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姥姥三进荣国府,为什么也成了压垮贾家的一根稻草?

那么出身农村的她又怎么和豪门贵族荣国府攀上了关系?

后续的她为什么三进荣国府,又为什么说三进荣国府也成了压垮贾府的一根稻草?

出身寒窑的老寡妇和荣国府的关系不客气的说,刘姥姥本身和荣国府八竿子打不到一起去。只是因为其女婿王狗儿的祖上和王夫人的父亲同朝为官,但其祖上也只是一个小小的京官。巧在同姓王,遂借机缘摆了个本家,这样就和金陵王家攀上了那么一点点关系。

那刘姥姥又是怎么和荣国府搭上关系的呢?

这时候就不得不提到这个不争气的女婿狗儿,因其不学无术,只会坐吃山空,很快就穷的揭不开锅,也搬到了乡下住了。过年家里连值班新衣服,弄顿像样的饭菜都没钱了。女婿有王家这一号“亲戚”但是不愿意去,于是刘姥姥亲自出马去荣国府寻求救济。

一进荣国府,为生计而求接济民间有很多歇后语形容刘姥姥进荣国府和大观园:洋相百出,大开眼界等,用来形容没见过世面的人。而刘姥姥首先从与人说话的语气上就可以看出其处处谨小慎微。

第一次进荣国府,为了和王夫人搭上线,她找的是王夫人的陪嫁丫头:周瑞家的。而她是怎么找的人呢?曹公用一个特别细节的点来描写她的话语。她称呼贾府的仆人们都为:太爷。这无疑是把自己的身份摆在最低的地方,把仆人的身份都摆的如同县令一样高的位置。

这点就可以看出一个农村老太太初入豪门的卑微感。再说她找的周瑞家的,因为曾经周瑞家的买地,找过狗儿帮忙,所以也就自然认识了。要知道仆人都能买地,那么主子还不知道能阔到什么地步啊。

果不其然,当她见到衣着靓丽的萍儿的时候,本能的以为见到了凤姐。要知道萍儿也只是个有身份的丫头,却给她带来一种主子般的感觉。再后来,丫环道:奶奶来了!萍儿和周瑞家的更是手忙脚乱,给她带来的震撼更是无法用语言形容,这主子到底有多大的权势才能让这些在她看来有身份的人手足无措?

当刘姥姥和凤姐初次见面的时候也为后文埋下了伏笔。凤姐和王夫人念刘姥姥也是家里的“远房亲戚”,于是拿出“给丫鬟们做衣服”的二十两银子接济给她。注意,这二十两对于贾府的下人仅仅只是做个衣服这么简单,但是对于刘姥姥一家却能够吃一年有余!

凤姐自然也不会吝啬这么一点小钱,在她看来随手打发“穷亲戚”罢了。可也就是她这个无心之举,甚至为自己积了善因……刘姥姥也因为这一次的接济和贾府无形中有了关联。当然这一次她看到的是贾府的权势和地位。

二进荣国府,涌泉之恩牢记在心这一次进荣国府和第一次完全不同,而是为了报答第一次贾府接济的恩情。

而她拿什么来回报贾府的恩情呢?拿的是自家收成的粮食瓜果,贾府什么没吃过呢,会在乎一个农村老婆婆的一些农作物嘛。但这点恰恰描写出了刘姥姥朴实的农村老婆婆形象,她骨子里的善良,知恩图报,是假装不来的。

这一次她也有缘得见了和她年龄相仿的贾母。贾母和刘姥姥之间并没有极其悬殊的社会地位形成的距离感,相反刘姥姥很讨贾母的喜爱。如果说第一次刘姥姥是窥得了荣国府一斑,那么这一次她则看到了大观园的全貌。

曹公在刘姥姥进大观园的篇章中,让读者借刘姥姥的第一视角目的了全盛时期的贾府和大观园的盛景。无论是工序繁杂,让人垂涎的贵族佳肴,还是如同仙境一般的:潇湘馆,秋爽斋,怡红院等奢华的院落,无疑不让这个老太太感叹道:谁知我今儿进这园里一瞧,竟然比那画儿还强十倍。

在见到黛玉,惜春等贾府小姐的时候,她也不得感叹道:别是神仙托生的罢。这其中有阿谀的成分,但更多的是她对上流社会小姐的一种仰视感,毕竟第一次见到这么多光彩耀人的富家千金们。

