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中贾宝玉痴爱林妹妹,为何却娶了宝姐姐?

贾宝玉娶了宝姐姐,这一点因为原著只有八十回,而这个情节是续书中的,历来的红学研究者也都认为这个是宝黛钗三角恋爱的结局,所以可信度还是很高的。至于原因,熟悉红楼梦的读者朋友肯定都知道,贾元春死了以后,贾府最大的靠山就倒了,原本 就已经入不敷出的贾府,又遭小人落井下石,昔日的死对头趁机将贾府连根拔起,这都是后话。而林黛玉的身体则是一日不如一日,到了后来更是卧病不起。这个设定也是早就注定的,她本是绛珠仙草转世历劫,还那神瑛侍者的灌溉之恩,须得用一生的眼泪来偿还,所以黛玉的结局应该是“泪尽而亡”,还怎么嫁给贾宝玉呢?况且王夫人作为宝玉的母亲,肯定是不愿意娶这么一位病恹恹的女孩子做儿媳妇的。

而薛宝钗就不一样了,不仅一来贾府就通过莺儿的口散布“金玉良缘”的说法,而且她本人是王夫人的亲外甥女儿,身体比林黛玉又健康,又有母兄,而林黛玉一介孤女,显然除了贾母和宝玉真心疼爱她,贾府中她还能倚势谁呢?

所以到了最后,贾宝玉再怎么痴爱林黛玉,两个人也是有缘无份,造化弄人啊

红楼梦中贾宝玉痴爱林妹妹,为何却娶了宝姐姐?

宝黛之间的“有情无爱”

曹公对宝黛爱情的无奈描写似乎大有深意,只消对比崔莺莺和张生,杜丽娘和柳梦梅,甚至金瓶梅和西门庆,明眼细心人都可以看出宝黛之间的“爱情”,其实大有古怪。

在“西厢记”里,情与性虽是写意的,但还是简单地交融在一起的,而在“露骨”写实的“金瓶梅”中,所谓的“情”更是形而上废物,有的没的,不过是男女性爱前戏中的顽话戏语。而”牡丹亭“杜丽娘的情欲和性欲是在闺阁女子思春梦幻般的朦胧里,互为表里,根本无法明确区分。而这样热切的性欲望在宝玉身上,人们看到的却是除黛玉之外的很多人,警幻授其云雨之术,又与袭人亲身尝试,在对秦可卿的性梦中遗精,对其弟秦钟的龙阳之兴,甚至对宝钗带有性暗示的评价,说其富态像杨贵妃,宝玉自己还看呆了。至于对一众丫鬟,如金钏,龄官,宝玉的情感更是带有性意味的怜爱。

这些爱情里普遍存在的性意味和暗示或象征,为什么在宝黛之间所谓的爱情里,除了那句“倾国倾城的貌,多愁多病的身”勉强越界之外,再没有其他任何带有性意味的桥段?而此段中更让人疑惑的是,黛玉听见这“胡话”,立即像被性侵了一般,居然真得恼了,可见她对宝玉或许根本没有“牡丹亭”里所说的男女间的情思欲念,而宝玉默契地连忙真诚悔过道歉后,黛玉才如释重负,仿佛“误解”澄清,两人的关系才重新和谐起来。这也是曹公似乎有意露出的破绽,稍稍流露其极深的苦心。

“报恩说”也不能完全解释宝黛之间爱情关系的姑且勉强。同为报恩的“白蛇传”中,许仙和白娘子虽也不谈性,但是那都是隐含在夫妻恩爱的世俗关系里的,毕竟白蛇大着肚子把许仙从青蛇的剑下救出,可见作者没有刻意让人忘记性在爱情里的存在。所以“白蛇传”里人们看到的是与宝黛同为报恩的故事,完全相异的人间烟火,这也映衬出宝黛理想国里的爱情的有名无实,这着实古怪。

