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黛玉最招黑的事是哪件?
林黛玉最招黑的事儿,其实都在于她的嘴上。我认为有一件事,林黛玉做的确实不太对。让人觉得不舒服。
二十九回因为清虚观打醮,贾宝玉得了一个金麒麟。贾母问谁有一个,宝钗就说史湘云有一个,结果林黛玉就讽刺薛宝钗,这很让人不舒服。而林黛玉尖酸刻薄也就因此这些日常而被坐实!
林黛玉冷笑道:“她在别的上还有限,惟有这些人带的东西上越发留心。”
这句话确实林黛玉过分了。薛宝钗不过对贾母凑合趣。去被林黛玉当众嘲讽,这是很没面子的。但薛宝钗并没有特别介意,一笑置之。
在这件事上,林黛玉有两个错误。
第一,林黛玉放纵了自己的任性。
林黛玉确实有点任性。这是她招黑的最主要原因。明明大家都对她的牙尖嘴利不太满意。却还不收敛,可知还是没有吃亏。这也表明当时的林黛玉正处在少年和贾家娇客的位置。我们看后边随着年纪渐长,生活空间被压缩,林黛玉就收敛了自己的任性,再不轻易出口了。可见,每个人都有成长的代价,只是林黛玉因此被落下一个性格不讨喜的印象。有点得不偿失罢了。
第二,林黛玉不懂的保护自己。
老人古语,脚上的泡都是自己撵的。林黛玉是需要为自己后面所面对的生活囧境而承担责任的。
心口如一固然好。但过犹不及。林黛玉对薛宝钗的敌意一直到四十五回才消除。也就是那之后,林黛玉才收敛了自己的锋芒。在四十五回之前林黛玉一直是由着性子来。这在贾家这样的大家族是非常要命的。虽然有贾母疼爱她。但贾府上下的奴才都是势利眼。就像林黛玉自己所说:“老太太多疼了宝玉和凤丫头两个,她们尚虎视眈眈…”这是吃亏后的真实感受了。而之所以会有这样的感受,也不过就是因为之前不懂得保护自己。四处受敌而造成的被排斥。
综上两点,林黛玉嘴巴确实是她招黑的根源。但也只是阶段性,后期的林黛玉,认识到自己这一点就改变了自己的性格,变得越来越大气,所以我们看后期的林黛玉并不讨厌,而她所有的招黑的事项也大多是发生在四十五回之前。这只能说是成长的代价吧!
君笺雅侃红楼,多歧为贵。欢迎关注。欢迎吐槽!
林黛玉最招黑的事是哪件?
我觉得是剪了别人的香袋。
第一,嫌弃周瑞家的送宫花那次,我觉得可以理解。
黛玉只就宝玉手中看了一看,便问道:“还是单送我一人的,还是别的姑娘们都有呢?”周瑞家的道:“各位都有了,这两枝是姑娘的了。”黛玉冷笑道:“我就知道,别人不挑剩下的也不给我。”周瑞家的听了,一声儿不言语。薛姨妈明明说:“你家的三位姑娘,每人一对,剩下的六枝,送林姑娘两枝,那四枝给了凤哥罢。”可周瑞家的自作主张,最后才给到林黛玉,这个很明显,谁看到这种情况都不会开心的,黛玉只是把心里所想说出来罢了。贾府本来就是一个很势利的地方,黛玉只是感觉比较敏锐罢了。
周瑞家的仗着主子的势利,把这些事也不放在心上,晚间只求求凤姐儿便完了。周瑞家的这样为人,可见黛玉所说不差。
第二,“母蝗虫”那个,非常形象,我觉得不是污点,恰好可以说明颦儿性格。
刘姥姥那副样子,仗着自己是长者,厚脸皮地和贾母套近乎,然后风卷残云地吃东西。虽然是贫苦人家没办法的事情,但是贾府确实跟她没有太大亲戚关系,她也知道自己是在打秋风。所以林黛玉的形容并没有错,大家也很赞同她说的,连一向善解人意的宝钗还说:“这‘母蝗虫’三字,把昨儿那些形景都现出来了。亏他想的倒也快。”林黛玉的嘴虽然有点儿“促狭”,但是一针见血。
第三,林黛玉老剪别人香袋儿这件事,确实有点儿太自我。
史湘云道:“越发奇了。林姑娘他也犯不上生气,他既会剪,就叫他做。”袭人道:“他可不作呢。饶这么着,老太太还怕他劳碌着了。大夫又说好生静养才好,谁还烦他做?旧年好一年的工夫,做了个香袋儿;今年半年,还没见拿针线呢。”因为和宝玉闹矛盾,动不动就糟蹋物件,而且也不管香袋儿是谁做的,无论是史湘云做的,还是自己做的,都说剪就剪,这就有点儿太浮躁了。当然,我们都知道这是出于对宝玉的爱,可以说,黛玉爱起来什么都不管不顾,这跟宝钗的讲究分寸还是有区别的。所以贾府很多人都喜欢宝钗多于黛玉,就是因为受不了她的不顾场合。除了袭人和史湘云说过她,真心为她的人紫鹃也责备过她。但她仍旧倔强,不愿承认。这就让自己更痛苦了。不过我觉得,后期林黛玉的性格有所改变,不像刚来贾府那样了。
所以,最招黑的应该就是从史湘云嘴里说出来的话,因为史湘云是一个直爽宽大的人,不是势利小人。
欲知更多《红楼梦》详情,欢迎关注头条号:半瓣花上阅乾坤。
林黛玉最招黑的事是哪件?
