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古人用炭火盆取暖,却不会一氧化碳中毒?
主要是因为你没见过。
秦观就曾一氧化碳中毒。
一氧化碳中毒,在古代有个专门的名词,叫做“炭毒”或“煤毒”。
秦观中了炭毒,差点死掉。炭毒刚刚好一些,又中了疟疾,疟疾刚刚养好,就接连噩梦,梦见许多小鬼。秦观当时没直接被毒死,主要是因为他当时呆的那个屋子是透气的,算是侥幸逃脱。若是密闭的,秦观必然得个英年早逝的称号,正应了“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这句话了。
好吧,你也许会说这是特例,而且还没被毒死。那么再说另外一位仁兄,顺治六年(1649年)生人的冯廷樾,进士,山东德州人,为官正直,刚正不阿。他从朝廷当值下班以后,也没什么夜生活,直接就是回家吃饭、看书、睡觉。于康熙庚辰年(1700年)九月十六日凌晨,中煤炭毒死亡。冯廷樾是朝廷的中书省中书舍人,不是什么小人物,你要说当官的家里密闭得好,普通人家里透风,所以普通人不会一氧化碳中毒,那就是抬杠。
史料不会记载一个普通人中炭毒死亡,但你可以四处打听一下老一辈,原先用炭火和煤球取暖的时候,每年都会毒死一两个。古人认知一氧化碳中毒:“此证因卧火炕或炉火太旺,不通空气,致一时闷倒而死,尸体极软”,而“预防之法,室中宜贮清水一盆,并使窗户透空气,则煤毒可解”。
民国出版家李孤帆,在《西行杂记》中记录,他住宿某招待所,招待所为他生了央盆(炭盆),于是房中温暖如春。到第二天,头痛欲裂,中了炭毒,跑到外面吹风,才渐渐好起来。所以说,古人用炭火取暖,不注意通风,一氧化碳中毒是很常见的。现代人用炭火取暖,停车开暖,不注意通风,一氧化碳中毒也是很常见的,哪有什么例外?
所以,针对问题“为何古人用炭火盆取暖,却不会一氧化碳中毒?”,先问是不是,再问为什么。
为何古人用炭火盆取暖,却不会一氧化碳中毒?
不要说是古人了,就我们这些50年代的人都不知道什么叫一氧化碳中毒,以前在个人家挖水井的时候,如果井的深度达到了十丈,也就是现在大约二十多米深吧,打井的师傅就说了,小心里面有臭气,可能也就是现在所说的一氧化碳。那这个问题应该怎么解决呢?打井的师傅有一个土办法,那就是用陈几年的谷草,扔到井底下点燃了就把臭气中毒解决了。
我小的时候我们家也用过炭火盆,但是必须在外面把碳点燃了,看见炭火是红蓝相间没有生烟味儿,然后再拿到屋里来取暖。古代人不知道对人有害的物质,或者对人有益的物质里面含有什么元素,但是总有一些个土办法能够自保或者是利用。
古代人也是很聪明的,现在有很多的人,或者是不可思议的专家学者,总拿今天的事和物去衡量古代人,其实所有的人不要忘了,万丈高楼平地起,没有基础怎么能行?社会发展到今天,古人的功劳是不可磨灭的。
为何古人用炭火盆取暖,却不会一氧化碳中毒?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
谁说不会中毒,古人烧炭取暖也不知道死了多少人,只是不知道怎么回事罢了。
不要说古代,就算现代也经常出现类似的事情。
2021年10月29日,在湖南长沙雨花区东塘附近的一处民房内,一名工人在洗澡后感觉不适,疑似发生一氧化碳中毒,工友发现后立即拨打120急救电话将他送往医院,没想到几个小时后,同宿舍的另外四名工友也出现疑似一氧化碳中毒症状,急救人员再次出动,将几人全部送往医院抢救。
这几个工人属于运气好的。
工人中毒几天后的2021年11月,山西晋中平遥曹村有村民烧蜂窝煤取暖,因一氧化碳中毒,全家四口仅剩8岁的幼童,其余全部中毒死亡。
