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黛玉为什么要把自己拼搏得那样的有才华?

这个世界每个人的志趣和爱好,包括先天的禀赋都是不一样的,林黛玉喜欢读书,也基于以下几个因素:

一是林黛玉的家庭环境。林黛玉的父亲是兰亭寺大夫,袭了五世的列侯,自己又是科举出身,高中探花,并且被皇上钦点为扬州巡盐御史,可谓深得皇帝器重,既是钟鼎之家,又是书香之族,基因非常好。林黛玉的母亲是著名的国公爷之后,同时又得到贾母的亲自教导,虽然书中没有太多文墨来写贾敏,何况在开篇贾敏就死了,但是,贾敏的绝代风华,从别人的口述当中和林黛玉的作派当中,都隐隐地可以流露出来。在这样的家庭长大的林黛玉,携强大的基因,有着非常良好的先天条件,怎么可能不爱读书呢?

二是林黛玉后天所受的教育。林黛玉是父母的掌上明珠,林家没有什么男丁留下,因此林黛玉的父亲林如海,只能把毕生才学和宠爱皆给这个娇弱而漂亮的小女儿。经常陪她,并假充男儿教养,以解膝下荒凉之苦,而且还为她请了私塾老师,虽然说贾雨村这个人品性不好,但是学识还是有的,何况也是进京赶考之后获得了功名,只因贪污才又被革了职的。这么好的后天教育,黛玉自然是将读书融入自己的血脉中,将读书当作生活的一部分了,这也是一种生活方式。

三是林黛玉的生活状况。林黛玉自从父母早亡以后,就被贾母接到了荣国府成长,在荣国府,虽然读书之风不似在林家那样盛,但是,客观却为林黛玉创造了读书的条件的。因为,林黛玉寄人篱下,没有太多应酬和伙伴,再有旧时大家闺秀,是大门不出二门不迈的,也没有什么太多的交际,和丰富广阔的生活场景,因此在房间里呆着,比较单调无聊。若是不读书的小姐,通常都是做做女工,可是林黛玉的身体比较弱,况且,她可能对做女工的兴趣,还不及读书来得浓厚,因此也只能是看看书了,毕竟以前就是经常读书的,这也就是一个人的志趣爱好形成的上两方面因素所导致的。

所以林黛玉并不是一定要把自己的才学拼得那么强,毕竟她也没有要考取功名的志向和实现的可能。她只是把读书当作自己的一种生活方式而已,或者也是她唯一的人生寄托。

当然,后来林黛玉把才学之事看得比较重要,主要是因为她在贾家的地位还是寄人篱下的,她总要有一些出色之处,才能够让自己获得心理的满足,同时赢得别人的尊重。容貌自不用说,但也并不是远远地超出了其他的闺阁佳丽,于是,只能拼才学。这种心理状态的驱使下,自然她也更加喜欢读书,显得更加注重才学了。

在曹雪芹的笔下,将林黛玉塑造成了一代清高知识分子的典型,在她身上,必然有着知识分子的一些共同特点,即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 ,同时空有满腹才华却无处施展,只能聊以作为生活情趣和生活方式而已。

我是冰珊醉红楼,从自己的视角析红楼,欢迎关注品评。

林黛玉为什么要把自己拼搏得那样的有才华?

谢邀。黛玉给世人留下的形象是腹有诗书气自华的淡雅高洁形象,于“拚”字离得最近的反倒觉得是宝钗,当然宝钗拚的也不是诗书而是富贵功名。

《红楼梦》中,几个爱书的女孩是黛玉、妙玉、香菱。三个人共同特点就是诗书簪礼之族,是靠诗书传家的,三人父亲都有学而优则仕的经历和背景。

黛玉的父亲林如海是两榜进士和前朝探花,因之而获巡盐御史的,母亲贾敏身为贾府千金,自幼在书香中目染熏陶,林家对黛玉的教育自然是重视的,所聘的老师都是贾雨村这种“进士”级的。这些幼年时的教育,养成了黛玉一辈子诗书不离手的经典型形象。当宝钗、袭人游走贾府或来潇湘馆“窥视”黛玉时,黛玉都是在竹下看书习字,贾母携刘姥姥游园的那次,就有过“竟像公子的书房”的赞誉。一辈子习书吟诗,自然就镌进骨子里去了。