之前回答了宝钗被黑最多的几件事,今天我们来说说黛玉被黑最多的几件事。
第一,黛玉说刘姥姥是“母蝗虫”。
说到黛玉最招黑的一件事,可能就是刘姥姥二进荣国府时,黛玉对她“母蝗虫”的称呼了。很多人读到这里,会很自然地站在刘姥姥的立场上,认为刘姥姥是穷苦人,黛玉是千金小姐,她说刘姥姥是“母蝗虫”未免太刻薄了些,而且有看不起穷苦百姓甚至歧视的成分。
其实事实并非如此,我曾在之前的拙作中有过分析,这里不再展开,只简要陈述一下。什么是“蝗虫”呢?我们都知道蝗灾,一旦发生,只要蝗虫过后,庄稼绝对是干干净净颗粒无收的,这是形容蝗虫对庄稼的蚕食,吃的干干净净一点不留。
而黛玉说刘姥姥是“母蝗虫”,仔细阅读原文,联系上下文之间的情节,我们也不难得出,黛玉之所以说刘姥姥是“母蝗虫”,主要是形容刘姥姥在酒席上吃东西的狼吞虎咽风卷残云的窘态,没有任何歧视或刻薄之意。
黛玉是千金小姐,养在深闺,也许不知民间疾苦,更没见过刘姥姥这样的村老妪,偶然见到了,她觉得有趣,在姊妹们玩消时,不免就拿来打趣一番,其实全无恶意。
而且,黛玉说刘姥姥是“母蝗虫”是在四十二回里,而刘姥姥被称为“母蝗虫”是在四十一回的回目里“怡红院劫遇母蝗虫”,可见是曹公先给了刘姥姥这么一个评价,然后再让黛玉去说,从回目“潇湘子雅谑补余香”可知,曹公和黛玉对刘姥姥这么称呼,全无恶意,仅仅是因为形象生动,拿来借用而已。
第二,送宫花黛玉让周瑞家的难堪。
周瑞家的送宫花一回的文字,很有意思,十二支宫花,她送完了三春和王熙凤之后,最后才给了黛玉,不管因为什么样的原因,总之黛玉得到的宫花,是众人挑完了之后剩下的两支,这也就难怪黛玉会不开心。
这不是说黛玉真的在乎这两支宫花,而是真实反映了她寄人篱下的敏感心里,虽然是住在外祖母家,但面对他人的看轻,黛玉的心里是有很多酸楚和不服的,所以当她拿到最后两支宫花时,才会有那么一番话。
黛玉只就宝玉手中看了一看,便问道:“还是单送我一人的,还是别的姑娘们都有呢?”周瑞家的道:“各位都有了,这两枝是姑娘的了。”黛玉冷笑道:“我就知道,别人不挑剩下的也不给我。”周瑞家的听了,一声儿不言语。从这段话里,我们可以看出黛玉敏感的心理和她在贾府生活的现实,其实她不是真的要给周瑞家的难堪,她只是为自己的被看轻叫屈,而且这种看轻发生不止一次。
所以黛玉对周瑞家的说这些话,完全不是因为小性儿刻薄,换做任何一个人,如果你在外祖母家里,一直都是最后一个收到礼物的,你会怎么想呢?当然,对周瑞家的来说,她一定会认为黛玉不好惹,甚至会把这些话传出去,结果黛玉小性儿刻薄的性格就在贾府传开了。
第三,小红、袭人等对黛玉评价。
曾有人说,元春省亲一回,黛玉对其不屑一顾,但对照原文,根本没有这样的情节,这种没有根据的黑黛玉的文字,经不起任何推敲。但不可否认的是,黛玉在贾府中的口碑的确不如宝钗高。
黛玉不仅被很多人黑,而且也成了被频频嫁祸的对象,葬花词里说她“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可知黛玉在贾府的生存环境有多艰难不易,即便这样,贾府之人还是误会黛玉多矣。
比如小红,她跟坠儿滴翠亭谈话,被宝钗偷听了去,宝钗为了脱身使出了金蝉脱壳之计,黛玉无辜被“嫁祸”,当知道林姑娘可能听到了她们的谈话之后,小红是这么说的:
红玉道:“若是宝姑娘听见,还倒罢了。林姑娘嘴里又爱刻薄人,心里又细,他一听见了,倘或走露了风声,怎么样呢?”小红这么聪明伶俐的丫鬟,都不能真正理解黛玉,认为她喜欢刻薄人,别人就更不用说了,袭人也曾说过黛玉的“坏话”。
