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看待两版《红楼梦》中的“派系之争”?

文学作品改编影视之难

不是现代人厚古薄今,而是过去的导演和演员真的是把演戏当做事业。他们追求真实,尽量还原原著,而不是现在的为了收视率,找一些偶像来演,演技实在不行。

本身文学作品,改编成影视,很难全面的表达其比较深度的思想内涵。

比如,杜拉斯的《情人》,文学作品中涉及了很多人种歧视,还反映了当时殖民地人的生存状态。但是影片却成了两个人的情情爱爱,甚至很多人把它当做小黄片儿。我看的是删减版的,很失望,只看到两个人的纠葛,并没有看到小说中反映的社会现实。梁家辉演技不错,女主却没有演出杜拉斯的性情,有才华,思想特立独行,极度自恋和身为白种人的优越感。说实话,这性情不好演。

为红楼而生的陈晓旭

而红楼中,每一个人物都是一种人生,一本红楼就是人生百态啊。要演好何其难。

当年,87版《红楼梦》刚出来时,遭到很多红学家的声讨,只是电影版一出来,他们就渐渐熄声了。没对比就没伤害,只有陈晓旭是气质最像林黛玉的。

陈晓旭从小就喜欢诗词,底蕴非常丰厚,而且常年浸润诗词中,让她的眉宇间自带一股清愁。她出演的林黛玉动作神态最接近红楼梦,新版的像什么!没有林黛玉的气质,演技上努力的想模仿,过度到僵硬,虽然我只看了几集,却再也看不下去。

新版里,一个只会笑的王熙凤

虽然《红楼梦》中,王熙凤的出场是先闻其声,但是新版红楼梦中也不能每次出场都是“哈哈哈。。。”我要笑死了,越往后姚笛笑得越僵硬,为了笑而笑,不累么?不知道姚笛这部戏以后,能不能正常的笑了。

邓婕演的王熙凤,气势还是可以的,泼辣时是真的泼辣,乖巧讨好老祖宗时是真的嘴甜。姚笛版本实在是没演出那种气势,很多太过做作了,表现太僵硬。

写在最后

总之,红楼梦中很多重要人物,像宝玉,黛玉,王熙凤,袭人,薛宝钗,王夫人,探春,平儿,老版本演得都不错。即使是一些小人物,也很传神,新版刘姥姥苦大仇深像有仇似的,完全没有老版的实在和刻意讨好贵人的逗趣。

四大名著,看过书以后,看老版的还勉强看得过去,新版的看的憋屈,没劲。看看黛玉葬花,周瑜打黄盖,鲁智深倒拔垂杨柳,注意仔细观察他们的神态,就知道老版为什么好了。

先写这么多吧,总之,最好的还是看书。

怎么看待两版《红楼梦》中的“派系之争”?

没有派系之争,只是考证内部的争论或争吵,所争的无非就是谁是正宗,谁有更多的话语权。87版,表面上好象深入人心,也只是其内部自传说占了上风的结果,而用历史的观点去解读,暂时处于下风。而10版的拍摄,所追求的历史的真实,并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据说,红楼梦又要翻拍,只是不知道这次有几家的看法?原则上,在没有定论以前,最好不要拍。

红楼梦与其他古典名著是不同的,不论考证还是索隐,都认为书的背面隐藏的有其真,否则就都没有立论的根基。承认也好,不承认也罢,自胡适以来的所谓新红学,一直占有主导地位,因为不能自圆其说,可笑地发明了四大护身法宝,大概、可能、也许、存疑,串联起这个看法的是合理想象。

因为考证的不能自圆其说,比方说作者,不论是原籍为“丰润”还是“辽阳”,家谱上没有此曹雪芹则是肯定的,而“雪芹曾随其先祖寅织造之任”,则为不可能,因为那时,根据他们的说法,他还没落草,从此便不再提这条证据了,并不思考这句话是否还有别的意思?先祖指祖父,这个意思出现的是比较晚的,而祖,祖饯这个词则出现的比较早,随其先,跟随他已经去世的父亲或父辈,祖寅织造之任,为赴任的寅织造饯行。既然家谱中没有,又错解了这句话,所以,所谓的考证,出发点就是错误的。因此,索隐派自1980年代中叶,由霍氏的别样解读开始,三十余年间,真是你未唱完,我又登台,让红研呈现出一种别样繁荣。