这一次刘姥姥进荣国府和大观园,曹公丝毫没有吝啬自己的文笔,将大观园和贾府的美食,美景,美人无疑不是刻画到了极致,用来承托贾府的权,财皆到了鼎盛时期。

三进荣国府,物是人非俗话说盛极必衰,很多人说贾府的衰落是因为元春的离世,贾府在朝中最大的靠山崩塌。

其实不然,贾府的种种弊端在过去只是被光辉所遮盖。冷子兴曾道:如今生齿日繁,事务日盛,主仆上下,安富尊荣者尽多,运筹谋画者无一,其日用排场费用,又不能将就省俭,如今外面的架子虽未甚倒,内囊却也尽上来了。

可见贾府后代后继无人,家中竟是寄生虫之流。这次刘姥姥的到来不是第一次的求救济和第二次的报恩。而是想办法去解救贾府的落难之人。此时的贾府早已落寞,贾母去世,凤姐也在弥留之际,黛玉香消玉殒,惜春出家...一眼望去荣国府早已没了往日的气派,尽显颓废破败的荒凉。

昔日富丽堂皇的院落,早已是人去楼空,荒草遍地。刘姥姥这时也不得感叹道:盛衰兴亡转眼成空。这次凤姐的女儿巧姐,因为早年凤姐的善德也得以被解救,刘姥姥在凤姐弥留之际也完成了她最后一个愿望,带巧姐逃离。

在早已破败的荣国府外,她心中也不难想到当年称呼人为太爷,求的只是接济过日子;当年初进大观园,享人间美味,醉卧怡红院,目睹贾府的财,权通天之势。现在如同过眼云烟一般不复存在。纵观刘姥姥三进荣国府,贾府从一开始的富丽堂皇,最后破败,人去楼空,杂草丛生。

不过是转眼一瞬间。在最繁华的时候甚至能拿出穷故人家一年的生活费用给一个下人做衣服,这种穷奢极侈的生活破败只是时间问题,更何况贾府的后辈们就和刘姥姥的女婿王狗儿一样,都是不学无术声色犬马之徒,根本没有替家族分担的能力和想法。

刘姥姥三进大观园,让我们看到的更多的是盛景表面下存在的危机,同时也是诸多矛盾的一个缩影。

刘姥姥三进荣国府,为什么也成了压垮贾家的一根稻草?

刘姥姥三进荣国府,成为压垮贾府的一根稻草,不知道这话从何说起?

刘姥姥前两次来荣国府,确实有在贾府获得好处,但不会伤到贾府的半根筋骨。

刘姥姥第一次来贾府是在第六回。当时是初冬,刘姥姥的女婿王狗儿因为家计不济而犯愁。为了度过难关,刘姥姥豁出老脸,上贾府打秋风。

刘姥姥这次来,从凤姐手中得到二十两银子的资助及一吊钱的车马费。据刘姥姥说,二十余两银子可供庄户人家一年的花销。

凤姐资助给刘姥姥的银子,在刘姥姥看来不能算少,但是对于大户人家贾府,实在不值什么。贾母给宝钗做生日,随手就拿出二十两银子。后来凤姐生日,贾母号召府内上下集资为其祝寿,当即又是拿出白银二十两。二十两银子,在贾府的贵妇人眼里,只是一次做人情或者凑资娱乐的费用,送给贫穷的刘姥姥全不在意。

刘姥姥第二次来贾府,带来一些农产品,是为了感谢贾府上一次的资助。因为投了贾母的缘,便留下来住了两天。贾母当时正要还湘云的席,顺势也宴请了刘姥姥。

刘姥姥这次走的时候,收获较上一次丰富不少。

刘姥姥忙赶了平儿到那边屋里,只见堆着半炕东西。平儿一一拿与他瞧着,说道:“这是昨儿你要的青纱一匹,奶奶另外送你一个实地子月白纱作里子。这是两个茧绸,作袄儿裙子都好。这包袱里是两匹绸子,年下做件衣裳穿。这是一盒子各样内造点心,也有你吃过的,拿去摆碟子请客,比你们买的强些。这两条口袋是你昨日装瓜果子来的,如今一个里头装了两斗御田粳米,熬粥是难得的;这一条里头是园子里果子和各样干果子。这一包八两银子。都是我们奶奶的。这两包每包里头五十两,共是一百两,是太太给你的,叫你拿去或者作个小本买卖,或者置几亩地,以后再别求亲靠友的。”

除以上这次东西,平儿私自送了些旧衣服,贾母送了两套未穿过的衣裳及面果子与药锭,还有宝玉从妙玉那里讨来的成窑小盖钟。

贾府库存里的布匹有很多,连为黛玉糊窗纱所用得材料都是罕见的软烟罗。贾母对凤姐说:

“再找一找,只怕还有青的。若有时都拿出来,送这刘亲家两匹,再做一个帐子我挂,下剩的添上里子,做些夹背心子给丫头们穿,白收着霉坏了。”