湘云第二次进贾府,劝宝玉致力于仕途经济学问,被宝玉一顿不给任何台阶的抢白给那堪住了,这时候袭人说了一段话,表达了自己对薛林二人的态度。
幸而是宝姑娘,那要是林姑娘,不知又闹到怎么样,哭的怎么样呢。提起这个话来,真真的宝姑娘叫人敬重,自己讪了一会子去了。……那林姑娘见你赌气不理他,你得赔多少不是呢。这里袭人也说到了黛玉的爱哭,小性儿。其实这只是下人眼中的林黛玉,真实的黛玉并非如此,或不仅仅如此,黛玉的这些小性儿,都被无限地放大了。
其实这完全都是贾府之人的以讹传讹,甚至现在很多人都不喜欢黛玉,认为她爱哭,说话刻薄,常常怼的人无话可说,动不动就生气,其实黛玉根本不是这样的女孩,只是寄居的环境,让她变得敏感起来。
黛玉其实是个天真烂漫,单纯善良的女孩,有才情,懂幽默,知身份,待人大方,聪明懂事,有理家才干,从来没有为自己的利益去害谁,她所有的小脾气也都是针对宝玉,而不是众人,但很多人不理解她,因此她的一句话,甚至某件事,都会成为招黑的由头,被许多人继续传播误解。
作者:夕四少,欢迎关注我的头条号:少读红楼,为你讲述不一样的红楼故事。
林黛玉最招黑的事是哪件?
林妹妹在跟宝钗互契金兰前,很多时候实在太不可爱了。看了很多答主的回答,罗列的差不多。这里捡一些没提及的吧。
第三十回,黛玉刚跟宝玉闹完矛盾后和解。大家都往贾母处来。宝玉看到宝钗便问为何不去听戏,宝钗回怕热。刚刚如释重负的宝玉高兴过头口不择言,拿宝钗比做杨贵妃。宝钗不喜,但也只回敬了两句。黛玉看到此景,竟然心里暗爽,感觉像报仇雪恨般,看下原文:
林黛玉听见宝玉奚落宝钗,心中着实得意,才要搭言也趁势儿取个笑,不想靛儿因找扇子,宝钗又发了两句话,他便改口笑道:“宝姐姐,你听了两出什么戏?”宝钗因见林黛玉面上有得意之态,一定是听了宝玉方才奚落之言,遂了他的心愿,忽又见问他这话,便笑道:“我看的是李逵骂了宋江,后来又赔不是。不想宝钗这次可能冷香丸断货了,加上天气实在太热,人心容易浮躁,狠狠指桑骂槐了一番。宝黛两人有心病,知道讽刺的是自己,也只能缄默不语。还好有凤姐这救场王,一句“大热天谁吃生姜”缓解了紧张局面,打破尴尬。
但是凤姐等人散了后,黛玉私下还没放过宝钗,她跟宝玉道:“你也见着比我厉害的人了?谁都像我心拙口笨的,由着人说呢!”
这句话就有挑拨离间了,就差说一句:“你为什么当时不怼死她?”了。林妹妹你心较比干多一窍,还自称心拙,岂不是愧杀天下人啊?而宝玉也在黛玉面前不敢回一句话,真真可怜。
第二件、宝玉被贾政胖揍一顿后。宝钗以为是哥哥薛蟠告的状,回去跟薛姨妈狠狠指责了薛蟠一番。不想薛蟠据理力争,直接否认,还气急之下挑出了宝钗的“金玉良缘”。宝钗又羞又愧,又气又恨。回来哭了一晚,眼睛都哭肿了。
次日又过去跟妈妈请安,途中遇到黛玉独立花阴之下,问及宝钗去哪。宝钗心灰意懒,淡淡答了声:“家去”。黛玉见她无精打采,脸上有哭泣之状,便揶揄:“姐姐也自保重些,哭出两缸眼泪来,也医不好棒疮”。
这林妹妹,明明自己的眼睛肿得跟核桃似的,还好意思刻薄别人。无非就是吃了个飞醋,只许自己心疼宝玉,其他人都不行的样子。再者也不问问别人为什么哭,就自以为是为了宝玉,真是处处把宝钗当情敌看待了。虽然爱情是排它性的,但黛玉明显做的太自私。
这是两处印象最深的桥段,黛玉的小心眼,对宝钗的奚落,挤兑跃然纸上。所以一度觉得林妹妹很不可爱。
林黛玉最招黑的事是哪件?
