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俄军将领能成为“炮弹磁铁”?
乌克兰方面宣布在赫尔松打死了俄军近卫第8诸兵种合成集团军的司令安德烈·莫尔德维切夫中将。乌方说莫尔德维切夫中将是乌军在炮击赫尔松的切尔诺巴耶夫卡机场时,摧毁了俄军指挥部时被炸身亡的。同时阵亡的可能还有其他几位高级军官。
近卫第8集团军是斯大林格勒战役时的英雄部队,后来参加了强渡第聂伯河,解放乌克兰和柏林战役,首任司令员是崔可夫大将。1998年该集团军被解散,2017年3月重新组建,司令部驻地是新切尔卡斯克。
这条消息最早乌克兰总统办公室主任顾问阿列克谢·阿雷斯托维奇宣布的。乌克兰方面已经在狂欢庆祝,有多家媒体报道。但这个消息还有待确认,因为俄军方面没有表态。目前俄乌两边说话都没有准数,此前俄方还否认前几位阵亡的少将,最后也证实确实是阵亡了。
如果属实,这是俄军在乌克兰折损的首位中将。目前俄军已经有5位少将阵亡,此外包括中央军区第90坦克师第6团安德烈·扎哈罗夫上校在内的上校和中校级指挥员阵亡也有十几位。尽管俄军有高级军官身先士卒、靠前指挥的好传统,不过本次战争中俄军牺牲的将领有点太多了,不太符合常理。
大量将军在战场的牺牲显然是不正常的,尤其是第150摩步师师长尤里耶维奇·米捷耶夫少将在马里乌波尔阵亡,甚至连尸体都被乌军抢去了。这对于俄军一定是个重大打击。
这场战争暴露出俄军的巨大软肋,其情报侦察、信息化指挥和战场保密显得跟不上时代。俄军的通信系统被北约深度监控着,容易暴露高级别的无线电联络信号,也容易暴露旅级以上的指挥部。
此外,俄军在情报不明的情况下狠打猛冲,而乌军却能依靠民众的支持顽强抵抗。乌克兰民众将俄军进攻的图片发到社交媒体上,给乌军作战提供有力支持。俄军所处的位置能够被乌军及时知晓,俄军却不知道乌军部队的实际情况。
再加上俄军将领喜欢靠前指挥,位于前方或机动中的指挥部很容易遭到乌克兰方面的反击。 不然的话,没办法解释俄军为啥将领损失如此之多。
俄军的高技术作战人才不多,军队信息化水平低下,前期没有明确掌握乌军的情报,导致俄军在作战当中没法对敌军进行有效的侦察,使得俄军付出了某些不该出现的伤亡。
以美国为首的北约已经深度介入了俄乌战争。据美国《纽约时报》报道,美军和北约的侦察卫星、各种侦察机和技侦部队正在对乌克兰战场上的俄军动态进行全面监控。同时,美军也对俄军通信系统进行监听,以及干扰俄军通信系统。俄军通信系统屡屡出现问题,被迫导致高级指挥官只能更加靠近前线。
据《纽约时报》透露,美军的情报部门,侦察机,预警机和监听部队反应速度十分迅速,侦察卫星在发现俄军动态和位置以后。就立即在驻欧美军参谋部和情报部门进行分析和甄别,然后分析结果会在1个小时到2个小时以内,分门别类地快速地传输给乌克兰军队司令部。
美军网络战司令部也正在对俄军进行网络攻击,全天候干扰俄军通信系统。美军通过军事卫星和飞机收集到的俄军情报与乌克兰军队共享,乌克兰军队及时从美军那里获得信息后,立即指挥军队做出应变反应,这才导致俄军数次军事行动被打乱。
美军的电子监听严密到什么程度呢?在3月7日,美国情报监听部门监听到俄罗斯军队之间的一次通信,俄军第41集团军司令部负责情报的指挥官克里斯托·格罗泽夫在一次电话联络中被美军监听到,美军从电话内容才得知,该集团军的格拉西莫夫少将已经阵亡。
美国和北约的情报支援,极大地增强了乌克兰军队的战场感知能力。可以说,俄军的重大调动和行动,一举一动,乌克兰方面都知道。战争爆发二十多天后,俄军在战场上的一些问题也被暴露了出来,其中最严重的除了后勤保障,还有电子信息战领域,俄军野战通信系统已经遭到美军监听,甚至俄军伞兵部队还在使用很廉价的民用对讲机,这成为了俄军的一大短板。
