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宝玉为什么面对林黛玉的时候生气摔通灵宝玉?

第一次见面贾宝玉就摔玉。清虚观回来后再次摔玉。别人面前如何不摔玉?

宝玉摔玉,是《红楼梦》里的经典场景。在我看来,宝玉的这种举动说明了两个“与众不同”。

第一个与众不同,是宝玉的个性。他和一般人所认为或者所希望的不一样,“行为偏僻性乖张”,像摔玉这种事情,别人觉得难以理解,对他来说却很正常。

第二个与众不同,是黛玉在宝玉心中的位置。正如题主所说,宝玉面对别人的时候不摔玉,面对黛玉的时候却不止一次摔玉,原因正是因为只有黛玉能引起他的强烈情绪。

在书中,宝玉有两次摔玉。

第一次是宝黛初见的时候。宝玉问黛玉有没有玉,黛玉说没有。宝玉听了,“登时发作起痴狂病来,摘下那玉,就狠命摔去”。在场众人都吓坏了,一窝蜂跑去拾玉。林黛玉更是吓得不轻,一直到晚上睡觉时还在抹眼泪,自责刚到贾府就惹出这么大事端。反而是袭人安慰她说,这不算啥,如果为这个伤心难过,将来只怕伤心不完呢,因为比这更怪的事情多着呢。

这就说明宝玉摔玉,对贾府众人来说根本不是什么奇怪的举动。虽然那块通灵宝玉作为贾府上上下下都很重视的宝二爷的“命根子”,被宝玉任性摔了,别人都得赶紧捡回来,但与此同时,显然大家都很习惯这位宝二爷的这种任性了。

换言之,全府上下都很在乎这块宝玉,因为这是贾宝玉出生时衔在嘴里的,任谁都会认为这是上天赐予的吉祥物,预示着宝玉这个孩子的不同凡响,同时也表示宝玉的命运与这块通灵玉紧密相连,须臾不能分离。贾母一再强调这是宝玉的“命根子”,正是这个原因。然而,唯一一个不在乎这块玉的人,恰恰是理论上最应该在乎它的贾宝玉本尊。光是这种令人难以理解的态度,就足够说明宝玉天生与众不同,不流于俗。

事实上,人人都看重的“天赐宝玉”在贾宝玉眼里根本不当一回事,正是因为宝玉的价值观里,这块玉只是一件死物,根本比不上活生生的人和活生生的感情。看他如何解释自己的摔玉动机就知道了:

宝玉满面泪痕泣道:“家里姐姐妹妹都没有,单我有,我说没趣,如今来了这么一个神仙似的妹妹也没有,可知这不是个好东西。”

宝玉摔玉,黛玉哭,他自己也哭。他哭的理由,不是心疼这块玉,而是心疼“神仙似的妹妹”。在他看来,既然人人都说这块玉多么多么好,那么就应该和美好的人相配。他一向认为女孩子才是世间最美好的,那么美好的女孩子怎么可以没有玉,反而是他自己这个无关紧要的须眉男子有玉呢?所以,这玉不会挑人,不是好东西!

不得不说,宝玉这番看似癫狂可笑的话,其实正是他的人本思想的体现。他不重视这块玉,和他不重视所谓经济仕途的思想是一脉相承的。一般来说,衔玉而生的公子哥儿,很容易因此自命不凡,周围的人也会刻意加强他这种“天潢贵胄”的自我认知。然而宝玉不同。他根本不觉得这块玉有什么了不起,也根本不觉得含着一块玉出生的自己有什么了不起,事实上在他所处的环境里,周围的人刻意教导他的那些人生价值,在他看来根本没什么了不起。反而是别人不重视的东西:年轻女孩所代表的世间美好、真情真爱,在他看来才是真正重要的东西。

