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可卿的葬礼,曹雪芹为何让贾代儒参加?

《红楼梦》中,贾代儒和贾母是一辈人,属于秦可卿的太奶奶和太爷爷辈。

秦可卿死了,贾母没参加葬礼。比秦可卿高出好几辈的贾代儒却参加了她的葬礼。为什么呢?

第一、富在深山有远亲。

由于贾代儒没有官职,只靠当老师的薪资维系生活。儿子儿媳生病估计也花费了不少积蓄,最后钱也花了,命还没保住。贾代儒的家庭条件很一般。

孙子贾瑞生病需要人参救命,贾代儒没钱买,【只得往荣府来寻。王夫人命凤姐秤二两给他……凤姐听了,也不遣人去寻,只得将些渣末泡须凑了几钱,命人送去。】

贾珍是贾府族长,掌握贾府族人生杀予夺的大权。

逢年过节,贾珍都会给族人发肉、菜等物品。贾代儒也是贾珍关照的对象。

贾珍的儿媳妇死了,贾代儒来参加葬礼。以此来拉近自己和贾珍的关系。日后,贾珍会更加照顾自己。

第二、贾代儒参加秦可卿的葬礼,是为了让贾珍看在自己的份上,关照贾瑞这个兄弟。

贾代儒已经老了,他的儿子,儿媳妇都死了,只有贾瑞一个孙子。贾瑞个人能力一般,二十来岁了,一无所长。将来也不会有什么好的发展。他的路还很长,贾珍和贾瑞是一辈人,属于贾珍的族弟。自己百年之后,贾代儒希望贾珍看在自己的面子上,能照顾好贾瑞。在关键时刻,拉兄弟贾瑞一把。

第三、贾代儒和贾母虽然辈分相同,但是地位不同。

贾母是荣国公的儿媳妇,是荣国公嫡长子贾代善的妻子,超品诰命夫人。

贾代儒是宁国公,或者是荣国公的儿子。贾代儒没有官职只是当世大儒。这个大儒可能是徒有其名,他是贾府学堂的校长,可是没培养出来什么人才。学堂里学风非常不好。

贾代儒可能是嫡次子,或者是庶子。父亲死后,他就搬出了国公府,自立门户。贾代儒的地位不高。

贾珍可以跪着给贾母斟酒,却不会跪着给贾代儒斟酒。

贾母可以当老太君,不去参加重孙媳妇的葬礼。贾代儒不仅去参加重孙媳妇的葬礼,而且在第一时间就来到宁国府,宽慰贾珍。

宁荣二府很近,可是,贾宝玉来到宁国府时,看到贾珍正和贾代儒等人夸奖秦可卿,表达自己的伤心难过之情。可见贾代儒来得很早。

就贾宝玉和贾代儒相比,虽然贾代儒年事高,辈分高,可是他对贾珍的趋奉程度是高的,比贾宝玉这个当弟弟的还积极。

作者让贾代儒来参加秦可卿葬礼,意在告诉大家,公侯之家的嫡长子比叔伯等长辈有权有势。

古代实行嫡长子继承制,嫡次子、嫡三子等嫡子与庶子没有资格掌管家业。宁荣二府里,只有嫡长子才能继承爵位和管家。贾珍是长房长孙,只有他才能当贾府的族长。他的叔叔辈和爷爷辈的贾代儒都没有资格住在宁国府里。嫡长子比叔伯等长辈在家族里有权有势。

荣国府的和宁国府不一样,爵位和管家人分离。贾政这一枝,也只有嫡长子一脉可以管理荣国府。如果贾政死了,贾宝玉只能搬离荣国府,由贾兰来管家。

作者描写贾代儒,就是要提醒贾宝玉,如果没有官职,没有丰厚的收入,将来就会像贾代儒一样。

秦可卿的葬礼,曹雪芹为何让贾代儒参加?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

简单说说古代的家族继承关系。

为什么三国袁绍和袁术两兄弟反目呢?