妙玉生于苏州仕宦之家,血液中是有诗书的。幼年失怙后在寺庙中长大,古时候方丈道士都是学问大家。妙玉可是因为学问名声被贾府延聘至栊翠庵作主持的。曹雪芹在赋予黛玉以竹的同时,也给予了妙玉以梅。大家知道,梅兰竹菊,乃古代气节之象征。

《红楼梦》中还有两个爱书的女孩,香菱和邢

岫烟。香菱作为乡绅甄士隐的女孩,五岁那年因一场大火中断了她诗书生涯,辗转在人贩子手中,最终沦落到薛蟠和夏金桂这类人渣手中,书中虽有香菱失忆的描写,自己的父母出身都忘了,但骨子里香菱是有诗书的,一旦碰上黛玉、妙玉这些高人,作为红楼梦中最智慧人甄士隐的女儿,她骨子里的对诗书的渴望被唤醒和引爆,香菱学诗至魔,我认为是红楼梦中最亮丽的一笔,即使身为下贱,也不忘对诗礼生活的追求。在对待香菱学诗一事上,黛玉和宝钗泾渭分明的态度,也使得两人高下、雅俗立现。

至于邢岫烟,作为一个相对次要的爱书人,我们姑且把她当作妙玉的陪衬吧,因为她是妙玉带出来的,算是芬芳桃李吧。

林黛玉为什么要把自己拼搏得那样的有才华?

诚邀!林黛玉并没有怎么拼搏吧?

有才华是因为热爱,并不是因为穷或者希图通过才华获得什么。事实上,林黛玉的稀世美貌已经在没有展露才华的时候成功引起了大家的注意。而且在初入贾府的时候,她也并没有说自己读了多少书,而是回答贾母说“只刚念了《四书》。”甚至在回答贾宝玉是否读书的时候,也是说:“不曾读,只上了一年学,些须认得几个字。”毕竟,封建时代,女子无才便是德,所以林黛玉完全没必要为了读书拼搏。她读书,纯属爱好。

即使是男的吧,身在他们这样的家庭,读书不是什么特别需要用来养身立命的本事,而只是为了在仕途上面走得更顺畅罢了。

就连贾赦在说到贾环的诗的时候,是这么评判的。

贾赦乃要诗瞧了一遍,连声赞好,道:“这诗据我看甚是有骨气。想来咱们这样人家原不比那起寒酸,定要‘雪窗荧火’,一日蟾宫折桂,方得扬眉吐气。咱们的子弟都原该读些书,不过比别人略明白些,可以做得官时就跑不了一个官的。何必多费了工夫,反弄出书呆子来。所以我爱他这诗,竟不失咱们侯门的气概。”

而李纨,虽然她自己以“稻香老农”自称,并且也不怎么读书,但是对于读书是非常重视的。这源于她自己的出身,她的父亲李守中乃是国子监祭酒,曾经的国家考试司司长,非常明白考试对于一个人的重要性。所以,她对贾兰的教育,也是非常符合书香门第的立场的。

至于林黛玉呢,她也是出身书香门第,父亲是前朝探花,典型的读书人,对她的教育想必也是比较偏向于书生化的。父亲爱读书(想必母亲贾敏也很爱读书),家里也是很多书,耳濡目染之下,自然黛玉会非常有才华了。

这就像高晓松一样,人家的爷爷奶奶外公外婆都是大牛,他自己再差能差到哪里去?

欲知更多《红楼梦》详情,欢迎关注头条号:半瓣花上阅乾坤。

林黛玉为什么要把自己拼搏得那样的有才华?

