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中薛宝钗的金锁是一场骗局吗?

红楼梦里,有两条主要线索,一个是贾宝玉林黛玉的木石前盟,一个是贾宝玉薛宝钗的金玉良缘。但两者相逢,必有一真。何谓真,何谓假?

木石前盟在红楼梦开篇贾宝玉梦游太虚幻境中就已经揭示。那绛珠仙子就是“木”,黛玉也曾说自己是“草木之人”,因得了顽石的浇灌,所以为报答他,这才下界历劫。所以说,木石前盟是真,而金玉良缘是假。

金玉良缘先后从丫鬟莺儿和薛姨妈的嘴里说出,都是薛家之人,且薛姨妈还是逢人就说,可见这就是一场彻头彻尾的骗局,且有预谋,经过了精心策划。

单人设不了局,这场骗局中有几个紧要的人。这导演的便是王夫人,编剧是薛姨妈,主演就是薛宝钗,配角是她的丫鬟莺儿,龙套是薛家的下人们。

贾宝玉的玉,书中说是一出生就衔在嘴里,虽然这块顽石是一僧一道幻化而成的,跟着宝玉的出生来到尘世历劫,但也不排除王夫人“导演”的可能。王夫人这样干,无非是为了向府里的人宣告,她中年得子,这个孩子的来历有多么不同,以后是要干大事的。

毕竟,那时她的长子贾珠已亡,母以子贵,可她中年丧子,这对于王夫人的打击该多么大!所以,她成功策划了贾宝玉的如神仙下凡般这样神剧情的出生经历,既是为宝玉镶金,也是为巩固自己的地位。

既有成功的案例摆在前,那么策划一场金玉良缘更是不在话下。王夫人是个中老手。经她的指点,薛姨妈便也四处逢人告白:自家的姑娘一出生,就有一个和尚送她一个金锁,这是命里注定的,以后遇到戴玉的,方才能化劫为吉。这不,自打薛宝钗一进贾府,让贾府中人见识了薛大姑娘的美貌后,顺带也听了一波所谓的金玉之论。

这种营销式的强行洗脑,由不得人不往耳朵里听。时间长了,所谓的金玉良缘还真的像那么回事。更有那薛宝钗,也是日日将金锁往脖子上戴,连宝玉也疑惑了,好奇了,要她解下金锁,看看上面那刻的字。还有宝钗的丫鬟莺儿,也是替主子一个劲地鼓吹,主子有靠了,她也能当个姨娘陪房的,真可谓司马昭之心。

也不是所有人都蒙在鼓里的,至少贾母不信,王熙凤也不信。所以多次在文中,与黛玉玩笑,说她既吃了贾家的酒,怎么还不做贾家的媳妇?这话可不是说了一次,而是多次。那是在公众场合,贾府上下一团人的时候,凤姐是何等人物,如不是得了贾母的暗示和提醒,她敢拿宝玉和黛玉的终身大事开玩笑?

她是明里暗里的,敲山震虎,比如清虚观打醮,比如文薛姨妈宝琴乃年庚八字等,故意地说给薛家母女听,也是让贾府的其他人知道,她中意的,只是自己的外孙女,这两个玉儿,才是天生一对,谁要敢拆散她两个宝贝玉儿,她就与谁为难。想必薛家母女听了,心头也是拔凉拔凉的。

还有一个人,也是不信。且也是此人真正揭开了所谓金玉良缘的骗局。此人是谁?薛宝钗的哥哥,薛蟠是也。在一次和薛姨妈宝钗的争吵中,那薛蟠急了,他本也是个急性子,直截了当地,赤裸裸地,揭露了她们的用心。

酒后吐真言,吃醉了酒的薛蟠被母妹逼急了,一下子泄密:好妹妹,你不用和我闹,我早知道你的心了。从先妈和我说,你这金要拣有玉的才可正配,你留了心,见宝玉有那劳什骨子,你自然如今行动护着他。

宝玉是人人呵护的金凤凰,贾府人人疼也就罢了,薛蟠没想到,竟然连自己的母妹都上赶着,平素一劲儿地嚷嚷什么金要配玉的,所以进了贾府后,更是一日日地上了心,放出那些骗人的鬼话,为的就是能让妹子嫁给宝玉。可见薛蟠不仅早知此事,也是实在忍不住才说出母妹的真实意图。

薛蟠言语中,也透露出母亲一直赖在贾府不走,宝钗动不动就去怡红院坐着的根本原因,即为了金玉良缘的“大计”。也正因为他酣畅淋漓地说了,宝钗的面皮被剥下,隐秘的心事被人当众揭穿,女儿家面皮上过不去,所以只好羞耻地哭了。

作者:拨弦的人。欢迎关注我的头条号:少读红楼,为你讲述不一样的名著故事。

红楼梦中薛宝钗的金锁是一场骗局吗?

金玉良姻当然是真,理由是: 第一,如果癞头和尚度化香菱是真,黛玉是真,妙玉是真,那为什么宝钗是假?第二,薛家怎么知道有个癞头和尚?要知道,两个癞头和尚来贾家给宝玉王熙凤治病可是在金玉良姻传出之后。第三,癞头和尚给的海上方是怎么来的?普通人谁能想出这么琐碎难求的治病良方?

红楼梦中薛宝钗的金锁是一场骗局吗?

