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中王熙凤为什么要置贾瑞于死地,贾瑞死有余辜吗?

《红楼梦评论》第82期

(一)不要慌,老娘慢慢地消遣你!

我们读过《水浒传》,宋江杀阎婆惜那段,写得很精彩。有一句话,给人印象很深。阎婆惜拿到了宋江的招文袋,里面有水泊梁山晁盖的信,还有一百两金子。如果这事要是告到官府,宋江的全家性命就会玩儿完!

早已经爱上张三的阎婆惜,拿到这个宋江通梁山泊的证据,既不把这些还给宋江,也不急着报官,而是说了这么一句话:

且不要慌,老娘慢慢地消遣你!

什么叫消遣?就是猫对老鼠那样,不一口吃了你,而是慢慢地玩弄你,抓住,又放开,逗弄你,玩够了,慢慢地榨干了你,然后快快活活地跟张三走人!

王熙凤对待贾瑞,就是要消遣他!

(二)对凤姐在这件事情上的处理,现在的人可能有这样的看法。

刚开始,事情不是还没有发展到不可收拾的地步吗?凤姐如果义正辞严地把贾瑞顶回去。这不就行了吗?致人于死地,这太过分了吧。

这种看法,是不了解当时的社会,更不了解凤姐这个人。人们往往喜欢拿现代的眼光,去读古典小说,去评判过去的人和事。难免出现偏差。

(三)凤姐和贾瑞社会地位相差太大。

凤姐是豪门贾家荣国府的当家人,平时威重令行,趾高气扬!贾瑞只是破落户贾代儒的孙子,是个极不堪的没落子弟。

这样的无一善可言的贾瑞,居然调戏凤姐,这不是癞蛤蟆想吃天鹅肉?贾瑞居然胆子这么粗?他有什么资本?

也许他觉得自己虽然相貌不能比潘安,但是颜值还算可以?也许他觉得贾府是个风流窝子?凤姐也跑不了是那路货?黑染缸里哪会有白布?有机可乘?

但是对于凤姐来说,这是个大大的侮辱!这是不可饶恕的也是不可原谅的亵渎!

(四)凤姐只有她征服别人的,哪里有别人来征服她的事儿?

谁如果触犯到凤姐,或者有可能触犯,几乎没有好果子吃。她对平儿,那是严防死守,平儿聪明,所以还活着。她对待尤二姐,施展身手,十步计策,致尤二姐于死地。何况一个贾瑞!几时叫他死在我的手里,这就是凤姐给贾瑞判了死刑!

(五)贾瑞必须死吗?

前面说过,凤姐虽然心里想,要贾瑞死在她手里,但是没有马上致他于死地,而是慢慢地消遣!

就是说,不一口拒绝,反而给贾瑞一丝丝希望,假意含笑,让座,让茶,把对方的心挠得痒痒的,欲罢不能。贾瑞喜得抓耳挠腮!

凤姐对贾瑞说:像你这样的人能有几个呢?十个里也挑不出一个来。

凤姐又对贾瑞说:你哄我呢,你哪里肯往我这里来?

记住,这就是为什么贾瑞一次又一次吃了亏,被捉弄还不死心的原因!他以为凤姐最后会投怀送抱,成功就在一瞬间!

这就是兵法上的:将欲取之,先必与之!

本来如果贾瑞被泼粪,被贾蔷和贾蓉捉住现行,敲诈,就会醒过神来。可是昏头昏脑沉迷在幻想中的贾瑞,本来应该是醒悟的,却硬是装睡!后来有滋有味地反复照那面镜子,终于死翘翘了!

王熙凤本来想通过这件事来证明自己有支配别人的力量,从而获得心理上的满足,恰恰贾瑞又极其配合,贾瑞这种人不死往哪里跑?

在那种社会,又遇到凤姐,贾瑞的死是不足为奇的。

谢谢邀请!

《红楼梦》中王熙凤为什么要置贾瑞于死地,贾瑞死有余辜吗?

贾瑞虽不是死有余辜,但也算是自作自受,而且置他于死地的也不是王熙凤。王熙凤说过“等几时叫他(贾瑞)死在我的手里,才知道我的手段”。但这是有“他果如此”这个前提的,偏贾瑞色胆包天,一而再再而三的“如此”,怎么怪王熙凤进行反击。



有人说凤姐反击手段过于狠辣,可是,就是这样狠辣,贾瑞依然如附骨之蛐,难以摆脱。若不是最后贾瑞死了,怕是王熙凤一辈子也难以安心,因为不管成与不成,王熙凤都有一辈子的把柄在贾瑞手里。

在男权社会,对女人的要求苛刻的狠。为什么贾瑞一个无父无母无前途的破落户,敢在花园偶遇的情况下,调戏大权在握,左右逢源,身份高贵的琏二奶奶?因为这事关涉名声,他算准王熙凤不敢声张,声张起来,各说各的理,而风月之事,总是说不清道不明的,越描越黑,若不是王熙凤用计让贾瑞离开,纠缠久了,王熙凤的名声还要不要?