贾府的布匹收藏之多,都到了担心霉坏的地步,送一些给刘姥姥,实在不算什么。至于天天吃的面果子和平儿的几件旧衣服就更不在话下了,构不成损失。还有贾母赠送的衣物和药锭子,虽说都是好东西,却也不过是九牛一毛而已。

凤姐送给刘姥姥八两银子,王夫人赠送一百两银子,这对于此时此刻的她们也没多大压力。凤姐和王夫人为钱发愁在两年之后,那时候贾府每年都要为元春白填几千两银子,手头的钱被榨干了。

刘姥姥两次进荣国府,所得一共就这么多,这对于一个大家族而言,丝毫动不了筋骨,成不了压垮的稻草。

刘姥姥三进荣国府的详情不得而知,但可以肯定她后来有解救巧姐之功。

刘姥姥三进荣国府,已经是八十回后的事了,具体情况并不清楚。

甲戌本批语云:

此回借刘妪,却是写阿凤正传,并非泛文,且伏二进三进及巧姐之归着。——第六回

脂批里所说的二进在三十九至四十二回,详情我们都知道。而三进是什么时候来及为何而来,实在找不到文本依据,具体情况便不得而知。但是可以肯定,刘姥姥这次来不会为贾府带来压力。

刘姥姥第二次来贾府,便已经不再以打秋风为目的了。第三十九回,刘姥姥在见过凤姐、平儿等人后,往窗外看了看天气,说道:

“天好早晚了,我们也去罢,别出不去城才是饥荒呢。”

刘姥姥这次来,带了一些枣子、倭瓜及野菜,是为了感谢上一次贾府慷慨解囊。当见到天色已晚,便想着赶紧回去,并没有想着要钱要物。这就是一次礼节性地拜访。

刘姥姥第二次来,带走了不少钱物,其中最重要的是王夫人赠予的一百两白银和宝玉自妙玉处讨来的成窑小盖钟。

一百两银子,对于刘姥姥一家人的帮助极大。有了这些钱,可以做个小买卖,或者置办几亩地,可解决温饱问题。另外成窑小盖钟也值五六十两银子,这笔钱在刘姥姥家里可以发挥很大的作用。

刘姥姥在二进荣国府之后带回去的东西,可极大地改善女婿王狗儿的家境,比第一次和第二次来时,境况要好很多。刘姥姥第二次来,便没想打秋风,第三次来则更不会了。除非王狗儿家遭遇大难,否则,刘姥姥不会再向贾府开口祈求。

况且贾府也不笨,就算刘姥姥第三次来是为了求助,王夫人等人也会量力而行,不会为此大伤自己。刘姥姥第三次来,无论出于什么目的,也不会成为压垮贾府的稻草。

第五回,巧姐的判词云:

势败休云贵,家亡莫论亲。偶因济刘氏,巧得遇恩人。

判词伏笔,贾府落败之后,巧姐身陷险恶之境,是刘姥姥将她解救出来。判词与脂批所云“且伏二进三进及巧姐之归着”相合,刘姥姥是巧姐的恩人,巧姐将会跟着刘姥姥回去,嫁给曾经与她用佛手交换柚子的板儿。

善良朴实的刘姥姥,只会带着感恩之心报答贾府,怎能成为压垮贾府的一根稻草!

刘姥姥三进荣国府,为什么也成了压垮贾家的一根稻草?

刘姥姥三进荣国府,怎么也成了压垮贾家的一根稻草?

一根稻草都能压垮贾家,那贾家也太不禁压了!

那下面咱们看看刘姥姥究竟是不是压垮贾家的那根稻草?

刘姥姥跟贾家有什么渊源?无非就是打秋风打的交情。

刘姥姥一进大观园,是因为日子实在过不下去了,再不想办法就要断炊了,她在万般无奈之下,只好厚着脸皮到富贵显赫的贾家去认亲。

刘姥姥与贾家是八竿子都打不着的亲戚。可刘姥姥不但成功认了亲,而且还得到贾家的资助,得了二十多两银子。有了这些银子刘姥姥一家度过了难关,并且逐渐富裕了。

刘姥姥二进大观园是为了答谢当日的救助之恩,给贾家带去了时兴的蔬菜,并且给王熙凤的女儿取了名字:巧姐。

刘姥姥三进大观园,贾家已经被抄,王熙凤在狱中托刘姥姥照顾女儿巧姐。刘姥姥是为了救巧姐,她不负托付,知恩报恩,花钱救出被卖到妓院的巧姐,并把她送回。

刘姥姥三进大观园是为了救人怎么会成了压垮贾家的一根稻草?噢!或许可以这样理解吧,曾经的“丰年好大雪”的贾家竟然沦落到让一个乡下的贫老妇人出手救自己的后代,这对贾家来说,无疑是巨大的讽刺!贾家的尊严掉落了一地,所以可以理解成压垮贾家的一根稻草。

不知道我的回答可对?

