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敏研制的氢弹可以保存,但世界上有些有核技术的国家却没有突破这项技术,是什么原因?
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美国自恃核武器威胁中国,美方甚至派军舰带着核武器来到了我国近海。
美国第33任总统杜鲁门,和第34任总统艾森豪威尔还赤裸裸地讲:决不能让中国搞氢弹。
当时,于敏正在他极为感兴趣的原子核理论研究领域辛勤耕耘,并且成绩斐然,他个人以及他带领的研究小组,接连发表了数篇业内重磅论文,把中国相关领域的研究水平大步推进到了国际前沿。
但1961年,二机部副部长钱三强突然告诉于敏,经研究决定,物理所要求他“转行”,参与氢弹原理研究。
原子弹和氢弹虽然都是核武器,但是一个属于核裂变,一个属于核聚变,是两个不同的研究领域。
让在原子弹研究方面已初有建树的于敏,转去研究他不熟悉、也不感兴趣的氢弹,于敏起初也犯了难。
但在得知美方已将带有核武器的军舰开到我国近海后,于敏说:“是可忍孰不可忍,我过去学的东西都可以抛掉,爱国主义压过兴趣,我一定要全力以赴研制氢弹。”
此后,于敏就放弃了他光明的学术前途,隐姓埋名,转入了氢弹的研究。
当时,已成功研制出氢弹的有英、美、苏三个国家,但相关技术被重重封锁,我们很难从外界获得氢弹构型的相关资料,所以必须得从一穷二白开始。
中科院院士杜祥琬曾说:“我们最好的物理学家,当时也不知道氢弹该是个什么原理。”
除了没有可借鉴的东西外,我国氢弹研制还面临的另一大困难是,计算设备太落后。
而处理繁多的数据,是氢弹研制的必做功课之一。
我国当时仅有一台每秒万次的电子管计算机,并且95%的时间分配给有关原子弹的计算,只剩下5%的时间留给于敏负责的氢弹设计。
但就在如此艰难和艰苦的条件下,于敏率领的氢弹研制团队,在1965年10月,就突破了氢弹原理。
一年前的1964年10月,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1967年6月17日,我国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
从第一颗原子弹爆炸到第一颗氢弹试验成功,美国用了7年3个月,前苏联用了6年3个月,英国用了4年7个月,中国人只用了2年8个月的时间。
中国速度之所以能创下世界之最,主要得益于于敏团队独创的“于敏构型”。
于敏没有出过国,我国研制核武器的权威物理学家中,他几乎是唯一一个未曾留过学的人,他几乎从一张白纸开始,依靠自己的勤奋和一腔爱国热血,举一反三进行理论探索,做出了让全世界为之震惊的事。
氢弹研制成功后,于敏继续隐姓埋名,优化氢弹设计,并装备部队,直到1988年,他的名字才得以解禁,其丰功伟绩逐渐为社会所了解,大家将“中国氢弹之父”的美誉送给他。对此,他数次婉拒,指出氢弹研究是复杂的大科学系统,取得突破是集体奋斗的结果,没有所谓的“之父”。
2019年1月16日,于敏在北京去世,享年93岁。
于敏一生深藏功与名,生前从未以“中国氢弹之父”自居,但在他离世的前一年,网上竟开始盛传一个说法,说是美俄已将氢弹销毁,因为他们运用“T-U构型”研制的氢弹,不易储存,所以现在世界上只有中国有氢弹。
此说法漏洞百出,但很多人却信以为真。
甚至某省电视台在它的黄金档节目中,为于敏制作了一支纪录片,还不经求证的直接引用了这则谣言。
以至于很多人都以为我国运用“于敏构型”研制的氢弹,储存方便且储存代价低,但其他国家运用“T-U构型”研制的氢弹维护成本低,他们养不起,所以现在只有我国有氢弹。
鉴于谣言甚嚣尘上,2018年,由中国科协主办的科普信息化平台“科普中国”,为此专门发布了一篇辟谣的文章。
该文表示:美俄的氢弹比我们多多了,而且,在核弹头数量上,中国只相当于美俄的零头。
同时该文还指出:“其实核裁军只是减掉了核武库超杀的部分,美俄目前的氢弹仍然超出确保摧毁的水平。”
在学生眼中,于敏似乎永远都是那个让人惊叹“脑袋瓜灵”的老于,“脑子永远只有20多岁”。
如果我们能多向于敏院士等一些优秀的科学家学习,多动动脑,可能也不至于总是轻信一些可笑的谣言。
于敏研制的氢弹可以保存,但世界上有些有核技术的国家却没有突破这项技术,是什么原因?
