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唐僧不帮老鼋问前途?老鼋的真实目的是什么?
唐僧没有忘,因为这事不能问!
为什么呢?千年老龟是通天河的原主人,这一天,老龟在家里吃着火锅唱着歌,突然来了一只金鱼,气焰汹汹,抢走了老龟的洞府不说,还将一个千岁的老头赶出了府,无家可归。
幸好唐僧骑着白龙马一路西行,来到了流沙河。在陈家沟借宿的晚上,听说了这里每年都要上供一对童男女给通天河里的灵感大王的事情,唐僧悟空等人正义感爆发,决定除掉为这个害人的妖怪。于是孙悟空与八戒变成了童男童女想要活捉这个灵感大王,看它是什么妖怪,哪知道这个灵感大王狡猾异常,从他们二人的手里逃了出来。
第二天,唐僧过河的时候,灵感大王听从河里鱼婆的建议,将通天河冰冻三尺,待唐僧走到河中央的时候,冰面突然断绝,捉住了唐僧。
孙悟空想尽了办法,都无法救出唐僧,后来探听到这个灵感大王是观音莲池里的一条金鱼,就来找观音大师算帐,哪知道来到南海紫竹林的时候,却发现观音菩萨穿得十分清凉,身着小袄,头未梳,脸未洗,拿着竹刀削竹皮,做竹篮。听说孙悟空上门,连打扮的时间都没有,拿着鱼篮急匆匆地跟着孙悟空来到了通天河,将灵感大王给捉了回去,临走的时候,念了一个咒,将通天河里的鱼虾都化为血肉。
扫地恐伤蝼蚁命,爱惜飞蛾沙罩灯。佛门讲究慈悲,为何大慈大悲的观音菩萨下手这么狠毒?
除了灵感大王是从紫竹林的莲池里逃出,跑到通天河为恶之外,还有好几十个童男女的事情要交待!
金鱼成精了,干嘛要吃人?吃人的话为什么非要吃童男女,还这么准时,每年一对?
这些童男女到底流落何处?细思极恐!
再扯下去,观音大师都说不清关系了!
而观音是谁?是整个取经大业的主要负责人,当年就是观音大士千辛万苦,从大灵隐寺一路向东,走了好几年,来到了东土大唐,促成了取经大业,给唐僧送到了锦斓袈裟与锡杖,送来了一举成名,前往西天取经的机会;更是观音大士大慈大悲,将关押在五行山下的孙悟空,在高老庄做上门女婿,被当成了妖怪人人喊打的猪八戒,在流沙河每天都要受飞剑穿心之苦的沙和尚,还有蹲在鹰愁涧的小白龙解救出来,给了他们戴罪立功的机会。可以说,观音是唐僧、孙悟空、猪八戒、小白龙的恩人,没有观音,就没有他们改过自新,重新做人,修得正果的机会。
最主要的,观音还是整个取经过程的监督者,最终取经KPI的判定者,他们能得罪吗?
唐僧他们一行经历了一十四年来到大雷隐寺,功成名就,封完了功赏,临了,如果唐僧问如来:那只老龟寿命如何?什么时候修成人形?
这不是找刺激吗?
一问这些东西,势必要回答,这千年老龟是什么玩意?家住哪里?与你们有什么交情?
这一回答,势必要将观音手下的金鱼成精,跑到人间为祸,在陈家庄一年一对童男女的事情给讲出来。
给如来说了,观音该如何自处?
先自罚到人间苦修五百年?
说不定,因为这事唐僧几人的大好前程都要打一个折扣!
这是要命的,要得罪主管领导的事情。
唐僧能干吗?所以在骗老龟渡过他们过河之后,唐僧压根就没想过要问如来佛祖,因为这是一颗雷,一问就炸!牵连太广。
所以唐僧选择了三缄其口,将此事给糊弄过去。
只是他没料到,凡事都有现世报,在他们回程的时候,又要经过通天河,这一次老龟现身驮他们过河,却在过河一半的时候,问唐僧那事办得咋样?
唐僧没办法回答,惹得老龟大怒,将他们都给抛进了河中,才有了后来晒经的经典场面。
这就是唐僧不帮老龟问前途的原因,不是不问,而是这忙帮不了,不敢问!
至于老龟为什么要问如来自己的寿限和前程?
这也是别有心机的!