如果事情过了,从不吃亏的王熙凤吃点小亏也就忍了,偏偏回到荣国府,这贾瑞又光明正大的找上门来,当着下人的面就想动手动脚,这让泼辣的凤姐还如何忍得住?纵是如此,王熙凤也未真动杀机,而是使计让贾瑞在风堂里受了一夜的冷风。

贾瑞吃了苦头,本该痛定思痛,可是他仍然贼心不死,又去找凤姐儿,凤姐儿再出大招,这次,贾瑞连冻带吓,又被泼了屎尿,又被祖父打,又欠了银子被逼债,才算清醒了,若是一个转身,与凤姐一刀两断,从此奋发努力,将来考上个功名,怕也不费事。可是最后的结局却让人叹息。

贾瑞被王熙凤狠狠整治之后,色心不死:

自此满心想着凤姐,只不敢往荣府去了,贾蓉两个常常的来索银子,他又怕祖父知道,正是相思尚且难禁,更又添了债务,日间功课又紧,他二十来岁人,尚未娶亲,还想着凤姐,未免有那“指头告了消乏”等事,更兼两回冻恼奔波,三五下里夹攻,不觉就得了一病…

贾瑞病了,急需人参入药,王夫人让王熙凤称二两给贾代儒送去,王熙风敷衍了事,只给一些渣沫泡须凑了几钱,这似乎有点心疼,可是,真的送去了二两人参,贾瑞的病就能好了吗?心病难医,不要说二两人参,就是送去三两四两的人参,恐怕贾瑞也是活不成了。

跋足道士不是给了他一面风月宝鉴吗?贾瑞得了宝鉴,不按道士所授方法,去照宝鉴正面,以致想入非非,坐进风流之事,最后精尽人亡,他的死,只能自己买单。

《红楼梦》中王熙凤为什么要置贾瑞于死地,贾瑞死有余辜吗?

答案是肯定的。

讨论这个问题之前,我们不能忽略前面的伏笔,这就是闹学堂事件。这可不是小顽童们打派仗,而是关乎到民族节操的态度问题,表面上看是秦钟和金荣的关系,实际是忠于汉族和背叛汉族的矛盾。

贾瑞病重时,需要一味药,人参,这个“人参"是有特殊含义的。黛玉的药里有人参,凤姐的药里有人参,秦可卿的药里有人参,宝玉开的药方里也有人参,这些人参都读作认can,参指代曹参,也就是曹寅的远祖。曹参是汉族人又是汉朝丞相,所以认参引申为认汉,就是承认自己是汉族人并忠于她。贾瑞用人参时凤姐为什么不给他,只给了一点沫子和芦须呢?就因为贾瑞为私利而背叛了自己的祖宗和自己的民族。

闹学堂分两派,香怜玉爱就是柳湘莲和蒋玉菡,他俩和贾家原型都沾亲带故,和宝玉是同学。在这里,香指华夏文明,玉指华夏主权,怜香惜玉指的是热爱自己的祖国,象贾蔷、茗烟等都有这个立场,与之对立的金荣、贾瑞、贾兰等则相反,这才是最主要的矛盾症结,所谓的风月不过是障眼法而已。

贾府分四房,长房玉字辈老大是贾珠,二房是贾珍,三房是贾璜,四房是贾瑞。我们要注意两点,一是三房四房是贾源原型的庶系,二是金荣是贾璜的内侄,本来是嫡庶矛盾,后发展到了认祖与叛祖的矛盾。作者将贾璜和贾瑞对照着写,一个知错能改,一个死不改悔,贾瑞最终走进了死胡同,罪有应得。

那么,贾瑞到底做了什么恶事呢?就是金荣告发秦钟时贾瑞作了帮凶。秦钟根本不是死于什么风月,而已被官府绞死的,罪名就是反满。作者为什么将风月宝鉴的设譬放在这个事件中,原因正在这里。书中所有的风月事件都是人命事件,包括袭人、司棋等人,秦钟和贾瑞当然也不例外,根据暂不讨论。

总之,贾瑞背叛了祖先,认贼作父,助纣为虐,死有余辜。

《红楼梦》中王熙凤为什么要置贾瑞于死地,贾瑞死有余辜吗?

因为王熙风见贾瑞家衰败了没用了,所以贾瑞还见色起心自己作死!

