲悯与感伤。千古绝唱《葬花吟》,“未若锦囊收艳骨,一抔净土掩风流”,“侬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侬知是谁”的诗句,让人唏嘘不已。

宝玉得了北静王的鹡鸰香念珠,想送给黛玉。黛玉说“什么臭男人拿过的!我不要他”。但是对宝玉送的三条旧帕子,却视作宝贝,还作了“题帕三绝”。“偷来梨蕊三分白,借的梅花一缕魂”,黛玉的纯洁就像那一抹蕊白和一缕梅魂,孤傲、高贵。

五、专情。

黛玉对宝玉的爱,是非常坚定的。宝玉挨了打,黛玉哭了一夜,眼睛肿得像桃子。雨夜宝玉来看她,临走时,黛玉让他提上自己的玻璃绣球灯。宝玉说自己也有一个,怕摔坏了,就没拿。黛玉说“跌了灯值钱,还是跌了人值钱?”可见,在黛玉的心中,宝玉的安危比世上任何东西都重要。

或许,无条件地爱,才是真爱。哪怕宝玉在别人看来不懂仕途经济,不求上进;哪怕他丢了通灵宝玉,呆呆傻傻,她仍然对他一往情深。

尤其是傻大姐说宝玉要与宝钗成婚时,她便“焚稿”、“绝粒”,以生命相殉。一边是不明真相的宝玉在贾府一众人的操控下,与宝钗洞房花烛,一边是黛玉含悲忍泪,生无可恋。弥留之际,她“还是直声叫道:宝玉,宝玉,你好……说到‘好’字,便浑身冷汗,不作声了”,直至生命最后一刻,可怜的林妹妹心心念念的还是宝玉。

正是由于黛玉集美貌、智慧、才情于一身,所以她是典型的“白富美”。

再加上她性格率真,品质纯洁,而且对爱情痴情专一。因此,林黛玉得到了众多读者的喜爱。

有书君语 :有书送书季开始啦~每周会免费赠送1000本实体书给大家作为福利,本次送出的是年度必读之书《无声告白》。私信回复:福利,即可免费包邮领取书藉,本次仅剩200本,先到先得哦~

看《红楼梦》为什么喜欢林黛玉?

人们常说,一百个人眼中有一百种故事主角,然而林妹妹,想来一百个人眼中只有两种你吧,九十九个人的眼中,你是极美的,闲静时如姣花照水,行动处似弱柳扶风,但又如此娇弱,病如西子胜三分,走几步路都会喘气,又如此敏感爱哭,泪光点点,娇喘微微,每天都要哭上几回。

剩下的一人,比如六甲番人的眼中心里,你却是个纯粹任情的,外人看似刻薄任性,其实是他们不懂,刻薄者,心中无情有欲,但求一时痛快,而林妹妹,你无意间说的那些伤人的话语,原本并非有所指向,或是七窍玲珑心看破了迷障,或是不盲从人云亦云而已。

因为聪慧,因为任情,也因为体察入微,所以你是孤独的,整个红楼世界,没有一个人真正懂你,贾家那个二呆子只会一味示好,他并不懂你的内心的色彩斑斓,他甚至并没有真正的爱你疼你,一个男子,如若真是爱上一个女子,那是可以牺牲自己的,贾二呆什么时候为你牺牲过?

姐妹们也有聪慧的,薛家表姐、史家表妹和贾三丫头都是,然而她们并不愿意走进你的内心,亲情友情也有,但也就是一湾清浅水,清澈见底,开个口子,一会就干干净净,所以你愈发孤独了,所以你的眼里皆是冷清。

于是大家认为你是不能亲近的,然而你的遗世独立,却是六甲番人心中所爱的,你的美好,仙灵脱俗,你的纯粹,譬如玉露,都是不带丝毫烟火,不属于人间,更不会属于任何人。

不恨世人不懂你,唯恨自己无法走进红楼世界,做一个懂你的人。

我是六甲番人,更多精彩,敬请关注。

看《红楼梦》为什么喜欢林黛玉?