别看老龟法力低微,连灵感大王都不是对手。但千年的王八万年的龟,能够修行万年,至少在脑子方面,这只千年龟是不输于任何人的。
至少他明明不是灵感大王的对手,被对方霸占了洞府能全身而退,还能报仇,就说明了他的心机。
只是他的能力太过低微,天上神仙打架的事情,他不敢惹,也不敢沾。
所以灵感大王占据他的洞府,他忍气吞气,伺机报仇。
好不容易等来了唐僧一行,借取经人之手除了灵感大王之后,哪知道观音的一击,让它看到了这个世上一些大牛的可怕。
观音一段咒语,将河里所有的生灵都化为血肉,要知道灵感大王是一个人来到通天河的,他府上的鱼婆之类的水族,都是千年龟的伙伴与朋友、亲人。
这些水族死在观音之手,你觉得他能服气?他忍不下这口气,又没有复仇的力量,只能借唐僧之口,来撒一口恶气。
只是他没料到,唐僧也是一个熟谙江湖道道的老油子,三缄其口,毁掉了他的计划,所以当唐僧归来,面对他的提问装聋作哑的时候,他失态了,将唐僧一行人甩到了河里。
这也是小人物的悲哀,任你精似鬼,在绝对的实力面前所有的计谋都是小把戏而已。
你觉得我说得对吗?
为什么唐僧不帮老鼋问前途?老鼋的真实目的是什么?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
唐僧是真的忘记了。
老鼋是通天河原来的主人,被灵感大王抢夺了通天河。
后来孙悟空一行人打败灵感大王,老鼋得以夺回旧宅。
为了表示感激,老鼋自愿将唐僧等人背过河去。期间,老鼋请求唐僧帮忙代问佛祖自己几时能脱本壳,修成人身。
但这是49回的事情,而唐僧取经圆满是在98回,差了50回。
可见,通天河的经历是好几年之前,期间唐僧师徒遭遇了无数的事情,就将老鼋的请求忘掉了。
更重要的是,取经最后也不顺利,唐僧遭到刁难,得到一些无字经书。
为了重新得到真的经书,唐僧被迫交出紫金钵盂。
由于在灵山一波三折,唐僧自然忘了老鼋的事情。
其实老鼋的疑惑也是正常。
正常来说,老鼋修炼很多年,也能说话,也能变幻,早就应该可以脱离老鼋的外形。
大家注意,连一些小妖怪修行一段时间,也可以脱离野兽的形状。
这个问题无解,恐怕也只有佛祖才知道,所以老鼋恳求唐僧去询问。
然而唐僧虽然忘记了,但其实也不是大事。
因为唐僧已经成佛,孙悟空他们也都成佛,让孙悟空一个跟头去灵山追问一下就是了。
老鼋本没有必要发火,还要沉入水中。
这其实是唐僧还缺了一难,所以老鼋是配合演戏罢了。
为什么唐僧不帮老鼋问前途?老鼋的真实目的是什么?
因为老鼋不是一般人,而是观音道场驼玉净瓶的恶乌龟,它不是为自己问前途,而是代表观音问前途,这是观音与如来之间的禅机,唐僧根本不敢参与。详情请参见我的文章通天河老鼋灭掉了通天河龙王?老鼋才是观音真正的秘密武器。
为什么唐僧不帮老鼋问前途?老鼋的真实目的是什么?
因为老鼋是一个尴尬的存在,也可以说这一个牺牲品,它和金蝉子原本有极深的渊源,命中注定要陪唐僧共同经历红尘的历练,最终找到自己的龟宿,然后,因为某些大人物的幕后交易,它成了可悲的牺牲品,最终还没唐僧遗忘,难怪它怒不可遏。
因为按照原定的取经计划,老鼋也是取经团队的一员(鼋)。按照原定的取经计划,金蝉子经历十世修行,将以唐僧之名觉醒,获得无上法力,一路狂奔向西方而去。一路上,唐僧收服食人白龙,吞舟巨龟,身缠白龙🐲、脚踏巨鼋🐢,又收服三丈高的红发河妖👺做仆从,周围佛光缭绕,威风凌凌,一路杀向西天,遇见妖魔,一个“大威天龙、师尊地藏”,恶狠狠地碾压过去,妖挡杀妖,佛挡杀佛,这个取经是武取。
可惜太上老君为了幼子孙悟空,和佛祖做了交易。孙悟空顽劣不堪,大闹天宫,失去了编制,老君只能和佛祖做交换,调整了西天取经的队伍,踢掉了老鼋,河妖降低一个排位,给猕猴腾出一个c位,可惜老君担心儿子悟空年幼无知闯祸,又强行派了关门弟子八戒前来给悟空做护道人,没奈何只能把白龙降为坐骑,给八戒腾出编制。
为了给悟空提供立功机会,唐僧不得已隐藏实力,成为被保护者和麻烦制造者,失去了表现的机会。可怜的老鼋就这样被人遗忘,苦闷无比地在通天河发呆。
一直到再次遇见唐僧,老鼋让他问问佛祖,实际上是提醒唐僧,咱们有交情,到时候成佛带我一把。
谁知道唐僧装聋作哑,完全不把老熟人当回事,气的老鼋直接把他扔河里,唐僧自知理亏,也不敢说啥,就这么默默走了。
所以,这就是一个编制被人挤占的故事。
为什么唐僧不帮老鼋问前途?老鼋的真实目的是什么?