说黛玉后天拼搏或天赋异禀都不确切,她先天后天都是独厚,有"资"有"历",且"拼搏"一词不符黛玉人设。


"资""历"深——

灵河三生石畔的绛珠仙葩汲取天地精华可谓是她的"先天资",而诗礼簪缨氏族的书香云集是她的"后天历"。话说"久居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即与之化矣。”

灵性通透的她经过潜移默化的耳濡目染,早就化为茫茫诗词歌赋的一部分,而不只是拼搏读书的浅显入门者。她的思维进阶是活读活现,随性而为。拼搏反而多了功利性和目的性,"为读书而读书"也不符合黛玉本心。

所以一味拼搏不见得能出黛玉不经雕饰蓬勃生长的才华。她的诗情画意是天然而为去雕饰,之所以浸淫其中除了天生"向美性"也是她残喘人世的情感寄托。

林黛玉为什么要把自己拼搏得那样的有才华?

谢谢邀请。提问题的这个网友,大约对中国社会的了解,仅限于最近这一、二十年吧?一般家庭出来的姑娘、小伙,为了搏个前程,去挤破艺校的大门!

林黛玉可不用这些!

父亲,林如海科举出身、两榜进士、巡盐御史,怎么也是个三品大员吧;母亲,荣国公贾代善的小女儿贾敏。代善父贾源(贾演)兄弟因战功分别被朝廷授予荣国公、宁国公,世袭罔替。

现在娱乐圈不是有人喜欢扒明星的家族史吗:某星的祖父是谁、曾祖是谁、姨娘是谁、姑姑姑父是谁,甚至干爹是谁都得刨出来,但和这位林妹妹比,都不值一提!

她父母死得早,官位、权势、才华不提也罢。但她的外祖父是国公爷、外祖母是史老太君,妥妥的公侯门庭!

这些只能说明她的出身不凡,和她的才女身份似乎没什么关系。其实,不仅过去,就是现在也大有关系。别说出身于权贵之家,就是出身在土豪家庭里的孩子,不都是优先享受优质的教育资源吗!更何况林如海夫妇,本身都才高八斗,视独女如珠玉。贾母史老太君又疼爱幺女,爱屋及乌,林黛玉在贾母眼里和嫡孙贾宝玉一般无二,整个贾府的光环都罩在了这两个人的身上。曹雪芹的《红楼梦》围绕着这两人来写,就要把今生前世的好就都加在他们的身上。

在过去一般的家庭培养女孩儿注重针织女红,为的是嫁出去少受婆家的气,为娘家脸上增光。豪门贵族则不同,他们有优越的条件,培养出来的孩子,大多都是才子才女。不为别的,在讲究门第的年代,至少能巴结另一个豪门权贵做亲戚。

这些都是题外话,本来曹雪芹把她和薛宝钗在太虚女榜上都标注在第一名。那她就应该天生惠质兰馨、聪颖绝顶、气质超人,不用拼搏,其才也不能输于曹子建!

林黛玉为什么要把自己拼搏得那样的有才华?

人在世上是活着,怎样生活?吃穿用度想好,颜值想好。身材想好,爱情想好。家庭事业前途幸福子孙父母多种希望无一不追求好,追求健康幸运寿禄,追求向上的生活。积极向上的追求与生活是个人价值追求的展现,也是生活向希望好的路上幸福指数达成。才华也是其中一种展示,容颜往人群一站希望美,成就人群一站觉有不凡,才华为什么就不是呢?

谁希望人群中别人美与亮丽,自己是丑小鸭?一副事不关己达世出人的二木头迎春之态。虎狼屯于阶陛,尚谈因果。自己的事漠不关心,期望谁来疼爱?事事退缩,直至生命无路可退,被推至连下人不如的地位,一无所能被人做贱死。倘若有探春之能,即做和亲妃强如被人践。

林黛玉想表现有才华,谁不想展示好。别人夏天裙纱飞扬,没见谁破袄露棉不展示自己。事事落后于人,人性心理上少有。这方面不行,别的方面想法胜出。在人群中崭露头角。成为女孩中姣姣者,对于自身只有好处没有坏处。人是生活人群中,个人即女子不于世上担承社会工作的时候有求好之心。有才为什么不可以显露?关乎命运前途上,个人命运不由己的时代,被人掌控。表现好才可有被别人发现的机会。

林黛玉想对元春展示,未必没有不求向上之心。在众女孩中展示诗,未必不是想辗压众人。表现好心才甘,这也是有才不得展示的封建时代,女子不能承担社会事务,没有社会活动,贵族之女抒发个人价值的一个唯一机会。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