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评价刘心武的红楼梦续写?

要说刘心武老师必须先说他的领路人周汝昌老先生,周汝昌老师在“新红学”的研究上是有成果的,虽然周老的研究有许多是“大胆假设”的一家之言。

可是周汝昌老先生做了87版的“顶级专家”顾问固执的把《红楼梦》小说往周老个人所理解的“曹雪芹自传”方向带去了,弄出个修改曹雪芹前80回以对接周老个人意图(夹带私货)“首尾全龙第一功”的87版《红楼梦》剧本,致使87版“原创”结局带上了许多现代人写两百多年前“续书”的历史常识硬伤,“草草收场”(周岭语)以烂尾终结。

周岭老师有本事有天赋可以自己写一本《曹雪芹传》嘛!干嘛非要在《红楼梦》剧本上来搞出这样漏洞百出的“原创”结局,还冒充“脂批曹雪芹原意”根本就是瞎搅和,至多只能算是一家之言而已。87版之后周汝昌老先生退出“红学会”,加入“红学”分支机构北京“曹雪芹学会”已经说明了问题。

87版《红楼梦》编剧的优点是“简化通俗”(王扶林语)观众容易看懂,主演宝黛钗凤形象好、邓婕演技出彩,王立平配乐陈力演唱珠联璧合深情动人广受观众喜爱。也正因为如此87版“顶级红学家”顾问的“原创”结局的副作用是严重误导了广大观众读者对《红楼梦》原著的正确认知。

此后刘心武老师的一家之言“秦学”在百家讲坛很轰动,做为“红学”探秘引起广泛的兴趣原本是有意思的。继而刘老师出了新续书~“……之死”、“……之死”、“……之死”…………

如果高鹗是“狗尾续貂”,刘老师的“新续书”就是在曹雪芹前80回之后接上了一堆五颜六色“……之死”的现代塑料筷子。

刘心武老师的“秦学”极大的带动了广大普通读者对“红学”研究的兴趣,各种“探秘”成果如雨后春笋般出现了。继刘心武老师“探秘”出:赵姨娘指使贾府制药负责人在黛玉吃的“人参养荣丸”中下毒之后,众多群众又“探秘”出:薜姨妈和宝钗一起在黛玉喝的“燕窝粥”里下毒……

“红新学”彻底斩断了《红楼梦》通行本的这条高鹗的“狗尾”,抛弃了“黛死钗嫁”这个“成全红楼梦”小说故事完整性并且将情节推向戏剧冲突最高潮的画龙点晴之笔。

“新红学”的“腰斩”创造出了《红楼梦》新结局百花齐放万紫千红的春天…………

可是拜托了!

大家可以写秦学“……之死”,可以写“红楼甄嬛传”,可以写“红楼秘事”,可以写“东方红楼上的谋杀案”,可以写“红楼下毒迷案”…………

但是请不要再假冒“曹雪芹原意”好吗?请您们署上自家大名理直气壮的出书好了,都别以为“红学”就是我猜、我猜、我猜、猜、猜…………。

猜,可以!“猜”责自负,别再拉上“曹雪芹原意”就行了!

一家之言,感谢阅读。

如何评价刘心武的红楼梦续写?

刘心武能写出什么好的文学作品呀!刘心武的成名作是短篇小说《班主任》,也因而成了“伤痕文学”的代表人物之一,小说打着反所谓的“假、大、空”思潮的旗号,还仿效着《狂人日记》的口吻喊出“救救孩子”的妄言。实际上刘心武作品《班主任》中,塑造的被损害者的形象,才是真正离脱了生活真实的虚拟的假形象。

刘心武写出《班主任》这样的作品,反映出刘心武是“迎景”的作家,并没有自己的真正主张。这样的人怎么会写出反映真实生活的作品呢。

刘心武继写的《红楼梦》,虽然没有认真拜读过,但什么的人说什么样的话,凭刘心武这样的“迎景”作家,他不会能够认真研究透和看透《红楼梦》的,他继写《红楼梦》是会充满功利性的,无非是迎合了“红楼热”,无非是为了讨好社会的需求,去虚拟一些臆想的真实罢了。

刘心武原只是中学语文老师,谈不上是学贯中西,也谈不上是红学专家。如俞平伯先生,才真正谈得上是红学专家,上大学时听老师讲,俞平伯对于《红楼梦》可倒背如流,别人只要说出书中的一句话,俞平伯先生就知道在第几页第几行。

在研究红学方面,俞平伯先生是星星,而刘心武只能是萤火,如果把萤火与星星并列,这只能说是妄言。

如何评价刘心武的红楼梦续写?

刘心武老师是真正的专家,他的《红楼梦》成了彻底的推理侦探小说,而并不是古典四大名著之一,所以看刘心武老师的揭秘《红楼梦》,那真是揭秘,看得人惊心动魄,但那并不是解读。

刘心武从秦可卿入手将清朝九龙夺嫡后的那一个时代,完全融入到了《红楼梦》当中,抽丝拨茧的去探讨秦可卿和清朝康熙废太子胤礽之间的种种关系。看得让人眼花缭乱心生感叹,刘老师的脑洞真是巨大无比。

至于他所谓的秦可卿与贾珍之间的爱情,贾家私藏了所谓的公主,两个派系之间的权力斗争等等这个实在不应该是红楼梦所应该描写的故事。

但我个人觉得也有同意刘心武老师的见解的地方。是他对《枉凝眉》的解读,而且不谋而合的是我少年时代第一次读《红楼梦》就有这样的想法,我曾经也写过一篇关于《枉凝眉》并不是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悲歌的原因。大家有兴趣,不妨去看一下。我认为枉凝眉应该是和贾宝玉有关系的六个女子之间的故事,而那句:想眼中有多少泪珠儿,怎经得,秋流到冬,春流到夏…应该是描写贾宝玉对于众女子离散的伤心难过,而并不是指林黛玉。

