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贾兰作为王夫人亲孙子,王夫人却很少关怀他呢?
我们读《红楼梦》,发现贾兰不但出场极少,似乎也不太受重视,和他的叔叔贾宝玉被众人活龙凤凰般捧着相比,贾兰的存在感实在太低了。而且大小节庆,大小宴会,都鲜少看见贾兰参与。
那么贾兰在荣国府是一种什么身份呢?荣国府里有五位年轻的男主子,长房的贾琏和贾琮,二房的贾宝玉、贾环和长子贾珠的遗脉贾兰。
这着实令人感到怪异,如果贾珠还活着,身为长子长孙的贾兰当然众星捧月一般的存在,何况贾珠早亡,白发人送黑发人是父母心中无法愈合的伤痛,成长中缺少父亲的贾兰又是贾珠唯一骨血留存,不应该更令全家珍爱、尤其是祖父母贾政王夫人的心肝肉吗?“应该”是一会事,现实却是另一回事,贾政一贯对儿孙摆出严重紧张的气氛,可是王夫人这个“吃斋念佛”“大慈善人”对唯一的孙儿毫无关心实在超出人之常情。
按照封建宗法制度,荣国府长房为贾赦贾琏一脉,贾赦袭了爵位,往下传该是贾琏,没有二房什么事。但是家族财产上,事实上长房已处于弱势了。二房的贾政继承了荣国府最大的基业(房产+田产)的继承权,再往下传,按法理,应该贾珠继承,贾珠虽然早亡,但贾珠留下一子贾兰,所以贾兰就是荣国府二房贾政的嫡长孙,为荣府财产的第一顺位继承人,从这个意义上讲,贾兰才应该被众星捧月,集万千宠爱于一身才是。可惜这个应该没能在贾兰身上实现。
我们读《红楼梦》会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贾兰这个一心读书后来还荣耀门庭、母亲李纨都跟着封诰的贾府唯一的天之骄子,和他哪位被众人捧成“活龙、凤凰”的二叔叔贾宝玉基本没什么来往。倒是和那位人人都不待见,貌似没有一点优点的贾环关系亲密。贾兰为数不多的几次出场,往往与贾环在一起,第二十四回因贾赦偶感风寒,宝玉去给贾赦请安,邢夫人拉他炕上坐,又命人倒茶来。
只见贾环、贾兰小叔侄两个也来了,请过安,邢夫人叫他俩个椅子上坐了,贾环见宝玉同邢夫人坐在一个座褥上,邢夫人又百般摩挲抚弄他,早已心中不自在了,坐不多时,便和贾兰递眼色儿要走。贾兰只得依他,一同起身告辞。宝玉见了也要走,邢夫人说你别走,我还和你说话呢,又说今天被他们姑娘姐妹们闹的头晕,不留你们吃饭了,却不让宝玉走,不但要留他同姐妹们一起吃饭,而且还有好玩的东西给他拿回去。
邢夫人如此对三人区别对待,况且贾环、贾兰又比宝玉小,换谁都会有被嫌弃之感,不光是邢夫人,贾府里众人对于衔玉而诞的宝玉是各种宠爱,而忽视贾兰,贾环更不用说了,连很多下人都看不起他。
第七十五回,贾母命人给凤姐送自己的粥,把一碗笋和一盘风腌果子狸给颦儿和宝玉送去,把一碗肉给兰小子送去。王夫人也是给人赏过菜的,只是,她赏赐的对象是对自已的儿子宝玉上心的丫鬟袭人。
同样有奶奶,贾兰却没有二叔宝玉那样的好福气,贾母对孙子宝玉,是千般疼万般爱。而贾兰的奶奶王夫人别说给他赏菜了,这个奶奶尤如空气一般,从未表示过对孙子的关心,倒也有过一次过问,在抄检大观园后,王夫人因为贾兰的奶妈穿衣服比较鲜艳,直接给撵了出去。理由是:兰小子也大了,用不着奶妈子了。宝玉、迎春、黛玉、惜春等众人都在享受着奶妈的照顾,就连贾琏的奶妈赵嬷嬷都常进来看看自己奶大的主子,还有那位更不受人重视的贾琮都是奶妈子照顾的。怎么尚年小的贾兰倒用不着奶妈子了。这王夫人对自已唯一的孙子这态度是不是也太过了点。
