滕王阁、黄鹤楼、岳阳楼,这江南三大名楼如何排名?

三大名楼各俱特色,综合起来,本来并没有哪座该排先该排后。论名气黄鹤楼排第一位。只因为在大武汉,不是黄鹤楼使武汉出名了,而是大武汉使黄鹤楼出名了。大武汉兴,得重兴建大名楼,黄鹤楼成为大武汉的形象之楼。论景色岳阳楼排第一位。只因为在波涛宽广的洞庭湖之滨。就算岳阳楼没有其他两座楼高,但屹立在几十米高的巴丘城墙上,站在楼上,一望无际,水天一色的宏大气势。长江边的黄鹤楼,赣江边的滕王阁是不能比的。古人眼里的洞庭天下水,岳阳天下楼绝非吹嘘之说。要知道洞庭湖以前一直是中国第一大淡水湖,后来湖面缩小,成为第二大淡水湖,也只是近几十年的事。岳阳因岳阳楼闻名,岳阳楼成为岳阳地标名楼!论历史地位,滕王阁排第一位。只因为是皇家建造的。但是滕王阁再高,平地筑台而起,能极目远眺,水陆相连尽收眼底的气势,是比不上岳阳楼和黄鹤楼的。再加上古代有名的豫章,到现在的南昌,城市衰落了,也拉低了滕王阁的地位。现在的地位比不上黄鹤楼和岳阳楼。但还有人表示不服,一直在争论,阁比楼地位高,滕王阁永远排名第一。只能说这些人还活在历史里,但历史已经远去,大多人活在现实社会里,就应该面对现实。都是千古名楼,不扯历史地位。说简单点,赣江没有长江宽广,滕王阁上观景就没有黄鹤上观景气势磅薄。长江又没有洞庭湖宽广,黄鹤楼上观景就没有岳阳楼上观景气势磅礴。要知道如果不是靠江靠湖而建,三大名楼都会是无名。因此,论独具的观景气势,岳阳楼就排第一。但是别忘了武汉是华中最大城市,去黄鹤楼的人一直最多,在人们的心目中,黄鹤楼才是第一!岳阳楼只能居后!q至于滕王阁被评定为五A级景区,是三大名楼中最晚的,大家可想而知!个人立场,客观评价!

滕王阁、黄鹤楼、岳阳楼,这江南三大名楼如何排名?

我来回答这个问题:

首先来说滕王阁。

滕王阁能为三大名楼之首,一首滕王阁序,名扬天下。

初唐四杰之一的王勃,25岁时在滕王阁留下千古名篇,“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名句流芳后世。

唐贞观十三年(639年),唐高祖李渊第二十二子、唐太宗李世民之弟李元婴被封于山东滕州,为滕王。

唐显庆四年(659年),滕王李元婴调任江南洪州(今江西南昌)都督,因其思念故地滕州,修筑了著名的“滕王阁”。滕王阁因王勃的《滕王阁序》为后人熟知,成为永恒的经典。滕王阁采取独特“明三暗七”格局,台座以上的主阁是三层带回廊建筑,内部共有七层,分为三个明层、三个暗层及阁楼。

历史上久经历战火,以及火灾毁灭。屡次重建,屡次兴废。最近的几次重建列举一下:

民国三十一年(1942年),古建大师梁思成先生偕同其弟子莫宗江根据“天籁阁”旧藏宋画绘制了八幅《重建滕王阁计划草图》。

1989年10月8日,第二十九次重建的滕王阁落成。

名胜历史滕王阁,

饱经沧桑不容易。

所以,今天复原的滕王阁保留了几分古意,如果凭栏眺望,应该也可以发古之深情吧。滚滚长江东逝水,古人今人亦如是。

  • 岳阳楼,位于湖南省岳阳市岳阳楼区洞庭北路,地处岳阳古城西门城墙之上,紧靠洞庭湖畔,下瞰洞庭,前望君山;始建于东汉建安二十年(215年),历代屡加重修,现存建筑沿袭清光绪六年(1880年)重建时的形制与格局;因北宋滕宗谅重修岳阳楼,邀好友范仲淹作《岳阳楼记》使得岳阳楼著称于世。