因为袁绍虽然是哥哥,但是庶出,也就是小老婆生的。

袁术虽然是弟弟,确实正妻生的。

根据当时宗法来说,袁绍没有资格继承家业,只有袁术有资格。

然而,袁绍却以袁家长子的地位在外面混,获得了巨大的政治利益,引起了袁术的不满。

这等于将原本属于袁术的利益抢走了,所以兄弟反目为仇。

在古代,对于嫡长子看得很重。

比如贾政的儿子贾珠如果不死,虽然他还有二儿子贾宝玉,三儿子贾环,但家业和爵位肯定都是贾珠来继承。

也就是说,如果贾政自己是什么公爵、伯爵,也可以世袭继承,那么有继承权的就是贾珠,轮不到贾宝玉和贾环。

另外,贾政的巨大家业,包括大观园的住宅,理论上也是只有贾珠来继承。

一般是贾政死了,或者儿子们成年,就要分家。

贾珠继承爵位和住宅,贾宝玉和贾环可以在家里居住,但大多是是需要搬出去另外居住,自然也可以分到一大笔家产、地租之类。

但是大部分家产肯定还是贾珠继承了。

这样一来二往,贾珠的子孙后代一般会比较富裕,名利双收,贾宝玉和贾环子孙如果没有通过自己能力出头,比如科举、经商之类,就会逐步平庸下去,甚至家庭破败成平民。

红楼梦里面,过年之前,宁国府的贾珍将一部分地租拿出来,分成若干份,分给宁国府那边的亲戚。

这些亲戚都不是宁国公贾演长子贾代化的后代,是其他儿子的后代。

所以贾珍每年都给他们一些东西和钱,让他们有条件过年,这是族长的义务。

贾代儒是宁国府那边的人,显然连贾代化的弟弟都不是,只是同族的远房堂兄弟而已。

他们可能是同一个先祖,到贾代化时代亲戚关系已经比较疏远。

大家注意,贾代儒虽比较贫穷,连安葬孙子贾瑞都要其他人捐款,却多少有些地位。

大家注意,无论贾珍还是贾政,对贾代儒讲话都比较客气。

不管怎么说,贾代儒同贾代善、贾代化是同一辈的兄弟,比贾政高一倍,比贾珍高二倍。

其实,贾代儒本来和贾府是没什么关系的,双方也应该没什么来往。

但贾代儒因为是贾家私塾的老师,所以才同宁国府、荣国府有所关系。

贾代儒应该是个秀才,之后就没有再向上升了。

虽然水平不高,但教一些贾家的孩子还是没有问题的。贾珠可能也是在贾代儒手上考取秀才的。

秦可卿的葬礼,曹雪芹为何让贾代儒参加?

在秦可卿的葬礼上,曹雪芹为何让私塾校长贾代儒参加?此人与贾母是一种什么样的关系?

文/诗绿凤

鲁迅先生说《红楼梦》是一本为人处世的智慧奇书,诗绿凤每天与你分享红楼精华。

秦可卿死后,贾珍对其葬礼极尽奢华,书中写到贾府里的很多人纷纷前来参加秦可卿的葬礼。

彼时贾代儒带领贾敕、贾效、贾敦、贾赦、贾政、贾琮、贾□(左王右扁)、贾珩、贾珖、贾琛、贾琼、贾璘、贾蔷、贾菖、贾菱、贾芸、贾芹、贾蓁、贾萍、贾藻、贾蘅、贾芬、贾芳、贾兰、贾菌、贾芝等【庚辰侧批:将贾族约略一总,观者方不惑。】都来了。贾珍哭的泪人一般,正和贾代儒等说道:“合家大小,远亲近友,谁不知我这媳妇比儿子还强十倍。如今伸腿去了,可见这长房内绝灭无人了。

脂砚斋在这段话中做了一个重要批注:将贾族约略一总,观者方不惑。什么意思呢?就是说彼时,贾府里的男人都有些什么人呢,就是上面列出来的这些人了。这其中曹雪芹着意写了一个人,大有深意。

曹雪芹着意写的这个人就是贾代儒,并且把他的名字排列贾府所有男人里的首位,要知道,古人排名讲究先后顺序,越排名靠前的人身份地位越重要。

可奇怪的是,曹雪芹却没让这个“重要人物”说一句话,因此,很多人就把这个人物忽略掉了,这个人物挺有意思的,是贾府不可多得的骨灰级的元老人物,是以今天诗绿凤就来解读贾代儒其人。

【一】秦可卿的葬礼,曹雪芹为何让贾代儒参加?