宝玉住在大观园,他又推崇女孩子,所以成天就在姐妹中或者和众丫鬟们在一起,我们从来不见宝玉主动和弟弟贾环或者侄儿贾兰有过互动,而且贾兰也是住在大观园的,跟着母亲李纨在稻香村,大观园里任何活动甚至贾府像元宵节、端午清虚观打醮或是哪一位主子过生日都见不到贾兰的身影,因为赵姨娘时时生事,刷刷存在感,贾环还有过几次出场,而贾兰,这位荣国公府当家男主人贾政的长子长孙,只在第二十六回宝玉大病初愈园内闲逛时,碰上了他这个侄儿,算是给贾兰一个上场机会:
……只见那边山坡上两只小鹿箭也似的跑来……只见贾兰在后面拿着一张小弓追了下来,一见宝玉在前面,便站住了,笑道:“二叔叔在家里吨,我只当出门去了。”宝玉道:“你又淘气了。好好的射他作什么?”贾兰笑道:“这会子不念书,闲着做什么?所以演习演习骑射。”宝玉道:“把牙栽了,那时才不演呢。”这一段我们可以看出,贾兰平时似乎总在读书,空暇时演习骑射,活动身体,说话很得体,也有着小孩子惯有的淘气,总之,是一个挑不出毛病的好孩子。
因为荣国府的大部财产是掌握在二房贾政王夫人手上,前面我们分析了,贾兰做为长子长孙就是法理上的第一顺位继承人,他的身份高于贾宝玉,更高于庶出的贾环。而王夫人则视宝玉为唯一的指望,实际上贾兰就是荣国府贾政一脉的法定继承人,从这个意义上讲,贾兰就是贾宝玉今后继承家业最大的障碍和对手,李纨母子成了王夫人和宝玉母子的竞争对手,曹雪芹全文没有表露一丝这个意思,他真的也没有告诉读者这一点信息吗?当然不是,他全书没有安排王夫人和儿媳妇李纨、和孙子贾兰一句对话和互动,甚至互相没有表达过一次的关心和问侯。要知道,王夫人和李纨二人同场、同框场面和机会是极多的。这还不足以说明问题吗?!(我是屏山,欢迎关注,为您探究红楼一梦。)
为什么贾兰作为王夫人亲孙子,王夫人却很少关怀他呢?
贾兰是王夫人的亲孙子,王夫人却很少关怀他。王夫人其人,虽然不像探春所说的“佛爷似的”爱心饱满,但是她也具备正常人的情感需求。既然贾兰是她的亲孙子,她便不会不爱他。
王夫人爱自己的孩子,爱娘家人,一切都符合正常人的情感,怎会不爱自己的孙子呢?王夫人生有两子一女,她对幼子宝玉的爱,无须赘言,文本里有多次表现。对女儿元春的爱,也不需要作太多的说明,不会有人提出质疑。对长子贾珠,王夫人也曾表露出深爱。
第三十三回,宝玉挨打,王夫人劝止住贾政,解开宝玉的汗巾,失声大哭“苦命的儿”。因哭出“苦命儿”,即刻就想到了贾珠,便叫着贾珠哭道:“若有你活着,便死一百个我也不管了。”
贾珠是王夫人心中的一个痛,只要到伤心处,那块伤疤就会揭开,鲜血淋漓。若不是深爱,又怎会有不可触的痛呢。
那时王夫人已知薛蟠官司一事,亏贾雨村就中维持了结,才放了心。又见哥哥升了边缺,正愁又少了娘家的亲戚来往,略加寂寞。——第四回
王夫人关心薛蟠的官司,直到了结了才放心。听说哥哥一家要离开京城,便愁少了娘家的亲戚来往。王夫人对娘家的亲人,既关怀又依恋。
一个普通的女人,一生的情感往往都放在子女和娘家亲人的身上,王夫人的所作所为,完全符合这一规律。王夫人既然爱子女、爱娘家人,当然也会爱自己的亲孙子,这是人类的情感共性。更何况,王夫人深爱贾珠,只为了贾珠,也不会不关怀贾兰。