这样的贾宝玉,天生就是他所在的环境的异类了,一个典型的叛逆者。其实林黛玉也是叛逆者,所以两人才能灵犀相通,成为灵魂知己。

这一点,从贾宝玉第二次摔玉就可以体现出来。

那是清虚观打醮归来,因为张道士给宝玉提亲的事,黛玉心里不舒服,开始对宝玉耍小性子。宝玉也很清楚是因为这事,但碍于两人的感情不能明言,想解释也不能明着解释,一时情急,“心里干噎,口里说不出话来,便赌气向颈上抓下通灵宝玉,咬牙恨命往地下一摔”。

写得很直白了,就是心里有话说不出,所以宝玉再次做出摔玉这个极端的动作,目的显然就是表明心迹。跟一般人断发明志一样,宝玉也是通过摔玉来“明志”,传递给黛玉的信号是:你不是在乎“金玉良姻”吗?既然我怎么说你都不相信,我就把这玉摔给你看,让你明白我绝对没有“金玉良姻”的想法。

摔玉之前,书中对于两人的心事写得很清楚了。宝玉一心为黛玉,死了都情愿,只恨黛玉不明了自己的心。

宝玉的心内想的是:“别人不知我的心,还有可恕,难道你就不想我的心里眼里只有你!你不能为我烦恼,反来以这话奚落堵我。可见我心里一时一刻白有你,你竟心里没我。”……那宝玉心中又想着:“我不管怎么样都好,只要你随意,我便立刻因你死了也情愿。你知也罢,不知也罢,只由我的心,可见你方和我近,不和我远。”

而黛玉想的是:我固然明白你的心,可你不明白我明白你的心呀!我当然知道你心里不看中金玉之说,但你却以为我看重,每次一提就急得什么似的,难道不知道我就是不喜欢你这样吗?

那林黛玉心里想着:“你心里自然有我,虽有‘金玉相对’之说,你岂是重这邪说不重我的。我便时常提这"金玉",你只管了然自若无闻的,方见得是待我重,而毫无此心了。如何我只一提‘金玉’的事,你就着急,可知你心里时时有‘金玉’,见我一提,你又怕我多心,故意着急,安心哄我。”……那林黛玉心里又想着:“你只管你,你好我自好,你何必为我而自失。殊不知你失我自失。可见是你不叫我近你,有意叫我远你了。”

可见,两个人就是碍于礼教束缚,有心事不能明言,只恨对方不了解自己心意,不明白自己其实看重对方更甚于自己。正如书中说的,“看来两个人原本是一个心,但都多生了枝叶,反弄成两个心了。”

这种情况下宝玉摔玉,其实就是他特别看重黛玉的表现。摔玉没有别的原因,仅仅因为觉得黛玉不够明白自己心迹,这就足够说明黛玉在宝玉心里的地位无人能及,是与众不同的特别存在。

值得一提的是,黛玉对这次摔玉的反应,并不像第一次见面那样紧张自责,反而是继续赌气斗嘴,最后闹得一个摔玉一个剪穗子,双方心意用这种方式表达,简直呼之欲出。

宝玉情急之下摔玉,黛玉见了这种举动,更加觉得宝玉不懂自己心意,更加气急,所以也针尖对麦芒地用同样的极端行为怼回去。这种反应,纯粹是黛玉作为恋爱中的小女生的下意识反应。

但她没有意识到,这种反应暴露了此时此刻的她对宝玉的那块玉丝毫不上心。黛玉明明是爱宝玉的,宝玉摔了自己的“命根子”,她却一点都不在乎,这说明什么?说明其实这个时候的黛玉,并不看重宝玉随身携带的这块被吹得神乎其神的玉。这种意识和宝玉是一样的,也显示出二人其实有着一致的思想和价值观,那是和俗世观点相反的,重人轻物的思想。宝玉没有真的把这块玉看成是什么身份暗示,黛玉也没有这么看。宝玉不重视仕途经济一如他不重视这块玉,黛玉也是一样的想法。

他们两个,都是那个社会的叛逆者,都不相信仕途经济、光耀门楣那一套。

参见之前的相关问答:

《为什么贾宝玉第一次见林黛玉却说“这妹妹我曾见过”?》

《如何看待贾宝玉这个人物,贾宝玉对于林黛玉和薛宝钗的感情是怎样的?》

《薛宝钗长相不差,文采不差,为何始终比不过林黛玉?》

以上是头条号“海阔天空诗酒花”的回答。欢迎在今日头条APP关注“海阔天空诗酒花”,图文、问答、视频,海阔天空随便聊。

贾宝玉为什么面对林黛玉的时候生气摔通灵宝玉?

