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宝玉心底为何爱的是林黛玉?

木石前萌,缘定今生,青梅竹马,一世深情!

贾宝玉心底为何爱的是林黛玉?

叛逆的林妹妹,漂亮的林妹妹,与众不同的林妹妹,一往情深的林妹妹,遇黛玉,心交集,结知已,缘起缘灭,宝玉此生无悔!

贾宝玉心底为何爱的是林黛玉?

贾宝玉初见林黛玉之时,定是惊艳的,因为她的美——两弯似蹙非蹙罥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露目。哪怕这美里透着几分病态——态生两靥之愁,娇袭一身之病。泪光点点,娇喘微微。落到他眼里,都成了——闲静似姣花照水,行动似弱柳扶风。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的娇弱之姿,在他心里,眼前的这个妹妹,既是美丽的,又让他怜惜,内心一下子就生好感,甜言蜜语笑道:“这个妹妹我曾见过的。”而其实,黛玉的柔弱,不过是因为她有先天不足之症——从会吃饭时便吃药。

此后两人一起同吃同住,时光优哉游哉的也就过去了,在这段时间内,两个人有没有可能暗生情愫呢?大抵不会,一来那时候他们两个人一个八岁,一个七岁,都还心智未开;二来个人认为,宝玉天生一段风流,这风流也仅仅体现在他对身边的姐姐妹妹,丫头们格外体贴罢了,情事上并不太开窍,哪怕后来和袭人初试风雨情,也还是懵懵懂懂的。而他对林黛玉不同于旁人的原因,也如上所说,不过主要是因为这个妹妹格外娇弱一些。对此,后文还有详细解说。

等到他们长大以后,宝玉对黛玉的感情的确是发生了变化,但那也不是成熟的爱,而是青涩的好感。何以见得?往浅里说,黛玉在宝玉心中一直是以一个病美人的形象存在的,再来划重点,病还是其次,重点是美人,像西施一样的美人。在宝玉心中,他大概也认为他的林妹妹每每发病之时,必然也如西子捧心之状,颇为惹人怜惜。

可事实上呢?他真的见过林黛玉病殃殃毫无一分血色的样子吗?说的再直白一点,即使她病中他前去探病,也不是她病重之时,倘若他见过她在病中流着鼻涕一串串,头发散乱的样子,他还觉得她是西子吗?即使不嫌弃,心中的好感怕也是几次三番下来荡然无存罢了。

林黛玉对于贾宝玉而言,永远有着水中花的朦胧美,说好感心动都无可厚非,可远远不够上升到爱的境界,就连喜欢,都只能说是勉强。对于这一点,宝黛粉肯定不服气——他们一起读《西厢记》——我就是那多愁多病身,你就是那倾国倾城貌;送帕子,宝玉甚至说,林妹妹死了要做和尚,这些难道都是假的吗?这些当然都不假,这些感情都很单纯美好,却不是爱。爱是无可替代,而黛玉在宝玉心中,个人认为,仅仅是很难被旁人替代而已,不是不能,如果不是黛玉每每喜欢使小性子,他哄着她,才冷落了薛宝钗,甚至有些离了史湘云,他们的关系还会那么亲厚吗?这种行为放在小情侣之间,像不像一个人总是心猿意马,另一个人总是在拉扯回来?

往深处讲,倘若黛玉没有死,宝玉和她最终也是不会在一起的。这无关当时的封建制度,也无关旁人阻碍,读《红楼梦》,曹公对此是埋有伏笔的,哪怕黛玉身子健康,她和宝玉终究不会走到一起。这伏笔便是袭人和晴雯,这一笔埋的极深极细,埋在了袭人和晴雯身上——宝玉对袭人和晴雯两人的感情,暗示了他和黛玉,宝钗感情最终走向。

在《红楼梦》里,晴雯是黛玉的缩影,曹公没有明写,却先是借王夫人之口,把这两人模样相似点了出来——眉眼又有些像你林妹妹,然后又从用几件事,以小见大点出她的性格,和黛玉九分相似,她刚烈,和宝玉吵架时喊道——我宁可一头撞死了也不出这个门;她直白,面对袭人这个怡红院丫头群里的主心骨,丝毫不顾情面——袭人么,越发道学了,独自个在屋里面壁呢。这好一会我没进去,不知他作什么呢,一些声气也听不见。你快瞧瞧去罢,或者此时参悟了,也未可定。除了没有林黛玉的好诗才以外,她和林黛玉太过相像,不过她做的一手好针线活,也算是弥补了这一点。如果说晴雯是黛玉的影子,那么袭人显然就是另一个版本的宝钗了,她们一样的精于世故,擅长人际关系,玲珑八面,而且彼此之间都能感受到对方就如另一个自己一样,心内生有几分亲近。