关于王夫人关怀贾兰,并不是只有情理推测,另外也有一些小细节作为佐证。一:李纨母子的住处
第七回,薛姨妈让周瑞家的把宫花送给迎春等人。周瑞家的从梨香院出来,先到王夫人的院子里,把宫花送给迎春姊妹,下一站便往凤姐屋里去。
穿夹道从李纨后窗下过,隔着玻璃窗户见李纨在炕上歪着睡觉呢;遂越过西花墙,出西角门进入凤姐院中。
周瑞家的自王夫人的住处去凤姐的住处,先经过李纨的屋子,可以看出来李纨住的地方离王夫人比凤姐近。
凤姐和王夫人是亲姑侄,尽管凤姐嫁来贾府,只是王夫人的侄儿媳妇,但是在情感上,她和王夫人比李纨贴近。血缘的天然亲昵,这是李纨比不过的。但是反过来说,贾兰作为王夫人的亲孙子,又是凤姐这个侄女比不过的。从李纨母子的住处更靠近王夫人来看,王夫人还是更愿意亲近她的孙子。
二:对李纨母子经济上的关照
第四十五回,凤姐说李纨:
“你一个月十两银子的月钱,比我们多两倍银子。老太太、太太还说你寡妇失业可怜,不够用;又有个小子,足的又添十两,和老太太、太太平等。又给你园子地,各人取租子。年终分年例,你又是上上份儿。你娘儿们,主子、奴才共总没十个人,吃的穿的仍旧是官中的。一年通共算起来,也有四五百两银子。”
李纨的月钱比凤姐多一倍,这是把贾珠的那份仍旧给她了。因为有贾兰,每月又添十两。要知道,宝玉和贾环每人每月的月钱只有二两银子,贾兰的比他们多好几倍,不就是因为疼他幼年丧父吗。这是贾府长辈们对贾兰的共同关怀,王夫人也在其中。
三:撵贾兰的奶妈
王夫人撵走宝玉屋里的晴雯、芳官、四儿,又顺路把园子里的人都查了一遍,发现贾兰新进来的奶妈十分妖娆,命李纨撵出去。
在我们看来,因为长的漂亮就撵出去,未免偏执,但是王夫人的出发点,却是关怀她的孙子。
王夫人对漂亮女孩有偏见,认为会不利自己的儿孙,不能完全看作是荒唐,有的人就是不喜欢家中有太漂亮的女人。比如春秋时期晋国名臣叔向的母亲,反对丈夫羊舌职宠爱美妾,又反对叔向娶申公巫臣和夏姬的女儿,因为他们的女儿太漂亮。叔向之母认为美女会给家族带来不幸,与王夫人觉得美女轻狂、调歪是一个意思。
我们可以批评王夫人偏颇,执拗,但是无法质疑她爱护儿孙的诚意。
为什么我们几乎看不到王夫人关怀贾兰呢?原因有以下几点。一:王夫人上面还有婆婆要侍奉,这是她现阶段最大的任务,不能像贾母疼爱宝玉那样,把疼爱孙子当作主业。
二:王夫人如今是掌家太太,事多心烦,做不到疼完这个又疼那个。
可巧连日有王公侯伯世袭官员十几处,皆系荣、宁非亲即友或世交之家,或有升迁,或有黜降,或有婚丧红白等事,王夫人贺吊迎送,应酬不暇。——五十五回
三:贾母溺爱宝玉,对于王夫人而言,既是荣幸,也是侵夺。一方面,贾母疼爱宝玉,奉若珍宝,是王夫人的荣幸;另一方面,宝玉自小跟随贾母,王夫人作为母亲,没有管教儿子的自由,连出示爱意的机会都不多。
贾珠死后,李纨不能管家,连花儿粉儿、漂亮衣服也绝缘了,贾兰成为她唯一的安慰。王夫人怎能和李纨抢夺疼爱贾兰的权利呢?王夫人少管一点,放手给李纨,是她的仁慈。
王夫人不像贾母热情开朗,爱心浓郁,也不能匹配她努力打造的仁厚形象。但是作为一个普通人该有的对亲人的爱,她并不欠缺。王夫人心中没有大爱,缺乏博爱,对孙子的小爱却不会缺席。
为什么贾兰作为王夫人亲孙子,王夫人却很少关怀他呢?