老鼋问的是明朝还有多长时间,这件事,属于“天机”级别的机密,唐僧是不能去问如来佛祖的。即便问了,如来佛祖也不会告诉唐僧,即便告诉唐僧了,唐僧也不敢轻易泄露如来佛祖的“天机”。
老鼋问前途问的真实目的,是想知道明朝“年寿”,《西游记》中有这样的寓意吗?
老鼋究竟是何神怪,为何居八百里通天河唐僧师徒离了车迟国,一路西行来到了八百里通天河。三藏一见“径过八百里,亘古少人行”十个字,便又滴下眼泪。正在唐长老犯愁之时,忽然传来鼓钹声音。唐僧一听,说“却不是道家乐器,足是我僧家举事”,就与孙悟空、猪八戒、沙僧循声而去,来到了陈家庄。书中写道,这陈家庄:
倚山通路,傍岸临溪。处处柴扉掩,家家竹院关。沙头宿鹭梦魂清,柳外啼鹃喉舌冷。短笛无声,寒砧不韵。红蓼枝摇月,黄芦叶斗风。陌头村犬吠疏篱,渡口老渔眠钓艇。灯火稀,人烟静,半空皎月如悬镜。忽闻一阵白灊香,却是西风隔岸送。
这段描写,按照交代陈家庄大有来头,原来,这其中隐藏的是朱元璋家,说的是“明”月。竹院,即朱院,柳,即柳宿,南方朱雀七宿之一,象征建在燕雀湖上的明朝皇宫。其中两处写到“月”,尤其是“半空皎月如悬镜”,出自“月到天心处,风从水面来。一般清意味,料得少人知”。这是北宋邵雍的《清夜吟》,吴承恩以这首诗把《西游记》一百回划分为二十卷,第一卷是“月字卷”,第二卷是“到字卷”……,月到天心,就是说明朝已经如“半空皎月”,即将西沉。因而,书中便写了“斜月三星洞”。
唐僧师徒所到之庄,名叫陈家庄,约莫有四五百人家。陈家庄的陈清说:“东土大唐到我这里,有五万四千里路”。这些符码,都说的是朱元璋家。朱元璋的母亲姓陈,父亲名叫朱五四。陈家庄暗喻朱元璋家,八百里通天河就不简单了。朱元璋小名,就叫朱重八。
老鼋,即老猿,明朝建立于猴年。元,即朱元璋之“元”,元下之“黾”本义青蛙,又叫"水马"、"水蜘蛛"。这其中的寓意,恐怕就十分明显了,竟然连马皇后都隐藏在“老鼋”之中。《说文解字》:“蟾诸,在水者黾”,蟾诸即蟾蜍,象征月亮。
“鼋”,隐喻的是朱元璋及明朝。通天河,其实就是天河。猪八戒原来就是掌管天河的天蓬元帅,被罚下界,“猪八戒”这个名字,是不是与“朱重八”很相近?老鼋在书中有一个近亲,就是黑水河泾河龙王第九子“鼍”,鼍,又叫猪婆龙。
《墨子·公输》把“鱼鳖鼋鼍”归为一类,原本,“鼋”俗称绿团鱼,也是一种鳖。所以,八百里通天河的老鼋被灵感大王(金鱼)赶出了“水鼋府第”,同样也是在暗喻明朝历史。至于这个情节暗喻的是什么样的历史,与本回答主题没有多大关系,按下不表。
总而言之,老鼋暗喻的是已经回归天河的老猿,所以,委托唐僧去西天如来佛祖那里问一问自家明月什么时候西沉。
老鼋到底托唐僧问的是什么观音菩萨以鱼篮收了金鱼,也不管唐僧师徒是否过得了通天河,便回南海紫竹林去了。唐僧正在犯愁之时,老鼋却把他渡过了八百里通天河。到了对岸,唐僧十分感激地说:“老鼋累你,无物可赠,待我取经回谢你罢”。
老鼋回道:“不劳师父赐谢。我闻得西天佛祖无灭无生,能知过去未来之事。我在此间,整修行了一千三百余年,虽然延寿身轻,会说人语,只是难脱本壳。万望老师父到西天与我问佛祖一声,看我几时得脱本壳,可得一个人身。”
老鼋自认为延寿身轻,寿命是不必担忧的了。但是,何时化成人身,就得去问佛祖了。所以,老鼋在唐僧东渡通天河时,所问前途是这件事。老鼋自己没有机会去灵山,就只能委托唐僧去问了。
但是,唐僧取经归来,西渡通天河时,快要到东岸时,老鼋忽然问道:“老师父,我向年曾央到西方见我佛如来,与我问声归着之事,还有多少年寿,果曾问否?”