袭人和晴雯虽然都是宝玉的贴身丫鬟,但是很显然,宝玉和袭人更亲厚。这一点很奇怪,按理来说,晴雯对宝玉比袭人对他的方式,应该更讨宝玉喜欢才是,袭人就像一个保姆,天天叮嘱着他吃饭睡觉,还有宝玉一听就头大的学业,而晴雯呢?她可不,她对宝玉事事以他为先,当初宝玉害怕贾政第二天考查学业,连夜突袭,整个怡红院的丫头都为她们的宝二爷悬着心,可巧晴雯怎么做的?她借着一件和怡红院本无关的事,借口宝二爷被唬着了,让宝玉装病,自此逃过一劫。而宝玉之所以会重袭人,轻晴雯,说到底,是性格原因。袭人在他面前,一直是拿捏着分寸的,什么时候该哭,什么时候动气,都有讲究,所以宝玉被她拿下了,在众丫鬟中,也是她和宝玉最开始有了性关系。而晴雯呢?美则美矣,只可惜心气过高,落到宝玉的跟前,一回两回打趣娇纵还算可爱,长此以往却让他厌烦。晴雯对此,并不是一无所知,可她始终低不下头,唯一一次让步,就是那次跌扇子后,她和宝玉冷战,她放软了性子,特地躺在屋外,好让宝玉一回来就看到了她,后来那出撕扇子,她并不是真的想听那撕扇声,她只是想用这样的方式,安慰自己,自己和宝玉从未心生隔阂。只不过,隔阂既生,又怎么会一下子荡然无存?宝玉对晴雯真正冰释前嫌,是在她被撵出去之后,他偷着去看她,两人说着体己话。那一刻宝玉心中,对晴雯满是心疼,对于宝玉来说,弱者总是让他怜惜,只是,怜惜始终不是喜欢。

晴雯的命运,暗示着黛玉的感情,倘若黛玉身体健康,她在宝玉心中,就是第二个晴雯,连多的怜惜都得不到。一开始或许因为她的才貌,让宝玉对她另眼相待,但长此以往呢?和宝姐姐多说了话要生气,和史湘云亲厚了些要吃醋,再加上林黛玉的尖牙利嘴,有时候着实不让人喜欢,常常说的大家都下不下台面,去探望宝钗,还要怼一下宝玉——早知他来,我就不来了。怎么看,他们都走不到最后,成亲不是儿戏,尤其是对于宝玉来说,就连宝玉的妾室,都明争暗斗那么久才胜出一个袭人,性格好,处处想着法子顺着宝玉的意,费心费力,最后还没有给个名分,林黛玉那样的性格,怎么可能和他过柴米油盐的生活,怕是没过几天就闹得鸡飞狗跳了。

宝黛之恋,一直以来深受人们支持,最重要的是,它结束在最好的时候,它结束在宝玉还没有完全长大成熟,还没有把情爱看懂之时,结束在宝玉娶亲,正是黛玉去世之际,最后那句——宝玉,你,你……虐的揉碎了读者的心,于是世人记住了他和林黛玉之间干净纯粹的初恋,如果能够叫做初恋的话,倘若真是两人继续朝夕相对,久而久之,宝玉就会知道什么样的女子适合他,当然,我在这里不是说他娶了薛宝钗就一定合适,或者是最好的选择,事实上,个人认为,林黛玉和薛宝钗在贾宝玉的爱情里,最后可能都只是过客,都只是为了让他领会情爱一事,然后离开红尘回到青埂峰。玉带林中挂,金簪雪里埋,这才是林黛玉和薛宝钗最后的归宿,只可惜,曹公没有完成这部作品,没有人知道高鹗续写的后四十回,最后结局是不是曹公所想,宝钗嫁给了贾宝玉究竟是不是原文一开始的设定,毕竟,宝钗在前八十回,真真是应了那句——任是无情也动人,她对贾宝玉的感情,很难让人看出来啊。当然,这些都只是猜测了,在这里也只能一笔带过谈之,要真是讲起来,又是另外一篇文章了。

