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司棋已经失身于潘又安,她母亲为啥还不同意这门亲事?
《红楼梦》中的司棋是迎春的丫头,她和表弟潘又安私定终身,在大观园秘密约会。在抄检大观园的时候,在司棋的箱子中发现了男人的东西,还有一封信。司棋被赶出大观园,回到家里。
后来,潘又安登门向司棋求婚,司棋的母亲说啥都不同意,司棋便一头撞死了,潘又安也自杀了。于是有人说,司棋已经失身了,她的母亲为什么不把司棋嫁给潘又安呢?
司棋和潘又安在大观园私会了几次?
我们先看看,潘又安写给司棋的信:
上个月你来家后,父母已觉察你我之意。但姑娘未出阁,尚不能完你我之心愿。若园内可以相见,你可托张妈给一信息。若得在园内相见,倒比来家得说话。千万千万。再所赐香袋二个,今已查收外,特寄香珠一串,略表我心,千万收好。表弟潘又安拜具。
从上文中可知,两人的感情已经被潘又安的父母察觉,显然其父母不同意二人的婚事。于是潘又安决定和司棋在大观园私会。
司棋和潘又安在大观园私会几回,没有确切数字,但是至少两回。
第一次:在第二十七回,小红替王熙凤传话回来,只见凤姐已经不在这山坡子上了。她看见“司棋从山洞里出来, 站着系裙子”,便赶上来问道:“姐姐,不知道二奶奶往哪里去了?”司棋道:“没理论”!给小红怼回来了。
最初看到这里,以为司棋是去山洞里小解了。其实是她和潘又安刚刚私会结束。原因如下:
- 大观园是有厕所的,司棋不应该在大白天随地便溺。
- 无论司棋大便还是小便都不用脱裙子,可是小红却看见司棋在系裙子,显然司棋刚才将裙子脱下去了。司棋为什么在山洞里脱掉裙子?答案不言而喻,她在和潘又安秘密约会。
第二次:第七十一回, 嫌隙人有心生嫌隙,鸳鸯女无意遇鸳鸯。
这一回,明确写明:
(鸳鸯)行至一湖山石后大桂树阴下来。刚转过石后,只听一阵衣衫响,吓了一惊不小。定睛一看,只见是两个人在那里,见他来了,便想往石后树丛藏躲。鸳鸯眼尖,趁月色见准一个穿红裙子梳鬅头高大丰壮身材的是迎春房里的司棋……鸳鸯再一回想,那一个人影恍惚像个小厮,心下便猜着了八九,自己反羞的面红耳赤,又怕起来……司棋又回头悄道:“你不用藏着,姐姐已看见了,快出来磕头。”那小厮听了,只得也从树后爬出来,磕头如捣蒜。
这里写了与司棋私会的人是她的古旧兄弟。但是没有写二人是否有了关系。
司棋是否失身?
第七十二回,原文:
原来那司棋因从小儿和她姑表兄弟在一处玩笑起住时,小儿戏言,便都订下将来不娶不嫁。近年大了,彼此又出落得品貌风流,常时司棋回家时,二人眉来眼去,旧情不忘,只是不能入手。又彼此生怕父母不从,二人便设法彼此里外买嘱园内老婆子们留门看道,今日趁乱,方初次入港。虽未成双,却也海誓山盟,私传表记,已有无限风情了。
从上文可见,司棋和潘又安“方初次入港”,结果被鸳鸯搅和黄了,没有“成双”。也就是说,司棋守住了最后的防线。
司棋虽然保住了贞操,但是在古代,男女授受不亲的时代,司棋已经属于失身了。在那个年代里,司棋已经不清白了,她不是冰清玉洁的女孩了。
这样的女孩不好找婆家,因为任何一个男孩子都不愿意找一个和姑舅兄弟私会过的女孩子。司棋的名声已经臭了,很少有人会娶她。
既然司棋名声臭了,很难找婆家了,司棋母亲为何不同意女儿嫁给潘又安?一、潘又安为人不正派,对司棋不尊重。
大观园的丫头连收着哥哥的东西都是违反规矩的,更何况和外男秘密约会?如果司棋和潘又安约会的事情败露,司棋就会丢了差事,丢了脸面和名声。
古代女子的贞洁事关生死,可是潘又安不考虑司棋的死活,还是要和司棋偷偷约会。如果二人巫山云雨后,司棋怀孕了,或者被其他人知道了,那么司棋就没有活路了。
潘又安如果真爱司棋,就会为司棋考虑,不会唐突司棋,而应该发乎情,止乎礼。
二、潘又安胆小懦弱,没有担当,无情无义。
潘又安司棋幽会,被鸳鸯发现后,潘又安抛下司棋,自己逃跑了。潘又安完全没有男子汉的担当和勇气。他没有和司棋并肩携手,共同面对危机。这样的男人不值得司棋托付终身。
司棋听说潘又安逃跑后,因思道:“纵是闹了出来,也该死在一处。他自为是男人,先就走了,可见是个没情意的。”
三、潘又安不信任司棋。
潘又安逃跑之后,走了狗屎运,他发财了。
发财后的潘又安,并不信任司棋。他故意装穷,要娶司棋。司棋不管潘又安是穷小子,也不计较他曾经抛弃自己,她依然愿意嫁给潘又安。
然而,司棋的母亲死活不同意司棋嫁给潘又安。
司棋无奈,“一头撞在墙上,把脑袋撞破,鲜血直流,竟死了”。
司棋死后,潘又安从怀里掏出一盒子金珠首饰,说:“你们不用着急,我在外头发了财,原想着她才回来的……”看到这一盒子金银珠宝,司棋母亲的态度也立刻就转换过来了,问潘又安为什么不早说。
显然,若潘又安早点拿出珠宝首饰,司棋的母亲就会同意这门婚事了。正是由于潘又安不信任司棋,想要考验司棋,才导致司棋白白碰死了。
爱情和婚姻,有时候是不能彼此考验的,考验来,考验去,就把好好的感情考验没了。
红楼梦:司棋已经失身于潘又安,她母亲为啥还不同意这门亲事?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
原因如下:
第一,潘又安家庭条件不好,司棋父母看不上。
通过潘又安的信件,可以知道司棋的父母察觉了他们的事情。
正常来说,他们是亲戚,一个未娶一个未嫁,年龄又比较合适,结婚也是顺理成章的事情。
但司棋父母为什么不同意?