为何说贾代儒是贾府不可多得的骨灰级的元老人物?这就要从打下贾府江山的第一代创始人贾演和贾源说起。这俩人分别创立了宁国府和荣国府。到了贾府的第二代,也就是贾代善与史太君夫妇合掌荣国府时,贾代儒出现了,也就是说,贾代儒属于贾府的第二代,他是贾代善的一个远房堂弟。

秦可卿去世时,从曹雪芹列出贾府来参加葬礼的人员名单上看,贾府的富二代贾代化、贾代善、贾代儒、贾代修四人中,就只剩贾代儒还健在了,因此说他是贾府不可多得的骨灰级人物。换言之,到秦可卿去世时,贾府的富二代中,男的就只剩下贾代儒,女的就只有史太君贾母还活在人世了,沧海桑田,想想还真有些心酸。

那么,秦可卿的葬礼,贾珍为何让他参加?或者不如说曹雪芹为何让他参加,就有了合理的解释。

当时贾代儒已是贾府里年事最高,德高望重之人,是以贾珍连四王八公都能请得动,自己的这个重要亲戚自然必须得出场了。

【二】贾代儒与贾母是一种什么样的关系

奇怪的是,贾府的富二代既然已经只剩下贾代儒与贾母还健在了,并且贾母还是贾代儒的远房嫂子,按说贾母应该像她与清虚观里的张道士一样,同辈人之间能互相理解沟通起来很容易,可在书中,曹雪芹只字未提贾代儒与贾母之间有任何互动,尤其可笑的是,贾瑞生病急需人参,贾代儒不走捷径直接找当时的掌权者贾母要,偏要去找与他隔着一辈的王夫人去借,这就很说明问题了。

黛玉刚到贾府时,说自己体虚靠吃人参养荣丸调理身体,贾母听罢二话不说,当即对黛玉表态:正好,我这里正配丸药呢。叫他们多配一料就是了。说明贾母对人参的调配是有充分的话语权的。

贾代儒按他的身份和地位来说,与贾母要,贾母不至于不给他这个德高望重的老朽面子,可贾代儒偏不走捷径跟贾母要,偏要去向王夫人要,这就说明贾代儒与贾母的关系冷淡。

贾母这个人说起来还真向凤姐说她的话一样:“……可知老祖宗从小儿的福寿就不小,神差鬼使碰出那个窝儿来,好盛福寿的。寿星老儿头上原是一个窝儿,因为万福万寿盛满了,所以倒凸高出些来了。”此人可谓命好福气好,但其实在处理人际关系上是个非常糊涂的人,经常跟一些像凤姐、刘姥姥、马道婆等不三不四的人交往,像贾代儒这样德高望重的同龄人她反倒不屑与之交往,所以贾代儒人穷志不穷,宁愿找小辈借,也不找贾母要。

【三】小结

综上所述,曹雪芹之所以让贾代儒参加秦可卿的葬礼,是因为他是贾府所剩无几的德高望重的骨灰级人物。贾代儒与贾母虽是远房侄子与嫂子的关系,但他们的关系很生疏很少来往。

红尘三千,不问风雨,只道本真。诗绿凤每天与你分享自己独特视觉的红楼故事。

更多内容,请关注:诗绿凤细讲红楼梦

本文原创作者:诗绿凤 ,未经作者授权不得擅自发布!

秦可卿的葬礼,曹雪芹为何让贾代儒参加?

你好,我是国风

因为是以其的不合理去证实的合理。你要在假中认真的话,只能觉得处处不合理,处处不对劲。但只要你看到真的,马上就会知道所有的一切都是合理的!

这一场葬礼,就看你是在假中看,还是在真中看了?

首先我们说说这假中的不合理!

在整部红楼梦中有主要的葬礼有三场。第一场就是秦可卿之死,第二场是族长贾敬之死,第三场是老太太之死。但明眼可见,后面两场葬礼无论是规模,重视程度,还是参加葬礼的人,都远远不及秦可卿之死的规格。然而论其身份,老太太是二代荣国公的遗孀,贾府中辈分最大,身份最高的老封君。贾敬,从袭三代宁国公,贾氏宗族的族长,贾家地位最高的人!这两位无论是谁在贾氏宗族的分量都是不可轻忽的。再看秦可卿身价!贾府五代世孙媳,其夫前程为黉门监〈明清时代的国子监门生,并无官职〉。若非世袭,基本算是平民家的儿媳妇了。

但是就是这么一个平民儿媳妇,不但享了“非常人可享”的绝品棺木!不但家下老小,连朝中的王公大臣都来拜祭。这无论在贾敬的葬礼还是老太太的葬礼上都是不可想的。

第二,停灵,古代丧仪。帝王崩停灵七七四十九天,王公停五七三十五天,侯爵停三七二十一天,官绅士大夫停七天至十四天,民停三天!老太太的丧礼因为贾家败了,万事从简。应从了七日丧〈最多14日〉。贾敬死后赐五品爵,因曾世袭国公。可停35天,最少也停21天。朝中王公以下,准其吊丧!但秦可卿!却是钦天监阴阳司〈何德何能劳动到皇家专用的阴阳师〉来择日,择准停灵七七四十九日,完全用了皇丧之礼。不但王公大臣来祭,八大国公来祭,连四大亲王都来祭。怎么论证这事的合理性?

