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去过美国,聊一聊感受如何?

我一家三口移民来美已经6年了,刚来时什么都不懂,第一个感觉美国就是空气好,房子大。但大多地方感觉比较乡村。来时儿子18岁,在国内因为读书成绩不好,未能考上高中,只能读职中,无法在国内与人竞争,于是决定带他去美国读书发展。

来美前我俩夫妻都在国内企业打工,家庭月收入大约是税后4千多,有市区价值200多万自住的房屋一套,因为不用供房子,那时收入虽不多物价也没有很高,所以日子也很滋润。加上我们年轻时候下海经商也积累了点财富,来美前房子没有卖掉,出租出去可以月收入三千。只是初来美国时,老公在她姐餐馆帮厨,日薪才50/60左右,但她姐餐馆生意不那么好,有时没活也没什么收入,好在,我来了一个月后经人介绍去了一家贸易公司仓库做事,收入虽然不多但也算稳定,我把儿子托人很辛苦的搞入高中读书,因为他语言不过关,需要重读高中才能考大学,我们初衷就是希望他来读书,美国高中是4年制的,从九年级开始,他也被学校安排由九年级读起,可能语言环境能等各方面不适应,儿子很是不愿意,说学校没有朋友没有中国人,他很孤单。我安慰他说在外国读书都是这样的,刚开始是辛苦,慢慢就好了,只要语言过关他会表达会听懂就行了,时间问题。有段时间儿子回家也开心同我分享在学校的事,说老师都对他很好,还常赞他学习好,尤其数学方面能力比好多其他人强,谁知读了二年不够,他就逃学不上课了,还非说要回国生活不想读书了。我们怎劝都没有用,学校的老师也很好,还约了社工和翻译与我们家长谈话,详细问我家情况,有没有什么困难?孩子为什么不愿意上学?说有什么困难他们都会帮助我们,让我们挺感动的,学校里的午餐平时也已经给减免了,读书所有费用又是免费的。按理孩子应该安心好好读书,可惜他就不愿意上,老公更是放狠话要他自己找工作自己出去生存,不管他死活,父子两人闹僵了,我心疼儿子怕他想不开自杀,异国他乡的,各人都不容易,权衡利弊,我得要安抚好孩子,同孩子沟通,既然已经千辛万苦来美了,没有那么轻易就回国的,问他,回国后他能做到什么?大学学历也没有?倒不如先试一下在美打工,磨炼一下,等大点再去读书进修?儿子同意了,于是我把他也带去我工作的公司做工,那年他才二十岁,因为公司大老板也是中国人的,这里有很多中国人在打工,大家同声同气的,也很照顾我孩子,儿子很快就适应,还干得非常出色,深受领导重用,也学了很多本领,渐渐收入越来越高,人也回复开朗自信

。不久老公的姐姐餐馆也关门了,老公也进去我公司做叉车司机,现在收入也是一年比一年高。就这样,来美第三年不到,我们就在美国买了自己的房子真正的安了家,每月供房,交税,保险开支占了大数,美国食物基本用品都平易,三口子食用每月才花500左右,水电费垃圾费煤气费网费电话也不算太贵,一个月就400/500左右,经过一家人的努力,现又过去三年,房子也差不多供完了,车子也买了三台,生活越来越好越来越轻松。孩子业余也走进社区大学读书进修了。

虽然经历了疫情,也曾经历听过枪声不远处响,也曾担心受怕过,但总的情况还是不错的,美国人大部分都是很友善,只要晚上尽量少出门还是很安全的。美国晚上商铺是不开门的,所以一般很少人上街,都是早睡早起健康有规律的生活作息。美国食物虽然不及国内的好吃,但也不太难吃,有人问我后悔来美吗?我说没有什么后悔不后悔的,虽然国内现在发展很快,国富民强,但很多人还是收入很低,教育成本、生活成本太大,年轻人压力大,好多都无法供屋结婚娶老婆生孩子。每个人的人生经历也不同,有的国内发展好,有的国外混得好,所以不能一盖而论美国不好,国内好。或国内不好美国好。只要自己喜欢,过得舒心快乐就是好。人家好的东西要正视要学习,心态好最重要!祖国能够繁荣昌盛也离不开千千万万的华侨付出与努力。本是同根生,海内外皆兄弟,唇齿相依,互勉互助。

谁去过美国,聊一聊感受如何?