这就奇怪了,老鼋前后所问的不是一件事,前回问的是蜕壳变人,这回却是问的归着年寿。老鼋到底想问什么,为何前言不搭后语呢?这只老鼋到底要问什么呢?
其实,老鼋问的是同一件事,最终的目的就是想知道自己的“归着”,也就是归宿。前番所问是脱去本壳,也就是龟壳,“归着”,不就是龟的着落吗?那么,鼋是龟吗?
鼋与龟,原本是两种不同的动物,但外形还是很相像。《西游记》中的这只鼋,隐喻了朱元璋,璋即半圭,八百里通天河中的鼋就是半龟。所以,老鼋要问的就是“归着”,也就是归宿(龟宿)。
《西游记》中隐藏了老鼋的年寿书中交代,唐僧因为“玉真观沐浴,凌云渡脱胎,步上灵山,专心拜佛及参诸佛菩萨圣僧等众,意念只在取经,他事一毫不理”,所以,“不曾问得老鼋年寿”。其实,《西游记》中早就隐伏了大白赖头鼋的年寿。
这个隐秘,其实老鼋自己也说过的。老鼋说自己已经“整修行了一千三百余年”,那就是一半的年寿了,老鼋还可以活一千三百多岁。也就是说,老鼋的寿数大概是二百七十年。
第十六回“观音院僧谋宝贝,黑风山怪窃袈裟”中,观音院的僧人说金池长老:“在此处做了二百五六十年和尚,袈裟有七八百件”。这句话中的两个数字,其实隐藏的就是吴承恩所处的时代:从明朝建立到这个时候,已经过去二百五六十年。七八百,即十五之数,十五是月圆之夜,也就是月“明”之时。
金池长老即“金赤长老”,朱元璋曾经入佛门修行。佛门衣钵是要代代相传的,金池长老七百八件袈裟,意味着吴承恩预言明朝只可传十五朝皇帝。自朱元璋以下,明朝果然传至第十五朝而终。
既然七百八是十五之数,那二百五六十年为何就是实数呢?这是因为,金池长老此时是二百七十岁,他只能做二百五六十年和尚。金池,也是以朱元璋暗喻明朝的一个符码。朱家皇统按“金木水火土”排定字辈,朱元璋的下一代是木字辈,那么,他本人就应当是金字辈。
朱元璋在《朱氏世德碑》中说:“本宗朱氏,出自金陵之句容,地名朱家巷,在通德乡。……元初籍淘金户”。故而,书中的金公,其实就是说的朱家,以及朱家金字辈皇帝。吴承恩所处的时代,是朱翊钧做皇帝,也就是万历皇帝,就是朱家金字辈。淘金与沙有关,岂不就是流沙河的沙僧?