如果我们再简单一点,用今天的眼光去看待宝玉,他和黛玉之间的究竟是不是真爱,更容易得出答案。就像这个世间所有懵懂少年一样,在他年轻时,会对一个美丽,有才,尤其是这个女子她还我见犹怜动心,可时间久了,倘若这女子在感情里带着尖酸刻薄,得理不饶人,为人太过孤高傲世,终究会让他选择离开,何况,那个男子,他还多情。

这样的推测并不是没有道理的,因为曹雪芹的《红楼梦》之所以写的好,即使个人有个人的看法,但总得来说,有一点大家都得承认,这部书的好,就在于它写出了浮生百态,里面的每个人,都能具有超越时间的力量,古代有宝玉那样的男子,今时今日也有,这就是名著的力量。曹雪芹的《红楼梦》,呕心沥血十载,常常有年少之人说,读不懂看不懂,其实啊,红楼梦哪里是读懂的呢?分明是活懂的。

贾宝玉心底为何爱的是林黛玉?

, ,贾宝玉为何爱恋林黛玉,我认为除了前世缘分之外,最重要的是他们二人都有一致的反封建的叛逆性格。

, 先看贾宝玉,从小生长在珠围翠绕,锦衣玉食的环境中,从出生起,家庭就给他安排了一条功名富贵,荣宗耀祖的道路。宝玉由于从小娇纵,一直在”巾帷厮混”。因此他没有象贾珍,贾琏那样沾染那么多恶习,正统的封建教育也没接受多少,宝玉对贵族家庭内勾心斗角和腐朽糜烂的现象感到厌恶,而对周围善良纯洁的女孩子的悲惨命运却抱有同情。他住的大观园又恰是一个封建礼法比较宽松的地方,在一群弱势女孩子的影响下,逐渐萌生和发展了他叛逆性格。

, ,他的叛逆性格表现在,对”男尊女卑”的封建传统观念提出不同看法。他认为“天地间灵淑之气只钟情于女子,男儿只不过是些渣滓而已”。又说“女儿是水做的的骨肉,男人是泥做的骨肉,我见了女儿便清爽,见了男子便觉的浊臭逼人。”在那个时代这种看法无疑是对“男尊女卑”的封建传统观念的大胆挑战。

, ,他的叛逆性格还表现在对贵族生活的厌弃,他认为富贵二字真正把人荼毒了,贾政要他刻苦攻读,把重振贾家的希望寄托在他身上,可他却偏偏看不起科举仕宦,认为这是“须眉浊物”,“国贼禄蠹”之流用以沽名钓誉的手段。

, , 再看另一个叛逆者林黛玉,她出身于“清贵之家”由于小时父母钟爱,比较任性,又因父母早丧,寄居贾府,孤苦伶仃。环境的龌龊势力,使她“自矜自重,小心戒备”,她“孤高自许,目下无尘”。出于和宝玉一致的叛逆观点,她鄙视封建文人的庸俗,诅咒八股功名的虚伪。在贾府“一年三百六十日,风霜刀剑相逼”的生活中,只有自幼耳鬓厮磨的宝玉才是她唯一知己。她和宝玉之间的真摯感情,成了她能在这个环境中活下去的一个重要支柱。

, , 宝玉和黛玉的爱情是建立在相互了解,叛逆思想一致基础上的。宝玉被家长看成“不肖孽障,”“混世魔王”只有和自幼相处,从来不向他讲“那些混帐话”的林黛玉,才是他唯一的知己。第三十三回中,贾政想置宝玉于死地,宝玉被毒打之后,非但没屈服,叛逆性反而更坚定了,他和黛玉之间的爱情也提升到一个“心灵默契”的新阶段。

, , 在那个封建大家庭里,宝黛之间的爱情毕竟是孤立无援的,由于他们强烈的叛逆性,触动了“家世利益”,因此受到封建卫道者的发难而陨落,以失败告终。

贾宝玉心底为何爱的是林黛玉?