唯一解释就是潘又安家条件不好,还不如司棋家。
不管怎么说,司棋一家在贾府还是颇有实力的,司棋甚至可以去打砸小厨房,没人敢管。
可见,司棋一家比普通老百姓要好得多,家里有钱也有势力。就一个王善保家的,就是邢夫人的心腹,有不小的势力了。
潘又安家可能就是个平民,司棋父母自然看不上他,嫁女儿要高于自己家。
大家注意,司棋自杀后,司棋父母本来对潘又安大闹,发现他赚了很多钱,立即口气就软了一些。
可见,司棋父母都是贪财之人。
第二,潘又安人品堪忧。
其他不谈,司棋和潘又安偷情被撞见后,潘又安不顾女友,自己跑路了。
用司棋的话来说,就算死也该死在一起。更况且两人刚刚偷情,就算没有发生性关系,也是发生了类似的事情,理应最情浓之时。普通情侣在这个阶段,一起上刀山下油锅都可能。
但潘又安不顾女友死活,自己跑路,可见人品不佳,自私自利,不值得托付。
另外,潘又安赚钱回来以后,并没有直接告诉司棋真相,反而装穷。
这说明潘又安不相信司棋!
既然你不相信她,为什么要同她偷情了?就为了占女孩子的便宜?
因为司棋父母同潘又安是亲戚,对潘又安应该是比较了解的,不愿意女儿嫁给这种人。
第三,司棋和潘又安的丑事闹大了,父母极为气愤。
清代很讲究礼法,男女之事是惊天动地的。
当年金钏儿仅仅同贾宝玉露骨调笑了几句,并没有任何实质性的东西,就羞愤自杀了。
晴雯仅仅是长得妖艳一点,也同贾宝玉没有发生过性关系,甚至没有亲密接触,也被当作狐狸精赶走,气愤而死。
上面两人并没有和男人发生过关系,就被迫自杀或者被气死,和谈司棋。
司棋被鸳鸯发现时,有一个系裙子的动作,而当时她正在同潘又安偷情。
既然连裙子都脱下来,就不可能只是摸摸捏捏,没发生性关系也差不多了。
而司棋因此被赶出贾府,在当年绝对是惊天动地的大事,完全败坏了父母的门庭。
就算是外祖母王善保家的,此时也羞愧无比。
而罪魁祸首除了不争气的女儿司棋以外,最大的害人精就是潘又安。
司棋父母由此拒绝他们结婚,也是常理之中的事情。
其实,司棋的性子太刚烈了。父母总是为女儿着想的,只是一时气愤而已。
司棋如果不自杀,找亲戚朋友来说服,父母最终还是会同意两人的婚事。
毕竟司棋有了这种名声,除了潘又安谁还敢娶她?
司棋的自杀也有自己受辱过度,承受压力过大的原因。
毕竟整个荣国府中,司棋几乎是唯一因为抓住证据的风化问题,被赶走的女孩子。
这让她以后怎么见人,在那个年代恐怕都不敢上街,终生成为大家嘲笑的对象。
红楼梦:司棋已经失身于潘又安,她母亲为啥还不同意这门亲事?
司棋是一个傻姑娘,哪里需要用命去抗争呢?也许退后一步便海阔天空呢。唉,啥都不说了,人已死了。还是先回答问题吧!
司棋既然已经与潘又安私相授受,这在古代等于已经失去了清白。这种情况下,司棋的母亲为什么还不同意司棋嫁给潘又安?可能是以下几个原因。
一,司棋的母亲嫌贫爱富。司棋一家都是贾府的奴才,而贾府的奴才们都是长了一双富贵眼,是捧高踩低的主儿。
而司棋的母亲,是邢夫人的陪房王善宝家的女儿,王善宝家的便是一个恃强凌弱,挑拨是非,捧高踩低的祖宗。在第七十四回,她不但挑唆王夫人去抄检大观园,还仗着身份,妄想打压大观园里的众丫头,甚至想欺侮庶女出身的贾探春。王善宝家的这个当娘的是这样,那么,王善宝家的女儿恐怕也不会好到哪里去?