最大的不同就是工资收入占GDP的比例,中国很低,只有16%;美国很高,达到了58%。这也就是为什么房价几万的城市,平均工资只有几千块钱。在中国买房买车,比在美国难太多,需要掏空几个钱包才能凑够首付。

提高劳动者工资收入,才能扩大内需,才能使共同富裕成为现实,否则一切都是空谈。

谁去过美国,聊一聊感受如何?

我去过美国,呆了近一个月。感受如下:

第一,不要瞧不起美国的实力,它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就非常发达了,地铁,高速,电视,电话,汽车,等等,而我们,过了差不多半个世纪才追上来,还也只能跟在它后面。

第二,美国大部分人有很强烈的环保意识,人与自然相处很好。在芝加哥我看到,一个学校的栅栏围墙外,是成百上千的野鸭子,在悠闲地觅食散步,与操场上玩的孩子们就十几米;在西雅图一个海湾边,野鸭子甚至可以分享儿童手里的食物,可以相距一两米。为什么这样呢?因为人不欺负它们,它们也就不怕人了。城市周边是茂密的森林,城市里的植物也养得非常好,树下到处是活蹦乱跳的松鼠。这一点,我们需要特别学习人家。

第三,大白天,就是像纽约、华盛顿这样的“一线”城市,街上也会堆有垃圾袋,废弃的包装物外壳。我当时想,要是有个中国大妈大叔在那捡垃圾,可就发了,可是为孩子说,你捡了这些卖给谁?是的,的确不好卖出去,可能还得倒搭。美国物质极大丰富,就是流浪汉也不屑于靠捡垃圾为生

第四,基础设施的确太旧了,纽约市有很多街面和路是由砖铺就的。地铁里在站台上,你看到的是刷了石灰粉(?)的砖墙,裸露的电线、管道,磨得发亮的座椅(候车区居然有座椅!)。在西雅图去附近一个机场的路上,能见到不少锈迹斑斑的钢结构桥梁,苍凉地横跨在河流上,显然已经停用。搞不明白他们为什么不拆?

第五,建筑物很漂亮,特别是大部分建筑物外部装修非常精美,饰以各种浮雕,雕梁画栋,能看出当时建造时的代价和用心。看到这些,大体明白了为什么他们不喜欢拆房子——舍不得呀!他们其实特别注意保护自己的历史。

第六,去了纽约,华盛顿,芝加哥,西雅图,都看到流浪汉,有男有女,有黑有白,有老有少。还看到个拉二胡的,应该是中国人,穿着也还行,就不知道是流浪呢还是展示才艺呢还是谋生呢。

第七,发现洋人快速扫描我们的眼神里,充满了高傲和自信和优越。这应该不是我的错觉。不过,在电梯里遇见,他们多数会以微笑点头或者语言和你打招呼,看起来很礼貌。遛狗的都牵绳,随身带垃圾袋。公共场合说话声音都比较小。但据说,如果发生利益冲突,情况就完全不一样了。

第八,他们可能怕黑?写字楼下班后人去楼空了,但依然灯火通明。这也让我想到,他们公寓里公共区域的壁炉,燃气那种的,应该是一年365天,没有熄灭过。我去时时秋天,一点不冷,但看到的壁炉都在旺盛地窜这火苗。不过,对面公寓楼里灯光昏暗,都是台灯照明,没有我们这样贼亮的客厅灯。美国人的习惯,不好理解。

第九,我去的四个城市的街上,看到的大约90%以上的车是日系的,美国本土车所见很少。我自己的别克品牌,在美国期间只看到5辆。在美国,你突然发现日本人的厉害处。

还有很多,就不说了。最重要的是,这是走马观花的结果,只是美国的皮毛的皮毛。不能深入美国人的生活,是不能叫了解美国的。但中国人要深入美国人的生活,就如同普通人登珠穆朗玛峰,太难了。

谁去过美国,聊一聊感受如何?