看过别人解答过这种问题,有时真的是难以苟同。

林黛玉初见宝玉,心下想到:“好生奇怪,倒像在哪里见过一般,何等眼熟到如此!”而贾宝玉第一次见宝玉,也有相同的感觉,他道:“这个妹妹我曾见过的。”贾母笑他:“可又是胡说,你又何曾见过他?”宝玉说:“虽然未曾见过他,然我看着面熟,心想就当是旧相识,今日只作远别重逢,也未尝不可。”这到底只是宝黛二人的一种感觉还是贾母认为的胡说呢?

我觉得都不是。这是有根据的,也就是说他们俩是真的认识。贾宝玉的原身是神瑛侍者,因为他每天给绛珠仙草浇水,使得绛珠仙草活得很久,后来修成女体人型。感恩图报是人神的本分,所以当神瑛侍者意欲下凡体验人间生活,绛珠仙草也在天神那里争取到下凡历劫的机会,天神就像是这场报恩事件的总导演,把他俩选定为本故事的男女主角,其他的各有故事的风流冤家,作为配角陪他们去演这出剧,也趁此了解自己那份情缘。

所以当他们化为凡间的贾宝玉和林黛玉,二人相见后,因为从前的每日浇灌,其中产生的深厚情意,定会使他们从前的熟悉以某种特异功能传导过来,相互觉得见过、眼熟。

古人素有以信物定终身的迷信情节。所以当贾宝玉对林妹妹一见钟情之时,是希望林妹妹也有这么一块玉或者别的特殊之物和他匹配的,同时也体现出了宝玉对黛玉的爱之切。

还有点什么意思呢?就像是你念书时,班上有一个优等生,他得到老师奖励的本子,而你得到一支笔,因为他太优秀了,所以你就觉得本子好,得本子才是最优秀的学生,希望你和他的奖品一样,尽管你的笔要比他的本子值钱。嗯,好像是对队友的一种求同感。

所以,当宝玉的这种希望并不存在,他感到失望,甚至非常痛恨这块玉,把它砸掉,就可以和黛玉是相同的了,或许就此可以和黛玉走到一起。

如果您喜欢《红楼梦》,请您关注我,我会为您带来最用心的解析。

贾宝玉为什么面对林黛玉的时候生气摔通灵宝玉?

贾宝玉之所以第一次和林黛玉见面狠命摔玉,是因为他害怕内心的孤独。

红楼梦里贾宝玉和林黛玉第一次见面的时候,发生了许多事情。尽管两个人从未见面,但是两个人都自认为对方是老相识。为了表达自己的亲切感,贾宝玉不仅给林黛玉起了一个好听的名字,还坚持要和林黛玉同时住在贾母身边的碧纱橱里。可是当她得知林黛玉身上并没有通灵宝玉之类的宝物时,突然失控,病情发作。红楼梦对此有夸张的描述。

宝玉听了,登时发作起痴狂病来,摘下那玉,就狠命摔去,骂道:“什么罕物,连人之高低不择,还说‘通灵’不‘通灵’呢!我也不要这劳什子了!”众人劝解他时,宝玉满面泪痕泣道:“家里姐姐妹妹都没有,单我有,我说没趣,如今来了这们一个神仙似的妹妹也没有,可知这不是个好东西。”

贾宝玉为何发作起痴狂病?仅仅因为任性吗?他平时受到贾母的宠爱,确实可以任性。可是通灵宝玉作为他的“命根子”,贾府上下知道珍贵异常,他自然心里有数,为何要在林黛玉面前发疯呢?他在害怕什么?