王夫人其实算个很标准的封建贵妇,对婆婆表面很孝顺,对小妾很容忍,赵姨娘三番五次生事,也只是不痛不痒骂几句,并无严惩,对庶子女也不苛刻,尤其是探春,因为精明能干,王夫人对她还是比较看重,凤姐生病,委以管家重任。
她的妹妹有家有业,却不愿回娘家,情愿住在贾府上十年不走,虽然有其他原因,但是王夫人与薛姨妈感情好占了主要因素,这样一个人,对其他人都很好,不可能对自己的孙子不好。在贾府这个事事讲规矩的贵族之家,李纨母子的月银达到了二十两,与老太太齐肩就是明证,
可以说她爱儿子也疼爱孙子,但她也有一定的私心,为什么很少表现出对亲孙子的关心,原因有几个:
第一:王夫人是性格偏内向的人,不爱热闹,不擅长言辞表达。贾兰随李纨住在大观园,双方少有交集王夫人识字不多,是个很不擅长言语表达的人,贾母说她木头人一般,其实也没错,年纪大了,只知吃斋念佛,大小事情都不乐意掺合。
刘姥姥一进贾府,只有她知道当年的一门老亲,贾母听说有这样的老人家都要请来一见,说说闲话解个闷,她只吩咐一声不要慢待了她,就全权交给凤姐处理了。二进贾府,连刘姥姥都说了个酒令,她却要让鸳鸯代说。
清虚观打醮王夫人没有去,王子腾生日她也没有去,大观园里住着宝玉,除了陪老太太,和查抄大观园,她从来没有因为想念或者担心宝玉主动去过大观园,贾兰也住在大观园里,双方接触本来就少。
黛玉一进贾府,连邢夫人这样的愚笨之人都会苦留吃饭,做个面子上的功夫,王夫人却是公事公办,凳子没坐热就开始教黛玉不要招惹宝玉,作者说她性格烂漫,这样性格的人很难让她做出没事热情关心他人的举动。
第二:宝玉是个混世魔王,喜欢扎在女孩子堆里,有老太太疼爱,也有赵姨娘等人嫉恨,王夫人必须多操心,李纨连屋里人都打发了,环境单纯,又把儿子教育得极好,不需要她多操心。宝玉挨打,王夫人称她已到望五之年,生儿子的时候算是高龄产妇,加上宝玉含玉而生,自然对宝玉比较溺爱。但因为抓周之时,宝玉抓了脂粉,让贾政认为以后必然没有出息,偏偏宝玉自小爱红,喜欢吃胭脂,更喜欢扎在女孩子堆里,有一套世人称奇的男人是浊物,女儿是水做的理论,贾政见了他,非打即骂,赵姨娘母子有机会就在贾政面前吹风暗害宝玉,甚至亲自收买马道婆做法差点害死宝玉。
本身宝玉又不争气,不好好读书闹学堂,与忠顺王爷的小戏子琪官儿来往密切,导致忠顺王府长史上门问罪,调戏母婢,已经成年人了,却住在大观园里,和一群女孩子住在一起,袭人进言暗示丫头们都有意勾引宝玉,黛玉宝钗又是表妹,诸多不便。王夫人中意自己妹妹的女儿宝钗,贾母却看中了小姑子贾敏的女儿黛玉,每件事情都足够王夫人闹心的。
而李纨的丈夫一死,她连小妾都打发了,省得闹别扭,她出身于翰林世家,才情学识过人,一心希望儿子读书中举出人投地,学业上抓得极紧,她的儿子也很听话懂事,以学业为重,不需要王夫人操心。
