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够用吗?为什么几乎没有再发明新的汉字了?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

萨沙第10105条回答。

很多人不敢相信,美国曾经对乡下牧场的农夫经过调查。

这些农夫的文化程度比较低,最多只有中学水平,而且从不看书学习。

他们的社交圈也很小,平时多是同家人和其他农夫接触。

他们平时比较常用的英语单词,竟然只有800个左右。

大家知道吗?其实英语字典单词高达25万个之多,其中25%是所谓死单词,也就是实际上没有人会用。

即便如此,英语单词也有接近20万个,即便我们高考英语也要掌握至少3500个单词。

那么问题来了,农夫经常使用800个单词就能生活了吗?

事实证明,绝对是可以。

英语常用单词大概有2000多个,普通人掌握3到5千个就足够了。

对于农夫这种人,他们需要沟通的机会很少,会1000个左右也没有什么问题。

其实汉字一级字库为常用字不过3755个,二级字库为不常用字,也就3008个。

一二级字库其实都是相对常用的字,整个汉语字典有10万个字之多,大部分在日常不会使用,最多偶尔才用一下。

大家注意 ,这可是字,而不是词。众所周知,一个字往往可以同其他字组成几十个词汇。

也就是说,10万个汉字组词的数量是惊人的,词语字典一般有70多万个词汇。

从古至今,无论是英国还是中国,主要的单词和字都没有什么变化,核心的词汇始终就是那么多。

当然,英语也好,汉语也罢,都会引入一些新字词。

比如2007年,公布了2006年汉语新增加的一些词汇,总数不过170多个。

这些词汇其实也不常用,比如:车奴、城市依赖症、丁宠家庭、独二代等等。

按照一年增加100多词汇为例,10年也不过1000多。

这些词汇大部分是不常用的,很多人甚至没有听过这些词。那么,即便10年多了1000多这种字词,融入70万个词汇中,也是一星半点的,根本没什么影响。

汉字够用吗?为什么几乎没有再发明新的汉字了?

所有汉字约有80000个左右,英文单词17-20万不等。

乍一看我们的汉字少这么多啊,貌似不够用。。。

但是注意:

根据《现代汉语常用字表》,我们的汉字包括常用字2500个,次常用字1000个,共3500个。就阅读一般的汉语书报刊而言,这3500个常用字完全够用了。因为实际上,我们经常使用的汉字并不多。

就算再扩展一点可能也就6000上下;事实上就这么点,里面就有很多字,有人可能一辈子也用不到了吧!

这离我们的总量80000个还差得远呐。。。另一个原因是:我们的汉字能自由组合形成新的词汇,这样算下来数量可就惊人了。只要我们不断利用已有的汉字创造新的词汇,完全没有不够用的问题啊!

所以从古至今,社会通用字的数量没有显著变化,一直在五六千左右。

英文常用的也就12000~20000个词。但是由于西方语言的特性,英文需要不断发明新词顺应时代潮流。

汉字够用吗?为什么几乎没有再发明新的汉字了?

汉字组词能力可以说是世界上所有的语言中最强,最灵活,英语最多排第二,但这个第二连汉字的车尾灯都看不到,英语新词之繁杂,就连美国,英国,澳大利亚等主要英语国家的人都还烦,前缀,后缀,派生,合成是构成英语新词的主要方法,但汉语基本上都是词根+用途或性质词就够了,比如一电为词根加上用途就可以了:电影,电力,电话,电筒,电源,电锯,电缆,电线,电信,电报,电车,电刨,电报,电容,电瓶,电能,电杆,电流,电视,电台等等,三个字的如电视剧,电烫斗,电动车,电容器,电热毯,电力线,电源线,电冰箱,电火锅,电陶炉等,英语组词就不方便,单词有些很长,比如:内部通信intercommunication,反革命Cuanterreverlutionnary.太长了,汉语有这么多词根就够了,没有必要再造新汉字。

汉字够用吗?为什么几乎没有再发明新的汉字了?