贾宝玉此时大约7岁左右。因为贾雨村给在林黛玉5岁左右去当的老师,没过一年贾敏去世,林黛玉被接到贾府,也就是6岁左右,而贾宝玉只比他大一岁,也就是7岁左右。6岁的林黛玉初进贾府,为何步步小心,晚上独自一人流泪,根本原因就是小孩子远离家乡,身边无人陪伴,缺乏安全感。7岁的贾宝玉其实也是这样,他最恐惧的是怕自己是另类,无人陪伴,是个孤独者。

贾宝玉确实是一个孤独者。他喜欢读书却不喜欢走仕途,这与传统的道德相悖。封建社会女子无才便是德,但是他却尊敬女人为世上最纯洁之人,甚至自己甘愿为丫鬟们驱使。他的行为、思想不仅是贾府所不允许的,也是当时社会不允许的。这注定他是一个孤独者。林黛玉的出现,让他有了相见恨晚的感受,犹如一个孤独的旅者,在苦行僧般的岁月中,遇到了可以相伴行走的知音。但是林黛玉却没有通灵宝玉般的“标识”,他只能摔“命根子”来发泄,痛恨通灵宝玉连人高低都分不出。在他的内心里,他更担心林黛玉与他不是“一路人”,不能陪着他走,这足以让他担心害怕。

孤独有多可怕?它足以让一个7岁的贾宝玉对生活的一切产生怀疑。贾府里姐姐妹妹众多,都没有通灵宝玉,但有亲情可以慰藉;神仙般的林黛玉来了,也没有,这让一个7岁的他无法自圆其说,所以他要通过发泄来表达内心的不安和害怕。他的心病贾母知晓,所以哄他道:

“你这妹妹原有玉来的,因你姑妈去世时,舍不得你妹妹,无法处,遂将她的玉带了去了:一则全殉葬之礼,尽你妹妹之孝心;二则你姑妈之灵,亦可权作见了女儿之意。因此她只说没有玉,不便自己夸张之意。你如今怎比得她?还不好生慎重带上,仔细你娘知道了。”

贾母的这篇谎话其实就传达了一点:林黛玉也有通灵宝玉。言外之意就是她和贾宝玉都是一样的,只不过林黛玉的给了自己母亲陪葬,没在身上而已。而这一点恰恰是贾宝玉所需要的,因为只有这样,才能消除他内心的恐惧;只有这样,才是如他所想的情理;只有这样,他才是和林黛玉同行的一路人。所以,听完贾母的话后,他重新把通灵宝玉戴好。

贾宝玉为什么面对林黛玉的时候生气摔通灵宝玉?

感谢回答问题的机会!🙏🙏🙏

宝黛初见,是木石前缘人间重逢的见证,包含了两个情节。

宝黛初见似曾相似,一见如故。“眼前分明外来客,心底恰似旧相识”,而黛玉什么也没有,除了后来的几方丝绢和一卷诗稿。结婚信物金银珠宝,就如现在结婚交换戒指💍,宝玉初见黛玉,问了黛玉没有玉,狠命砸玉,向黛玉靠近。

第二个含义,宝黛初见第一天就因宝玉砸玉惹出黛玉的眼泪。神瑛侍者日以甘露灌溉,这绛珠草始得久延岁月,绛珠草曾说“他是甘露之惠,我并无此水可还。他既下世为人,我也去下世为人,但把我一生所有的眼泪还他,也偿还得过他了。”宝玉摔玉是黛玉还泪的开始。