查抄大观园,王夫人赶走贾兰的奶娘,是她认为妖俏的女人对贾兰的成长不利,虽然看法有点偏激,但这其实是她对贾兰的关心,跟宝玉一样,不想让她认为的狐狸精带坏了。
第三:贾兰的个性与宝玉不一样,从小丧父,少年老成,比较难与人亲近贾兰小小年纪丧父,李纨管教又严,少年老成,对人一板一眼,虽然很少写他在王夫人面前反应,但是过年他在园子里射鹿,遇到宝玉,一本正经说话请安,这样的孩子很懂事,很让人省心,但是没有聪明嘴巧活泼的孩子讨人喜欢。
赵姨娘虽然忌恨宝玉,却不得不承认宝玉长得可人意,长辈偏疼有道理。长相是一方面,宝玉的情商高,在林妹妹面前,能打点出百般柔情哄她开心,婆子们说他连毛丫头的气都受,平儿挨打,香菱脏了衣服,他的反应显示出个性细腻,花开了,他会想到灌上水亲自插瓶里送老太太太太房里去。
无论是上学回来还是喝酒请安,他行完礼就是一头扎进贾母王夫人怀里撒娇,上年纪的人都喜欢这样活泼可爱会来事的孩子,邢夫人就很直接,对宝玉说你留下来,我有好东西给你,对贾兰贾环就是,你们回去吧,人多闹得我头疼。
第四:李纨对王夫人有不满,潜移默化下,对贾兰有不好的影响贾府是军功出身,但是天下太平,已经靠边站了,所以急需转行,向书香门第发展,贾珠十四岁中举,是个读书的料子,李守中相当于中央党校的校长,贾府为贾珠求娶李守中的女儿李纨,显然是为贾珠将来科举铺路。
可以肯定李纨刚进贾府时应该是很得上下宠爱的,可惜贾珠死了,王夫人的侄女又嫁进了贾府,李纨被夺去了管家权力,说寡妇不能管家,只是个借口,最主要原因是王夫人更信任自己的侄女。李纨彻底成了贾府的透明人。
生性要强的李纨自然是不满的,开玩笑说黛玉要有恶姑婆,就是她潜意识的表现,她一心把儿子教育成才也是为自己争口气。贾政对他的儿孙并无偏心,甚至对贾兰更关心,可是家宴贾兰未到,李纨却说是老爷没有叫,不肯来。宝玉闹学堂,亲叔叔有事,贾兰也说别人的事情,与我们无关。
在李纨的影响下,贾兰对贾府的感情很淡漠,没有把自己当做贾府一员。
第五:老话说一代管一代,王夫人的最终依靠是自己的儿子,所以关键时刻偏向儿子。在古代人心里,孙子再好,没有儿子贴心,贾兰就算中举,光宗耀祖,受诰封享受荣华富贵的,也是守寡的李纨,所以王夫人的靠山是宝玉。
但是在世俗眼光里,宝玉根本不成气,学问没有贾兰贾环好,行为处事也为主流社会不容,荒唐不已。贾政就因为宝玉没出息,百般看不惯,动不动责骂。尤其是有贾兰这样听话懂事的孩子做陪衬,宝玉更显得没出息。
所以只要贾政夸奖贾兰,王夫人从不接腔,毫无反应。甚至于叔侄三人一起出去应酬作诗,同样得了奖励,王夫人却只把宝玉的一份拿去给贾母看,造成只有宝玉一人在诗会上大放异彩的假象,让贾母更溺爱宝玉,用贾母的喜爱压制贾政,为宝玉争得更多权利。
为什么贾兰作为王夫人亲孙子,王夫人却很少关怀他呢?