潘又安是司棋的表兄,他对司棋母亲的品形自然了解一些,同时也怀疑司棋对自己的感情,为了考验他们,他虽然发了财,仍然扮成失魂落魄的样子,去到司棋家里求亲,见他衣衫褴褛,犹如乞丐。司棋的母亲怎会同意
二,可以给司棋安排更好的归宿司棋虽与潘又安私定终身,却是“初次入港,虽未成双”,也就意味着司棋仍是处子。而贾府里丫头,对女子的贞洁似乎并不太在意。如宁国府里的丫头,与一个不太熟悉的小厮也能云雨,而荣国府里的多姑娘,鲍二家的,也很受欢迎。与贾宝玉,贾环等亲密接触的丫头也并不少。只要司棋不曾与男子有肌肤之亲,在司棋母亲眼里可能还是冰清玉洁。也许还有爬上主子床的机会。
三,司棋的母亲想要为司棋抬一抬身价。潘又安既然是司棋的表兄,想来潘又安的家人也是贾府里的家生奴才,而且与司棋家也是亲戚,潘又安会做生意又会撩女孩,想来家中也不会太差。
司棋虽已在众人眼中已不清白,但是潘又安既对司棋有情,现在前来求亲,司棋的母亲很有可能想抬高司棋身价。为了达到这一目的,来了一个欲擒故纵,欲扬先抑。
可惜司棋没有看出母亲的用意,只是以为母亲不同意,便以死抗争。
不管怎么说,司棋都是死了。她死之后,司棋的母亲一定会后悔,潘又安也在后悔,后悔自己对司棋的不信任。说不定司棋自己也在后悔,怎么母亲一拒绝就一头撞死了呢?难道不知道在争取一下,也许就会柳暗花明了呢。唉,真是个傻姑娘啊!红楼梦:司棋已经失身于潘又安,她母亲为啥还不同意这门亲事?
因闺女“丢人”而衔恨呗!
在上世纪,农村姑娘“跑(私奔)”了,那是父母的奇耻大辱。事关“门风”。父母从此不敢在人前说句硬气话。
因恨太深,且觉得“都是那小子整的”,所以,就不叫你如意。
我家族一堂婶,姑娘谈婚论嫁时要男方钱多。还咬死不让步。
男孩跟她姑娘说:“我这就去外地哩。你考虑好。钱,俺拿不起。你要想跟着我,就上俺家。”
姑娘竟真奔情郎去了。
好家伙!我家族一二十个男子,去砸男孩的家啊。
还有一位,跟我三十年的朋友了。她姑娘也是先斩后奏。
我那姐妹,呵呵!跟男孩要了十万,一拍两散!知道拦是拦不住的。
所以:狂怒的司棋妈,不会表态让司棋跟潘又安走的。
红楼梦:司棋已经失身于潘又安,她母亲为啥还不同意这门亲事?
哪里失身了?人家书里明明写着“初次入港,虽未成双”,并没有发生关系。
这句话是司棋与潘又安幽会、被鸳鸯惊散时,接着潘又安就“穿花度柳,从角门出去了”,接着逃走,把司棋气病,哪里有“失身”之说?
认为司棋失身的,是从续书中司棋说的“我一时失脚,上了他的当,我就是他的人了”来判断的。如果没有八十回,只凭这句话判断,也的确容易以为司棋失身。但是结合上文,司棋因为恋情而被撵出来,声名俱裂,断送了大好前程,这就是“失脚”了。
至于司棋之母不同意婚事,那根本是人情之常:勾引女儿的“坏小子”,谁能一张嘴就同意把女儿嫁给他?刁难一番,多半还是要答应婚事的。
可是这样一来,司棋的死就变得毫无意义:母亲不过是言语反对,她就急着碰头而死,简直就是冲着死去的!
红楼梦:司棋已经失身于潘又安,她母亲为啥还不同意这门亲事?
首先:司旗的母亲和姥娘(王善保家的)都是鱼眼睛,拜高踩低的小人,潘又安只是个穷小子,就算司旗和潘又安两情相悦,司旗的母亲也不同意。
第二;在抄捡大观园的时候司旗因为这件事被赶了出来,可谓是打了王善保家的(司旗的姥娘)脸。所以司旗的母亲不会同意司旗嫁给潘又安的。司棋被赶走不等于她以后就是自由之身了,她依然是贾府的奴才而且是待罪的奴才,所以更不能再犯错了。司棋的亲友们也是贾府的奴才靠着府上赏饭吃,如果司棋和潘又安私奔了那是罪上加罪,非但她母亲会倒霉还会连累亲友们一起倒霉的
而像潘又安这种胆小懦弱的男人根本不可能保护好司旗的。
所以司旗的母亲不同意司旗嫁给潘又安。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