金玉姻缘,是薛家的一种说法,也是宝钗最拉黑的缘由之一。

总有读者怀疑,薛家编造了“金玉姻缘”的谎言,目的是夺取“宝二奶奶”的宝座,况且把宝钗嫁给宝玉。 但是如果这种说法成立,至少有以下三个问题无法解释:

1、先看“金玉”之说本身:是和尚给了两句吉祥话,(有的地方说金锁也是和尚给的,不太合,应该是莺儿说的,和尚给了两句话,要求錾在金金器上,薛家因此定制了金锁),要求“日后有玉的方可结为婚姻”。

这句出现过不止一次,说法是一致的:“这金要拣有玉的,才可正配”。是站在薛家的角度说的,要选择一个有玉的男子作为丈夫。 这个预言中并没有提到,金锁的主人对有玉的男子有何帮助,也没有“帮夫运”之类的俗套。

换言之,金玉姻缘只是对薛家有利,对宝钗有利,根本没有提到对宝玉有任何好处。 如果是薛家为嫁宝玉而编谎言,肯定是说宝钗嫁了像宝玉这样的丈夫,对丈夫有多少好处,而不会只从自己一方出发,等于在说:我家需要一个这样的女婿,你就必须提供;至于娶了我家的女儿有没有好处,我就不考虑了。以薛家的门第地位,他们有这样的底气对贾家提要求吗?以贾家对宝玉“如宝似玉”的宠爱与呵护,会满足(或者仅仅是考虑)薛家如此无理的要求吗?

2、宝玉挨打,薛家母女怀疑是薛蟠告密,薛蟠情急之下,说了下面这段话: “好妹妹,你不用和我闹,我早知道你的心了。从先妈和我说,你这金要拣有玉的,才可正配。你留了心,见宝玉有那劳什骨子,你自然如今行动护着他。”

如果薛家编一个金玉良缘的谎言,是用来骗外人的,不会连自己人也骗,况且薛家一共也就三个人。这话是在只有母子兄妹三人在场的情况下说的,完全没有欺骗的必要。况且又不是好话(薛蟠的意思,接近于说宝钗思春)。 这个哥哥再不靠谱,会用谎言来质问妹妹吗?

会不会是薛姨妈和宝钗编了这个谎言,连薛蟠也瞒着?那就更不可能了。以宝钗的严密周到,编也会编一个完善的、不失身份的说法,而不是这样片面的托词。

3、在那个时代,自由恋爱同洪水猛兽一样可怕,是“一生名节都完了”的丑闻。除了贾母对宝黛爱情的默默呵护(打着儿童的亲情友情的旗号),王夫人最恨、也最怕的,就是宝玉“和哪个作怪”、被“勾引坏了”。

如果宝钗有意嫁宝玉,只会在贾母王夫人身上下功夫,而绝对不会接近宝玉。如果薛姨妈想把宝钗嫁给宝玉,也势必阻止女儿和宝玉的接近。甚至莺儿,也会知道“金玉”是一个忌讳,绝对不能当着宝钗宝玉说出,否则就是赤裸裸的勾引了——就像《围城》中鲍小姐对方鸿渐说的“方先生,你教我想起了我的未婚夫,你相貌和他像极了。”薛家人也等于在说:宝玉,你教我想起宝钗的女婿,你完全符合他的条件!这话由妓女云儿说还差不多,由“珍重芳姿昼掩门”的宝钗说,也太不合身份了吧?

和尚给“不离不弃,芳龄永继”这两句话,大概是真的,因为出家人和富贵中人接触,在那个时代实在是一件平常事。给出“这金有玉方可正配”的预言,也是很普通的。仅仅在《红楼梦》中,就有和尚对黛玉的预言、对英莲的预言、妙玉师父对妙玉的预言等等。而贾母拒绝张道士的提婚,也是以“和尚说了,宝玉命里不该早娶”为托辞,信手拈来,顺水推舟。

虽然一般人们相信和尚道士,觉得他们的话有预言性质,但听与不听、信与不信,也是要看自己的选择。和尚要求黛玉、英莲出家,都被拒绝了,还被视为疯话;妙玉当初也一定拒绝了许多这样的疯话,相信之后还采取了折衷办法,买了许多替身出家,最后实在没办法了才被迫亲自出家。 薛家听信和尚的话,相信“金玉”之说,还是从自身出发。

只有两个孩子,薛蟠又从小显现出不良素质,显然指望不上,希望只好寄托在宝钗身上。 宝钗再优秀,那个时代女性是不能去找工作的,必须通过婚姻来证明或实现自己的价值。而宝钗的婚姻对象,显然不会以性格、相貌、才华为条件,一定要选地位高贵的。

玉,是一种地位的象征。《红楼梦》中写到北静王有玉、贾琏有玉、宝玉有玉、探春送给岫烟的也是一块碧玉佩,而贫寒的岫烟就没有玉。 薛家相信、或者推广贩卖“金玉”之说,实际是暗示宝钗择偶的条件。因为他们进京的目的之一,就是为宝钗“选秀”,也是变相的择偶。寄居贾府,也许会遇到贾母“硬作保山”撮合薛蝌和岫烟的情况。

而把“金玉”提在前面,就暗示了必须是有玉的、高贵的男子才可能成为宝钗的对象,其他条件不好的就不用来提了。 宝钗的金锁,或者“金玉姻缘”之说,不能叫做谎言或骗局,充其量是被薛家利用发挥而已。但是以薛家的门第,想嫁北静王之类的贵族是不可能的。宝钗就像傅秋芳一样,高不成低不就,险些成了大龄剩女。最后只好手忙脚乱,拣一个本人看不中、家境又败落的宝玉,完成妥协将就的婚姻。

红楼梦中薛宝钗的金锁是一场骗局吗?

金玉姻缘与木石良缘都是真的,只是木石为虚是玉石,金玉为实是云石。但不论是前缘后份都改变不了现实!这才是真正悲剧。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