自古有“洞庭天下水,岳阳天下楼”之美誉,与湖北武汉黄鹤楼、江西南昌滕王阁并称为“江南三大名楼”,是“中国十大历史文化名楼”之一,世称"天下第一楼"。

范仲淹的岳阳楼记天下闻名。其中,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处庙堂之高则忧其君。是进亦忧,是退亦忧。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成为天下名句,流传千古。一则楼宇雄伟,树立江边。二则名句流传,古今已知。范老夫子英名天下传。

(范仲淹画像)

(岳阳楼像)

岳阳楼因岳阳楼记天下闻名。

其实还有一点值得写,就是吕洞宾亦曾经经过岳阳,想必也有兴致游览过岳阳楼吧,吕洞宾诗:三过岳阳人不识,朗吟飞过洞庭湖。剑仙吕洞宾化形在人间,游历岳阳常人都不识,多么的洒脱飘逸。。。

与岳阳楼有关的诗词:

滕宗谅《临江仙·巴陵》

湖水连天天连水,秋来分外澄清。君山自是小蓬瀛。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帝子有灵能鼓瑟,凄然依旧伤情。微闻兰芷动芳馨。曲终人不见,江上数峰青。[29]

杜甫《登岳阳楼》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在岳阳楼边树立一个亭名曰:怀甫亭。是纪念诗圣杜甫的亭子。在附近还有一个亭子,名曰:三醉亭。是纪念八仙里的吕洞宾三过岳阳的典故。这些景点现在都和岳阳楼一起形成了岳阳楼景区。

岳阳楼作为三大名楼中唯一保持原貌的古建筑,是中国仅存的盔顶结构的古建筑。

“洞庭天下水,岳阳天下楼”是湘楚文化的杰出代表,岳阳楼之美是人文景观与自然景观充分结合,真的如果身临其境,应该更美。

道不尽洞庭美。千里烟波处,名楼树古今。

最后,我们谈一下三大名楼里的黄鹤楼。

有句古诗:仙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留黄鹤楼。

黄鹤楼位于湖北省武汉市长江南岸的武昌蛇山之巅,濒临万里长江,是国家5A级旅游景区,“江南三大名楼”之一,自古享有“天下江山第一楼“和“天下绝景”之称。

黄鹤楼是武汉市标志性建筑,与晴川阁、古琴台并称“武汉三大名胜”。

黄鹤楼从北宋至20世纪50年代,还曾作为道教的名山圣地,是吕洞宾传道、修行、教化的道场。

《道藏·历世真仙体道通鉴》言:“吕祖于五月二十日登黄鹤楼,午刻升天而去。故留成仙圣迹。”

《全真晚坛课功经》中称其黄鹤楼头留圣迹。

《 黄鹤楼 》

唐代崔颢所作七言律诗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据说李白过黄鹤楼,有人劝李白写诗歌赞颂,李白说不用了,眼前有景道不得,崔灏题诗在上头。所以就没有写了。

不过,李白写诗在黄鹤楼附近有,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故人西辞黄鹤楼 ,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黄鹤楼》

唐·卢郢

黄鹤何年去杳冥,高楼十载倚江城。

密云朝卷四山景,流水夜传三峡声。

柳暗西州供写望,草芳南浦偏离情。

登临一向须回首,看却乡心万感生。

今天大概把古代三大名楼说清楚。(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文章综合诸多资料整理而成,谢谢大家)。

名楼无高低,

排名亦无别。

景成色自在,

万里逐江波。

名楼其实也是屡经兴废,正如这人世间,

没有永恒的东西。

正是人事有兴废,

往来无古今。

博诸君一笑!

天下三大名楼,排名实际无有高下。根据自己的感觉去定先后吧。

附录王勃的《滕王阁序》:

