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为什么有那么多方言?

唐山话,承德话,张家口话,保定话,邯郸话,沧州话………还都各不相同

河北地广人绸,语言丰富,民族多个,各地方言具有特点。水土不一,语言有别。尤其在山区,有土的浓味,乡的感觉。

河北省为什么有那么多方言?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

其实河北方言并不算多。

以萨沙所在的江苏为例,真是像个几十里就有完全不同的方言。

虽然同属南京市,六合、溧水的方言同南京市区有不小的区别。甚至仅仅相隔一条长江的江北,口音就同市区有差距。至于南京下属高淳,更是全国特有的古怪方言。

关键在于,南京相邻的扬州、镇江、句容、溧阳等地,又有区别很大的方言。

之所以江苏的方言会有这么大的差距,同古代江苏的割裂以及不同族群的迁移定居有很大关系。

江苏在古代大体分为三块,长江以北、东部和西部,往往被不同势力控制。

相比起来,河北省方言还算少的。

河北方言属于冀鲁官话,包括河北省大部、天津市大部、山东省西北部以及北京市平谷区、山西省广灵县和内蒙古宁城县 。

河北方言可以细分为三个大片区:石济片、保唐片、沧惠片,可再细分为十二个小片。

除冀鲁官话外,河北还有部分地区使用晋语和北京官话。

一共有约1亿人说河北方言,那么即便分为12个小片区,每个片区也有接近千万人。

这么说来,河北方言还算是比较少的。

为什么河北方言的差异会较小?

一般认为河北省大多是平原,在古代人口流动比较方便,不存在江南那种地理上的大割裂。因为人口流动比较容易,比较频繁,所以语言互相影响较大,区别也就较小。

河北的人口迁移流动问题!

河北地处大平原,历史上有过无数次人员大迁徙,而且往往伴随着激烈的战争。

比较常见的是北方游牧民族入侵,比如南北朝时代、五胡乱华时代,河北省都是首当其冲。

当地人为了躲避战乱,很多向南或者向西迁移,而胡人则选择在河北定居下来。

这种人口换血迁移,历史上的数量很多。而外来人口在河北住下以后,也需要学习本地的语言。但由于地方人口流动性太大,导致本地一些语言分支从此消失,只有大的语言分支流了下来。

再说的通俗点,游牧民族几十万人进入河北以后,他们是统治者,却不可能分别去学当地不同方言。这些胡人肯定是学习某一种统一的方言,这就促进了河北省方言的同化融合。

另外,历史上几个朝代,都是在河北建立首都的,比如明朝的北平,清朝的北京。

建都以后就会推广自己的官话,而河北省因为就在首都门口,所以是推广的优先省份,也导致很多方言慢慢消失。

河北省为什么有那么多方言?

河北之地理位置,北通大漠南接平厡,东通大海西通西域,交通发达经济繁荣,这就造成四面八方的客人汇聚于此又形成自己的圈孑,在各自方言的融合下形成了多种语言和土语。自已的看法和想法。

张家口市方言重多,坝上几县口音接近内蒙,坝下张宣万全赤城口音也皆不同,阳原接近大同口音,蔚县口音在张市地区是最特殊的一县,和大同有相同又有不同,又不同于张宣涿鹿等地,外地人一般还很难听懂,方音有些是古文言文句子。

河北省为什么有那么多方言?

别说河北了,单邯郸就几多方言方语,真正的涉县话讲给大名人有几个能听懂的?把大名话讲给全邯郸人听,几乎一致认为是河南话,馆陶与大名县腚对腚,但馆陶人一听就带山东口音,这也难怪,人家是从山东过来的嘛。正宗的邯郸话,专家说是属晋语系的,但全国好多人都说自己是从山西洪洞大槐树走出来的,单就邯郸人继承了传统吗?真的不明白。

河北省为什么有那么多方言?

这个问题还真是没有专门研究过,不过河北方言确实挺多的,比如:昌、滦、乐地区,大概率是一个体系,承德应该是最标准的普通话,还有石家庄、邢台等京津以南地区,不同的地方有不同的方言,真的是很奇特!

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中国是一个幅员辽阔的具有多民族的国家,燕赵大地历史悠久,地域宽阔,且处于东北与华北交汇处,处于大西北与滨海链接之地,再加上富饶广袤的华北大平原,自古以来就是贸易流通活跃,人员往来频繁,商业昌盛繁荣之地,也是频繁的兵戎交割之地……我想,这大概就是河北方言多的原因吧!

河北省为什么有那么多方言?

河北方言有哪些

1、河北方言主要属于冀鲁官话。分布于河北省大部、天津市大部、山东省西北部以及北京市平谷区、山西省广灵县和内蒙古宁城县 ,使用人口约9000余万。

2、晋语:张家口、邯郸大部和石家庄的鹿泉区、元氏县、平山县、灵寿县等地通用晋语。

3、北京官话:承德、廊坊北部和保定的涿州通用北京官话。

河北方言日常用语

1、窗户地:前屋

2、里头地:里屋

3、当街:房子外面

4、那喊儿:那儿

5、这喊儿:这儿

6、背旯旮:阴凉地

7、多会儿:什么时间

8、前响:上午

9、晌午:中午

10、后半晌或半后晌:下午

11、天擦黑、爷爷落、赶黑:太阳落山,傍晚

12、蒙蒙亮:天刚刚亮

13、早盛、早起:早晨

14、油油喝喝的:就是说不知道去干什么,无所事事的意思

15、冰凉瓦块:形容天气寒冷

16、精湿瓜搭:形容浑身湿透了

17、泥了哭揣:形容雨后路滑,不好走

18、老板:老太太

19、前个儿:前天

20、先前儿:大前天

21、昨个儿:昨天

22、今个儿:今天

23、明个儿:明天

24、后个儿:后天

25、外后儿:大后天

26、格机:把眼睛闭上

27、难受:生病

28、搭揽:主动和某人做事

29、撩烂:准备

30、搬门卸窗:请人帮忙,走后门

河北方言的特点

1、舌尖前音(平舌音z、c、s)和舌尖后音(翘舌音zh、ch、sh)不分。

2、开口呼零声母字加声母n。河北有些地区将一些普通话的零声母字读作辅音声母字。如 an常常加声母读作nan,如安、按均读作南;再如ao也常常加声母n,读作nao,如袄读作恼。

3、声母l、r不分。河北南部如邢台一带只有声母l,没有声母r。如:让=浪、嚷=朗、荣=龙等。

4.单、复韵母混淆。河北方言中存在少数词语的单、复韵母混淆现象。如鹿泉方言把塑料读作 suò liào,摸摸读作maomao,叔读作shou shóu。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