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7版精炼提升了《红楼梦》原著没有“诗社”昆曲内容,经过艺术加工更经典了吗?
王扶林导演说“87版是简化通俗小人书版”,87版是国内(大陆地区)的第一个电视剧版本观众称为“原版”,87版对推广普及中国古典名著《红楼梦》的贡献是巨大的。87版的人物造型是从清代孙温的《红楼梦》绘画基础上演进而来。《红楼梦》小人书。《红楼梦》“十二金钗”邮票。87版配乐八十年代著名流行音乐作曲家王立平与演唱者陈力珠联璧合,演绎曹雪芹原词套曲深情动人、深受观众喜爱。87版编剧,的确删掉了大观园“诗社”正式吟诗赛诗的几乎全部内容。据说是有位才华横溢的文学工作者认为《红楼梦》中的诗词不具备文学上的价值。87版保留了“芦雪啖膻”相关情节中的联句和宝玉“乞红梅”诗。黛玉的题帕三绝。湘云黛玉的中秋联句“……寒塘渡鹤影,冷月葬花魂。”香菱学诗。黛玉“葬花吟”。87版的“宝黛共读西厢”以王立平作曲陈力演唱的曹雪芹原词“枉凝眉”烘托氛围,之后模模糊糊跟了一句昆曲《牡丹亭》“原来姹紫嫣红开遍”草草收场……。宝钗十五岁生日时点了一折《醉打山门》,宝钗给宝玉念了“寄生草·漫揾英雄泪”一段词“……赤条条来去无牵挂”。怡红院群芳夜宴,占花名时芳官唱了昆曲《邯郸记》度世一折中的“赏花时”。宝玉去梨香院找龄官唱《牡丹亭》“袅晴丝”被拒,后来看见龄官画“蔷”。
87版没有“诗社”吟诗赛诗的内容看来的确是对故事情节推进并没有什么影响,但我想那位才华横溢的文学工作者本人也绝不敢说“没有昆曲《红楼梦》更经典”。
首先来看宝玉的“朋友圈”。北静王蒋玉涵~忠顺王爷家养男宠戏子琪官,与宝玉交换的是北静王前一日刚送给他的“茜香国大红汉巾”。柳湘莲~破落官宦子弟“柳二郎”,昆曲名票友。宝玉第一位基友秦钟的好友,秦钟死后为他修坟的人不是宝玉(宝玉手上无现银,只有扇坠、汉巾子),为秦钟修坟的是柳湘莲。痛打这位薛大呆子的也是柳湘莲。五年前在戏台上票戏(在我的想象中票的一定是昆曲《林冲夜奔》)打动台下看戏的美女尤三姐最终为他殉情自吻的,又是柳湘莲。十二个小戏子留在大观园惹出多少风波事端……。
这些都还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宝黛钗三大主角间的情感故事。钗黛的和解因为刘姥姥游大观园行酒令,黛玉脱口说出了“良辰美景奈何天”,“纱窗也没有红娘抱”。“良辰美景奈何天”是昆曲《牡丹亭》游园惊梦一折,官宦小姐杜丽娘春游后花园回家后春困昼眠,梦中与一位英俊书相遇在牡丹亭畔相爱交欢,正在好处被树上“落红”(飘落的红色花瓣)惊醒过来……。还记得宝黛共读西厢吗?宝玉在满树花开之下读到“落红成阵”……,你懂的!“纱窗也没有红娘报”是大家熟悉的《西厢记》,可是注意不是“京剧”哦!“王实莆西厢记”不是“京剧”,“京剧”诞生至今才一百多年哦!《西厢记》是“元杂剧”比“昆曲”更久远,是昆曲的前生。“黛玉之死”,专家们说法很多“上吊”、“沉湖”……黛玉“冷月葬花魂”灵感来自昆曲《牡丹亭》离魂,脂批:元妃省亲点四折戏《牡丹亭》“离魂”一折伏“黛玉之死”。
杜丽娘春梦被“落红”惊醒后,到后花园中遍寻梦中书生不得相思成疾一病不起从春至秋。这年中秋月圆之夜凄风冷雨中杜丽梅伤情而亡……。
黛玉“冷月葬花魂”就是杜丽娘之魂,相思成疾而亡。薛宝琴十首怀古绝句,最后一首“梅花观怀古”。
汤显祖昆曲《牡丹亭》中杜丽娘相思成疾绝望之中自画春容(自画像)题诗画上“……不在梅边在柳边。”,临死之前请求父母把自己葬于与梦中手持柳枝书生相爱交欢牡丹亭畔的一株大梅树下。
杜丽娘死后,杜家后花园成为守墓石道姑“梅花观”的一部分。
三年之后杜丽娘梦见的岭南书生“柳梦梅”赶考途中入住“梅花观”……,最终开棺救出杜丽娘“回生”、“婚走”……“圆驾”,有情人终成眷属。
不了解昆曲名剧《牡丹亭》,你不知道黛玉之死“冷月葬花魂”就是追求爱情自由的杜丽娘之魂。
你不知道宝琴“梅花观怀古”,是美满幸福婚姻的预示。
你会被“砖家们”忽悠,纠结于黛玉是“上吊”、“沉湖”、……?不知道“不在梅边在柳边”是指向那一个意中书生情郎“柳梦梅”,纠结于宝琴到底嫁了梅家、还是“柳湘莲”。
其实很简单杜丽娘等待三年的是意中书生是“柳郎”,宝琴“守的个梅根相见”的就是意中书生是“梅郎”,《牡丹亭》中丫环春香说“那个姓梅的、姓柳的书生。”。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