应该是说刘姥姥是母蝗虫那件事了。
大家都觉得是林黛玉瞧不起贫苦出身的刘姥姥,仕宦小姐瞧不起劳动人民,确实让读者非议啊!
其实刘姥姥进贾府,黛玉一直就不爽。因为刘姥姥的卑躬屈膝让她难过,让她触景生情,她也是寄人篱下,看人脸色过日子的。虽然仰仗贾母疼爱,家人不敢对她不好,但是她心里还是没有底气的,毕竟不是在自己的家里,是仰人鼻息的!
而众人对刘姥姥的称呼也让她感到刺心,“姥姥”,她也是喊贾母为姥姥啊! 所以当惜春说是刘姥姥的缘故,所以贾母才让她画画时!林黛玉才脱口而出“她是你哪门子的姥姥,叫他一个母蝗虫就是了!”
在我看来,林黛玉这句话完全是压抑了几天的宣泄,对众人戏弄刘姥姥的不满,是对刘姥姥的哀怨!哀其不幸怒其不争!
林黛玉最招黑的事是哪件?
在个人看来无论是黛玉和宝玉在薛姨妈处吃酒时怼李嬷嬷,因送宫花黛玉怼了周瑞家的,还是黛玉嘲笑刘姥姥“母蝗虫🦗”,或者是黛玉在清虚道观当众讥讽宝姐姐专在别人戴的什么东西(湘云的金麒麟)上留心,这些虽然都显得过份尖酸刻薄了,但也都还算得上是事出有因吧!
让个人感觉黛玉最有失大家闺秀风范的一次就是宝玉挨打,宝钗因回家去时被她哥哥薛大呆子气得哭了大半夜,第二天眼睛肿肿的被黛玉瞧见了。黛玉笑道:“姐姐也自保重些儿。就是哭出两 缸眼泪来,也医不好棒疮!”。宝玉挨打黛玉自己也哭得眼睛肿得像桃子,不好意思被凤姐看见怕被笑话。将心比心推己及人,黛玉自己也哭成那样了呀!
唉!………怎么能连一点点同理心都没有呢?这样也太过份了吧?宝钗和黛玉都是投奔贾府的亲戚,十几岁的少女。黛玉有贾母亲姥姥做靠山,黛玉讥讽刘姥姥的话最重的并非“母蝗虫”,黛玉说得最点穴的一句话是“她算那一门子的姥姥。”尽显自己有贾母做亲姥姥的超然优越感。
在黛玉巨大的优越感之前,不仅宝钗整个贾府上下都是无语的。黛玉周边和她最亲近的人遇到麻烦都知道,只要“金蝉脱壳”甩锅给林姑娘事情就能到此为止了。
贾府上下谁人不知,贾母最疼爱的人是“两个玉儿”,可宝玉还有老爸贾政要“杖毙”他,还有王夫人要盯着他周边的轻狂丫头。黛玉无父无母任何事情都是直通贾母,贾府之内谁与争锋?宝玉甩锅黛玉,吓退了已经拿住了藕官烧纸的管理园子老妈妈。凤姐和丰儿甩锅黛玉,邢夫人也不敢再追着要找平儿的麻烦了。雪雁甩锅黛玉,来向雪雁借丧服的赵姨娘默默退了出去。
宝钗也在滴翠亭外甩锅黛玉,避免了和小红坠儿面对面的尴尬,也吓得小红不轻。然而小红见不得光的“私情”并未被宝钗透出丝毫风声。最终贾芸与小红成就了美满好姻缘,小红的心中应该是在默默感念林姑娘的“不杀之恩”吧!尊老爱幼做过那么多好事,默默关心帮助湘云办“螃蟹宴🦀️”、悄悄给黛玉送燕窝和上等洁粉梅片雪花洋糖的宝姐姐,却背了众多观众和读者甩给她的最大黑锅“嫁祸黛玉”。
做一件好事并不难,难的是一辈子做好事、不做坏事。
更难的是做好事不被大家理解,还被称为“心机婊”。
好在黛玉聪明“心比比干多一窍”,终于明白了宝姐姐的好意和大气,明白了过去都是自己“小性儿”。
宝黛结金兰,最明白的人当然是曹翁自己了。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