2014年和儿子一起从法国去纽约旅行,那时曼哈顿的唐人街已经失去了往日的繁华,为了能吃到正宗的中歺,专门去了皇后区的法拉盛,那边也被称为亚洲区,纽约大部分亚洲移民都生活在那里。我和儿子走在法拉盛街道上,他惊奇的说:“这哪里是纽约,这明明就是中国嘛”。因为满大街都是亚裔面孔,大幅的广告牌都写着中文,从身边走过边走边交谈的人们也几乎都说着汉语。大型的香港超市,中国超市鳞次栉比,里面国内产品应有尽有,可能是为了争抢顾客,很多物品都在打折,好家伙,比我在法国买的中国食品便宜多了,所以我这趟旅行最后变成了疯狂买买买,回法国时两个大箱子全部装满了中国食品,手提行李里还不忘捎带了一只刚出炉的广东烤鸭。当然很多食品都是冒险带的,如果在法国海关被查到,那我就吃不了兜着走了。

说到吃中歺,那里可以说国内所有省份的菜系都有,看到一家规模挺大的福建歺厅大幅招牌写着龙虾减价,葱姜爆活龙虾二十美元两只,我的馋虫一下就被勾了出来,我对儿子说我们今天就吃龙虾,可是他却不同意,非要吃汉堡王,我是比较民主的,我和儿子达成协议,中午各吃个的,然后我迫不及待的冲进了歺厅。那个点人还不算多,不多久我点的龙虾就端上了桌,两只龙虾炒了满满一大盘,真是色香味俱全,在我吃的酣畅淋漓的时候,也没看菜单,又大叫服务员,来一盘空心菜。这歺饭吃的那叫一个满足啊,很长时间没有吃到这样的美食了。可结帐的时侯把我的好兴致破坏了不少,好像总数是48美金。我觉得不对呀,我就点了一盘龙虾,一盘空心菜,还有一壶茶,怎么也不应该是48,结果收款员告诉我,那盘空心菜20美金,我吃惊的说:“刚才我在超市看见空心菜不到2美元一磅,你们一盘菜就要20美元,和龙虾一样的价格,也太离谱了吧”。当然说归说,钱还是要交的。

第二天我陪儿子去他喜欢的汉堡王快歺店,我是不会吃的。人还不算太多,不一会就有一个年轻的美国白人服务员过来,他看上去也就二十二、三岁的样子,有礼貌挺招人喜欢的。他问我们想吃点什么?我说汉堡王套餐,他又问几份?我说就一份。他又问哪一种?我说烧烤加咸肉(培根)。这是我喜欢的,完全忘了是儿子吃汉堡,而不是我。这时站在旁边的儿子已经流露出不满,他好像完全插不上嘴。服务员也意味深长的看了我一眼。我也觉得挺奇怪的,平时英语不怎么地,今天接口怎么这么快。他接着问,饮料要哪种?我脱口而出“可口可乐”,儿子马上说“不,要Dr.Pepper ”,我说对对对。服务员又接着问,要大杯?中杯?还是小杯。我又抢着说“中杯”。结果服务员的耐心好像用尽了,很大声的质问我“到底是你吃还是他吃”?一副为我儿子打抱不平的架势。看着服务员那气愤变色的脸,我才突然意识到自己确实太过分了。在国外,孩子从小就独立意识很强,家长会给他们充分的自由,遇到需要选择的事情,也多尊重孩子自己的决定,我们在家的时候儿子基本上都是自己选择自己想做的事,只要不出格,我都默认。这一出门怎么像一只老母鸡一样了,我自己都觉得可笑。赶紧陪着笑脸对服务员说“对不起,是他吃,让他选吧”。然后我讪讪的到一边站着去了。看着两个家伙愉快的交谈着,我心里也很欣慰。感叹本来生活中很多简单的事情,就是让家长的放不下搞复杂了,不是吗?