贾宝玉愛恋林黛玉神采飘逸,才华冠众,又从不劝他读八股文,取功名,进仕途。宝玉只愿此生,两人花前月下,卿卿我我了却一生。

贾宝玉心底为何爱的是林黛玉?

贾宝玉心底为何爱的是林黛玉?

  从故事的设定来讲,贾宝玉是《红楼梦》的男主,是来红尘历炼的,他的上辈子是神瑛侍者,曾浇灌过灵河岸边那棵绛珠仙草。仙草修成女子,成为林黛玉,今生是来还泪的。两个是上辈子就有的缘分。至于其他的姐姐妹妹们,没有这待遇,在贾宝玉眼里,林黛玉永远排在第一位。

  从故事的内容来看,林黛玉是她最喜欢的那种类型。

  贾宝玉眼里,林妹妹长相天下第一。初次见面时,别人看到的是她自然风流的态度,而宝玉眼中的林妹妹却是柔弱之余的聪慧与灵动,得知林黛玉并没有玉时,登时发作:“什么罕物,连人之高低不择,还说‘通灵’不‘通灵’呢。……家里姐姐妹妹都没有,单我有,我说没趣,如今来了这一个神仙似的妹妹也没有,可知这不是个好东西。”在他眼里,林妹妹就是高高在上的神仙妹妹!而他看别的姐妹,不过平常。丫头里他最喜欢晴雯,多少也是因为晴雯像黛玉吧。

  黛玉的姿容,是绝代,是稀世,在宝玉眼里,神仙妹妹就只有林黛玉一人而已。

  贾宝玉眼里,林黛玉气质风流,品位高雅。

  林妹妹是正宗的书香人家,祖辈四代列侯,到得林如海这一代虽然没有袭爵了,可是林如海凭自己能力,延续了林家风流,高中探花,钦点巡盐御史,简直是读书人的梦想。他和千金大小姐贾敏一起教导嫡女,这样还不够,他还要延请进士贾雨村前来教育女儿。林黛玉不俗的举止,风雅的谈吐,对于宝玉而言,简直是生活里必不可缺的存在。

  林黛玉和他的喜好一致。元春下令让宝玉和姐妹们住进大观园,宝玉和黛玉先挑,宝玉挑了怡红院,他给黛玉挑的是瀟湘馆,两人离得近,刚好黛玉自已选的也是此处,爱的是那几竿竹子,也清幽。至于两人同看西厢,更是经典。其他就不多举例了。

  林黛玉其实是个外冷内热的人,谁对她好一点,她巴心巴肺,看看紫鹃这丫头,就能明白林黛玉的热心肠。香菱是个苦命的女孩子,宝玉曾多次感叹这么好的姑娘怎么就这么可怜呢,当香菱想学诗,求教宝钗不成后,转向黛玉学习时,黛玉热心指导,经过多次学习,香菱还作得有模有样了。大观园里诗人多,写得好的,也多了去了,可是别人都不愿意教,估计也不会教(有的人才高八斗,不会教人)。以宝玉的性子,想必也是愿意香菱过得更快乐吧。

  黛玉的真性情,和宝玉很像。黛玉爱笑爱哭。看看刘姥姥一个笑话讲下来,众人大乐,黛玉笑得很天然,在所有的聚会里,黛玉应该是笑得最多的。当然了,伤心的时候,她也一个人哭,站在树下,站在墙边,躲在屋里,感叹她的身世。贾宝玉也差不多,用王夫人的话来说就是没趣了,拿人出气,咕唧一会子就完了,……他嘴里一时甜言蜜语,一时有天无日,一时又疯疯傻傻……在外人看来,宝玉和黛玉,还真是绝配。

  宝玉每天都会到瀟湘馆签到,看着妹妹写字作诗,看着她做女红裁衣,和她斗斗嘴皮谈谈心。和别人在一起,听的最多的就是仕途经济,而在黛玉面前,他从来不要担心听到这样的话,林妹妹也从来不会道德说教,一直都懂他不爱科举的心。

  世上的爱有千万种,世上的美人也万万千,但是在贾宝玉的心里,只有一个林妹妹。在他看来,柔弱的妹妹不但长得最美,才情最高,也最不讲功利,最理解他,愿意和他一起同行,别的姑娘再好,也比不过她,只有她才是最适合的!(宛如清扬)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