曹公对宝黛爱情中的“饮食男女”如此吝惜笔墨,更未有任何令人对此暇想的曲笔婉言,甚至让人看出他不愿谈论这一话题的内心抵触,以至于宝黛爱情除了格调极高之外,简直阳春白雪乏善可陈。但以曹公心思之缜密,除非有意为之,“授人以柄”。虽然一般人读来直觉的非常别扭,直呼爱的这么累,节奏套路里大有古怪。但这古怪恐怕不是曹的无心之过,细心的读者对此亦不可等闲视之。

其实,要是大胆假设宝黛之间根本就不是爱情,那这个“累”与“古怪”也就好解释了,宝黛之间,不容置疑的就是二人志趣相投,心意互通的至情至性,所谓雷打不动的灵魂眷侣,又仿佛彼此在对方身上似乎有某种极深的精神重生与回归的需要,这更类似于俞伯牙与钟子期之间知音互感的纯友谊。

可是宝黛的关系比所谓的知音偶遇就更加深契,带有某种前定的必然性,宝黛的爱情可能是一种精神在其自身发展中的前呼后应与断续存亡,曹公则欲此一精神在宝黛合二为一的爱情和谐里达到自我的肯定与实现,如此或可有凤凰涅磐的重生之日。

我会在以后的分析中,逐渐说明白宝黛爱情背后的精神象征。各位不妨耐心期待。

红楼梦中贾宝玉痴爱林妹妹,为何却娶了宝姐姐?

《红楼梦》中贾宝玉那么痴爱林妹妹,为什么娶了宝姐姐?

我的回答是,宝玉如“鸟”,如“雁”,如“花”飞走了。请看前八十回,宝玉如“鸟”,林黛玉的葬花词“三月香巢初垒成,梁间燕子太无情”。这“婚房”准备差不多了,宝玉却“飞”走了。宝玉如“雁”,第二十八回,贾宝玉,这只“呆雁在哪里呢?”他“忒儿一声飞走”。宝玉如“花”,“落去君休惜,飞来我自知”。

宝玉这只“鸟”儿回来了,怎样呢?林黛玉泪尽了。“明年花开虽可啄,却不道人去梁空巢也倾”。在五十八回,宝玉这“鸟”儿怎样?“忽有一个雀儿飞来,落于枝上乱啼。”“这雀儿必定是杏花正开时他曾来过,今见无花空有子叶,故也乱啼。这声韵必是啼哭之声,”。

贾宝玉只能是“藕官”烧纸。与黛玉梦里相见。(乱猜)

红楼梦中贾宝玉痴爱林妹妹,为何却娶了宝姐姐?

贾宝玉不止痴爱林黛玉,他的内心里,还有三个姑娘不能丢舍。他的婚姻,其实自己有个理想的安排,林黛玉是大夫人,妙玉是二夫人,史湘云是三夫人,薛宝钗是四夫人。这可不胡诌,是由根据的。

红楼梦中贾宝玉痴爱林妹妹,为何却娶了宝姐姐?

有很多人对凤姐的调包计不满,想出各种理由来反正。无非就是贾母和黛玉谁先死、谁后死?还有就是宝钗先嫁、黛玉后死,还是黛玉先死、宝钗后嫁?各种不同组合前题。

其实本质都还是相同的,无非是黛玉还泪事毕魂归“太虚幻境”,“金玉良缘”成就宝玉“意难平”。这是曹翁的意思《红楼梦》第五回预示了,这是上天的宿命安排。

程亮本结局不管是不是高鄂所续的,却都是曹雪芹生活的同时代人最认可的版本。封建制度下父母家长对子女的婚姻干预权威是绝对的,凤姐只是执行人而已。想方设法达成领导的意图就对了,领导点头的方案领导会担责任的,要怪也怪不到凤姐头上呀!