谁去过美国,聊一聊感受如何?

美国即不是有些人口中的天堂,也不是某些人眼中的地狱,美国就是美国,一个科技,金融,军事发达的国家。九百三十万平方公里,只有3.5亿人口,我就是喜欢这点才来美国的,环境好,人少。来美国几年一直住在纽约市曼哈顿东城,离中央公园走路十五分钟,穿过中央公园另一边是西城;东城一般是中产阶层与富有阶层地区,有好多好的小学,中学,适合居住,也叫好区。西城比较热闹,大学多一些,晚上年轻人多。在美国如果语言障碍没有了,还是比较方便,我住的地方白人较多,黑人少,亚洲人更少,习惯了,挻喜欢,人少,安静,这个区的人相对素质比较高,当然也比较傲气,也稍有些虚伪,但是见面时总是互相打招呼,这个是曼哈顿人的特点,骨子里还是排外,势利,但表面还是比较客气,社交方面做的特别到位,所以大家尊守规则,和睦相处。曼哈顿的优势就是可以早的和快的享受到新的演出,音乐会,艺术展,电影,购物,球赛,每年的纽约时装秀,军械库艺术展都是我喜欢看的;还有NBA篮球赛,而有名的麦迪逊花园广场是纽约队的主战场,票价不便宜,这里就是和中国的北京,上海一样,房价,物价超级贵,其实了解了西方文化和生活会很快和融入进去白人的生活圈的。除了语言外,还要内心强大,气场强,好的气质,坚定的目光,如果我和白人发生争执了,我是非常强势和各种怼的,决不怂的,我觉的全世界都一样欺软怕硬的。曼哈顿的优势是全世界美食和最好的餐馆都在这里,世界第一城不是白叫的,之前中国的大懂烤鸭店就在曼哈顿市中心开了一家,就在中国银行,建设银行,工商银行美国公司办公大楼旁,非常开心,经常去,遗憾的是开了不到一年就关了,我也幸运的是我对各国美食都来者不拒,反而中餐吃的少,新一代在美国生活的人真的是太幸运了,有互联网,有微信和国内家人联系太方便,中国超市什么都有卖的,大环境也好了。

其实真正的感受是这里对有些华人来说好山好水好寂寞,很多华人来美国多年,不说英文,不吃西餐,住在中国城,并没有融入美国社会和了解美国文化,打工本身就很累,很苦,除了拼命挣钱外,几乎没有太多的精神寄托,更别说其他。对我个人而言生活在美国和中国没有太大区别,中国和美国各有个的好,各有各的弊,客观说就看每一个人的需求是什么,来美国的目的和目标是什么?有些人是带着一个美国梦来的,肯定很失望,有些年轻人是来留学的,学科技知识的,这个就值得。在美国反应的是一个人的情商高低,而在国内重视的是智商,当然智慧是全人类共同需要的。还有一点,美国的福利是真的好,但同时也就出现了很多非常懒得人,在纽约走路的节奏非常快,办事效率非常慢;说话的速度非常快,行动起来非常慢;重点是在任何地方,任何时间,任何环境都不要轻易相信别人,只相信自己。而这个国家和这里的人有些人有时候是说一套做一套,就是说的比做的好听,在这里很少听到人去指责别人,很包容,客气,但是双标真的有,绝对的!骄傲着同时沮丧着,压力大,抑郁症患者很多,经常会去看医生,拿药,而且费用很高,国人习惯也很浪费,不喜欢了就扔,必须放松和舒服,去海边渡假是这个国家不管是富人还是穷人最快乐的事,只不过去的地方不同,富人去花钱的海边,穷人去免费的海边,绝不凑合和委屈自己,一个牛逼的国家和任性的人民。

谁去过美国,聊一聊感受如何?

在美国呆了N多年,大学呆过,小公司呆过,大公司呆过,感觉越来越平淡,突然想起还是感觉国内好。也许这叫叶落归根吧,不论在哪里,还是有家的地方最好……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