滕王阁序

唐 · 王勃

豫章故郡,洪都新府。星分翼轸,地接衡庐。襟三江而带五湖,控蛮荆而引瓯越。

物华天宝,龙光射牛斗之墟;人杰地灵,徐孺下陈蕃之榻。雄州雾列,俊采星驰。

台隍枕夷夏之交,宾主尽东南之美。都督阎公之雅望,棨戟遥临;宇文新州之懿范,襜帷暂驻。

十旬休假,胜友如云;千里逢迎,高朋满座。腾蛟起凤,孟学士之词宗;紫电青霜,王将军之武库。

家君作宰,路出名区;童子何知,躬逢胜饯。时维九月,序属三秋。

潦水尽而寒潭清,烟光凝而暮山紫。俨骖騑于上路,访风景于崇阿;临帝子之长洲,得天人之旧馆。层峦耸翠,上出重霄;飞阁流丹,下临无地。

鹤汀凫渚,穷岛屿之萦回;桂殿兰宫,即冈峦之体势。披绣闼,俯雕甍,山原旷其盈视,川泽纡其骇瞩。

闾阎扑地,钟鸣鼎食之家;舸舰弥津,青雀黄龙之舳。云销雨霁,彩彻区明。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遥襟甫畅,逸兴遄飞。爽籁发而清风生,纤歌凝而白云遏。睢园绿竹,气凌彭泽之樽;邺水朱华,光照临川之笔。四美具,二难并。

穷睇眄于中天,极娱游于暇日。天高地迥,觉宇宙之无穷;兴尽悲来,识盈虚之有数。望长安于日下,目吴会于云间。

地势极而南溟深,天柱高而北辰远。关山难越,谁悲失路之人?萍水相逢,尽是他乡之客。

怀帝阍而不见,奉宣室以何年?嗟乎!时运不齐,命途多舛。

冯唐易老,李广难封。屈贾谊于长沙,非无圣主;窜梁鸿于海曲,岂乏明时?所赖君子见机,达人知命。

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酌贪泉而觉爽,处涸辙以犹欢。北海虽赊,扶摇可接;东隅已逝,桑榆非晚。孟尝高洁,空余报国之情;阮籍猖狂,岂效穷途之哭!

勃,三尺微命,一介书生。无路请缨,等终军之弱冠;有怀投笔,慕宗悫之长风。舍簪笏于百龄,奉晨昏于万里。

非谢家之宝树,接孟氏之芳邻。他日趋庭,叨陪鲤对;今兹捧袂,喜托龙门。杨意不逢,抚凌云而自惜;钟期既遇,奏流水以何惭?呜乎!胜地不常,盛筵难再;兰亭已矣,梓泽丘墟。

临别赠言,幸承恩于伟饯;登高作赋,是所望于群公。敢竭鄙怀,恭疏短引;一言均赋,四韵俱成。

请洒潘江,各倾陆海云尔:

滕王高阁临江渚,佩玉鸣鸾罢歌舞。

画栋朝飞南浦云,珠帘暮卷西山雨。

闲云潭影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

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

谢谢大家,一起欣赏。

《岳阳楼记》亦抄录于下:

《岳阳楼记 》

宋 · 范仲淹

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属予作文以记之。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

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

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是进亦忧,退亦忧。

然则何时而乐耶?

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

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时六年九月十五日。

滕王阁、黄鹤楼、岳阳楼,这江南三大名楼如何排名?

众所周知,滕王阁、黄鹤楼、岳阳楼被合称为江南三大名楼,如果再加上蓬莱阁,那就称为四大名楼。

说起江南三大名楼,实际上早已不是原始建筑,它们都是历经岁月的激荡后,又被后人重建的。这三座名楼都具有一定的历史性和文学性,但对于我们今人而言,它们身上的文学性更大于历史性。

三座名楼作为所在地的地标性建筑,在其建筑风格上一定有着独特性。下面就从两方面,即文学性和建筑特色,来比较下这三座名楼,到底哪座更胜一筹?

从文学性来看

名人背书一直是营销的一种好手段,在古代也不例外。江南三大名楼在古代一直是众多文学名人的打卡胜地。

我国古代的文学巅峰期莫过于唐宋,关于这三座名楼的文学作品也大多集中在这两个朝代上。

  • 岳阳楼

岳阳楼位于湖南岳阳市城西,具体建筑年代不详,初步估算约建于220年前后,距今约1800年,由三国时代的鲁肃所建,初用作阅兵台,后来又演变瞭望敌兵的谯楼。

在唐代之前,它不叫岳阳楼,三国时是阅军楼,南北朝时称作巴陵城楼,唐开元四年(716),中书令张说将其扩为楼阁,命名为南楼,直到李白写了一首诗,才首次有了“岳阳楼”之称。

李白《与夏十二登岳阳楼》

楼观岳阳尽,川迥洞庭开。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

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醉后凉风起,吹人舞袖回。

除了李白来打卡,唐代诗人还有杜甫、张九龄、孟浩然、韩愈、白居易、贾岛、刘禹锡、李商隐,还有北宋的欧阳修、陆游等都来此打过卡。他们无一不为洞庭湖、岳阳楼所相互映衬出的绚丽风景所折服。他们在此触景抒怀,感物咏志,特别是杜甫的《登岳阳楼》,可谓千古绝唱。