因为刘老师的揭秘比较惊世骇俗,所以网上也会有一些传闻说某些中文系的老师不建议自己的学生在阅读《红楼梦》之前,学习刘心武老师的《揭秘红楼梦》。我个人认为是对的,毕竟我们一定要以文本为基础的去阅读红楼梦,而不应该以他人的观点带入自己的观点。

每个人解读《红楼梦》,都有自己的看法。所以要养成独立思考的意见。红楼梦就像维纳斯一样,没有人能给维纳斯装上双臂,也没有人能续出后四十回。这就造成了《红楼梦》,因为残缺而可以有不同的解读的魅力。每个人都可以在《红楼梦》中看到不同的理解和人生真谛,这真是一件特别让人心生感动的事。也是所有爱《红楼梦》,喜欢读《红楼梦》,看《红楼梦》人共同的幸运。

君笺雅侃红楼,多歧为贵。欢迎关注。欢迎吐槽!

如何评价刘心武的红楼梦续写?

感谢悟空诚邀:

读过刘心武续《红楼梦》,感觉刘老师续书,基本按照当下最新且最权威的红学研究观点纂写。成果亮点:比如全书采取了众多权威红学家认为的108回观点;关于黛玉的死也采用了权威的说法即沉湖而死等等,和周汝昌先生的红学成果很类似。试图恢复曹雪芹的语境进行续作,做出了一定的努力。

对于曹书的“草蛇灰线,伏线千里”蕴含的一些照应、暗示、伏笔大体上进行了比较合理的对应。

很佩服刘老师的胆识,在知道续书必会“千夫所指”的情况下进行了“冒天下之大不韪”的续作。

缺憾:的确曹雪芹太“天才”了,正如张爱玲说说“红楼梦不可续”,所以刘的续作从开始就昭示着必然失败。

红楼梦开篇就说“真事隐”“假语存”,刘并没有遵循这点而是十分自负的拿出自己的推测揭开了一些本应该读者自己去品鉴的情节如:秦可卿的死估计为了给其著述《秦可卿之死》顺便打个广告。

关于”神瑛侍者”“绛珠草”“石头”和”宝玉““黛玉”的关系,十分武断的认为神瑛侍者就是宝玉,绛珠草就是黛玉,这种推论还是无法让人完全信服。周汝昌先生的观点也不是如此。

刘老师虽然十分的努力回到当时的语言风格,但是无奈时间虽谈不上久远,但差距还是甚大,刘的续作还是读起来现代白话文印迹太多,实在让人无法卒读。

关于红楼梦里面的一些主角的”诗作“质量实在不敢恭维,我觉得诗文最是检查一个人的古文功底的,但是明显刘的这方面不咋地,读者一读便知。当然本人对于韵律运用也不是很熟练,批评起来实在底气不足。

关于宝钗的死和黛玉的死的处理,略显生硬,就照其判词表面字句意思进行对应,我想凡是喜爱、看过红楼梦的读者都不会同意吧。

不过刘心武老师已经尽力了,为写本书也付出很多。还是建议红粉们有空看下,在此为他鼓掌,我大致说到这里吧。

如何评价刘心武的红楼梦续写?

我没有看过刘心武的续书,但是自从红楼梦出来以后,从清朝到现在续书几十部应该是有的,而且大部分续书在清朝,可是那么多续书中真正广为流传的还是高鹗程伟元的续书。

所以红楼梦续书在今天看来,首先是文学性,然后才是曹雪芹的思想性。否则虽然打着曹雪芹的原意,那么我们直接去看红学家的探佚结果,岂不更省事。刘心武本来就是一个作家,写小说的能力要比他研究红楼梦的能力强。故而看待刘心武续书,不要把他捧在正统或者曹雪芹的原意那么高的一个高度上,可以把他作为红楼梦众多续书中的一种,去读读也未尝不可。

但是我发现一个问题,现在有出版社把脂批本前八十回和刘心武后续二十八回合在一起发行,这多少有点鱼目混珠,混淆读者,续书也好,自己新创的也好,都应该和脂批本严格区分开来。不应该把它合称一本书,而应该实实在在的分成两本书。怎么能把前人的作品和自己的小说连在一起呢,这多少有点凿壁借光,以萤虫之力,窃日月之辉。不是一个真正文人的态度,已经有商人的嫌疑了。

如何评价刘心武的红楼梦续写?

谢邀。红楼梦有很多学派。曹学派主要研究曹雪芹生平;探佚派主要探索书中主要人物的原型、隐藏的真人真事;脂学派主要研究脂砚斋批语的真谛;版本派则根据现存文本深入解读。

刘心武痴迷于探佚。主要观点是,红楼梦中的秦可卿是太子的女儿,寄养在贾府。贾府兴衰皆集于太子一身,由于太子势败,导致贾府受牵连,轰然垮塌,“树倒猢狲散”。

刘心武把他的成果取名“秦学”(秦可卿的秦)。他续写红楼梦,以取代高鄂后四十回。可惜我没有看过。

个人认为刘心武有点走火入魔了。续写红楼梦写得再好,也只是一家之言,很难被大多数人认可。红楼梦的续写版本很多很多,论文学水平等都不如高鄂版本,所以尽管高鄂续写的许多人物结局与前八十回暗示不符,现在出版的通行本仍然是高鄂续写版。

我为刘心武的勇气点赞。但红楼梦是个永远难解之谜——除非找到曹雪芹遗失手稿。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