《红楼梦》中王熙凤为什么要置贾瑞于死地,贾瑞死有余辜吗?

©️图片来源1987版电视剧《红楼梦》

01

《红楼梦》里有一段奇异故事,贾瑞想撩王熙凤没撩成,反而被王熙凤“毒设相思局”害死了。过去只是觉得,一个色胆包天,一个凌厉狠毒,近日重新回味了这个故事,有了更深层析的理解。

那天王熙凤去宁国府,看她病重的闺蜜秦可卿,出来后在宁国府的园子里溜达,贾瑞忽然跳了出来,说嫂子我俩真是有缘。

想想看,这是一种什么心情。贾瑞撩王熙凤,出场的时机就很讨厌。

王熙凤其实并没有想置贾瑞于死地,她被莫名调戏,一开始是给他留了面子的,说“怨不得你哥哥时常提你,说你很好。这会儿我要到太太们那儿去,不得和你说话儿,等闲了咱们再说话儿罢。”

王熙凤把自己老公搬出来,说贾琏常提起他,其实是对方暗示注意自己的身份。可贾瑞不仅get不到,还不依不饶,自作聪明。恐怕在他看来,任何一个结了婚的女人,都是寂寞的,都是想出墙的红杏,并且饥不择食的吧?

我理解王熙凤的被羞辱感。

这种被羞辱感,重点不是阶层差异带来的所谓“癞蛤蟆想吃天鹅肉”,而是一种人格上的羞辱,在人格上被看低和看贱。

怎么说呢?各位看看《金瓶梅》,西门庆想撩潘金莲,花了多少时间多少钱?先要贿赂王婆,各种试探,各种策划,各种买买买,然后安排饭局,费了很多心思的。

试探这个行为,其实隐含着一种尊重。在不知道对方意愿的前提下,不敢贸然行动,这种小心求证,就是一种尊重。

但是西门庆撩宋慧莲就不一样了,直接就上来动手,因为在他看来,宋慧莲不需要任何的尊重,事后送两块衣服料子就能打发。

贾瑞的态度,令人愤怒,因为他把王熙凤看得很轻很下作,就连好脾气的平儿都骂他是“没人伦的混账东西”。

02

《红楼梦》是一部世情小说,贾瑞这样的人,其实生活中并不少见。

我看到很多评论者说,贾瑞很可怜,穷,没有地位,早年没了父母,被爷爷带大,爷爷又管制严格,导致他太压抑,他是性压抑的牺牲品。

真的是这样吗?性压抑,为什么偏偏敢去找王熙凤解决自己的生理问题?难道不是找个丫鬟,或者多姑娘那样放荡的人妻更现实更合理吗?

在我看来,贾瑞是势利和慕强的。

势利和慕强,是人的本性,每个人都多多少少会有一点。但是为什么放在贾瑞身上格外明显和讨厌,因为他对自己没有清晰客观的认知。

所以有时候你会看到,身高165的男生在找女朋友的时候,会嫌弃155的女生矮,而且把这种嫌弃很赤裸的,用一种很讨厌的方式表达出来,给人的感觉就是又蠢又狂妄。

贾瑞去撩王熙凤,脑子稍微正常一点的人,都知道这事千万使不得。可贾瑞竟然敢,给人的感觉就是又蠢又狂妄,这也是一种隐形的自卑。

浮夸和狂妄是一种自卑。因为他们要拼命脱离自己真实的阶层,真实的能力,真实的格局。

贾瑞很好笑的一点就是,他明明连女人都没碰过,却要在凤姐面前表现得像个老司机。

可能“随意,放荡,糜烂”就是他想象中上流阶层的样子,也许真的是那个样子,但是他不知道的是,越复杂黑暗的东西,越需要一个简单明亮的外壳来包裹;越无情的世界,人们对真情的渴望越强烈,哪怕这一点真情,是表演出来的。

贾瑞的表现,就像一个妓女直接对客人说,大哥你想怎么玩?呃……确实是玩玩,可正常人也希望对方能表现得羞涩一点,含情脉脉一点吧(我不知道啊,我只是瞎猜)。

03

贾瑞确实又没颜值,又没技巧,脑子还蠢。但是换一个人,能撩到王熙凤吗?