其实我觉得,做人的最高境界,不是薛宝钗,而是林黛玉。

红楼梦中,黛玉是出了名的心眼小,爱发脾气,可偏偏宝玉却将她引为知己,而宝钗是出了名的宽厚包容,可却偏偏得不到宝玉的心。

可爱发脾气的人,真的是那个情商低的人吗?这个问题,其实很有趣。

一、真心换真心,才是最高境界

越是年纪大,越是经验丰富的人,更爱的不是宝钗的圆滑懂事,而是黛玉的真挚懂事。或许,等到真正长大才会懂得,那种自小被宠爱长大的孩子,身上自带光芒。很多人厌恶宝钗,可实际上宝钗也不容易,幼年丧父,兄长不成器,她不得不承担起责任,去面对风霜刀剑。

每个人都有命,可每个人也都不傻。谁都渴望遇见一个真心相待的人,套路或许能迷惑一时,可没有人会一世痴傻。宝钗的人缘,只在众人口中的良善,可黛玉的人缘,却是实打实的亲昵。

这种亲昵,失之不会断筋断手,可却会让你的人生失去光彩。史湘云最初是爱宝钗的,甚至宁可得罪黛玉也要说宝钗的好。可宝钗迫不得已离开大观园时,却连湘云的处境也不曾考虑。她本是寻宝钗而来,如今却只能尴尬地独自居住在大观园中。她素来是口直心快的,所以才会直接说出那句“可恨宝姐姐,姊妹天天说亲道热……到今日便弃了咱们,自己赏月去了……”

至于黛玉,面对湘云的无数次有口无心,却从来不曾真的见怪。黛玉从来不是小心眼,她只是讨厌麻烦,所以特意给自己竖起不好惹的人设。否则,6岁不到入贾府便懂得察言观色的她,怎能不知如何做才能收买人心呢?只是不屑罢了。

这种自信,是深入骨髓的,是那种知道自己时间可贵,所以不肯浪费在不值得人身上的清醒。爱黛玉的人,不仅仅爱她的性子,爱她的爽朗,更爱她年纪轻轻的通透,爱她能够真正无惧世俗规矩,去做一个真正的自己。

不是不懂得套路,只是仍然愿意用真心换真心,哪怕受伤害,也依然不舍得用套路待人。这种做人的境界,或许是许多人都难以懂得的珍贵。

二、口直心快,却从不伤人

黛玉的小性子,从来都只撒在宝玉身上。正如初恋时候那个满腔爱意却不懂得如何表达的自己,是而不是跟自己的小男朋友闹个别扭,人之常情,也十足珍贵。许多人觉得黛玉不好惹,可除了宝玉,她似乎没有和任何人真正置气。

探春玩笑给她取名“潇湘妃子”,木头人迎春也会打趣黛玉是个“懒丫头”,连李纨也常常跟黛玉打趣玩笑。后来的香菱、邢岫烟、薛宝琴,都是本该跟宝钗最亲近的人,进了大观园最先做的,还是去潇湘馆串门。这样的人缘,早已道明了许多,只看有心人是否能够发现罢了。

她口直心快,却从无伤人之心。很多人诟病黛玉,说她心气儿高,不懂得怜惜刘姥姥,还讽刺她是“母蝗虫”。很多人觉得这是在骂人,哪有好端端说人是昆虫的呢?可实际上,这里只是个典故,用的不过春秋笔法,却被人误以为是看不起刘姥姥,实在是冤枉。

至于她发周瑞家的脾气,除了最后一个拿花,更多的是初来贾府为自己设立的人设。否则,单单发脾气就好了,偏偏一环套一环,专门挖了个坑给周瑞家的跳。其实书中也说得很明白,这些大户人家的婆子最爱欺负弱小,她一个小女孩,又是寄居,若是讨好说话,可能过得连迎春都不如了吧。

至于宝钗,从来端庄醇厚,不曾口直心快,却也让人感觉到一层距离。是那种她永远高高在上,或者永远端庄不肯和你掏心掏肺的疏远。这种疏远,未必是宝钗真心,可能是她成长过程中不得不竖起来的保护自己的盾牌,可终究,离黛玉的率真差了不少,至少,她能难得到挚友。

三、对小人,同样真心实意

黛玉被人诟病刻薄,却从不曾对人真正刻薄。她被人说瞧不起刘姥姥,偏偏对屋子里的小丫头格外照顾,这不是矛盾吗?

宝钗是大家闺秀中的杰出代表,温婉端庄,是个好女孩。她没有任何过错,对金钏的冷漠,也是当时的等级制度所致,这是时代的因果。可宝钗是个活在世俗中的人,她从不犯错,却也并非真正快乐。

黛玉是真的不屑世俗,因而才能理解宝玉对一个小丫头的怜悯,理解他对科举的愤恨。她不觉得人命就是几两银子的事,她也愿意亲自教香菱学诗,从不曾自持身份。黛玉对下人的态度,从来不是动辄打骂。佳慧有次对小红说,自己赶上林姑娘分钱,人家也给自己抓了一把。

当时的佳慧,和小红一样,是最低等的丫头,可黛玉从来不屑于身份,自然不会看人下菜碟。正因为她的真,所以紫鹃不是跟她长大的,却对她掏心掏肺。唯有真心,才能换得真心。

看《红楼梦》为什么喜欢林黛玉?