我家外公是民国初年青年,家里早为其定亲。新青年想要退婚,家里却把在北京读书的他骗回老家,成亲几乎是捆绑拜堂的(绝对强制性的)。外公始终不从,拜堂后逃走。结果家里只能退婚赔款,造成此女孤独终老。

毛主席的经历也差不多,十四岁家里为他娶的原配是母亲的侄女儿,却不是他自己心仪已久的邻村美丽少女王姑娘。毛主席在外漂泊读书、后来革命最初的原因就是因为对包为婚姻的愤懑不满。

以现代的逻辑来看封建时代的历史是会出偏差的,现代中国与曹雪芹的时代仍然还有许多共性,但也的确是有很大不同了。

因为革命的成果,带给我们许多过去不曾想象的自由幸福。

在今天你若拼死要娶林妹妹,父母亲绝对只有向你投降的份儿。你爹妈觉得宝姐姐好,那就更是痴心妄想绝对办不到的!但是今天的父母亲多半仍然会认为,宝姐姐会比林妹妹适合做老婆。

用今天的话来说宝玉是“中二病患者”、黛玉是“公主病患者”,父母亲会不太看好你们两个像“幼儿园过家家”一样的婚姻,但又衷心的希望你们“两个玉儿”能在漫长的婚姻生活中共同成长、家庭幸福美满!

红楼梦中贾宝玉痴爱林妹妹,为何却娶了宝姐姐?

在高鹗的续作中,宝玉是中了王熙凤的调包计,以为他娶的是林黛玉,实际上是薛宝钗,这一回的回目叫做“瞒消息凤姐设奇谋”,俞平伯嘲笑道:“这奇谋不值一个大”。

的确,这所谓奇谋是经不起推敲的,贾母和王夫人原本就怕硬要宝玉娶宝钗会刺激到他,凤姐还建议洞房花烛时让宝钗冒充出场,她这是怕还不够“惊喜”和意外?这主意有多愚蠢就不用说了,只说凤姐为什么要掺和这么一档子事里去。

她不怕黛玉恨她吗?——她当时还无法预知黛玉很快会死掉。就算她相信王夫人贾母不会走漏风声,别人不知道这主意是她出的,她不害怕宝玉当场失控吗,万一出点事儿,焉知贾母王夫人乃至贾政不会恨上她?

就算万无一失,她也未必会得到奖励,人性复杂,保不齐哪天贾母对外孙女黛玉恻隐之心一动,负疚之心一生,将凤姐视为陷自己于不义的罪魁祸首。这是贾母最看重的几个人,关系错综复杂,机(jiao)智(hua)如凤姐,有什么必要惹火上身?

但是从判词里看,宝玉最后应该是娶了宝钗的,才能够“纵对着山中高士晶莹雪,终不忘世外仙姝寂寞林”。他还是有点意难平的,但并不能因为这点意难平,就以为他是被人设计了,即使有设计者,那也该是命运。

我们可以想象,假如黛玉死去,贾家沦落,宝钗是可能的人选,也是父母希望宝玉选择的对象,宝玉会不会娶宝钗?极有可能。虽然前八十回里出现的宝玉很任性,但是也有一些细节透露出,他有可能做出理性选择。

在第五十八回里,芳官告诉他,藕官祭奠的是曾经的伴侣菂官,“菂官一死,她哭得死去活来,至今不忘,所以每节烧纸。”

但后来补了蕊官,藕官对她也是一般的温柔体贴,芳官说:“也曾问她得新弃旧的。她说:‘这又有个大道理。比如男子丧了妻,或有必当续弦者,也必要续弦为是。便只是不把死的丢过不提,便是情深意重了。若一味因死的不续,孤守一世,妨了大节,也不是理,死者反不安了。’你说可是又疯又呆?说来可是可笑?”

宝玉都听呆了,不觉又是欢喜,又是悲叹,又称奇道绝,说:“天既生这样人,又何用我这须眉浊物玷辱世界。”

所以他对藕官的“可以续弦”说是认可的。更何况,宝钗虽然不是与他心神相通的情人,却是可以指点人生的智者,宝玉就是从她那里,听到“赤条条来去无牵挂”,听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在失去一切之后,宝钗能够给宝玉以理性的救赎。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