刘姥姥三进荣国府,为什么也成了压垮贾家的一根稻草?

刘姥姥是正派的好人。在贾府兴旺时,送她那点东西是贾府的九牛之一毛。刘姥姥一家感动的不得了。压垮贾府的不是刘姥姥。

贾府的倒台有多中因素,有朝廷上派系争斗的牵连;有贾府子孙的各种作死。

尤二姐的前未婚夫和泼皮倪二,是压垮贾府的最后一根稻草。

刘姥姥救出巧姐,尽管是当村妇,有家人可依,有粗饭可吃,比当窑姐强百倍。刘姥姥三进贾府是去救人,是贾府的恩人。

刘姥姥三进荣国府,为什么也成了压垮贾家的一根稻草?

“赶紧给奶奶们磕头,谢奶奶们赏。”刘姥姥带着谄媚地笑,手压着板儿,让他磕头。

这是刘姥姥第一次进大观园的时候,见了仆人张嘴就是太爷,丫鬟也是姑娘姑娘的敬着。

等见到了真正能做主的人,把自己的谄媚、巴结,真真的是做到了十二万分,只希望能得点赏赐,解决自家温饱。

刘姥姥也知道自己的差距,把自己的姿态,能放多低就放多低,让做主的人舒服了,她得了给丫鬟们做衣服的二十两银子。

得了钱财的刘姥姥,置办了地,过起了自己的小日子,但无论人家对她是怎么地打发“穷亲戚”,总归自己是得了利的。

因此,第二次进荣国府,刘姥姥真的是走亲戚的,也是来感谢的。

得益于第一次的赏赐,回家以后,家里的生活明显得到了改善,庄家瓜果的丰收了,都是挑着顶尖的拿来给奶奶姑娘们尝尝的。

而这次,刘姥姥觉得自己何其有幸,能够进得荣国公府参观,看看这富丽堂皇的地方,也看看这荣国公府的荣光。

甚至还碰到了最有话语权的贾母,两个年纪相当的老太太,一个天上一个地下的,话也说不投机。

刘姥姥非常机智,说道:“我来给老太太说一些乡野趣事吧!”

这样下来,既不会说错话,也哄得了老太太高兴,走的时候,又得了赏赐不说,还得到了大家的认可,真的是一个有趣的姥姥。

别说,刘姥姥这哄人的法子,真不是谁都会的,别看是一农妇,可是看人的眼力见是有的,该装傻时还会装傻。

第二次刘姥姥走的时候,又是满载而归,可真正说到实用的,也就是王夫人给的一百两银子,还有宝玉从妙玉处得来的成窑小盖钟了。

但于贾府来说,九牛一毛,随手也就赏了,可于刘姥姥来说,确实真真地改善自己家的生活,自当要感谢的。

第三次来刘姥姥贾府,只是感觉自己年事已高,借还能走得动的时候,过来看看的,结果,没想到,看到了一个落败了的荣国公府。

辗转的见到了王熙凤,可她已经没有了人样了,只是心里还惦记着巧姐儿,刘姥姥当下就承诺:“我定会找到巧姐儿,富贵日子过不了,吃饱穿暖肯定是没问题的。”

为了这个承诺,刘姥姥也是煞费苦心,最后终于找到巧姐,舍弃钱财替她赎身。

1、说低点,刘姥姥也只是农村一老太太,没有见识,为了有口饭吃,才先找上了荣国公府,好歹是能吃饱饭了,她记得恩情,没有送的,就送自己种的最好的粮食蔬菜瓜果答谢。她有自己为人处事的原则。

2、说大点,刘姥姥会察言观色,能把大观园里众人,上到主子下到仆人丫鬟,个个哄好,只是因为她是弱者,哗众取宠罢了,自己无权无势,能让对方开心自己也能得利,何乐不为呢。

刘姥姥说到底,她的技量也就是哄哄这些后宅的人罢了,真的说她成了压死贾家的一根稻草,那是肯定不可能的,根本不具备这样的条件和能力的。

刘姥姥在大观园的表现,把底层人不愿意惹事生非表现得淋漓尽致,每一个人,哪怕是仆人丫鬟,她都是诚惶诚恐的不愿意得罪的,当然,她也做到了,但也是耗尽了心力,也根本不会有多余的精力成为那颗稻草。

(图片来自网络,侵权即删)

刘姥姥三进荣国府,为什么也成了压垮贾家的一根稻草?

刘姥姥进贾府跟压垮他们没有一点关系。倒是见证了他们的奢靡生活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