索隐,不论张侯家事说,还是明珠家事说,亦或顺治说,最起码还有点影子,而新索隐除去臆测、影射,连点能看得见的影子都没有。为了给人洗脑,伪装出一副民族主义者的模样,挑动读者情绪,没有正确的历史观,俨然一副残明遗老的代理人的形象,说起小清的残酷,义愤填膺,以明粉自居,不知道历史的车轮是向前走的,这是既无简单的文学常识又无正确的历史观的表现。政权更迭,有几个朝代象宋之更周?一个地方政权能够取代明之中央政权,难道就没有一点进步意义?政权的更迭难道是请客吃饭?满清杀人不对,难道李自成、张献忠杀人就应该歌颂?残明的末帝难道不是吴三桂杀死的?那些能够让老百姓安居乐业,有生的权利的朝代更迭,都有其进步性,民族主义的产生也有其特定的历史和社会背景。现在,社会和谐安定,民族团结,找出历史旧账来,为什么就没有一个大家问问他们这是想干什么?还“石破天惊”地伪造出所谓的续本来,其所谓的学术研究,前面应该加个伪字。近读吴氏红学的文章,“多姑娘”影射多尔衮,难道就因为他们都有一个多字?难道这样就能证明骂清朝的人是作者?然后就正确了?这不是跟说相声的说,我是你爷爷一个意思吗?因为不让在其文下发表评论了,他那里既然刮风了,我这里就下点雨。

考证和索隐,原本都是很好的证明方法,但是,如果不是抱着实事求是的态度,方法再好,也得不出正确的结论来。两版的红楼梦,没有派系之争,只有他们内部的争论,但是还争论错了。我是反对再翻拍的,但是,这只不过跟反对纳入高考一样,火车来了,一只小蚂蚁在轨道上伸了一下腿……

怎么看待两版《红楼梦》中的“派系之争”?

谢谢邀请,不用争,因差别悬殊,不想说的,还是忍不住说说, 10版的《红楼梦》因实在难以入眼而几乎未看,不是先入为主的问题,不懂也不想说什么派系之争,学术、风格之类的废话,而87 版《红楼梦》可以给90分以上了。一部传统地、民族地、流传几百年家喻户晓影响深远的伟大颠峰作品,拍成电视剧,老百姓根本不会关心谁谁谁派,怎么解读,如果说“读透”红楼的“文化人” 有太多太多的“佐料”为自已证辩而免不了打口水仗的话,搞个民意调查,“不懂”或压根未读过原著的万万千千的草民喜不喜欢就是答案了 !《红楼梦》之所以伟大,之所以经典,是其几百年来的影响已深入到一个民族血液中了……有心人只要略做观察,在我们的生活中就有有福份的贾母,劳作一生滿脸皱纹的刘老老,严似贾政望子成龙的父亲,王熙风般会当家理事的女強(能)人,老而不正的贾赦,天性爽直信口开河的大舌头史湘云等等等等类型之人……不多说了 ,87版红楼电视剧,大约再有后来者也难超越,只是宝玉角色似年龄稍大有些早熟还缺些“玉”的贵族才气,而黛玉角色也 似少些“仙草”之灵动娇娜……

怎么看待两版《红楼梦》中的“派系之争”?

谢谢邀请!

关于两版《红楼梦》派系之争的话题在网络上也曾掀起汹涌大波。当然,百家争鸣、百花齐放可以推动文化的发展,可是如若定要争个你长我短,那就有失作为文化人应有的含垢纳污、海纳百川之胸襟了。我想如果曹公在天之灵看到这样的场面也会说喜却忧、道乐还愁的!曹公之喜——喜的是如今真正的太平盛世、国富民强,真真正正的言论自由、人身自由。如若自己生在这个年代创作红楼,再不用将“真事隐去”,也不会有“假语村言”之流登上政治舞台兴风作浪了!