按照美军和解放军的标准,信息化部队的指挥部能够看到前线每一名单兵的各种信息,单兵能调阅卫星信息、了解其他部队位置、呼唤地面和空中火力,不同军兵种能在共享信息的基础上融合作战。因此,信息化部队的行动能力,打击速度和打击精度都要超过传统机械化部队。而现在的俄军是一支非常有实力的机械化战争部队,但还不是一支信息化部队。
俄军的电子技术不太高,并不是一支现代化信息军队,但俄军很多指挥官在叙利亚和乌东冲突中得到了不少历练,并不缺乏军事指挥的高手。不过通过这一战,俄军应该也认识到了一些自身不足,接下来可能会相应作出一些调整。
为何俄军将领能成为“炮弹磁铁”?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
到3月20日为止,俄军有4个少将、1个中将以及黑海海军副司令被击毙。
分别是:俄罗斯第41联合武装集团军副司令安德烈·苏霍维茨基少将、俄罗斯第41联合武装集团军参谋长维塔利·格拉西莫夫少将、俄罗斯第29联合武装集团军司令安德烈·科列斯尼科夫少将、俄罗斯第150机动步枪师指挥官奥列格·米佳耶夫少将、俄罗斯第8近卫合成集团军司令安德烈·莫尔德维切夫中将、俄罗斯黑海舰队副司令官一级舰长安德烈·尼古拉耶维奇·帕利上校。
而目前俄罗斯在乌克兰境内的将军,数量也只有20多个,损失5个绝对是不少的。
为什么会这样?
原因如下:
第一,这是乌克兰军队的重要战术。
在现代化战争中,指挥官仍然是非常重要的目标。
一旦指挥官尤其是一线指挥的将军被击毙,必然造成整个指挥系统的混乱,大大影响战局。
大家看电视剧《兄弟连》,E连最初的连长在第一次战斗就被炸死在运输机上,导致全连群龙无首,指挥顿时陷入极大混乱中,好不容易才聚拢在一起,恢复了战斗力。
乌克兰明白,自己并没有正面和俄罗斯军队大规模对抗的实力,就采用以一部坚守城镇,以小分队不断消灭俄军有生力量的方式。
其中消灭俄军的有生力量,也侧重于打击非一线作战部队,尤其是攻击指挥中心。
俄军现在以营级战斗群为作战单位,装备大量重武器,具有很强的火力和突击能力,缺点是步兵数量较少。所以,步兵和重武器一般用于一线进攻,那么二线的后勤和指挥部队就缺乏足够的保护。
而乌克兰军队就专门寻找这些战斗力较弱的部队攻击,打死几个将军也就没什么稀奇。
第二,这是俄军的战术错误。
俄军的军事改革学会了西方的形式,但徒具其表而已。
西方模式的作战中,非常强调指挥的作用。
这次乌克兰军队在经过西方多年培训后,其他能力提高有限,但指挥有很大增强。
乌克兰指挥系统运作很好,废除了东乌战争那种中央指挥军或者师,军和师指挥下属的旅或者团,团再指挥营,营长最终直接连派作战的落后模式。
目前乌克兰已经可以直接营一级部队作战,甚至给班排小分队进行指挥。
由于西方肯定共享了卫星数据、侦察数据以及战场情报数据,乌克兰军队才有如此厉害的指挥能力。
这种模式的指挥下,其实指挥官根本不需要到前线去,留在后方一样可以掌握战场全貌进行指挥。
相反,俄罗斯则没有这种能力,指挥系统僵化、反应缓慢。为了弥补指挥的问题,就必须像二战一样,让指挥官尽量靠近前线。
更重要的是,由于营级战斗群这种模式,导致一味强调攻击,必然导致后勤和指挥部队的兵力空虚,被袭击导致重大损失并不稀奇。
而乌克兰的袭击是无所不在的,俄军各部都会遭到打击,那么死几个将军也没什么稀奇。
第三,可能乌克兰掌握了一些技术优势。
可能西方共享了关键的情报资料给乌克兰。
众所周知,西方有大量先进的电子侦察设备。
比如美国的电子侦察机,可以截获大量无线电通讯,包括加密通讯,随后进行破译和解码。
而战场通讯是俄军的弱项,很有可能将军的通讯位置和通讯内容早就被西方掌握,将情报交给乌克兰方面,让他们进行袭击。
这也就是乌克兰军队,如果是西方军队直接就用空军或者远程导弹进行斩首作战了。
其实,开战以后俄军接连损失这么多将军,也就说明了战争是非常不顺利的。
为何俄军将领能成为“炮弹磁铁”?