思想和艺术极高的曹雪芹作品《红楼梦》中,宝黛初见必有宝玉摔玉的举动最合情意。

宝玉衔玉而生,这四个字包含两个象征,衔玉的主人宝玉,出生的家庭。玉既是宝玉的象征,也象征着他出生的家庭。

正如红学专家曹立波教授所言,爱情是两个人的事,婚姻是一个家族的事。宝玉摔玉另一个含义,意味着想挣脱婚姻父母做主的婚姻观,追求自由的爱情。贾母、宝黛是爱纯真的代表,加直爽的王熙凤。贾政、王夫人和薛宝钗则是朱程理学的忠粉,王夫人自然选择薛宝钗观念相同+内亲外甥女,婚姻大事得父母做主这点当时没法改变,贾母无法越这个礼。曹雪芹让探春远嫁寄托心愿,探春远嫁意味着心态的开放open。以及在第五十六回【敏探春兴利除宿弊,时宝钗小惠全大体】,探春提出让人管理园子,惨败的荷花、枯草可以拿到外面去卖还可作药材。薛宝钗给予学问的支持“天下没有不可用的东西,既可用,便值钱”那个年代女子不能出门,但是大观园的才女们已经管理园子,把生意做到外面去了,对外贸易。曹雪芹的思想挺先进的具有前瞻性。

宝玉哭灵的情节和黛玉焚稿一样,催人泪下,宝玉唱词“林妹妹,你被逼死,我被骗”苦绛珠魂归离恨天后,宝玉摘下通灵玉,离家出走。

结局和宝黛初见,宝玉摔玉的行为呼应。黛玉把她一生的眼泪还了宝玉,报答宝玉前世悉心灌溉久延岁月之恩。

宝黛爱情亦非痛不欲生的悲剧,在第一回作者就说了“再者,大半风月故事,不过偷香窃玉、暗约私奔而已,并不曾将儿女之真情发泄一二。”《红楼梦》的爱情不在于是否有一个结果,而是真情抒发淋漓精致,宝玉对黛玉的悉心呵护,细腻感情,丫鬟想不到的宝玉替黛玉想到了,有好吃的给黛玉留着,好东西任黛玉选,让晴雯而不是袭人给黛玉送擦眼泪的丝绢,黛玉的一点感受宝玉都能感觉到,牵挂着。第十四回【林如海捐馆扬州城】贾琏接送黛玉送葬回来,王熙凤想让宝玉高兴说“这回你林妹妹可以长住咱们家了”宝玉却心疼不已“林妹妹不知又哭得怎么样了!

黛玉对宝玉也同样一片痴情真心。

真情如此足矣!红学家曹立波教授说得好,宝黛爱情超越成败,生生死死,都是美好的梦。

贾宝玉为什么面对林黛玉的时候生气摔通灵宝玉?

贾宝玉砸玉,砸的是自己,

恨自己配不上这通灵宝玉,这个玉没有通灵,砸了它。

那他看到了谁要砸,宝玉和谁比,让他觉得配不上?

贾宝玉看到了林黛玉,觉得林黛玉应该拥有通灵宝玉,

林黛玉的名字谐音就是她是带上“宝玉”的人。

所以接下来宝玉问林黛玉有没有通灵宝玉,黛玉当然没有,

这时宝玉心中觉得,心目中女神一样的人没有通灵宝玉,

贾宝玉也不配拥有,所以才会砸通灵宝玉。

贾宝玉为什么面对林黛玉的时候生气摔通灵宝玉?

宝玉第一次见黛玉为什么摔玉?这个问题不要搞复杂了,什么前世今生,什么命里的冤家,婴儿是不可能衔玉出生的,作者在故弄玄虚,赋予了贾宝玉灵魂的与众不同。

要知道黛玉刚进京七岁(出月初二进京,过年长一岁。),宝玉是刚到八岁的小孩子,宝黛第一次相见,必然要擦出火花,可是年龄在那摆着,两个小孩子不可能怦然心动什么的,只好看着眼熟。

一般二般的孩子自己有玉,别人都没有,早就飘飘然不知所谓了,宝玉从来没把玉当做稀罕物,他觉得和他姐姐妹妹不一样是很无趣儿的一件事,孩子气发作,就把玉摔了。

说到底,宝玉任性而已,贾母搂着哄了哄就又戴上了,这还不是孩子气是什么。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