(我是君笺雅,欢迎关注君笺雅侃红楼)
贾兰作为荣国府长孙,贾母第一个亲重孙子由于年纪的关系,出场极少,就算出场也大多与母亲有关。他更多的作为一个边缘人物存在。不是他不重要,而是他的地位被贾宝玉彻底压了下去,尤其祖母王夫人,对于贾兰几乎没有关心,这与他叔叔贾宝玉有绝对的关系。
一,贾兰是命硬死了爹的苦命孩子。
贾兰的年纪应该也就小于贾宝玉五岁左右。他出生父亲就死了。这对他来说算不得好事。古人信命,你一个出场就死了爸爸的孩子命太硬,不排除奶奶王夫人人为贾兰母子命硬克死了儿子贾珠,而对她们冷淡。王夫人通篇基本和贾兰没有任何交流,都在内宅,贾环都生活在王夫人院中为王夫人抄经书,贾兰却一次没出现,表明祖孙二人确实不那么亲。我认为贾珠的死是有原因的。贾宝玉被打,李纨,王夫人,贾政的表现都太敏感,不排除贾珠也被打一次(像贾瑞、秦钟一样),引发病症而死。这样王夫人与李纨婆媳祖孙心有芥蒂也就不难理解了。
二,被叔叔抢去宠爱的侄儿。贾兰与宝玉年纪差几岁,贾宝玉出生就万千宠爱集于一身。所有人的眼光都在贾宝玉的身上。与之相比所有贾家男孩子都黯然失色。王夫人命也不好。她大儿子死了,大姑娘被送进宫中血雨腥风,只有一个小儿子,却被婆婆各种霸占着。王夫人平时吃斋念佛,就是排宣心中的紧张和不安。祈求子女平安。作为大家贵妇,一个家族尚且斗争,何况后宫?大儿子能一病死了,小儿子万一再有意外怎么办?紧张的王夫人唯有寄托与神佛。所以贾兰这个孙子被叔叔贾宝玉抢去了所有的风头和宠爱,渐渐被边缘。
三,被母亲雪藏的乖儿子。李纨对贾兰的教育是严格和系统的。贾兰的学习计划很规范。平时上学,就算在园中玩耍也拿着小弓练习骑射。这都是为后面科举打基础的。李纨作为国子监祭酒的女儿,对学习有更科学和系统的方法。贾兰是她儿子,必然被悉心教导。
李纨的教育也让贾兰养成了稳重的性格。顽童闹学堂,所有人都参与,贾兰却稳重的拉着贾菌:与我们无干!虽然有点冷漠,但也是贾兰的性格稳重体现。这都与李纨的教导有关。李纨绝对不让贾兰接触贾宝玉这样的纨绔子弟。李纨经常和贾宝玉等园中游乐,聚会,作诗。但这些不务正业的活动李纨一次都没带儿子参加。按理这是不正常的,那就表明李纨是刻意的。李纨刻意让贾兰不接触离经叛道的贾宝玉,怕他近墨者黑,为此雪藏贾兰,让他几乎成了隐形人。
四,贾兰并不是不重要。王夫人虽然不太关心贾兰。贾政和贾母还是在乎的,尤其贾政。二十二回,元宵节制灯谜贾政难得参加,却一眼看到了贾兰不在场,贾政因不见贾兰,便问:“怎么不见兰哥?”这表明贾政对贾兰是很重视的。此后只要有贾政的聚会,贾兰都会参加,而贾政出门也带着贾兰。从贾政这里,贾宝玉不是学习的料,贾环不成器,唯有贾兰又一次成了他的希望!贾政过问后,贾兰出场渐多起来。中秋节,贾兰见贾宝玉作诗,他也出来做了一首,贾政就大喜,赏了很多东西。贾环出来也做,就被贾政批评和贾宝玉的风格一样。显然贾兰的诗更符合贾政的心。
贾母对贾兰也不错。同样元宵节,贾政问过后,贾兰来了,贾母命他在身旁坐了,抓果品与他吃。这是很难得的。贾母身边一直是贾宝玉和林黛玉的位置,这次给了贾兰,可知贾兰的重要性。李纨月钱,收入那么高也是贾母的主意。这都是贾兰这个重孙子身份挣来的。
比较起来,王夫人确实对贾兰淡淡的,没有过多的参与到贾兰的人生中。我认为王夫人为子女操心也影响了她对孙子的爱。李纨又保护的好,不轻易让贾兰接触人也让情感变得生疏,贾兰父亲贾珠去世也对贾兰有影响。也就这样,贾兰和王夫人的关系就显得淡淡的。但事实也未必就如此,只是原文表现罢了,毕竟贾兰并不重要!