杜甫《登岳阳楼》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诗中前四句写出了诗人对岳阳楼的仰慕之情,以及所处的位置。后四句则进入抒情部分,诗人自己的境况和对国家的忧思,表现得郁抑沉重。两种氛围融合在一起,借景抒情,发人深省,感人肺腑。

尽管唐朝不少诗人到此打卡,但却并没有把岳阳楼带火,岳阳楼真正名扬天下却是出自宋代范仲淹的一篇游记《岳阳楼记》,但奇葩的是,极有可能范仲淹并没有到过岳阳楼,那么他是如何写出这样一篇千古名作的呢?

说起这篇名作,他也是受人所托,这个人就是范仲淹的朋友滕宗谅,字子京。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被贬谪守巴陵郡,到任后,一心为民,做了很多事情,比如修筑了防洪长堤,重修了岳阳楼等,并受到了百姓的称赞。

岳阳楼修好之后,他就写《求记书》,拜托范仲淹为他写一篇文章以此纪念。在《求记书》中,他附了一张《洞庭晚秋图》给范仲淹作参考。之后,范仲淹根据自己早前有过的登楼望远的经历,加之参考《洞庭晚秋图》,便写出了这篇名闻天下的《岳阳楼记》。

《岳阳楼记》将景物之美、情感之美和哲理之美融为一体,可谓是一篇有思想有美感的极佳之作。全文的核心是阐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道理,但它没有直白地去讲,而是通过有形、有景、有情、有人、有物的铺垫,通过优美的语言和多种修辞手法的表达,道出了所要表述的哲理,在内容和形式上都是一种新的突破。

因此,这篇游记备受文学界的追捧,从此,岳阳楼因《岳阳楼记》而扬名天下,而《岳阳楼记》也因岳阳楼而得以被传诵千古。如今这篇名记由清初书法家张照刻于木雕屏上,存放于楼内。

但是,在岳阳楼内并非只有《岳阳楼记》,还有一幅浓缩了千百年来岳阳楼的历史和人文的百字楹联:

一楼何奇?杜少陵五言绝唱,范希文两字关情,滕子京百废俱兴,吕纯阳三过必醉。诗耶?儒耶?吏耶?仙耶?前不见古人,使我怆然涕下;

诸君试看,洞庭湖南极潇湘,扬子江北通巫峡,巴陵山西来爽气,岳州城东道崖疆。潴者,流者,峙者,镇者,此中有真意,问谁领会得来。

这副楹联是清朝穆宗同治六年(1867),两江总督曾国荃重修岳阳楼时,由云南省罗平县文人窦序撰文,湖南省道县大书法家何绍基书写雕刻而成。

此联书写了四位著名的历史人物与岳阳楼有关的四件著名的事:杜甫的诗、范仲淹的文、滕子京的政绩和吕洞宾的轶事,上联点名诗圣、名儒、贤吏、酒仙都在岳阳楼留下了他们的痕迹,下联则介绍了巴陵的名山、大川、雄关和险邑。可见,岳阳楼的故事都在其中了。

由此可见,岳阳楼充满了浓浓的人文气息,作为古代大咖们的打卡圣地,岳阳楼的文学气质确实名不虚传。

  • 黄鹤楼

黄鹤楼位于武昌蛇山,有着“天下绝景”的盛誉,始建于三国时期,传说孙权为了军事目的而建。到了唐代,军事性逐渐减弱,演变为著名的名胜景点,吸引了众多文人墨客到此游历,留下了不少脍炙人口的诗篇。

黄鹤楼千年以来,屡兴屡建与王朝更替交相呼应,为不断造访的名人游客寄托古今之呢提供了深厚的文化资源,成为抒发家国情怀的记忆场所。

与江南其他名楼一样,黄鹤楼也有它的成名作,就是来自唐代诗人崔颢的《黄鹤楼》:

唐【作者】崔颢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说起诗人崔颢,评论家们认为,年轻时的崔颢,其诗作“多写闺情,流于浮艳”,以进士入仕途的他,官场并不顺遂,后来浪迹江湖20年,足迹踏遍大江南北,诗风也有了巨大的转变。