所以,吴承恩以金池长老的寿命,预言了明朝的二百七十年运数。
为何要把一千三百化成一百三十呢?大明二百七十年运数,还在孙悟空龙宫借宝故事中深藏着。孙猴子到东海龙王那里借宝,龙王先后拿出三千六百斤的大捍刀、七千二百斤的画杆方天戟,而金箍棒的重量是一万三千五百斤。
金箍棒为何重一万三千五百斤,恐怕谁都没有解出其中谜题。其实,要以金箍棒的重量减掉前面两件兵器的重量,也就是一万三千五百斤与一万零八百斤的差数,这个差数不多不少,就是二千七百斤。二千七百斤化为百位数,就是二百七十。
第三回书中说,孙悟空在生死簿上排名第一千三百五十名,该寿三百四十二岁。这两个数字,还是说的明朝年限。一千三百五十就不用多解释了,就是金箍棒重量的千位化。三百四十二减掉七十二地煞之数,就是二百七十。男子年纪以虚岁算,算上三百四十二中的虚岁,七十二,就是朱元璋的年寿。
老鼋所说的一千三百多年,其实就是一千三百五十年。所以,吴承恩写老鼋问寿这段故事的目的,就是预言大明王朝的灭亡。如此,如来佛祖、唐僧又如何能泄露“天机”呢?
明朝建立于戊申猴年(1368年),“归着”于甲申猴年(1644年),总共是二百七十六年。
为什么唐僧不帮老鼋问前途?老鼋的真实目的是什么?
通天河的前尘旧事
话说唐僧一行人在杀了车迟国三位国师——羊力大仙、虎力大仙和鹿力大仙之后,就来到了通天河。
通天河也有一妖怪,叫做“灵感大王”。灵感二字可是非同小可:“感应一方兴庙宇,威灵千里祐黎民。”配上这“通天河”三字,可谓是高大上到极致。
可是灵感大王确是个吃人的妖怪,每年都需要村民以童男童女祭祀,否则别说风调雨顺,还会给村民带来灾祸。
唐僧一行人来的正巧,碰上了祭祀灵感大王的时机,于是孙悟空和猪八戒分别变作童男童女,将计就计,打跑了灵感大王。
灵感大王无奈之下,用法术招来一场大雪,冻住了河面,在冰下等着唐僧一行人自投罗网,并将他抓住。
不擅水中打斗的孙悟空最终请来了观音菩萨,此时才得知,原来这灵感大王并不是普通妖怪,而是观音菩萨莲花池内的鲤鱼成精。
在孙悟空的请求之下,观音菩萨编了一个花篮,将鲤鱼精收了回来,但是并没有杀死,这就是后台。
在百姓的膜拜之下,观音菩萨功德圆满,带着小鲤鱼走了,留下了孙悟空自己去找他师父。
随着师兄弟几人来到水下,却发现鲤鱼精手下的小妖全都已经死了,不消说,肯定是观音菩萨刚才收拾鲤鱼精的顺手而为。
“八戒与沙僧,分开水道,径往那水鼋之第找寻师父。原来那里边水怪鱼精,尽皆死烂。”——《西游记》
找到师父之后,正在考虑这怎么过这通天河,突然水里来了一个妖怪,自告奋勇要驮着一行人过河,它就是已经修行1300年的老龟。
这通天河原本是老龟修行的场所,被鲤鱼精占据了自家府邸,它无力反抗,最后躲躲藏藏,直到鲤鱼精被收走了才敢现身。
行者教把马牵在白鼋盖上,请唐僧站在马的颈项左边,沙僧站在右边,八戒站在马后,行者站在马前,又恐那鼋无礼,解下虎筋绦子,穿在老鼋的鼻之内,扯起来象一条缰绳,却使一只脚踏在盖上,一只脚登在头上,一只手执着铁棒,一只手扯着缰绳,叫道:“老鼋,慢慢走啊,歪一歪儿,就照头一下!”老鼋道:“不敢,不敢!”——《西游记》
本来老龟是感谢他们赶走了鲤鱼精,自告奋勇前来相谢,主动请缨驮着他们过河的,过程中,孙悟空其实还是不太信任的,用了缰绳穿过它的鼻孔,如对待普通牲口一般使唤。
这也就罢了,等过河之后,唐僧一时高兴,就顺嘴说了一句:“老鼋累你,无物可赠,待我取经回谢你罢。”
本来虚言应付,没想到老龟当真了,就顺势说出,自己修行1300年,会说人话,但是不知道什么使唤能化形成人身,因此请唐僧见到佛祖之后,帮忙问一句,什么时候可以得人身。
唐僧当时回到:“我问,我问。”
再临通天河
从佛祖那取得真经之后,观音菩萨将一行人的所经磨难一一过目,说道:“佛门中九九归真,圣僧受过八十难,还少一难,不得完成此数。”
于是,本来在天上飞的师徒几人,被八大金刚按回地上了,只得一步一步慢慢走。