君笺雅侃红楼,多歧为贵。你的关注将是我写作的最大动力,动动手指,关注一下,欢迎收藏转发。非常感谢 !
为什么贾兰作为王夫人亲孙子,王夫人却很少关怀他呢?
红楼梦里有两对亲祖孙,贾母和宝玉;王夫人和贾兰。可是这两对祖孙的关系有很大不同。贾母把宝玉当成心肝宝贝,王夫人对贾兰不闻不问。
那么王夫人为何很少关心自己的孙子贾兰呢?
一、王夫人是一个冷漠的人。
王夫人为人冷漠,不热情,她对自己的儿子也不像贾母那么喜爱和宠信。宝玉经常坐到贾母怀里,很少看到宝玉和王夫人搂到到一起。王夫人对贾兰也一样,很少有亲热的举动。
二、王夫人怨恨贾兰妨死了儿子贾珠。
王夫人的长子贾珠是王夫人最喜欢的儿子, 一般母亲都喜欢大儿子,王夫人对长子贾珠寄予了厚望,贾珠十四岁进学,不到二十岁就娶了妻生了子。可是生子后贾珠一病死了。王夫人便认为是贾兰克死了儿子,因而不喜欢贾兰。
三、王夫人一心让儿子宝玉管家,不想让贾兰当接班人。
王夫人把她的下半生寄托到宝玉身上,她对贾政说过今生“必定苦苦的以他为法”。一旦宝玉结婚,她便会把管家的权利交给儿子和儿媳妇。
如果王夫人器重贾兰,那么贾兰和他的母亲必定对管家权虎视眈眈,生出不该有的想法。王夫人不关心贾兰,就是让贾兰明白自己的处境,不要和叔叔争夺管家的权力。
四、贾兰牛心孤拐,不与人亲近。
贾兰少年老成,不像宝玉开朗热情。他素来不爱与人亲近,没见他和母亲或者其他人有小孩子的顽皮淘气,以及说笑。连大家聚会的时候,没有单独请他,他都挑理不来,还是贾政让人请,他才来。因此我们看不到他和奶奶王夫人亲近。
我是润杨,欢迎关注我的头条号【润杨的红楼笔记】!欢迎留言探讨!
为什么贾兰作为王夫人亲孙子,王夫人却很少关怀他呢?
原因以下几点:
第一,王夫人不喜欢贾兰的母亲
根据全书来看,王夫人对李纨颇为反感。
正常来说,李纨是王夫人的大儿媳,应该由她实际主持荣国府大局。但王夫人却让八杆子打不着的王熙凤来管家。
有人说是李纨才干不足。
但李纨和探春也管过家,也没见乱。
可见,王夫人对李纨不满。一般认为贾珠死后,李对严厉管教丈夫致死的婆婆非常仇恨。
王夫人不是傻子,看出了这点。
第二,贾兰在贾府地位有限
贾府上一代有贾宝玉和贾环,都是可能的继承人。
贾兰虽是嫡传,毕竟矮了一辈,没有继承权。
除非贾宝玉和贾环完全不成人,不然继承权轮不到贾兰。
第三,王夫人不希望贾兰盖过贾宝玉
很清楚,贾兰和母亲李纨最亲,相依为命。
如果贾兰当家,王夫人的地位显然就不如李纨。
王夫人也许可以像贾太君一样具有最终决策权,但具体事务肯定落到贾兰和李纨手中。
王夫人晚年指望贾宝玉和内侄女薛宝钗养老,而不是对她有所仇恨的李纨母子。
看看贾府败落以后,李纨对贾宝玉和贾巧姐等人的冷血无情,可见王夫人也没看错人。
综上所述,贾兰的存在其实威胁到王夫人自身的地位,自然亲不了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