喜欢林黛玉的弱,更喜欢林黛玉的强。

黛玉无疑是贾府上流社会中的最弱者,一个娇娇女孩,母亲早逝,父亲远离,无兄弟姐妹,体弱多病,寄人篱下,就凭这一点,就能让所有富有同情心的读者予她以足足的怜爱之情了,也会包容甚至忽略她所有的缺点,不忍一丝一毫予她以伤害,像疼爱自己的小妹妹一样。

但另一方面,黛玉又是强者,骨子里她不惧任何人,更不向世俗低头,喜怒哀乐都以极致表现,而不计后果,何况还敢做自己的青春梦,并任着性儿去追求,真是大胆强者。这一点,又令所有喜欢她的读者生敬佩之情。黛玉,究其实质,是一种自由无畏的精神与意志的象征,也是一面烛照真善美的人性之镜鉴。

看《红楼梦》为什么喜欢林黛玉?

看《红楼梦》为什么喜欢林黛玉?

文/宛如清扬

  在贾宝玉眼里,神仙妹妹是曾经见过的,是上辈子的缘份。作者证明,他的确是与林妹妹有缘。他看她,自然比其他姐妹多了一份亲密。这点,其他人根本比不了,哪怕就是旁人说破大天,他也会认为林妹妹也是第一。

  而我(们)呢?为什么喜欢林黛玉?

  我想,是因为对诗的向往,而林黛玉,是个诗人,她过的是诗一般的生活。

  相较于其他姑娘而言,林黛玉诗人的气质更多一些。她的房间,是个最上等的书房,她从小读书,探花郎和千金大小姐进士老师教导出来的她,有着不俗的个性。看的书多,却没有因为杂书而改变,她从书里找知音,她听得“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的戏文,感叹戏里也有好文章;众人议论破荷碍事,宝玉率直说怎么还不叫人拔去,宝钗笑着替人分辩,林黛玉道:“喜他‘留得残荷听雨声’……”宝玉忙说果然好句,以后咱们就别叫人拔去了。(宝玉完全以林妹妹为中心啊,偏心得很,嘿嘿。)凄美淡然的东西,她总是爱的。

  她的诗词一贯的高标,是清冷的。从海棠到菊到柳絮,以诗为心,花鸟,春秋,万物,在她笔下,都是哀的,纤巧的,悲伤的,看着她写的诗,总觉天地万物都有情,让人不知不觉中就沉静了下来,思索生命的终极意义。

  她的真率,是诗化的。黛玉爱琴棋诗书,文人气质,大观园里有诗会,她一定会参加,就是没有诗会,她一个人也会不自觉得吟唱,什么“每日家情思睡昏错”,什么秋风秋雨的,世人过花神节,她独自葬花,唱出长篇《葬花吟》,直到“冷月葬诗魂”……

  她的伤春悲秋,是怜悯万物的易逝,她并不仅专注于爱情,而有对世界的感慨与思索。这一点上,她和宝玉相似,宝玉平生最爱护花,最终却因无力守护,走上了悲剧的路。黛玉给自己设定的未来,是“质本洁来还洁去”,她早就做好了死的准备。

  她的爱情很纯。她和宝玉青梅竹马,可以坐卧不避嫌,她自视清高,人事未开,所以宝玉对她,也是从没有造次。她给宝玉的,是自己全部的感情,自然,她也要求宝玉给她最清纯的,不掺任何杂质的爱,因此,一旦宝玉有了异样的念头,她便生气,冷嘲热讽闹脾气,后来两人说开了,她也就走向了恬淡自安了。

  林黛玉过的是诗化的人生,她要的是诗化的爱情。纯而美的东西,我(们)总是羡慕的,虽然我等过不上那种生活,但向往向往,总是可以的。正因为难得,我(们)会借此喜欢过着这种生活的她。悲哀的是,黛玉“一抔黄土掩风流”,宝玉应了承诺出了家,宝黛终成了悲剧,美终成了凄惋,或许也因此如,才让人更加同情她,因而喜欢她吧。

  她说“花魂鸟魂总难留”,果然,他们注定是一场悲剧,其实就算成了亲,走在一起,也未必能过上幸福的生活,《钗头凤》和《孔雀东南飞》或许就是他们的未来。

  当然,这不影响我(们)对她和他的喜欢,喜欢一个人,其实也不需要太多的理由,向往美好就够了。(宛如清扬)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