这首《黄鹤楼》就是他的后期作品,相传李白与杜甫登上黄鹤楼时,诗兴大发,正想题诗留念时看到了崔颢的这首诗,便搁笔不写了,只写了四句打油诗来抒发自己的感怀:“一拳捶碎黄鹤楼,一脚踢翻鹦鹉洲,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

黄鹤楼因崔颢的诗成为寄托乡愁、怅古忧今的文化地标。但是唐代以后,这种乡愁被提升到了家国情怀的高度,被注入了更多的民族色彩。南宋时期,著名的抗金名将岳飞登临黄鹤楼时,写下了著名的《满江红--登黄鹤楼有感》。

遥望中原,荒烟外,许多城郭。想当年、花遮柳护,凤楼龙阁。万岁山前珠翠绕,蓬壶殿里笙歌作。到而今,铁骑满郊畿,风尘恶。

兵安在,膏锋锷。民安在,填沟壑。叹江山如故,千村寥落。何日请缨提锐旅,一鞭直渡清河洛。却归来、再续汉阳游,骑黄鹤。

在这首词中,被表象化的黄鹤楼实现了时空转换,成为沟通过去、现在和未来的桥梁,从而产生对民族认同的永恒价值。

如果说黄鹤楼在宋代体现的是民族意识开始觉醒的话,那么到了近代,面对内忧外患的局势,这种民族认同更多的体现在,社会精英对民族现代性的探索上。

1894年,康有为登临黄鹤楼,因有感于时局,写下了《登黄鹤楼》一诗:

清代 · 康有为

浪流滚滚大江东,鹤去楼烧矶已空。

巫峡雨云卷朝暮,汉阳烟树带青红。

万家楼阁随波远,百战江山扼势雄。

极目苍天帆影乱,中原万里对西风。

其中的“中原万里对西风”,说的是甲午战争时期的中国,对手是经过欧风美雨西华了的日本。当时的黄鹤楼经历了火灾,早已名不副实,但它早已超越了历史时空的文化局限,成为到访者探索民族道路的追问场所。

1927年春,在大革命失败前夕,途径武汉的毛泽东登上了黄鹤楼,因此留下了《菩萨蛮·黄鹤楼》一词,词中的黄鹤楼又成为探索革命走向的一个场所和时空坐标。

《菩萨蛮·黄鹤楼》

作者:毛泽东

茫茫九派流中国,沉沉一线穿南北。

烟雨莽苍苍,龟蛇锁大江。

黄鹤知何去?剩有游人处。

把酒酹滔滔,心潮逐浪高!

由此可见,悠悠千载的黄鹤楼,是一个不断被创作的文化文本,成为历代造访者阅读、思考和获得情感体验的场所。造访者们跨越时空,在黄鹤楼完成了对民族认同的连续性建构,并且随着时代不断被强化。

  • 滕王阁

相较于岳阳楼、黄鹤楼,滕王阁的历史记载就比较明确了。它位于江西南昌市沿江路的赣江边上,始建于初唐永徽四年(653年),是唐太祖李渊第22子滕王李元婴所建,故名滕王阁。

1300多年来,数次毁于战火,历经兴废28次,始终是中国古代建筑文化的象征之一。我们现在所看到的滕王阁是1985年重建后的古风建筑。

滕王阁的标志性作品是《滕王阁序》,由“初唐四杰”之一的王勃所作。王勃在27岁时因溺水受惊而死,比较有代表性的作品除了五律和五绝,就是骈文,《滕王阁序》就是骈文。

从形式上看,通篇文章采用对偶句,句式错落,节奏分明,如“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字面相对,音韵大体也是相对的。

骈文的特点就是辞藻华丽,善用典故,这一特点在《滕王阁序》中也很明显,如“钟鸣鼎食”“青雀黄龙”“睢园绿竹”“邺水朱华”等,这些都是很讲究辞藻的例子。在用典方面,如“冯唐易老,李广难封”,“孟尝高洁,空余报国之情”等,都是运用了典故。

除了《滕王阁序》,诗人张九龄和白居易也曾打卡此地,张九龄有作《登城楼望西山》,白居易则有《钟陵饯送》。

由此可见,滕王阁从文学性来看,相较于岳阳楼、黄鹤楼则稍有逊色。

通过上述的分别简述,现在可以对这三座名楼进行排名了。从文学性上来看,岳阳楼当之无愧第一,打卡此楼的名人实在太多了,而且他们都留下了大作。第二名颁给黄鹤楼,历史的印迹,家国情怀,民族发展的探索,都因它而有了更多的思考。第三名就是滕王阁了,名人背书有限。