汉语当然够用。我们平常的常用字也就二千多个,二千多个常用字就能解决读书看报的需要,根本不需要再去造什么新字。

中国的文字已经有几千年的历史,从结绳记事到简单的象形文字,到复杂的象形字;从象形字到形声字、形意字。经过漫长岁月的创造,经过约定俗成得到大众的认可。然后又经过无数次的整理,才逐渐成熟定形,形成今天大家熟知的文字。

中国的文字不但够用,而且还有许多不常用的生僻字,有些字也许很多人都不认识。中国文字以前都是繁体字,很多常用字笔划很多,写起来很麻烦,所以解放后进行了汉字简化,把一些笔划多难写的常用字进行笔划简化。比如运动的动,繁体字是“動”,门的繁体字是“門”,梦的繁体字是”夢”等等。简化字大大方使了人们书写,也使初学写字的小学生容易记忆和书写。

中国的文字浩瀚如海、博大精深,同一个字有不同的读音、不同的意义。所以汉字是够用的,也无须再造新字。

汉字够用吗?为什么几乎没有再发明新的汉字了?

我是中国人,我不喜欢汉字这一说法。感觉好像在说外国文字一样。中国的文字就是中文。大学里有中文系没有汉语系。中文是有灵魂有生命的文字。五千年前中国先民在造字的时候就将字造成是文怀孕生养出来的模式。示爱求交配发出的信息是文之范式。因爱交配怀孕才生出字来。而其中的通道是相与比述。举例说明。古人打猎时发现鸟兽走过会留下踪迹线索。这个踪迹线索就是文。我们将文制成范式进行标注便是字。通过范式的相与比述就完成了意思的延伸。人这个字由丿、乀组合。丿表示阳,乀表示阴,阴阳相爱是人之范式。甲骨文人字象侧面臂胫之形。是以男人成人礼毕时的形态为范式。女字当然是女子成人礼及笄礼礼毕时的范式。建立范式的目的是为了比较,不同比较可以产生新的意思。《说文解字》:“匕,从反人,相与比述也。”。从反人相与比述是匕字之范式。男女比较,男人的反面与女人的正面类似。男女最大的区别在于生殖器,匕指向了女性器官。凡字中带有匕字符的字必与雌性或生殖有关。如:牝指母牛,麀指母鹿。而匕这个符号本身与女性成器官没有一点关系。只是一个相与比述。阴阳相交为乂,加点为义。阴阳相交时各自担当是义之范式。阴阳男女是一个相对的认识。各自担当只有通过相与比述才能被相对认识。所以中文还一字多义的。意义的确定在于相与比述的参照确定。因此字与字可以按照一定规律组合,从而便可以产生新的意义。再组合又可以有新的意义产生。而这种分解组合已经超越了人类的脑容量。足够人们使用了。绝少再须要创造新的字。特别要说的是:中文是范式文字。每个字背后都是经典式样。在范式的熏陶下。中国人习惯于经典思维。不相信任何定义。只相信与经典比较后的判断。字即子。子延续我们肉体的基因。字拓展我们思想空间。保护好中文就如爱护好自己子女是一样的。

汉字够用吗?为什么几乎没有再发明新的汉字了?

这是个对中西文最大的误解,认为汉字=西文的字母。就其文字功能而论,西文的字母=汉字的笔划,而中文的单字=西文的单词,汉字即为词!

西文的字母没有表意功能,而中文的单字具有形音意三重功能,可以形同意同音不同,与阿拉伯数码同质。所以10个阿码不需要增加,那么阅读覆盖率可达99%以上的3000个汉字,当然也不需要增加新汉字啦,这就是汉语在所有语言中不可比拟的优势所在!

区别只在于古汉语以单字词为主,近代以双字词为主,现代则以多字词为主,只要不断得组新词就好了!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