我觉得未必。

理性分析一下,什么样的女人,在婚后容易被婚外情(或者婚外性)诱惑呢?我觉得无非这三种:

一种是缺爱的。婚姻内得不到满足,会经不起诱惑,向外索求。

另一种是缺自信的。没有自信的女人,容易把男人的爱慕(或勾搭)当成一种自我价值的肯定。

第三种,是喜欢找刺激的。没有人生更高层次的追求,会把这种偷摸的刺激,当成很大的快乐。

纵观整部《红楼梦》,虽然借柳湘莲之口,说宁国府“只有门口两个石狮子是干净的”,但是我认为,王熙凤和贾蓉们打情骂俏有点暧昧是真,但是应该没有实质的关系。

她并不缺爱,夫妻关系也算甜蜜有情趣。书里曾明写暗写贾琏和凤姐的房事,“昨天晚上我想改个样儿,你就扭手扭脚的”。

不缺自信,富家女儿,又嫁得门当户对,还是亲上作亲,并且又掌控大权,深得贾母的喜欢。

也不是虚空寂寞冷,喜欢找刺激的女人。她是有权力欲的,很喜欢出风头,喜欢表现自己的才华和能力,权力,才是王熙凤真正的欲望和战场。

之前有个朋友和我聊天,说你看《金瓶梅》《红楼梦》里面的人动辄喜欢乱搞,现代人却越来越“性冷淡”。

是这样的,因为古人的乐趣实在太少了。

富贵如《红楼梦》里的贾府,平时的娱乐节目也就是逢年过节打打麻将,听听戏。吃螃蟹,赏菊花,吟诗作赋,那已经是全书浓墨重彩的高潮了。

《金瓶梅》里的女人呢,西门庆的几个妻妾,再吵得不可开交,也会坐在一起吃猪头肉喝金华酒,为什么啊?不觉得对方很贱很讨厌吗?因为她们的生活和社交圈子就那么小,那么闭塞和无聊啊,她们没得选。

说回王熙凤。王熙凤虽然身为贾家媳妇,可她年纪轻轻就掌管荣国府,有事业的女人是不一样的,权力是春药,不分男女。

在事业上不断攀爬,解决一个个问题,以及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逐渐提升自己的智慧与格局,这件事特别迷人有趣。我想王熙凤在权力和金钱之外,也一定尝到过这种趣味,这种趣味,比偷摸乱搞男人的刺激,要刺激多了啊。

所以,一个心中有江山的女人,又怎么会为乱七八糟的感情耽误自己呢?

以上就是我的分析,就当我胡说八道吧。

《红楼梦》中王熙凤为什么要置贾瑞于死地,贾瑞死有余辜吗?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

把贾瑞的死单纯责怪王熙凤一个人,其实也没有道理。

贾瑞是个下流肮脏的人,而且不知道天高地厚,竟然去打荣国府当家王熙凤的注意。

贾瑞充其量是贾府大家族的边缘人物,父母早死,只跟着爷爷贾代儒生活。

贾代儒,也就是贾呆儒,家境贫寒,而且在家族其实也没有太高地位,只是年龄老且教书而已。

贾瑞自己长相平平,举止猥琐,身份就是帮着爷爷在私塾里面看着学童而已。

王熙凤就算是个淫妇,也不可能选择贾瑞这种人。

而在古代,贾瑞算是王熙凤的小叔子,而叔嫂通奸是非常严重的事情,甚至是骂人的下流话。

自古叔嫂是要回避的,而贾瑞这种粗俗之辈胆敢跑到王熙凤家里调戏,甚至要摸手摸脚。

贾瑞此举,等于是公开侮辱王熙凤,被恶整也是必然。

但王熙凤客观来说,也没有准备一次整死贾瑞。

第一次,王熙凤将贾瑞关在墙外冻了一晚上,又被爷爷打骂罚跪。

而贾瑞搞得办死,竟然还是色心不死,继续去调戏王熙凤。

这样,王熙凤才更恶整了这小子,还找到贾蓉、贾蔷帮忙。

第二次,贾瑞被浇了大便,又被贾蓉敲诈了50两银子。

这笔钱,对于贾瑞来说不是小数字。

自然,王熙凤不是神仙,不可能知道贾瑞由此会得病,而且还得的很重。

而王熙凤主要的狠,在于后来贾瑞的爷爷来求人参治病,她胡乱找了几钱应付。

其实,以王熙凤的性格,她肯定认为贾瑞咎由自取,死有余辜,能够给几钱就算不错了。

而贾瑞在病入膏肓的时候,仍然一再想着王熙凤,意淫打飞机,导致精尽人亡而死,这怪得了谁?

至于贾瑞病死,虽然同被王熙凤恶整有很大关系,但自己淫荡无耻才是根本原因。

话说回来,王熙凤被贾瑞这样无故调戏,在清代可是大事情。

如果换成没见过世面的女人,说不定因此投河上吊,贾瑞直接能判死刑。

所以,薛蟠之流虽然荒淫的很,连男人都搞,但他们至少不对大家族里女性亲友胡来,这是大忌讳。

而王熙凤恶整贾瑞,在当时看来也是天经地义的。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