除此之外,我们还可还以了解一下,这三座名楼的建筑特色。

岳阳楼的建筑特色

每个民族在历史的长河中,都会发展出具有自己民族特色的建筑。比如,古埃及、古希腊、古罗马的建筑多为石质建筑,体现的是他们民族追求永恒的观念。

在这三座名楼中,只有岳阳楼还可以找到一些历史的原始性,其它两座楼基本都可以划为现代化的古风建筑。

那么岳阳楼有哪些特别的地方呢?

其一,在我们的传统建筑中,最常用的建筑材料便是土木,所以建筑物的耐久性很差,很多古代建筑一烧就没,比如阿房宫被付之一炬。岳阳楼也是一样,它所使用的也是古老的纯木结构。

主楼3层,楼高15米,以4根楠木大柱承载全楼重量,再用12根圆木支撑2楼,外以12根梓木檐柱,顶起飞檐。全楼梁、柱、檩椽全靠榫头衔接,彼此牵制,结为整体。

其二,第二个特色就是屋顶为四坡盔顶,其形状酷似一顶将军盔,是中国现存的最大盔顶建筑,展现了美学、力学、建筑学、材料学、工艺学等方面的特点。

盔顶,也被称为宝顶,它不像十字顶、工字顶等古建筑屋顶,盔顶是没有正脊的,各个垂脊是交会于屋顶正中,斜坡和垂脊上半部向外凸,下半部向内凹,断面如弓。整个屋顶看上去富有曲线感,宛如古代武士的头盔,并因此而得名盔顶。

岳阳楼顶覆盖黄琉璃瓦,翼角高翘,楼前两侧有三醉亭和仙梅亭作为陪衬,与岳阳楼呈品字并列。

因此,从建筑特色来看,岳阳楼也是当之无愧的第一名。

综上所述,不论从文学性还是建筑特色上,岳阳楼都勇夺魁首。

滕王阁、黄鹤楼、岳阳楼,这江南三大名楼如何排名?

中国古代,大江南北、黄河上下,有名的楼、阁、亭、塔无数,在江南就要数滕王阁、黄鹤楼、岳阳楼了,那么,这三大名楼怎样排名?

其实,可以说不相上下吧!如果一定要排名的话,就看以什么为标准,我考虑以人文情怀为标准来排名,应该有岳阳楼、滕王阁、黄鹤楼的排名顺序。

排名第一的应该是岳阳楼,岳阳楼在湖南岳阳,西临洞庭湖,北望长江,南接湘江。因范仲淹《岳阳楼记》而闻名天下。

景色描写“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真正太美了!

人文情怀表达“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真是心关天下事的高雅情怀!

排名第二的是滕王阁,滕王阁在江西南昌,滕王阁西邻赣江,北眺长江,东比鄱阳湖!以王勃的一篇《滕王阁序》名传千秋!

景色名句“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表达情怀名句“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

排名第三的是黄鹤楼,黄鹤楼在湖北武汉,是三楼中唯一在长江边上的名楼,有李白《送孟浩然之广陵》“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有崔颢的《黄鹤楼》“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诗人名气大,但仅仅都是写景的诗,在爱国情怀,关心民众上远不及《岳阳楼记》。

滕王阁、黄鹤楼、岳阳楼,这江南三大名楼如何排名?

问题:滕王阁、黄鹤楼、岳阳楼,这江南三大名楼如何排名?前言

这三座江南名楼,老街都有幸登临过。它们是江西南昌的滕王阁、湖北武汉的黄鹤楼,湖南岳阳的岳阳楼。

这三座楼屡经战乱多次损毁多次重建,目前的这三座楼,都是现代人重建或重修的。

这三座楼各因为几位古人的诗文而闻名天下。如何排名本没有什么意义。但是结合三篇诗文来说,这三座楼所赋予的文化内涵,也许可以简单探讨一下。

一、滕王阁记

滕王本人是一个荒淫贪腐的王爷,他不仅仅在南昌建过滕王阁,但是南昌的这座阁因为王勃的一篇《滕王阁序》而名传千古。

因此,南昌的这座滕王阁也得以屡损屡建。假如没有王勃的这篇文章,这座滕王阁可能损毁后,今天我们就看不见了。或者,即使重建,也未必有今天的名气。

虽然,后来也有文人写过关于滕王阁的诗文,但是影响力都远远不如王勃。

王勃的《滕王阁序》是一篇骈文,引经据典,辞藻华丽,可能是现代人最熟悉的骈文了: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