俄乌战争不是两个国家的战争,是俄罗斯和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的较量,高科技的应用,现代化的战争,俄罗斯军人的牺牲,一是战争的残酷,二是军人的勇敢精神,三是美国在操纵。
为何俄军将领能成为“炮弹磁铁”?
这需要从俄乌两军的军改说起,克里米亚乌军整建制的投降,使俄乌对部队的建制有了相同认识,集团军必须小型化,指挥权上移。
而俄乌也根据自己情况做了不同的改制。俄根据自己海陆空完备的情况,把最每个集团军中最好的装备集中起来,组成营级单位。这样单个营都非常有战斗力。但也有问题,打小规模战斗非常好,规模一旦大一些,各营来自不同的番号,指挥协调就需要更高一级的首长。在通讯技术不够先进的情况下,唯一的办法就是最高指挥官去一线指挥。
为何俄军将领能成为“炮弹磁铁”?
这一次俄乌冲突,给俄军造成了不少损失,高级指挥官战场殒命。俄军在战争初期就打掉了不少乌克兰军事设施和指挥所,但是为何乌军如今还能组织起有效抵抗,甚至击毙俄军将领呢?很多军迷朋友们费解,猎鹰观察局说4点看法,大家一起讨论。
1、俄罗斯军官具有身先士卒的传统,可以看一看在二战时期,苏联军官基本都是带头冲锋,师长直接带领士兵们冲锋陷阵。这样一来,指挥官亲临一线能够极大鼓舞士气,但是同时也增加了伤亡的概率。这也是为何俄罗斯将领基本都是在前线阵亡的一大原因。
2、根据乌克兰方面宣称,俄军近卫第8集团军司令莫尔德维乔中将已经阵亡,乌军靠发射精确制导导弹命中了目标。有消息称,这一次乌克兰运用了AI人脸识别技术。尽管前线的将军可能不会穿军衣,甚至会与平民穿得一样来隐藏身份。但是只要不易容,其面貌不会发生变化。而乌军正是借助人脸识别将莫尔德维乔中将进行锁定,最终发起了斩首行动。
3、靠乌克兰自身很明显不具备这种高科技含量的战争技术,美国人这次帮了不少忙。10万美军部署在欧洲,其中包含大量情报人员。美军天上的卫星时刻关注俄军动向,美军情报人员不断监听俄军作战计划,甚至还直接干扰俄军通信系统。
这就是乌克兰明明已经快“奄奄一息”,为何还能给与俄军重创的一大原因。
俄军进入乌克兰境内作战,但是并未瘫痪乌克兰网络通信系统,俄军所到之处也基本暴露在平民的目光之下。这个时候一些乌克兰平民会通过上传照片和视频到社交媒体上,然后北约情报组织能够立马进行情报分析,很容易就得到了俄军具体位置,用AI技术识别出俄军将领身份也不是难事。
4、在美国为首的北约电子技术干扰下,俄军通讯系统已经不再安全,这个时候俄军将领只能被迫贴近前线指挥,能够顺利传达作战指令的同时还能有效督战。前线意味着离战火硝烟最近,也增加了伤亡概率。
所以,从这些方面来看,总得来说还是俄军现代化战争准备不充分,军队电子信息化技术落后。同时也给外界也敲响了警钟,所以人们对某些手机、某些汽车是否会收集数据传回美国,甚至战时这些产品会不会被美国直接控制的疑虑并非空穴来风。
为何俄军将领能成为“炮弹磁铁”?
因为俄罗斯军队是战斗民族的军队,各级军官有着身先士卒的历史传统,军人不怕死,首先从军官开始。这样的军队谁会怀疑他的战斗力呢?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