于敏研制的氢弹可以保存,我还是第一次听说。
不管是与不是,我想这是国家机密,专业技术很强,科技含量太高大上,凡人不便多嘴。但美霸不敢轻易与新中国拼核武,大约大摡是新中国站起来了。说得明白点,就是我们拥有杀手锏,如果硬玩,就会玩完。
至于核超级大国为什么都无法保存氢弹的问题。我想是我们中华儿女的聪明才智并不比任何国家的精英差。我们能从一穷二白到今天的能让世界列强刮目相看,自信就摆在眼前。
让我们继承于敏等伟大科学家对祖国的爱,对科学的专,对名利的淡,埋头苦干,继往开来,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梦而勇往直前。
谢谢相邀!
于敏研制的氢弹可以保存,但世界上有些有核技术的国家却没有突破这项技术,是什么原因?
看了很多回吹,似乎都是科技高知,但都只能是吹摆了,并不能称为答!有说别人用脑子想想的自己却用卵子在想,有说别人是傻逼的其实自己更无知。似乎一定要让老夫打开库房让尔等之辈亲眼所见才会相信🐶🐶回答者都似乎只知道只有川氚可以造氢弹,那就有疑问了,你们都是圈外人。当年于前辈就是用的刀氘这种一万年也不衰变的同位素作的氢弹,而引爆构架到目前也只有于敏构架最为成功,连法国的氢弹都是直接借用的于敏套装。这里我不说法国是购买的,因为这种镇国神器根本不能用购买去玷污,而是以国家运度为信任的长期互联互通为纽带!🐼于敏构架及其复杂,未受命于天之人或有弯风邪恶之国是不会得道成功的,大家尽可相信天外之神秘!!前几年周围三娃子说已经实现氢弹小型化的那斯只是两次爆炸了个引信后就放弃了。🐛当然,于敏构架并不代表知道了结构就可以造出来,就像我们买到了光刻机也造不出光刻机一样难,首先,于敏构架必须要有尖端的激光科技作后盾,这点正好我国是强👍项……一不小心老夫说漏嘴了!总之,天外有天,井底之蛙不可以哇哇乱叫也!
于敏研制的氢弹可以保存,但世界上有些有核技术的国家却没有突破这项技术,是什么原因?
氢弹,属于核武器的一种,也是一类杀伤性巨大的毁灭性武器,其杀伤力主要包括爆炸时产生的巨大热量和释放的对人体有害的射线。氢弹有二代原子弹之称,其相对于原子弹的优势在于,成本低,威力大,原料氢和锂在地球上的储量丰富,生产所需核原料无上限。中国最小的氢弹杀伤性相当于300万吨TNT,最大威力的相当于1500万吨TNT,即1000颗广岛原子弹的威力。
1967年,中国第一颗氢弹爆炸试验成功,举世震惊,从原子弹到氢弹,美国用了七年零三个月,英国和前苏联皆用了四年零三个月,法国用了八年零六个月,而在中国,于敏带领的团队创造了奇迹,仅用了两年零八个月就制造出了中国的第一枚氢弹。
并且我国不鸣则已,一鸣惊人,第一颗氢弹完全是中国自己制造的,一出世就是独立模式的小型化武器级别。想当年美国的第一枚氢弹重量达21吨,而中国的第一枚才1吨,可以直接空投。于敏构型是我国独立研发的一种氢弹构型,国外专家怎么也想不通,氢弹居然可以用第二种方法制造。
中国的氢弹可以长期保存,其重要核心是于敏构型,稳定性更好,安全期更长。而美国的T-U构型不太稳定,制造后要在短时间消耗掉,否则容易发生事故。而且美苏等国的氢弹保存成本高,时间短,只能无奈销毁掉。
中国的氢弹之父于敏,在氢弹原理突破中解决了一系列的问题,为中国第一颗氢弹的诞生做出了巨大贡献。于敏是土生土长的中国人,没有出国留学的经历,毕业于北大物理系。在2019年1月16日,于老在北京逝世了,享年93岁,这位为国贡献的伟大科学家值得我们所有人的敬仰,他也是我们民族的脊梁,于老,您一路走好!
于敏研制的氢弹可以保存,但世界上有些有核技术的国家却没有突破这项技术,是什么原因?
没那么玄乎,余敏构型只是在引爆方式上用了特殊的结构和材料,常温就可以保存。而美国的TU构型引爆方式还是用核裂变产生的高温高压引发聚变,所以需要一套低温装置维持。但是这只是针对早期的氢弹,第二代氢弹开始基本上都能满足常温保存这个条件,唯一的区别是,中国所谓的三十枚当量比较大
于敏研制的氢弹可以保存,但世界上有些有核技术的国家却没有突破这项技术,是什么原因?
氢弹这种东西,我等屁民怎么会如此清楚呢?? 于敏构型和美国的TU构型对氢弹的保存时间是起不到作用的,因为核燃料的半衰期是无法改变的,这两个构型主要是引导引爆弹(原子弹)产生的射线对核燃料的照射路径不同,据说于敏构型类似于透镜原理,把射线集中到核燃料上,TU构型采用的是反射原理,所以中国的氢弹小型化比较好。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