冯唐易老,李广难封。屈贾谊于长沙,非无圣主;窜梁鸿于海曲,岂乏明时?所赖君子见机,达人知命。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滕王阁序》

二、黄鹤楼

黄鹤楼和滕王阁不同,历朝历代有关黄鹤楼的名篇多不胜举。当然,其中最为有名的就是崔颢的七律《黄鹤楼》: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不过,即使没有崔颢的这首七律,黄鹤楼的佳作还有李白的例如《送孟浩然之广陵》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黄鹤楼闻笛》:

一为迁客去长沙,西望长安不见家。黄鹤楼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

黄鹤楼更有一个李白和崔颢斗诗的故事,更令千古吃瓜群众兴趣盎然。据说,李白曾经在黄鹤楼下叹息:

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

三、岳阳楼

相比滕王阁的王勃,黄鹤楼的李白崔颢,岳阳楼就更不得了。首先,在唐诗中的名篇就有,杜甫的《登岳阳楼》: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孟浩然有《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

坐观垂钓者,空有羡鱼情。

最炸裂的是北宋范仲淹的《岳阳楼记》: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

岳阳楼更得益于范仲淹的这篇文章,相比较王勃、崔颢、李白、孟浩然的诗文,岳阳楼记并不局限于个人的得失利害,超出了普通文人的格局,唯有杜甫“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可与之并肩。

结束语

滕王阁在赣江的边上,岳阳楼和黄鹤楼都在长江边上。目前,影响力最大的应该是位于武汉的黄鹤楼,毕竟武汉是准一线城市,估计旅游的人也比其他两个地方多。

相对来说,岳阳比不了两个省会城市,来的人估计也会少一些。

不过,从历史文化所赋予的气质来说,我的排序是岳阳楼、黄鹤楼、滕王阁。但是从朋友们旅游的角度来看,我会排黄鹤楼,其次滕王阁,然后岳阳楼。

@老街味道

滕王阁、黄鹤楼、岳阳楼,这江南三大名楼如何排名?

滕王阁、岳阳楼、黄鹤楼,江南三大名楼如果非要排个名的话,会有几个不同的结果,主要看排名依据是什么。

如果按文物价值来算,应该是岳阳楼第一,滕王阁第二,黄鹤楼第三。岳阳楼黄鹤楼建成的时间差不多,都是在三国时期,距今已有近2000年的时间,滕王阁时间稍晚。

三座楼历史上都被毁坏过,几经重建。按毁坏程度来说,黄鹤楼损毁最严重,几次大火把黄鹤楼烧得荡然无存,唯一留存下来的只有一个铜顶。而且黄鹤楼的。重建地址早已经不是原来的地方,因为建国后要学武汉长江大桥,黄鹤楼被后移了一千多米异地重建。

而且在重建过程中全部采用了钢筋水泥,内部还装上了电梯。只有远远的看起来像古迹,但是内部已经不是古物了,所以黄鹤楼排在最后面。

而岳阳楼为什么排在第1位?一个是因为岳阳楼建成时间最早,第2个很重要的原因是因为岳阳楼保存最好。虽然上世纪80年代也重建过,但是保留了古楼50%以上的材料,可以算是比较正宗的文物古迹了。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我最喜欢先天下之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句,非常好的体现了中国人的家国情怀。

但是如果按照壮观程度来排名的话,那就应该是滕王阁第一,黄鹤楼第二,岳阳楼第三。

滕王阁重建时间最晚,建的也最高大。因为古代阁比楼确实要高大。即使后期重建时没有放大,原楼也比黄鹤楼和岳阳楼高大。

而岳阳楼只是一座三层古楼,在建筑体型上确实是最小。

但是古楼的排名,不能以高大比英雄,还要以综合来排名。在气势上,岳阳楼也是最强大的。洞庭天下水,岳阳天下楼形容的就是岳阳楼面向800里洞庭时所呈现的气势。

如此排名仅一家之言,欢迎大家批评指正。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