在室内烧炭的时候,如果炭燃烧不充分,就会出现大量的一氧化碳。人如果吸入很多一氧化碳,就会同血液的血红蛋白结合,阻止人体吸收氧气,出现缺氧症状,严重的就会死亡。
不过一氧化碳中毒不是立即就死,也不是肯定就死,要根据浓度和中毒时间来看。
浓度较低或者中毒时间较短,中毒者一般会头晕,头痛,四肢无力,疲劳,呼吸困难。
但如果一氧化碳浓度很高,或者中毒时间太长,中毒者会有周身口唇呈樱桃红色,并发脑水肿,肺水肿,直接出现呼吸抑制而导致死亡。
古人压根不知道存在一氧化碳,当然也不知道这玩意会死人。
而古人往往把冬季当作鬼门关,也就是说冬季容易让人发病,进而死亡,或者干脆突然暴毙。
今天看来,古代很多冬季的暴毙、无疾而终之类,恐怕就是一氧化碳中毒而死。
只是故人不知道一氧化碳,认为是死者自己莫名死了。
比如曹操的左膀右臂,著名谋士荀彧,就很可能死于一氧化碳中毒,而不是自尽。
史书记载,荀彧本来患有慢性病,但并不致命。一晚他觉得寒气逼人,让仆人紧闭门窗,多加炭火取暖。结果第二天仆人很迟都不见荀彧起床,推门进去以后,人早就死了。
当时说是曹操命他服毒自尽,其实当时曹操正要同孙权决战,用人之际怎么可能随便杀死自己的军师。以曹操的性格,就算要杀,也要等荀彧没有利用价值以后再说。
所以今天看起来,荀彧很有可能就是烧炭不慎导致一氧化碳中毒而死。
清朝末年,光绪的老师,朝廷重臣翁同龢也有类似经历,只是运气较好没死。
时任工部尚书、军机大臣的翁同龢,因为慈禧太后召见,连夜赶到皇宫留在军机处专用的房内等待。
有意思的是,慈禧和光绪不知道有什么事,迟迟没有召见翁同龢。翁同龢年老,就靠在屋内炕上昏昏睡去。
没想到,太监推门通知翁同龢见皇帝时,发现他没有反应,推也推不醒,急忙叫人。
好在附近就有紫禁城24小时值班的太医,立即让人把所有门窗打开,然后给翁同龢灌下萝卜汁,这才慢慢苏醒,捡回一条命。
在此之后,慈禧太后为了安全起见,还特意为翁同龢送去了酸菜汤,并嘱咐太监亲自监督他服下,这才算基本治愈。
今天看来,就是小屋内炭火发出大量一氧化碳,翁同龢又年老体弱,这才陷入昏迷。不是运气好,翁同龢早就挂了。
军机大臣如此,皇帝竟然也差点玩完。
末代皇帝溥仪回忆:“夜一时许,即被呼醒,觉甚不适。及下地,方知已受煤毒。二人扶余以行,至前室已晕去。卧于榻上,少顷即醒,又越数时乃愈。而在余寝室之二太监,亦晕倒,今日方知煤之当紧(警)戒也。”
翻译一下就是 ,一天夜里被唤醒后,我觉得非常不舒服,知道自己中了煤毒。由2个太监扶着我走出去,到了外室就昏迷过去,不过很快苏醒,几个小时后就大体恢复。在我的卧室内伺候的2个太监,也是晕倒在地。
看看,皇帝也是如此。
其实古人死于一氧化碳中毒的很多,只是不知道怎么回事罢了。
就算是西方,也是19世纪末期才逐步意识到一氧化碳中毒这种事。
1857年西方科学家伯纳德首先提出一氧化碳的毒性作用是导致缺氧。
1895年西方科学家霍尔丹通过实验研究指出一氧化碳的毒性作用,完全在于其具有与红细胞中血红蛋白相结合的能力从而使血红蛋白丧失其携带氧的能力。
但是,分析这些死亡案例,我们会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似乎古代死于一氧化碳主要是有钱人。
原因也不复杂。
第一,古代穷人的房屋密闭性差,四面透风,保暖性差,反而导致屋内氧气比较充足,不容易出现中毒现象。相反,皇宫和贵族的屋子密封很好,也就容易中毒。
第二,古代穷人用不起煤炭,最多只能烧柴火甚至烧草。虽然柴火也可能导致缺氧,但概率较低。相比起来,煤炭是更好的燃料,但容易不充分燃烧,制造一氧化碳。