曹公之忧——忧的是吾当年披阅十载、增删五次,倾尽毕生心血创作的完整版《红楼梦》,如今只剩下前80回,惹得这些文朋墨友们于草蛇灰线、伏脉千里间苦苦寻查、默默访迹。哎!又或许吾之所忧恰是彼之所乐,也未可知也!然终于后继有人,亦可欣慰也!曹公之乐——一想到这个乐字,曹公的脸上却是笑开了花。如今这时代女子个个都是能手,能撑半边天,可以抛头露面。再也没有“千红一哭、万艳同悲”之说了。凤姐已经当上某上市公司的CEO;听说台湾有位琼瑶女士写小说专赚人眼泪,咱林妹妹的小说一出炉就洛阳纸贵、抢购一空了;宝钗也成了娱乐圈的新晋女神,自称“蘅爷”,她出演的杨贵妃比杨玉环还迷人;晴雯招集众姐妹开了一间绣坊,当上了“绣掌”……曹公之愁——哎!自古以来,这“文人相轻”之弊病已逾千年,时至今日,仍无改变。然,满盈者,不损何为?慎之!慎之!

怎么看待两版《红楼梦》中的“派系之争”?

路过!正在翻找对联呢,突然发现有这么个题目,🤣🤣🤣🤣🤣🙄🙄🙄!什么是派系之争呀?明明就在那摆着呢,铁的事实已成定局,谈何派系之争?87版红楼梦,不论是书的内容细节人物扮演,都很贴近书中的主题意识!而那新版红楼????就是一帮人在那玩呢?瞎扯蛋呢?,打骂怒笑,掩面装哭,偷情意淫,表现的淋漓尽致,不得不佩服,还有一个,更让人难以接受的是,开篇时,把个瘸拐道人宣染的差不多就占了一半的剧情,哪有这么干的,不仅浪费了国家的资源,还耽误了人们宝贵的时间,😆😆!亲们,我个人觉得,再过200年后,87版电视剧里那些扮演者可真的就是书里的真人啦,这个事情,我不止一次的想过,反正红楼梦也一直在探佚,87版红楼梦里的个个人物都是经典,不可复制,尤其是那个贾母的扮演者,无论是神和形,给我的感觉那就是真的贾母,举足轻重的一个人物,让演员演的起了画龙点晴的程度,太到位啦!就因为有那个老太太,都促使我多看了几遍,据听说,扮演贾母的老太太已经去世啦,嗨!生老病死人之常情,没办法,但我们会记住她的,😭!我也不多说啦,希望以后不要有这样的题目,红楼梦新旧电视剧没有派系之争,不具备资格,谈何之争????87版就是一枝独秀,早已深入人心!不可取替,经典万岁!!见谅!(图片来自网络)

怎么看待两版《红楼梦》中的“派系之争”?

美好的记忆,八十年代新一辈的青春朝气。慈祥的老人贾母。清秀文雅的王夫人。阳光帅气的宝玉和艳丽妖娆的可卿。美丽动人的姐妹花,一对儿尤物。猥琐的庶子贾环。心有春光的妙玉。演技出彩的凤姐。斯文俊雅的二老爷贾政。憨玩的湘云。准姨娘大丫头们。俏丽晴雯。雍容华贵的元春。小宝玉和凤姐姐。俏平儿。小宝玉和晴雯姐姐。王夫人和内侄女王熙凤。小黛玉和贾夫人。小香菱。宝黛小儿女。贾母“第一女文青”。花枝招展刘姥姥进大观园。薛家堂兄妹,薛蝌、薛宝钗。元妃省亲。贾政父女。蒋黛玉病重。病重陈黛玉。蒋梦婕~林黛玉。陈晓旭~林黛玉。杨洋~贾宝玉。欧阳奋强~贾宝玉。李沁~薛宝钗。张莉~薛宝钗。姚笛~凤姐。邓婕~凤姐。

87版实实在在的一代“芳华”心中挚爱,10版实实在在的贴近原著古典韵味、光影意境艺术精品之作。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