第三,秦可卿托梦,凤姐主持葬礼!秦可卿死后,托梦于凤姐,嘱其后事!这一点更为奇怪。要知道秦可卿生前并未持家,掌管宁府事务。便是凤姐,也不过仅是王夫人手下的业务经理,主管不了家事。这就是有如公司扫垃圾的嘱咐公司看大门的要好好的管理公司一样可笑。〈两个人都没有公司的决策权〉当然,这段以宿命之论也可勉强。盼请凤姐主持葬礼肯定是作者有意如此。因为宁府内部事务的决断是尤氏担当。无端的请别人主事肯定会让别人笑话。贾珍如何肯落如此口实?

第四,莫名其妙的天香楼!天香楼是宁国府荟芳园后部的一栋建筑,既不是秦氏的住所〈秦氏和贾蓉为夫妻,是必然住在一处的。〉,又不是秦氏的别苑。但秦氏死后:请一百单八众禅僧在大厅上拜大悲忏,超度前亡后化诸魂,以免亡者之罪。另设一坛于天香楼上,是九十九位全真道士,打四十九日解冤洗业醮。这就实在没道理了!前面亡者超度也就罢了,天香楼的洗冤经却是为何?我们看文字秦可卿是病亡的。而且一直在和贾蓉共同居住的家里病死。几乎从不曾往天香楼。这天香楼设的解冤经却是什么鬼?

这一段前,脂批莫名其妙的道出前后都根本不存在的“秦可卿淫丧天香楼”情节。但在正文中确是没影的事儿。只能在“贾珍如丧考妣,哭的死去活来。和在天香楼设道场”产生那种不好的联想了,但事实上真有吗?秦可卿可是两府上下人人爱戴的好女孩儿。若然是这等淫奔之徒,怎么可能不落口舌,惹人非议!显然这种想象本身就是可笑的!

这么多假中的不合理,一旦落实到真中也就完全合理了。秦可卿享受皇族之丧因为他本体就是个皇帝——大明崇祯皇帝。所以在他死后有资格得到全天下的祭拜。当然,因为是皇帝自然享受皇帝的丧仪,享有非常人可有的棺木,停灵49天也都是天公地道了。至于秦可卿的托梦如果理解成崇祯皇帝的托国也就顺理成章了,前面说过,王熙凤影射福王朱由崧,崇祯死后,他在南京继承大统,登基成为弘光帝。〈有奉先帝遗旨即位的传说〉弘光上台之后为崇祯皇帝举行了遥葬,由她亲自主持。这也就是在红楼梦中为什么请凤姐主持秦可卿葬礼的真意!

至于天香楼,是影射“煤山”崇祯皇帝与此自缢身亡。自缢身亡是含冤而死。所以才于此处设“解冤”的道场。祭场设超度道场!至于特写的贾珍“如丧考妣”因为宁公是朝廷的臣。痛哭于国丧也就丝毫不觉得奇怪了。这也不止贾珍。本题题主所提的:彼时贾代儒代领贾敕、贾效、贾敦、贾赦、贾政、贾琮、贾扁,贾珩、贾珖、贾琛、贾琼、贾璘、贾蔷、贾菖、贾菱、贾芸、贾芹、贾蓁、贾萍、贾藻、贾蘅、贾芬、贾芳、贾兰、贾菌、贾芝等都来了暗示着满朝公卿为帝王之死社稷无不悲泣!

红楼梦始于秦可卿之死,终于贾迎春之死。一个是崇祯之死开创了南明王朝,一个是永历之死结束了大明天下!

秦可卿的葬礼,曹雪芹为何让贾代儒参加?

红楼梦最大遗憾是曹公没完成!饮酒过渡加上思念儿子过重去世了⋯后部由曹公的爱人芳与高完成不免缺失原作者对后部要完成的含意是什么?…世人无法考察到?…总之曹公写作水平之高红学中每一步对人物的刻画场景很仔细到位不愧为中国伟大的文学家!听说许多外国人士也在看红学⋯

秦可卿的葬礼,曹雪芹为何让贾代儒参加?

参加秦可卿葬礼的贾府最高辈份男性,除了贾代儒之外,还有贾代修。

正常情况下,这样一个晚辈去世,他们是不必参加其葬礼的,他们也应该不会同意如此大操大办!

他们参加其葬礼的原因,当然和秦可卿隐藏的真实身份有关;秦可卿真实的身份肯定高于贾府,否则说不通!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