第三,古代穷人在冬季往往一家子人挤在一起。一氧化碳中毒因人而异,每个人的反应不同,不是所有人都会立即有严重反应。只要一两个人能够及时警觉,就能救全家人的性命。有钱人居住条件比较好,比如荀彧是独居的,溥仪也只有2个小太监在卧室伺候,更容易出事。
写到这里,莫名其妙想起了多年前听到一个邻居长辈说的事情。说是当年他们下乡搞宣传,四五个20岁左右女的,就他一个30来岁男人。农村条件差,她们有一个多月没洗澡。长辈是男人还还没什么,一起去的几个女孩就受不了,商量着洗澡。因为是冬季,天寒地冻,其中两个女孩就找了个小屋,在屋内烧炭然后轮流洗。
洗澡期间,突然有人猛敲长辈的屋门(他自己住),开门发现是一个惊慌的女孩,说是另外那个女孩洗澡时候一氧化碳中毒昏死过去了,人都要不行了。这个女孩没力气,而且吓得几乎也要晕倒,六神无主地来找他帮忙。
当时他也很急,三两步冲到小屋内,结果女孩还光溜溜地躺在地上,上去一摸都好像没呼吸了。
他急得胡乱给女孩套上裤子、内衣,然后用军大衣一裹,扛着就往医院跑。
好在送到医院及时,紧急治疗后就没事了,也没留下后遗症。
后来这两个女孩一起请她吃饭,感激他救命之恩。
吃饭到最后,那个中毒女孩支支吾吾地求他,不要将看到的事情说给别人听。
这个长辈开始还不明白,后来才想起来是不要说她光溜溜被救的事。
长辈也很有意思,他说可以对着毛主席发誓,当时只顾着救人,哪里还有什么色心,根本就没顾得上看。
为何古人用炭火盆取暖,却不会一氧化碳中毒?
一样化碳中毒是要在密不透风的环境下,由于炭火燃烧产生的二氧化碳聚集,通风缺失导致人体肺部吸入而造成的中毒现象。而古人在建造房屋时,所用的村质是木料,木料本身能帮助吸附二氧化碳等物,建筑楼房大多两层,有条件的也只修三层,并且楼层几乎都设有通风口,楼板也不是全密封,留有条形烘烤农作物板口,加上所用盖瓦是小块瓦,在盖的过程中分勾瓦和赴(Pu)瓦,透气透风。还有窗户为花隔窗,每一格都只有拳头一般大小,头伸不进,用纸糊,有钱人家用白色绸布,为了透光。地上大多为原泥地,踏平整即可,有钱人家采用木地板,上猪肝色漆。木板和泥地都有透气和吸附二氧化碳的功效!故,古人使用炭火而不中毒,大多原于此。
为何古人用炭火盆取暖,却不会一氧化碳中毒?
人皆利用自然资源建房,大多木质结构,四处透风,当然不会窒息。(上纪5,6十年以前,排列木板房、矛草房笆笆壁,处处缝缭,人家户或大碳火、或柴火烧起,无人归阴。倒是修起砖房,烧碳烧柴,走黄泉时有发生。)
为何古人用炭火盆取暖,却不会一氧化碳中毒?
古时一氧化碳中毒及慢性呼吸道疾病死亡的肯定也有,只是有的死得不明不白,这与不少卒于铅中毒有类似之处。另外,那时中毒的人数肯定也没有现代室内取暖的多。
那时地广人稀,房屋一般也比较宽敞,又多为顶侧均透风的瓦、草顶及泥砖墙,鸟都可在上面筑稳巢。
况古时的竹木炭,一氧化碳等毒物量,也远没现代使用的炭火厉害,无烟煤的危险性更是竹木炭所不能企及的。
就是在这几十年里,我们也看到有的在室内用焦炭、蜂窝煤取暧(含怕被偷,搬未全熄火炉入室的),一些发生了中毒死亡,而另一些又未有较重急性中毒之情。这就与是否房中部打拉了隔灰层、是否面积大等因素有关。
过去,我一邻居就常在冬季关着门烤麻雀肉补阳暖体(那时称为害鸟),也未见中毒,其用的是有烟煤烧后的,到处是孔眼的二手炭。我也去吃过一次,虽未中毒但还是总感有点头昏脑胀的,氧还是不充足。
那时对一氧化碳是否中毒,还尚不太明白,更不知那烧烤后的"佳肴″富含什么杂环胺、多环芳香烃、F一氨甲基衍生物等强致癌物。幸亏那"吃货″房宽大顶高!
(图自网络)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