正巧再次来到了通天河畔,一到河边,老龟就主动相迎,将他们驼到了背上,此时孙悟空倒是没有再用缰绳穿着它的鼻子,那棍子指着它的脑袋。
半天之后,到了水中央,老龟突然问起它之前的请求,唐僧默然不语,老龟知道他们肯定没问,于是恼怒之下,将他们掀翻到了水中。
老鼋驮着他们,翙波踏浪,行经多半日,将次天晚,好近东岸,忽然问曰:“老师父,我向年曾央到西方见我佛如来,与我问声归着之事,还有多少年寿,果曾问否?”原来那长老自到西天玉真观沐浴,凌云渡脱胎,步上灵山,专心拜佛及参诸佛菩萨圣僧等众,意念只在取经,他事一毫不理,所以不曾问得老鼋年寿,无言可答,却又不敢欺,打诳语,沉吟半晌,不曾答应。
一个真实原因
至于唐僧到底为何没有帮老龟问寿命,真正的发自根本的原因只有一个,那就是:
老龟没有后台,只是个普通妖怪,根本没放在一众人心上,无论是忘了,还是故意,没有问是很合情合理的。
众所周知,《西游记》中的妖怪是很讲究后台的,就如前面介绍的车迟国三仙与通天河的灵感大王一般。
车迟国三仙,因为没有跟脚,没有后台,所以孙悟空可以任意戏耍,随便杀了了事。
可灵感大王,兴风作浪,还要吃童男童女,因为是观音菩萨座下的妖怪,无论如何作怪都“罪不至死”,只是被收回去了而已。而通天河的小妖们却被观音菩萨全部杀死。
后台在整个西游记中,是一个对人、妖、仙、佛都至关重要的东西。
如果换一个有后台的,比如大唐皇帝,比如观音菩萨,他们的要求,唐僧一行人敢忘记吗?
另外:老龟走了半天,到了河中央才问起,在此之前,那么长时间,他们看到老龟到底想起来曾经的承诺没有?
如果有,却故意不提起,说明想赖账;
如果没有,那更家说明对之前的承诺没当回事。
这也是老龟发怒的一个原因。
十大理由
任何一件事都有根本原因,但是也可以扯一系列相关原因。
唐僧不帮这老龟其实也可以有很多解释:
1.真的忘记了:看似是很合理的,人都有忘记的时候,这么久了,忘记了更是正常。但是前提是,对自己不是特别重要的事儿和人!
2.观音菩萨作梗:观音菩萨跟老龟是对立关系的,她座下鲤鱼精祸害了老龟的家园,所以有立场去为难它,所以让唐僧忘记了这事儿,免得跟老龟有了感情,以后跟自己就不是统一战线了。
3.九九八十一难凑数:刚好还差一难,观音菩萨派的八大金刚正好把人从这拍下去,肯定有这方面意思。
4.老龟修行不够:老龟本来是感谢唐僧众人的,这个要求是后面加的,别人愿意是情分,没有做到是本分,它执着于此,说明它修行不够。其实这个理由也不是很充分,因为只能说第一次驮他们过河是感谢之前的事儿,可是这第二次不应该正好是拿回自己应得的报酬——问佛祖的结果吗?
5.唐僧根本不当回事儿:唐僧当时只觉得是随口一提,只是当做了顺水人情,就像我们见面了问句,你吃饭没?其实吃没吃我都不介意,老龟有什么请求我也不介意,甚至可能都没听清楚它问的啥。
6.唐僧没有机会问:佛祖太忙,不可能什么大事小事都去烦他,唐僧心知肚明,所以把不重要的就不提及了。
7.唐僧问过,但是老龟修行不够,不知道怎么说:从老龟的表现看,它是不能成仙的,欺软怕硬,所以唐僧没回答是不知道如何开口,还在组织语言,因为原文唐僧并没有亲口承认忘记了。
8.孙悟空在搞鬼:前后两次上乌龟孙悟空表现是不同的,第一次穿了缰绳,还拿棍子威胁,第二次却啥都没做;而且在从云头落下的时候,他诡异地笑了一下,知道八十一难未满,所以暗中出手。让唐僧暂时忘记,或者让老龟发怒等等方法多的是。
9.作者为了凑够八十一难的安排,虽然都是凑数,但是作者安排和观音菩萨安排是两个截然不同 的意义,作者也许只不过是为了让唐僧更人性化,所以忘记了,或者其他种种原因。
10.九九归一,不能圆满,所以不能说。
所以说:对唐僧不能要求过高,他说忘了就忘了吧~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